角膜内皮检查技术操作规范

上传人:万**** 文档编号:137207784 上传时间:2020-07-0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角膜内皮检查技术操作规范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角膜内皮检查技术操作规范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角膜内皮检查技术操作规范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角膜内皮检查技术操作规范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角膜内皮检查技术操作规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角膜内皮检查技术操作规范(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角膜内皮检查技术操作规范【适应证】1.通过角膜内皮层检查,估计其功能状态。2.诊断某些眼病,如多形性角膜营养不良、Fuchs角膜内皮营养不良。3.评价某些疾病对角膜内皮的损害。4.指导角膜接触镜的材质选用和佩戴方式。5.评价内眼手术可能造成角膜内皮功能失代偿的风险。6.指导前房内给药。7.为穿透性角膜移植术优选高质量供体材料。【禁忌证】 1.角膜大面积擦伤。 2.角膜基质层水肿。 3.角膜浑浊。 4.结膜、角膜感染。 5.角膜穿孔。 【操作方法及程序】 1.角膜内皮层检查以角膜内皮显微镜检查法(specular microscopy)常用,它可分为非接触型和接触型检查法两种。也可以通过共聚焦显

2、微镜(confocal microscopy)进行检查。 2.非接触型接触法更适用于儿童、心理紧张或角膜有术后新鲜伤口的患者。 (1)受检者头部放置托架上。 (2)机器自动取像,根据所拍摄的照片分析角膜内皮的形态、大小。 (3)点击细胞数目分析角膜内皮的细胞密度。也可应用计算机直接分析角膜内皮的细胞密度及大小。 (4)可对角膜上、中、下、鼻侧、颞侧几个点的内皮进行检查。 (5)分析后打印结果。 3.接触型检查法适用于配合检查的成年受检者。 (1)首先进行角膜厚度测量。 (2)用0.5%丁卡因滴眼液滴眼,进行角膜表面麻醉。 (3)患者头部固定于托架上,物镜须接触患者角膜。 (4)调节焦点使图像清

3、晰。(5)进行摄像或录像。 (6)分析检查结果。 【注意事项】 1.进行角膜内皮层检查之前,需常规行裂隙灯显微镜检查。 2.结果定性分析的内容包括:细胞大小一致性、细胞形态一致性、细胞内或细胞间有无异常结构。 3.定量分析的内容包括:细胞密度、平均细胞面积、细胞面积变异系数、六角形细胞百分比等。 4.非接触型检查法所得图像的放大倍率较低,照相范围较大,所见内皮细胞数目多。但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分辨率较差,仅可宏观了解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及有无空泡或滴状赘疣。 5.接触型检查法成像清晰,且图像放大,便于观察。但检查时须滴用表面麻醉药。6.正常角膜内皮细胞呈六角形,镶嵌连接成蜂巢状。随年龄增加细胞趋于变性,细胞密度逐渐降低,细胞面积逐渐增大。正常人30岁前,平均细胞密度为3 000-4 000/mm, 50岁左右2 600-2 800/mm , 69岁以上为2 150-2 400/m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