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内障手术临床治疗技术操作规范

上传人:万**** 文档编号:137207783 上传时间:2020-07-06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7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白内障手术临床治疗技术操作规范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白内障手术临床治疗技术操作规范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白内障手术临床治疗技术操作规范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白内障手术临床治疗技术操作规范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白内障手术临床治疗技术操作规范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白内障手术临床治疗技术操作规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白内障手术临床治疗技术操作规范(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白内障手术临床治疗技术操作规范第一节 白内障囊外摘出术【适应证】各种类型的白内障患者。【禁忌证】1.晶状体全脱位者。晶状体半脱位者为相对禁忌证。2.后发性白内障。3.活动性葡萄膜炎合并白内障。4.眼部炎症患者。5.伴晶状体溶解性青光眼、晶状体蛋白过敏性青光眼的白内障。6.假性晶状体囊膜剥脱征为相对禁忌证。【术前准备】1.检查视功能。(1)未成熟期白内障:远近未矫正视力、矫正视力,有条件时检查潜在视力。(2)成熟期白内障:检查光感、光定位和色觉。2.测量眼压,了解是否合并青光眼。3.检查角膜、角膜曲率。 4.怀疑有角膜内皮病变者,如曾做过内眼手术患者、角膜变性者、年龄大的患者等,应进行角膜内皮显

2、微镜检查。 5.应用裂隙灯检查眼前节,特别了解晶状体浑浊程度。 6.尽可能了解眼后节的情况,以便判断术后恢复情况。例如应用三面镜或间接检眼镜检查眼底,进行眼超声检查了解玻璃体、视网膜情况。如果怀疑视网膜,特别是黄斑部病变,可做视网膜电图检查。如果怀疑视路病患,应进行视觉诱发电位检查。 7. A型超声测量眼轴长度。 8.测算拟植入的人工晶状体屈光度。 9.了解全身情况,除外影响手术的一些严重疾病。高血压患者应使用药物控制血压后再手术。糖尿病患者在术前应将血糖控制在8mmo1/L以下后进行手术较为安全。 10.术前应向患者和家属说明手术目的,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恰当地解释预后,以取得理解和合作。 1

3、1.应冲洗泪道、结膜囊。 12.滴用抗菌药物滴眼液2-3d,每日3-4次。如时间不够,至少术前6h滴用抗菌药物滴眼液,每半小时1次。 13.术前尽量散大瞳孔。 【麻醉】 1.表面麻醉。 2.球后阻滞麻醉或球周麻醉。 3.眼轮匝肌阻滞麻醉。 4.必要时全身麻醉,如儿童手术时。 【操作方法及程序】 1.以显微开睑器或缝线开睑。 2.做上直肌牵引缝线,以便固定眼球和随时调整眼球位置。 3.做以穹隆部为基底的角膜缘球结膜切口。 4.沿上方角巩膜缘做深约1/2或3/4巩膜深度的角巩膜缘切口,长810mm。在12点钟方位用尖刀切穿角巩膜切口达前房。 5.将截囊针伸入角巩膜切口进人前房,采用开罐式截囊法或连

4、续环形撕囊法撕去晶状体前囊膜。 6.以角膜剪自截囊切口插人,扩大角巩膜缘切口,根据晶状体核的大小,决定切口的长度。 7.娩出晶状体核。常用双手持器械娩核技术比较安全,而且操作方便。或采用晶状体核圈套器取核。 8. 10一尼龙线缝合角膜缘伤口,以便清除皮质时维持前房。 9.清除皮质,应用双管注吸针或自动注吸器清除晶状体皮质。 10.拆除部分角巩膜缝线,植入人工晶状体。 11.完成角巩膜伤口缝合,并恢复前房的正常深度。 12.处理结膜伤口。将结膜瓣向下拉,遮盖角膜缘伤口,必要时予以烧灼或缝合。 13.结膜下注射抗菌药物和糖皮质激素,涂抗菌药物眼膏后遮盖。 【术后处理】 1.术后第2天换药,并检查视

5、力。 2.术后滴抗菌药物和糖皮质激素滴眼液,每日3-4次,持续2-3周。 3.滴用短效散瞳药活动瞳孔。 4.观察眼压,如升高可给予适当的降眼压药物。 【注意事项】 1.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者,术前至少停药l0d. 2.开睑时及术中不要压迫眼球。 3.截囊应在高倍放大的手术显微镜下进行,并保持前房。截囊针避免损伤角膜内皮和虹膜,截囊时不要压迫晶状体。 4.角巩膜缘切口长度要与核的大小相适应,宁大勿小,以便于晶状体核顺利娩出。核娩出前应充分将核与皮质分离。用加压法时,核娩出的力量主要通过玻璃体传递,故力量要缓慢,逐渐加压,不能对角膜施压过度。 5.冲吸皮质时前房要保持一定深度,以免损伤角膜内皮,且有利

6、于晶状体皮质剥离。瞳孔要保持充分散大,灌吸头避免触及虹膜以防瞳孔收缩。抽吸皮质时应在周边部分,即瞳孔缘之下吸住皮质,然后向中心部位轻移,到前房中央吸人。抽吸时避免吸孔吸着前囊边缘或后囊,一旦发现立即停止吸引,单用灌注即可松解。抽吸动作保持轻巧,防止后囊破裂和玻璃体脱出。 6.注意休息,防止术眼受到碰撞。避免剧烈咳嗽。 7.注意有无并发症,特别是眼内炎等严重并发症,并及时处理。第二节 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适应证】各种类型的白内障患者,视力下降已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时。【禁忌证】1.晶状体全脱位或大部分脱位者。2.老年性白内障有棕黑色硬核者。3.白内障伴有角膜内皮细胞严重变性、角膜内皮细胞数明显减

7、少者。4.眼部活动性炎症者。5.前房极浅者。 6.角膜浑浊者。 7.有器官移植史,如角膜移植、肾移植等,以及有出血倾向者。 8.眼球先天发育异常,以及所有严重影响手术操作的其他情况。 【术前准备】 同白内障囊外摘出术。 【麻醉】 1.表面麻醉,对于合作的患者在表面麻醉下即可完成手术。 2.球后阻滞麻醉或球周麻醉。 【操作方法及程序】 1.以显微开睑器或缝线开睑。 2.可做上直肌牵引缝线,使眼球固定以及随时调整眼球位置。也可不做上直肌牵引线。 3.做以穹隆为基底的角膜缘结膜切口。 4.距角膜缘后2-3mm处做平行于角膜缘巩膜板层切开,深度约为1/2巩膜厚度。 5.用巩膜隧道刀自切口向角膜缘方向潜

8、行分离,直至透明角膜,做巩膜隧道。 6.于3点钟位角膜缘穿刺前房,以供左手持器械进入前房操作。 7.用三角刀经巩膜隧道越过角膜缘倾斜进人前房,使内切口上缘呈活瓣状,以便保持前房。 8.向前房内注人薪弹剂,以连续环行撕囊法截晶状体前囊,大小为5 mm左右。 9.以注水针头自前囊膜下注入平衡盐水,进行囊下水分离术,使囊膜与囊膜下皮质分离。并进行层间水分离术,使晶状体核从包绕的皮质中充分游离。 10.将超声乳化头从巩膜隧道切口伸入前房内,以表面蚀刻、原位碎核技术、刻槽分块清除、拦截劈核、乳化一劈裂等技术,将晶状体核粉碎吸除。 11.换灌吸手柄,吸除晶状体皮质。 12.前房及晶状体囊袋内注入黏弹剂,植

9、入人工晶状体。如植入折叠式人工晶状体,一般无需扩大角巩膜切口。如植入硬性人工晶状体,则需扩大角膜膜切口。 13.从前房内吸除黏弹剂。 14.检查角巩膜伤口是否渗漏。通常巩膜隧道伤口无需缝合。但是如有渗漏存在,则应缝合。 15.结膜下注射抗菌药物及糖皮质激素,涂抗菌药物眼膏后遮盖。 【术后处理】 同白内障囊外摘出术。 【注意事项】 1.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者,术前至少停药l0d。 2.对于虹膜后粘连者或其他原因不能散大瞳孔者,可在术中应用显微虹膜拉钩扩大瞳孔,便于操作。 3.做巩膜隧道切口时,除了做平行于角膜缘巩膜板层切开外,还可做反眉状切口,有可能减少术后的角膜散光程度。 4.除了巩膜隧道切口外,

10、还可选择透明角膜切口。 5.术者在晶状核超声乳化时,应了解手术过程中不同的阶段需要调节的参数,注意运用好超声能量、负压和流速,根据自己的经验尽量快速、安全地完成晶状体核的乳化吸除过程。 6.患者需注意休息,防止术眼受到碰撞。避免剧烈咳嗽。第三节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适应证】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禁忌证】1.晶状体全脱位者。2.白内障伴有角膜内皮细胞严重变性、角膜内皮细胞数明显减少者。3.眼部活动性炎症者。4.虹膜后粘连者或其他原因不能散大瞳孔者。【术前准备】1.同标准的白内障囊外摘出术。2.术前lh滴用散瞳药充分散大瞳孔。【麻醉】1.表面麻醉,对于合作的患者可单独在表面麻醉下完成

11、手术。2.球后阻滞麻醉或球周麻醉。【操作方法及程序】1.以显微开睑器或缝线开睑。2.可做上直肌牵引缝线。3.做以穹隆为基底的角膜缘结膜切口。 4.于角膜缘后做长6-8mm的反眉状或平行于角膜缘巩膜板层切开,距角膜缘最近处为2mm,深度约为1/2巩膜厚度。 5.用巩膜隧道刀自切口向角膜缘方向潜行分离,直至透明角膜2mm处,做巩膜隧道。隧道的宽度一般为10点钟至2点钟位。 6.用三角刀经巩膜隧道越过角膜缘倾斜进人前房,使内切口上缘呈活瓣状,以便保持前房和伤口自闭。 7.于晶状体上方以开信封式截晶状体前囊膜。 8.以注水针头自前囊膜下注入平衡盐水,应用水分离和水分层技术使晶状体核从包绕的皮质中充分游

12、离。并将晶状体核游离到前房内。 9.在晶状核与角膜内壁之间注入黏弹剂,以便保护角膜内皮层。 10.在晶状体核上极与晶状体后囊膜之间注人勃弹剂,以便将附装在5m1注射器上的注水晶状体圈插入其间,而不伤及晶状体后囊膜。 11.一边将晶状体圈继续在晶状体核后面前移,一面不断地缓慢地注水,这样可使晶状体后囊膜不与晶状体圈相接触。 12.待晶状体圈前移至晶状体核下极时,可将巩膜隧道中的晶状体圈的持柄部分轻轻下压,以便让巩膜隧道开放。通过晶状体圈注水所产生的静水压,使晶状体核缓慢地向巩膜隧道中滑动。晶状体圈也随之缓慢退出。一旦晶状体核完全滑人巩膜隧道,就用晶状体圈将其套出眼外。 13.通过灌吸法将晶状体皮

13、质吸除。 14.前房及晶状体囊袋内注入薪弹剂,植人折叠式人工晶状体。 15.从前房内吸除黏弹剂。 16.检查角巩膜伤口是否渗漏。通常巩膜隧道伤口无需缝合。但是如有渗漏存在,则应缝合。 17.在结膜伤口的两侧角各缝一针。 18.结膜下注射抗菌药物及糖皮质激素,涂抗菌药物眼膏后遮盖。 【术后处理】 1.术后第2天换药,并检查视力。 2.术后滴抗菌药物和糖皮质激素滴眼液,每日3. 4次,持续2-3周。 【注意事项】 1.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者,术前至少停药10d。 2.除了应用晶状圈娩出晶状体核之外,还可应用“鱼钩样”针头娩出晶状体核。 3.对于较大核,可先进行碎核后再取出。 4.术中可加灌注前房的“前

14、房维持器”,不断地向前房内灌注平衡盐水,保持前房内为“正压”状态,可使手术更为安全。5.如果术中无法松动晶状核和娩出晶状体,可改为标准的白内障囊外摘出术。6.患者术后需注意休息,防止术眼受到碰撞。避免剧烈咳嗽。第四节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适应证】1.白内障摘出术后I期植入。(1)成人单侧白内障摘出术后。(2)成人双侧白内障摘出术后。(3)3岁以上的幼儿及儿童白内障摘出术后。2.无晶状体眼的II期植入。【禁忌证】1.虹膜红变者。2.眼内肿瘤患者。3.活动性葡萄膜炎患者。 【术前准备】 I.同白内障囊外摘出术。 2.根据角膜曲率、眼轴等资料,确定选择的人工晶状体屈光度。 【麻醉】 同白内障囊外摘出术。 【操作方法及程序】 1.完成白内障囊外摘出术、超声乳化吸除术或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吸除术后,如晶状体后囊膜完整,可选择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一般尽量选择囊袋内植人。如果晶状体后囊膜不完整,可选择睫状沟植人。 2.向晶状体囊袋内注人黏弹剂,并形成前房,使植入人工晶状体时有足够的操作空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