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毕业会考总复习资料.doc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37206643 上传时间:2020-07-06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地理毕业会考总复习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初中地理毕业会考总复习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初中地理毕业会考总复习资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初中地理毕业会考总复习资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初中地理毕业会考总复习资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地理毕业会考总复习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地理毕业会考总复习资料.doc(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七年级上册地理总复习班级_姓名_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2-8页)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略扁的不规则的球体。 判断地球是个球体的方法:1、地球卫星照片,2、麦哲伦环球航行,3、在海边看远方驶来的帆船,4、月食 。最先证明地球是球形的事件是麦哲伦环球航行。 赤道约是本初子午线的长度的2倍。 地球的极半径是6357千米,赤道半径是6378千米,只差21千米;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地球表面积5 .1亿平方千米。纬线的特点是:所有的纬线都是圆,纬线圈的长度有长有短,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往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纬线指示东西方向。最大周长赤道长约4万千米 ,是零度纬线,是南北半球的

2、分界,以北是北纬N,以南是南纬S,各90。 “坐地日行八万里”是指地球自转一周。南、北回归线分别是南北纬23.5,南、北极圈分别是南北纬66.5。 0-30为低纬度,30-60为中纬度,60-90为高纬度。30是中、低纬度的分界线。经线的特点是:经线都是半圆状,长度都相等,都指示南北方向。 本初子午线就是零度经线,以东叫东经E,以西叫西经W,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0经线是本初子午线的地面标志。国际上习惯用20W和160E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 怎样确定某点的经纬度:坚经横纬,经度往东是东经E,往西是西经W,纬度往北是北纬N,往南是南纬S;超过西经20W和超过东经160E属于西半球,在2

3、0W和160E中间属于东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以南是南半球。 地球公转轨道平面与地轴总是保持66.5的夹角,北极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地轴与赤道平面的夹角是90。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 (9-12页) 地球自转,自西向东,24小时,产生昼夜交替现象。 地球公转,自西向东,一年,产生季节的变化。 在北半球一般把包括春分日在内的3、4、5月划为春季。 太阳直射最北界线是北回归线23.5N,直射最南界线是南回归线23.5S。 热带,直射,气候终年炎热。温带,斜射,气候上四季变化明显。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终年寒冷。 南北回归线上的任意一点,太阳一年直射一次。南北回归线之间的任意一点,太阳一年直射两次。

4、第三节地图 (13-24页) 画一个简单地图的三要素是有比例尺、指向标、图例。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比例尺的三种形式是:文字式,如:图上1厘米代表 实地距离100千米;数字式,如:1:10000000;直线式。 比例尺是个分式,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画的地方越大,内容越简单。 地图上的方向有:面对地图通常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指向标定方向;根据经纬线定方向。 在地图上,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 等高线向低处闭合是盆地,向高处闭合是山顶。等高线向低处突出是山脊,向高处突出是山谷。 修建水库计算土石方工程量的依据是地形剖面图。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可以一目了然

5、地看到地面的高低形态和海底的起伏状况。 地形剖面图可以看出地形的高低。 地图一般分为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自然地图包括地形图、水文图、气候图、植被图等;社会经济地图与人类活动有关,包括人口图、交通图、工业图、农业图。 卫星影像可以及时准确反映地面农作物的长势、森林火灾、台风前进路线。 卫星地图可为驾驶员导航,查看所在位置和行驶路线。地形五种基本类型特点-山地:海拔500米以上,峰峦起伏、坡度陡峻。平原:海拔200米以下,平坦宽阔。高原:地面坦荡、边缘陡峻。盆地:四周高、中间低。丘陵:海拔在200米至500米之间,起伏不大、坡度平缓。 海底地形包括:海岸、大陆架、大陆坡、海沟、洋盆、海岭。 第

6、二章 陆地和海洋 第一节 大洲和大洋 (26-31页) 地球上海洋面积占了71%,陆地占29%。 陆半球陆地面积占48%,也是海洋面积大。 亚、欧洲分界是: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土耳其海峡。 亚、非洲的分界是:苏伊士运河。 南、北美 洲分界是:巴拿马运河。 亚、北美洲分界是:白令海峡。 欧、非洲分界是:直布罗陀海峡。 地跨寒、温、热三带的大洲有亚洲、北美洲。*七大洲面积由大到小排列特点是:亚洲(特点是中部高、四周低,河流呈放射状)、 非洲(高原大陆)、 北美洲、南美洲(南北美洲西部山地、中部平原、东部高原)、 南极洲(海拔最高洲、冰雪高原)、 欧洲(平原为主、海拔最低)、 大洋洲(澳

7、大利亚大陆西部高原、中部平原、东部山地)。 南极洲主要位于南极圈内,四周被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环绕。 赤道穿过的大洲有:南美、非、亚、大洋洲。 被三大洋包围的是北美洲。 四大洋由大到小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大西洋呈S形。 世界面积最大的岛是北美洲的格陵兰岛。第二节 海陆的变迁 (32-40页) 大洋洲的澳大利亚大陆属于印度洋板块。 唯一占有一个大洋的板块是太平洋板块。 20世纪初期,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假说”。 落基山位于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之间。 安第斯山位于南极洲板块和美洲板块之间。 板块运动分张裂、碰撞挤压运动。 “沧海桑田”原意是指海陆变迁。 世界上的火山地震

8、,集中分布在板块交界地带。世界二大火山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地震带,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欧洲的荷兰是世界著名的“低地国”。东非大裂谷的成因是板块张裂。 红海的扩大是印度洋板块和非洲板块张裂造成的。安第斯山脉是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碰撞形成的。 喜玛拉雅山是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形成的。 不继缩小的是地中海,是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挤压的结果。地球上地形的变化是地球内部力量和外部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 内力有地壳运动、地震、火山,塑造山岭、低地使地面变得高低不平;外力作用有流水、风、海浪、冰川等 ,把高山削平,将低谷填平,岩层弯曲变形叫褶皱,断裂错动叫断层。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 第一节 多变的天气

9、 (42-48页) 天气是一个地方短时间里阴晴、风雨、冷热等的大气状况,它是时刻在变化的。 气侯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包括气温和降水。 降水概率表示降水可能性的大小;降水概率为100%表示肯定有雨,0无雨。 气温是大气冷热的程度。 空气质量的高低,与空气中所含污染物的数量有关,可以用污染指数来表示。清新的空气,污染指数小,对人体健康有利;污浊的空气 ,污染指数大,对人体健康有害。污染指数和人类污染见教材48页。第二节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49-53页) 对气温的观测,通常一天要进行4次,求平均数,就是日平均气温。 一天当中,陆地最高气温出现在下午过后2时左右(约14时);

10、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一年当中,月平均最高气温大陆上北半球在7月,最低气温北半球在一月,海洋上8月最高、2月最低。气温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气温差别大;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气温差别小。 一般来说,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 在山地,气温随着海拔升高而降低;大致每升高100米,气温约降低0.6,是造成山地植被垂直变化的原因。第三节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53-56页) 一个地方的降水的多少,是用雨量器来测定的,通常用毫米计算。 一个地方降水量的多少,爱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的影响。 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世界年降水量分布的一般规律是(

11、见56页3.21图):1、赤道附近地带降水多,2、两极地区降水少,3、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西岸降水少,大陆东岸降水多;4、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世界的“雨极”是印度的乞拉朋齐,1861年达20447毫米;世界“干极”是智利的阿塔卡马沙漠,小于0.1毫米。 按照世界各地降水量各月(或各季)的分配情况,一般可分为以下几个地区:1、全年多雨区,赤道附近,新加坡;2、全年少雨区,内陆地区、两极地区,非洲北部地区,埃及开罗;3、夏季多雨区,在南北纬30-40附近的大陆东岸,亚洲东部,中国北方地区,中国北京;4、冬季多雨区,在南、北纬30-40附近的大陆西岸,地中海沿岸,意大利罗马;5

12、、常 年湿润区,在南、北纬40-60的大陆西岸,全年受西风影响,欧洲西部,英国伦敦。第四节 世界的气候 (57-62页)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有:纬度因素(黑龙江冬季漫长,海南四季如春)、海陆因素(我国西部降水少)、地形因素(到山顶避暑)、气压带和风带因素(地中海沿岸的地中海气候)、洋流因素。 地中海气候分布在纬度30-40大陆西岸。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在纬度40-60大陆西岸。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25-35大陆东岸。温带季风气候分布在35-60大陆东岸。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在温带大陆中部。世界主要气候类型有(见58页3.23图):热带雨林气候,特点-全年高温多雨,在赤道附近; 热带草原气候,分为雨

13、季和干季,非洲南部、巴西高原; 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分为旱季和雨季,南亚印度、东南亚; 热带沙漠气候,降水稀少,炎热干燥,北非; *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地中海沿岸; 温带海洋性气候 ,温和多雨,欧洲西部; 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中国北部; 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度较低,降水较少,中国南部、美国南部; 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长而寒冷,夏季短而温暖,亚欧大陆中部、北美中北部; 寒带气候,气温极低,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部、南极洲; 高原山地气候,海拔高终年低温,高山高原地区。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最显著。水稻是一种喜温农作物,热带一年

14、收获三次,亚热带一年两次,温带一年一次。 造成全球变暖的影响因素是人类活动。气候类型分布最多的是温带。植物是自然带最明显的标志。目前,各国采取措施保护水资源的主要途径有:节约和合理用水,减少对水资源的浪费;防止和治理水污染;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淡化海水,扩大淡水来源。 森林有调节大气成分(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净化空气(滞留粉尘)、含蓄 水源(三江源头的植被保护)、增加空气湿度(汲取地下水,化为水蒸气)、防风护田(三北防护林)、保持水土(长江中上游防护林)等作用,所以把森林叫做“大自然的总调度室”。第四章 居民与聚落 第一节 人口与人种 (64-73页) 出生率减去死亡率就是自然增长率

15、。人口密度=人口数/面积 。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以及北美洲东部等中低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区,是人口稠密地区。 但是现在有些国家人口完全停止增长,或是不断减少,带来的问题有: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人类必须控制自己,做到有计划地生育,使人口的增长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我国把“实行计划生育”定为国家的基本国策,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农村人口迁往城市的原因是:较多的就业机会,较好的生活条件,较好的教育条件。除亚洲以外,还有北美洲、南美洲有黄种人。非洲是黑人的故乡。第二节 世界的语言和宗教 (73-77页)地区、国家人种语言宗教亚洲东部东南部中国等黄色人种汉语佛教欧洲、英、法、德、俄白色人种英、英语法、法语德、德语基督教澳大利亚西北部黑色、东南部白色英语基督教美国、加拿大白色为主有黄色,美国还有黑色英语基督教非洲北部亚洲西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