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马说》复习资料(1).doc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37203578 上传时间:2020-07-0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部编版《马说》复习资料(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最新部编版《马说》复习资料(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最新部编版《马说》复习资料(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最新部编版《马说》复习资料(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部编版《马说》复习资料(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部编版《马说》复习资料(1).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马说文言文复习资料 姓名: 一、知识资料1、韩愈 ,字退之 ,自谓郡望昌黎,世称“昌黎君 ”,唐宋八大家之一, 唐代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他散文尤其著名,有“文起八代之衰”美誉。2、本文选自 韩昌黎文集校注中的 杂说。3、文体知识: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体裁,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种问题的观点。常用以小见大方法,借寓言故事、状写事物来说明事理。如爱莲说师说捕蛇者说4、本课中的“马说”就是“说说马”“谈谈马”的意思。写法是托物寓意 。二、主旨本文用托物寓意写法,以千里马不遇伯乐比喻贤才难遇明主,表达了作者希望统治者善于发现人才、重用人才,使他们能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和作用的政治主见;揭露了封建统治

2、者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社会现象;寄托了作者的愤懑不平和穷困潦倒之感。3、 道理马说通篇用的就是托物寓意的写法,以千里马不遇伯乐,比喻贤才难遇明主。作者希望统治者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使他们能充分发挥才能。全文寄托作者的愤懑不平和穷困潦倒之感,并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进行了讽刺、针砭和控诉。这篇文章告诉我们: 我们在当今日益竞争激烈的社会,我们要努力探索科学文化知识。要善于抓住机遇,大胆表现自我,找到能识别人才并养之以厚禄,任之以重权,让我们充分发挥才能 的伯乐! 四、词语解释1、(课本上没有的)【辱】 形容词做动词,屈辱、埋没。【是马也】这样的马。是:这。【然后】这样以后【不以千里称】以:因为

3、、凭借。 称:著称。【不以其道】以“按照”【才美】 卓著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质。【尽】形容词做动词,吃尽。【等】等同、一样【安】怎么。【策之不以其道】策:名词做动词,用马鞭驱赶。【执策而临之】策:名词,马鞭。【通其意】通:懂得。 【虽有千里之能】千里:量词做动词,行千里。2、通假字才美不外见表现在外面,“见”通“现” 食马者通“饲” ,喂其真无马邪?“邪”通“耶”,呢,吗。尽其材通“才” ,才能3、古今异义五、理解性背诵(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表明千里马和伯乐关系的语句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领起全文作用的句子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点明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起决定作

4、用的句子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表明千里马与伯乐依赖关系的句子: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2)千里马的悲惨遭遇是: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3)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4)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5)食马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6)全文的主旨句是:其真不知马也。( 7)表明愚妄无知,平庸浅薄的统治者对千里马的不公正的待遇的句子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8)揭示千里马才能被埋没的原因的句子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

5、不能尽其材。( 9)对“食马者”的无知发出强烈的谴责的语句是: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10)表现“食马者”以“知马者”身份叹息的语句是: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 能够表现统治者平庸浅薄,愚妄无知的语句是: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 11)表明作者对千里马被埋没的感叹的句子是: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运用设问句表达作者心中感慨的句子是: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2)能表明千里马外在特征的句子是: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13)写千里马有异于常马的特征的句子是:一食或尽粟一石。( 14)美往往存在于平凡的事物当中,有时我们为了刻意的追求完美,往往忽略了

6、身边的美,使其遭受不应有的遭遇, 使我们为之遗憾痛心,这种遭遇与马说中千里马的遭遇相似,相应的句子是: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15)有一位名人曾说过:“世上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由此我们可想到马说的一句话: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表明千里马“不以千里称”的原因(必然性)的句子是: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怀才不遇的人常慨叹的两句话是:千里马常用,而伯乐不常有。六、课文重点:1、在作者看来,伯乐与千里马哪个更重要? 为什么 ?作者认为伯乐更重要。因为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或者: 因为没有伯乐,千里马也就被埋没了。2、千里马、伯乐、食马者各自比喻什么样的人?千里马

7、比喻人才;伯乐比喻是别人才的人;食马者比喻愚枉浅薄、不识人才的封建统治者。3、作者借千里马表达了什么观点?寄寓了自己怎样的感情?借千里马表达了“有了伯乐才能发现人才”的观点,并指出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即人才常有,而善于发现人才和选用人才的伯乐却不常有。寄寓了作者对人才遭屈辱,被埋没的感慨悲愤之情。4、韩愈曾在送孟东野序中说“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意思是指受到委屈和压迫就要发出不满和反抗的呼声。文本借千里马不得伯乐,实际上是对人才流落不得赏识而鸣。因此,文中充满了受到不公对待的委屈与愤怒。请仔细品读下面五个“也”字句,对其所表达的语气分别做出解说。( 1)、不以千里称也。表示陈述语气,但流露

8、出无限痛惜之情( 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表示肯定语气,肯定食马者的无知( 3)、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表示句中停顿,提醒读者注意食马者的无知给千里马带来的难堪后果。( 4)、安求其能千里也? 表示反诘语气,凝聚着作者的愤慨之情( 5)、同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表示感叹语气,其间既有痛切之感,更有对食马者的辛辣嘲讽5、“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这句话与文中“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相比标点符号发生了变化,请说说这两个句子表达的效果有什么不同。原文是反问加感叹,语气强烈,表达了对不识千里马者的讽刺及千里马被理没的惯懑之情。后句是一个反问句,语气不如原文强烈,抒发的感情也不如

9、原文浓烈。6、请从形象塑造、写作手法、阐明道理三个方面中任选其一,结合文章内容对作品进行评析。形象塑造 :千里马遭遇悲惨, 怀才不遇 ;饲马者专横残暴,无知狂妄。 写作手法 :托物言志, 以马喻人, 正反对比论证, 论证环环相扣。阐明的道理 :“千里马常有,而怕乐不常有”。要善于识别人才,重用人才。7、 其真不知马也的作用?与开头呼应,点明全文主旨。8、千里马的才能被埋没的原因是什么?伯乐不常有。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9、你是怎样理解“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的?表现了作者对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摧残埋没人才的不满和愤慨。10、文中“呜呼”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

10、请你结合文本加以分析。蕴含着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痛恨。11、文中“策之不以其道“天下无马”作者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刻画统治者浅薄愚妄,讽刺统治者不识别人才、埋没摧残人才,表达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懑之情。12、第 2 段连用四个“不”字,表明了食马者的无知,第3 段连用三个“不”字,将食马者的平庸、浅薄表现得淋漓尽致。从“不”字可见作者的愤懑之情。13、修辞赏析: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运用了排比。刻画了食马者的愚枉浅薄,表达了作者对食马者的讽刺、批判、不满,增强了语言的气势,感情强烈。14 、修辞赏析: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运

11、用了反问。强烈谴责食马者的无知,加强了否定的语气,增强了否定的力量。7、 原文及其翻译原文:马说唐代:韩愈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祇辱 一作:只辱)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食马者 通:饲)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译文: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但是伯乐不常有。所以即使有名贵的马,只是辱没

12、在仆役的手中,(跟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不以千里马著称。(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完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而(像普通的马一样)来喂养它。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能力,但吃不饱,力气不足,才能和美德不能表现在外面。想要和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做不到,怎么能够要求它(日行)千里呢?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鞭打它,喂养它却不能竭尽它的才能,听千里马嘶鸣,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拿着鞭子面对它,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大概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吧!课外理解1、我们应该具有怎样的素质才能成为:千里马?首先, 应该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具有坚强的意志。其次, 应该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这样你才能在竞争中游刃有余。再次,还应该具有毛遂自荐的勇气,自信是成功的一半。2、对于人才,有人主张“待遇留人”假如你是一个部门的领导者,你将采取什么办法把人才留住?并简要说明理由? 尊重人才,给他们施展的空间,让他们爱这里并愿意留在这里工作和发展。3、古往今来,曾有多少卓有才华的仁人志士被封建统治者埋没甚至迫害过,这些人也由衷地发出了无言的感慨。试举两例。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刘禹锡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