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新乡市2019届高三第三次模拟测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137200850 上传时间:2020-07-06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26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新乡市2019届高三第三次模拟测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河南省新乡市2019届高三第三次模拟测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河南省新乡市2019届高三第三次模拟测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河南省新乡市2019届高三第三次模拟测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河南省新乡市2019届高三第三次模拟测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南省新乡市2019届高三第三次模拟测试语文试题(解析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新乡市2019届高三第三次模拟测试语文试题(解析版)(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南省新乡市2019届高三第三次模拟测试语文试题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日本、印度茶业虽然在制度的构建主体、组织形式等方面呈现出不同,但有着根本的共同之处,即实现全体茶业参与者的

2、利益均衡而非仅仅一部分茶业参与者的既得利益,构建有利于整个茶业发展的有效秩序,即他们的整个社会能够建立一个完整有效的生产、销售、组织制度体系,这是其成功的关键。反观中国情形,正如1891年湖北盐茶牙厘局针对华茶为何衰落进行的调查所指出的那样:华茶在生产、收集以及加工过程中,都普遍存在着资金短缺的问题,而资金短缺的部分原因是体制的松散结构。这种结构不仅导致了产品质量的下降,而且还由于茶叶运抵汉口出售之前要换好几手,层层加码使其价格抬升,其标价就比其竞争对手高得多。总之,数百年来在国内贸易中运行得很好的由收集代理人与中间人组成的精致的网络,一旦面对新的体制外竞争形势,却被证明是笨拙的、无能为力的了

3、。为什么中国不能构建印度、日本等国有效的茶业制度呢?在近代中国,特别是在晚清和北洋政府时期,政府干预经济的能力相当弱,也不可能为市场的运作提供具体的规则,同时由于单个企业力量是有限的,那么市场交易规则的构建主体由谁来承担?杜恂诚教授认为:商会和同业公会责无旁贷地肩负起市场操作层面的创建和完善制度秩序的责任。如果我们将问题的视角放大到中外贸易领域,市场制度的构建不仅需要商会和同业公会肩负其责,而且我们也不能忽略洋商的作用。问题在于,他们构建的制度对利益各方有着怎样的好处,以及对经济有着怎样的效果,更值得我们关注。在中国近代,对外贸易方面和其他行业,国家被排除在制定规范各方之制度的权威之外。中国茶

4、叶对外贸易情况就是如此。19世纪70年代后,中国茶业垄断货源、主导国际市场茶叶价格的优势不复存在,加之贸易不能直营,故在争夺茶叶贸易主导权方面,洋行、买办与茶栈三者之间进行了相互博弈,在此过程中,中国原有的贸易网络与洋行进行了自然的结合。在制度构建方面,洋行、买办与茶栈居于市场支配的地位,一方面他们是市场运行规则的制定者,另一方面他们更是市场的参与者。在这种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的双重身份条件下,他们之间通过“合作”构建了稳固的利益共存关系,在“妥协”中寻求“共识”,在“合作”中共获“好处”。这样,他们构建了另外几大产茶国都没有的组织、制度框架,这些是实现他们各自利益的一种根本保障。(摘编自张

5、跃利益共同体与中国近代茶叶对外贸易衰落-基于上海茶叶市场的考察)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层层加码导致标价比其竞争对手高,这也是近代华茶逐步走向衰落的原因。B政府没有能力管理好市场,华茶的利益受到商会、同业公会和洋商的影响。C由于国家没有介入茶叶贸易,中国原有的茶叶贸易网络只能选择与洋行结合。D洋行、买办与茶栈在茶叶市场中构建了利益共存关系,从而获得了各自利益。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对日、印茶业的成功与中国茶业的衰落进行比较,并对衰落的原因进行具体分析。B文章论述洋行、买办与茶栈在茶叶市场中的博弈,揭示出各方在茶叶贸易中的利益关系

6、。C文章主要从政府管理的角度论述中国不能如日、印等国构建有效的茶业制度的原因。D对中国茶业的衰落,文章先从体制、政府因素分析,后从外部势力的介入加以论述。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如果实现了各个环节利益均衡,中国也能像日、印那样在茶叶贸易中获得成功。B如果国家当时能够为茶叶市场的运作提供具体的规则,中国茶业就不会走向衰落。C华茶在生产收集以及加工过程中,都有资金短缺的问题,导致了体制结构的松散。D洋行、买办与茶栈兼具裁判员与运动员的身份,考虑的必然是三方利益的最大化。【分析】(1)考查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要结合语境,理解对语段、意义层次、篇章结构等的内容或形式起着决定性

7、作用的句子。(2)考查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要注意把选项中的句子与原文仔细比对,结合排除法。(3)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分析,要准确掌握段落大意,结合排除法。【解答】(1)C“没有介入茶叶贸易”“只能选择与洋行结合”错,原文第4段只是说“国家被排除在制定规范各方之制度的权威之外”,并不是被排除“介入茶叶贸易”,“中国原有的茶叶贸易网络只能选择与洋行结合”的说法过于绝对,原文倒数第一段为“在争夺茶叶贸易主导权方面中国原有的贸易网络与洋行进行了自然的结合”。(2)C“从政府管理的角度论”错,开头第一段分析日本、印度成功的关键所在,提出“即实现全体茶业参与者的利益均衡而非仅仅一部分茶业参与者的既得利益,构

8、建有利于整个茶业发展的有效秩序,即他们的整个社会能够建立一个完整有效的生产、销售、组织制度体系,这是其成功的关键”,应为“从中国茶业体制的角度”,而非选项所表述的“从政府管理的角度”。(3)A“中国也能像日、印那样在茶叶贸易中获得成功”错,推断不成立。原文第一段说日本、印度“有着根本的共同之处,即实现全体茶业参与者的利益均衡”,以此为基础,“构建有利于整个茶业发展的有效秩序,即他们的整个社会能够建立一个完整有效的生产、销售、组织制度体系,这是其成功的关键”。可见,“实现了各个环节利益均衡”只是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没有其他条件保障,中国不一定“能像日、印那样在茶叶贸易中获得成功”。B“就不会走向

9、衰落”的说法太绝对。茶业的衰落是由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国家没有为茶叶市场的运作提供具体的规则只是原因之一。C“而资金短缺导致了体制结构的松散”错,因果关系倒置。原文第二段为“而资金短缺的部分原因是体制的松散结构”。D正确。答案:(1)C。(2)C。(3)D。【点评】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是指文中表现出来的作者对所论述的具体事物或谈论的某问题的主观倾向。作者在文中的观点和态度,有的是直接表述,有的则是间接表述;有的是集中表述,有的则是分散表述。阅读时应加以分析概括,分辨出作者的观点态度,究竟是批评还是支持,抑或有一定的保留。(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1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火眼金睛侯发山大高是河洛地区远近闻名的杂技演员。一般杂技演员都有绝招,否则,难以在这个行当里混,一招鲜,吃遍天嘛。可能大家都看过“口中喷火”的杂技,演员嘴里能喷出长长的火龙,或一团一团的火球。大高早就不玩这个了。按他的说法,这个是初级的,他玩的是眼中喷火,两股火苗从眼睛里喷出,像两条火蛇一样,而且,不是直线飞射,带拐弯的,像是舞蹈着的火龙。想想就很精彩,刺激。当初,这个杂技没名字,传得久了,大家就叫它“火眼金睛”。大高有个徒弟叫阿三。说是徒弟,其实就是个跟班打杂的,跑跑腿,搬搬道具。阿三一直想学习“火眼金睛”,这也是他当初拜大高为师的原因,大高没有答应。问的次数

11、多了,大高就告诉阿三,说眼里喷火是所有火术表演中最危险的,演员必须具有高超的技艺,竭尽所能去保证自身和周围观众的安全。因为表演过程需要火焰、易燃物和有毒燃料的参与,一不小心非死即伤。这话说得语重心长,阿三却不以为然,以为大高自私,担心“教会徒弟,饿死师傅”,跟老辈子那些师傅一样,都要留一手。死了张屠户,不吃带毛猪。阿三耳濡目染,加上偷偷观看师傅练习,也学得八九不离十。私下里,阿三瞒着师傅训练。阿三练习的时候,没有使用燃料,他倒不是怕危险,怕被师傅发现,就用水来替代燃料练习,练习的重点是如何控制喷射的方向和连贯性。这天,阿三的老父亲老树来看望阿三。阿三正在配燃料(这个配方大高倒没有隐瞒,每次表演

12、都安排阿三配制),当晚有一场表演,阿三不敢怠慢。老树看到地上滚落的空酒瓶,顺嘴问道:“用酒代替燃料?咋不用汽油和酒精呢?”阿三说:“师傅说过,汽油和酒精是最危险的,千万不能使用,一不小心就会烧伤演员。”老树问阿三:“你还没学会火眼金睛?”阿三哀怨地说:“师傅不教我。”老树叹口气,好久,才恨恨地说:“当年我送你到这里,就是为了学习这个独门绝技。”阿三说:“我偷偷学着呢。”“阿三,阿三。”前台大高在喊。“来了,师傅!”阿三应答着出去了。大高说:“阿三,今天晚上你表演火眼金睛。”“师傅,我,我”阿三有点不自然,莫非师傅知道自己偷学的事儿?大高没有兴师问罪的意思,拍了拍阿三的肩膀,说:“今天不是你老父

13、亲来了吗?你就好好给他老人家表演一番,我知道你能行的。不慌张,我给你当助手。”“师傅”阿三的不自然很快被感动代替。接下来,大高就给阿三讲解了几个要点,然后鼓励他上台表演。就这样,阿三几个跟头的热身之后,开始正式表演“火眼金睛”。没想到,两股火苗刚从阿三的眼里喷出,只听阿三“啊”地惨叫一声倒在地上,不停地在大桌上翻滚阿三的两只眼睛着火了!大高明白过来后急忙扑火。后来,阿三被送往医院,性命无忧,两只眼睛给烧毁了。阿三的父亲老树要到官府告大高。大高求情道:“阿三残废了,今后怎么生活?不如让他跟着我,我保证一辈子照顾他,并教他几个能够养活自己的杂技。”老树想了想,也就答应了。后来,师傅两人无意中说起那

14、次意外。大高说,那次燃料被人更换,添加了汽油。阿三大吃一惊,气愤地说:“师傅,果真如此?您怎么不报官啊?”“没有证据,报官也没用。”大高说罢,长叹一声。其实,大高已经猜测到,那次从中做手脚的是阿三的父亲老树,害怕自己吃官司,来了个恶人先告状。大高知道,一旦猜测被证实,老树的牢狱之灾是免不掉的。阿三呢?他如何接受这个现实?所以,大高没有报官。有一次回家,阿三跟父亲老树说起这事。老树默了半天,才说:“阿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以后你要好好待你的师傅!”阿三懵懂地点了点头,感觉这天父亲跟往常不一样,有点怪怪的。不过,自从阿三的眼睛失明后,大高再没表演过“火眼金睛”,以致于到了今天,这门杂技也就失传了

15、。 (节选自小说月刊2018年6期)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叙事巧妙,开篇入题,简单的一句“大高是河洛地区远近闻名的杂技演员”,便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了读者的好奇心和阅读兴趣。B“说是徒弟,其实就是个跟班打杂的,跑跑腿,搬搬道具”,既暗示了阿三没学到“火眼金睛”绝技的原因,也为下文情节发展作了铺垫。C大高认为没有证据,报官也没用,所以他虽然怀疑老树在燃料中做了手脚,却只好无奈地作出了不报官,自己一辈子照顾阿三的选择。D小说的语言特色鲜明,巧用俗语,朴实无华而又极富表现力,像文中的“一招鲜,吃遍天”“死了张屠户,不吃带毛猪”,读来自然亲切。5小说开头描写杂技“火眼金睛”对小说的艺术表现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6自从阿三的眼睛失明后,大高为什么再没表演过“火眼金睛”?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6分)【分析】(1)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人物、语言、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2)本题考查段落结构在文中的作用。解答时可以从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