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复习笔记.ppt.Convertor.doc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37200494 上传时间:2020-07-0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下册复习笔记.ppt.Convertor.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八年级下册复习笔记.ppt.Convertor.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八年级下册复习笔记.ppt.Convertor.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八年级下册复习笔记.ppt.Convertor.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八年级下册复习笔记.ppt.Convertor.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下册复习笔记.ppt.Convertor.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下册复习笔记.ppt.Convertor.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现代史(复习笔记)第十一单元 走社会主义道路 (八下教材14课)一、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第2页1、目的:筹建新中国2、时间:1949年9月3、地点:北平4主要内容:(划书)1)制定了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的作用);2)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毛泽东为主席3)确定了国旗、代国歌、首都和纪年方法;4)决定在天安门广场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新中国成立)1、时间:1949年10月1日2、地点:天安门广场(开国大典)3、意义: 第4页1)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胜利2)标志着中国人民受奴役受压迫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已经过去。3)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新国家

2、、新社会的主人。中国历史从此揭开了新的篇章。注: 28响:(第3页想一想)寓意: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英勇奋斗的28年历史。三、西藏和平解放 第5页1、时间:1951年10月2、意义: 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空前统一,各民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注:西藏自古以来是中国领土( 唐朝、元朝、清朝)三、土地改革 9-10页1、必要性: 第9页小字第1节 旧中国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2、开始时间:1950年标志: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 (主要内容):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3、完成时间:1952年底4、意义: 第10页(划书)1)彻底废除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

3、主阶级;2)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 3)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迅速走向恢复和发展。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完成是:土地改革完成后 土改后:实行的是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土地属农民私有)四、抗美援朝 1013页1、中国出兵朝鲜的原因 : 10页 1) 朝鲜内战爆发后,美国入侵朝鲜,把战火烧到中国边境,严重威胁我国的安全;2)美国派遣海军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干涉中国内政;3)朝鲜请求中国政府派兵援助2、开始: 1950年10月 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彭德怀为司令员)3、英雄人物: 12页 黄继光、邱少云4、结果: 13页 1953年7月 朝鲜停战协定签订5、意义

4、: 13页 五、新中国第一部宪法 15页1、时间: 1954年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2、性质: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3、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4、国家性质: 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 注:中外的法律文献 六、新中国五十年代的外交成就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6页 1)何时、何人首次提出: 1953年12月,周恩来 2)倡导国:中国、印度、缅甸 3)内容: 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4)影响: 国际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的基本准则。2、万隆会议(亚非会议) 17页 1)时间:1955年4月 2)特点: 见17页 有

5、史以来第一次由亚非国家自己举行的国际会议3)中心议题:见17页4)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推动会议的圆满成功。 “求同存异” 的“同”和“异”“同”指各国面临着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和发展民族经济等共同关心的问题。“异”指各国的处境不同,发展的道路、 政治制度,意识形态不同。什么是万隆精神?和平共处、平等、协商、求同存异的精神。七、三大改造(1953-1956)年 22页1、何为三大改造?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2、改造形式: 农业和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资本主义工商业: 加工订货-公私合营3、完成时间:1956年底4、意义: 见24页最后一节 注: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

6、的时间是: 1956年 标志是: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为什么?)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 第十二单元 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八下教材69课) 一、中共“八大 ” 31-32页1、时间:1956年 北京 新中国成立后党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2、主要内容:见31、32页 1)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是: 2)确定了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3、意义:见32页 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成为我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取得的重要成果。二、探索过程中的失误 32-33页 1、“大跃进”运动 1958年 主要标志:盲目求快,片面追求高速度 表现:全民大炼钢铁、放“卫星”

7、2、人民公社化运动 1958年 特点:一大二公 3、后果 见34页 经济建设中出现严重失误的原因1)违背客观经济规律,2)对国情认识不足,又急于求成 3)社会主义建设缺乏经验 应从中吸取哪些教训1)经济建设一定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主要原因)2)要立足本国国情,不能盲目求快 3)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中共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认识1)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是曲折的,并不是一帆风顺的;2)社会主义建设一定要符合国情,符合生产力的发展规律。三、七十年代外交成就1、中国重返联合国 47页 时间: 1971年10月、第26届联大 主要原因:第三世界国家的支持(“黑人兄弟抬进去的”) 根本原因:中国在

8、国际事务中起的作用越来越大意义 : 见48页 进一步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注:国际地位提高的根本原因:综合国力的增强2、中美关系正常化 -“小球转动大球”48-49页 1)背景: 国际形势的变化;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2)尼克松访华,签署中美联合公报1972年 注: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3)中美建交公报发表4)中美正式建交 1979年 注:中美关系进入正常化发展阶段。注:中美关系最大的障碍:台湾问题中美建交的前提: 承认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3、中日邦交正常化:1972年谈谈对中美关系的认识中美两国是世界上的两个大国,两国因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等方面的不同,必然存在着矛盾和分歧。 但随着经济全球化

9、的发展,两国有着更广阔的合作前景。发展中美关系,不仅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且有利于亚太地区和世界的和平、稳定、繁荣。第十三单元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八下教材1114课)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59页1、时间、地点:1978年12月、北京2、主要内容:见59页(划书)1)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思想)2)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战略决策; (政治)3)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组织)3、意义(1)、(2)注:伟大转折(为什么?党的历史上两次转折点会议: 遵义会议、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两次会议的相同点: 都确立了党的领导

10、核心; 都纠正了“左”倾错误。中共“八大”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相同点: 都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都体现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路线。 二、对内改革(经济方面) 60页1、根本目的:解放和发展生产力2、首先从农村开始:(安徽凤阳小岗村)3、主要形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内容:(见60页) 意义: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推动了中国农业的大发展。 注:建立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 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或土地政策)的四次变化、调整 (1)土地改革(1950年1952年) 结果:废除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土地私有制)(2)农业生产合作化(1953年1956年)

11、 三大改造时期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形式:农业生产合作社 结果:提高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3) 人民公社化(1958年) 结果: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破坏了农村生产力,给农业生产带来了严重灾难。(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作用: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中国农业的大发展。制定农村政策应遵循的原则 遵循客观经济规律; 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维护农民的根本利益; 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等。21世纪以来农村惠民政策免征农业税;种粮补贴;免费的义务教育;建立新型的农村合作医疗;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等。你对新农村建设有哪些建议?重视发展农业科技

12、,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和对农村的护持;保护耕地,稳定粮食产量;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等。三、对外开放 61页1、主要目的:发展我国经济2、步骤: 4个经济特区 1980年 (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福建的厦门)(影响:见62页) 14个 沿海开放城市 1984年 4个经济开放区、海南省经济特区(最大)、上海浦东新区 3、对外开放的格局: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对外开放格局) 4、影响: 给我国带来资金、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 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也促进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注:近代史上开放的通商口岸和改革开放后对外开放有何

13、不同: 前者是被迫,是西方列强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而强迫清政府开放的。 后者是主动,是中国为了引进外资,发展我国经济而主动开放的。四、祖国统一 70页1、“一国两制”构想 1)提出者、首先针对地区 2)目的: 3)基本含义: 见71页 4)作用:2、香港、澳门回归 1)时间: 2)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的根本原因:我国改革开放后,综合国力的提高。 3) 意义: a、洗雪了民族耻辱,标志着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b、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范例。3、台湾问题 1) 海峡两岸分离的由来1949年,解放战争后期,国民党败逃到台湾,台湾与大陆被人为地分离了。 2) 对台基本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3) 两岸统一的基础和前提:一个中国 4) 我国政府对台态度: 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 实现祖国统一, 但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注: 实现祖国统一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有哪些有利因素:1)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