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讲课教案

上传人:yuzo****123 文档编号:137199101 上传时间:2020-07-06 格式:PPT 页数:18 大小:80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讲课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讲课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讲课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讲课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讲课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讲课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讲课教案(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第五课第一框,知识目标,1,(1)理解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的创新; (2)懂得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理解文化创新对社会实践具有重要的反作用。,能力目标,2,(1)培养透过现象认识事物本质的能力; (2)培养收集、加工、整理和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3,感悟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激发学生在各个领域勇于创新的热情。,3.文化创新能够促进 的繁荣。 三、呼唤文化创新的时代 1.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期,是一个呼唤文化创新的伟大时代,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 ,解放和发展 ,是繁荣文化的必由

2、之路。 2. 从来就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创新,文化生产力,人民群众,民族文化,1.社会实践在文化创新中起什么作用?,(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人类在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实践中,创造出自己特有的文化。离开了社会实践,文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人们就不能进行有价值的文化创造。 (2)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和基础。社会实践的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资源,准备了更加充足的条件。 (3)新的文化形态的诞生、旧的文化形态的消亡、先进文化的发展,都是在社会实践中实现的。,2.怎样理解文化创新与人民群众的关系?,(1)人民群众在社会实践中的地位。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

3、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人民群众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 (2)文化创新的要求。文化创新必须关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理解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文化创造者应该自觉地投身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当中,坚定地走与人民群众实践相结合的道路,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这样才能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文化作品。,(1)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 (2)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 (3)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传统文化才能焕发生机、历久弥新,民族文化才能充

4、满活力、日益丰富。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3.文化创新的意义。,1.文化创新的积极作用就是不断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警示:该观点是片面的。文化创新的积极作用一方面表现为不断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另一方面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警示:观点错误。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也是文化创新的动力,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文化创作者要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要有“灵感”,归根到底要投身于社会实践。,2.文化创新来自创作者的灵感,主要靠文化创作者的聪明才智。,一、中国作家协会经常组织作家到基层采风。作家们通过自己的文字生动记录了基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人民

5、安居乐业和谐幸福的生活,创作出了许多富有生命力的文章。 请你谈谈作家进行文学采风活动的原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离开了社会实践,文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作家就不能写出高质量的文章。社会实践的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更丰富的资源,准备了更加充足的条件。因此,广大作家应经常深入基层进行采风,立足社会实践,充分吸收社会提供的营养,才能创造出无愧于时代的作品。,二、为推动新闻工作者切实将群众观点、群众路线体现在新闻宣传实践中,促进新闻单位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进一步制度化、常态化,中宣部、中央外宣办、中国记协等部门在全国新闻战线组织开展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目前正在全国如火如

6、荼地进行。 你觉得人民群众在文化创造中的地位如何?当代文化工作者如何才能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文化作品?,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广大文艺工作者要自觉地投身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关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理解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基本需求,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和生活中汲取营养,刻苦钻研,锐意进取,才能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文化作品。,1.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中国作家莫言充满着“怀乡”“怨乡”的复杂情感,以乡土作品崛起,带有明显的“先锋”色彩。莫言在文学上取得的成就启示我们:文化创新必须()。 A.立足人民群众的实践B.汲取世界的优秀文

7、化 C.靠文化工作者的灵感D.坚持以农民为主体,A,【解析】“乡土作品”体现了文艺创作来源于人民群众的实践,故A符合题意。C、D说法不科学,B与材料无关。,2.随着人的体质、生活方式、各种环境等的变化,对于中医来说,靠经验和古代典籍已经不能完全解决很多疾病,必须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才能解决新问题。这说明()。 A.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B.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C.文化创新促进民族文化的发展 D.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的源泉,【解析】在中医实践中,一些新的情况、新疾病出现,单靠老经验、医学典籍已无法解决,这促使人们去研究、创新,这体现了A。B和C与材料无关,D说法错误,颠倒了二者关系

8、。,A,3.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对文化创新,我们应该这样认识()。 文化创新是对传统文化的超越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文化创新对文化的传承就是文化创新只有在否定传统的基础上才有文化创新 A.B.C.D.,【解析】文化创新是在批判继承传统文化基础上超越传统文化、创造新文化的过程,没有对传统文化的超越就不叫创新,也就不会有文化的发展,因此正确。文化传承过程中包含着文化创新,因为文化的继承不是原封不动地承袭传统,而是有所淘汰、有所发扬,从而使文化得到发展,但是我们不能把文化传承等同于文化创新。文化创新的基础是对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而不是全盘否定。全盘否定了传统文化,超越和创新也就成了一句空话

9、,文化的发展和创新也就失去了前提和基础。因此错误。故选A。,A,4.黄梅戏源于民间歌舞。山野村夫的劳动之歌,妇孺皆知的里巷歌谣,灯会社火之中的欢歌劲舞,是黄梅戏活泼的源头。黄梅戏吸收了汉剧、楚剧、高腔、采茶戏、京剧等众多姐妹艺术的精华,使自己逐渐完善起来而成为一个名剧。这说明()。 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A.B. C.D.,【解析】“黄梅戏源于民间歌舞”既说明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又说明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符合题意;题干没有说明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没有强调文化创新的作用,故排除。,D,5.只有深入生活,投身火热的当代生活实践,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怀百姓情感,写百姓生活,呐喊时代的强音,把高尚的思想境界、健康的人生追求、美好的艺术情趣传递给人民,才能真正塑造出感人至深的鲜活艺术形象。这是因为()。 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文化创新决定着社会实践的发展人民群众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文化创新必须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和生活中汲取营养 A.B.C.D.,【解析】深入生活,与人民群众相结合,这体现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文化工作者必须走与群众实践相结合的道路,符合题意。推动实践发展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错误。文化源于社会实践,引导、制约社会实践的发展,错误。故选D。,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