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专题测试资料讲解

上传人:yuzo****123 文档编号:137199091 上传时间:2020-07-06 格式:PPT 页数:7 大小:3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化经典专题测试资料讲解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文化经典专题测试资料讲解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文化经典专题测试资料讲解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文化经典专题测试资料讲解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文化经典专题测试资料讲解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化经典专题测试资料讲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化经典专题测试资料讲解(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化经典专题测试,1、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 ( 出自(论语子路) ) 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已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曰:“今之从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 【注释】硁硁(kng):浅薄固执的样子。斗筲(sho )之人:指器量狭小的人。斗,古代量名;筲,竹筐,容量不大。斗、筲喻度量的狭小。 (1)下列对上面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孔子认为,真正的“士”,是能够在行为上虽曾有令

2、其羞耻之处,但当他出使各国时,能不负君王使命的人。 B、关于士的标准,孔子把它分为三个层次,“言必信,行必果”的是属最后一个层次的。 C、孔子认为不问黑白,一味讲信用,只知贯彻自己言行的人,只是小人罢了。 D、对当朝的执政诸公的言行,孔子颇为鄙视、不屑,认为他们连小人也比不上。 (2)孔子还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这与上文对“信”的表达是否矛盾?结合上面选段,简要说明你对孔子“信”的理解。(3分) ,1、 参考答案,(1)A(“行已有耻”是指用羞耻之心约束自己的行动) (2)不矛盾。(1%)孔子的“信”即守信、讲信用。“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强调的是“信”对人的重要性。 (1%)但他并不

3、是片面无条件地推崇“信”,而是说要懂得在不违背道义的前提下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变通。 (1%),2、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分) ( 出自孟子离娄上) 孟子曰:“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闻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未之闻也。孰不为事?事亲,事之本也。孰不为守?守身,守之本也。” (1)下列对上面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孟子说:“侍奉谁最重要?侍奉父母双亲最重要。守护谁最重要?守护自己最重要。” 守护自己的意思是守护自身的操守,不失去白己的节操。 B、孟子欣赏不失去自己的节操而又能侍奉父母的人,对那些失节而侍奉父母的人是鄙弃

4、的。在孟子看来,“孝”固然重要,但“守身”更重要。 C、孟子对失节而能侍奉父母的人并不是鄙弃的,只是说没听说过而已,在孟子看来,“事亲”足最根本、最重要的,所以“孝”比“守身”更重要。 D、孟子既肯定“事亲”,也肯定“守身”。“孝”不仅是侍奉父母,子女立身行道,守节不改,以显父母,是“孝”的最高境界。孟子这段话丰富了孝的新内容。 (2)请结合本段内容,简要说说你对“事亲”和“守身”的理解。(3分) ,2、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 (出自论语卫灵公) 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蚀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子夏曰:“小人之过也必文。”

5、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1)下列对上面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对于过错,子夏的看法独特,他认为“小人之过”在于文才丰富。他的看法与孔子、子贡对待错误的看法不一致。 B、孔子认为,在与人相处的时候,不要一味去埋怨别人对自己不好,要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关键在于改变自己,多责求自己,少苛求别人。 C、子贡认为,君子也会有过错,只不过君子的过错如同日食月食一样;一旦改正,人人都会敬仰。可见,闻过则喜、过而改之是自古以来就有的优良品德。 D、“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但关键不在于过,而在于能否改过,保证今后不再犯同样的错误。也就是说,有了过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坚持错误,不加改正。孔子以“过而不改,是谓过矣”的简练语言,向人们道出了这样一个真理。 (2)根据文章的内容,请说一说我们应该如何来看待自己的过错。(3分) ,3、 参考答案,(1) A (“文”是掩饰之意,不是指“文才丰富”) (2) 在人生的征途上,犯错误是难免的。有过错却不改正才是真正的过错。 (1%) 要想改正错误,首先就要正视自己的错误,(1%) 不要试图去掩饰自己的过错。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