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章二节唐朝的开国和盛世说课材料

上传人:yuzo****123 文档编号:137194064 上传时间:2020-07-06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9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章二节唐朝的开国和盛世说课材料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四章二节唐朝的开国和盛世说课材料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四章二节唐朝的开国和盛世说课材料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四章二节唐朝的开国和盛世说课材料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四章二节唐朝的开国和盛世说课材料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章二节唐朝的开国和盛世说课材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章二节唐朝的开国和盛世说课材料(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第二节 唐朝的开国和盛世,本节课的内容: 唐:建立统一发展(贞观之治、武则天的统治)鼎盛(开元盛世),一、唐朝的开国,晋阳起兵(617),定鼎关中(618),统一全国(624),(618626),唐朝建立:618年; 李渊唐高祖;国号唐;定都长安 背景:(1)在农民起义的打击下,隋亡已成定局 (2)农民起义在中原奋战,牵制了隋军主力 (3)李渊父子具有远见卓识,其势力迅速发展,二、贞观之治,玄武门之变,李世民即位. 当时的秦王李世民在长安城宫城北门玄武门杀死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随后,李渊诏立世民为皇太子,下令军国庶事无论大小悉听皇太子处置。不久之后李世民即位,年号贞观。 (626),

2、2.贞观之治,什么是“贞观之治”?,唐太宗贞观年间,出现的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经济恢复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增强、百姓生活有所改善的局面,史称“贞观之治”,(626649), 唐太宗的政绩,材料一:唐太宗以四海为家,从各方面网罗人才。魏征跟从过李密和窦建德(隋末起义军领袖),以后又充当了李建成的谋士,曾策划消灭秦王。玄武门之变后,唐太宗任用他为谏议大夫,以后提升为尚书右丞。其他如农民起义领袖如程咬金、秦琼等也都被太宗任用,并都高官显职。少数民族的史大奈、阿史那社尔等,也都当了将军。乌廷玉隋唐史话第63页,材料二:见教材阅读材料马周升为中书令,材料三:唐太宗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限制士族门阀的权势,除了

3、重新修改氏族志以外,更积极推行科举制度。 隋唐史话第87页,政治上:知人善任,虚怀纳谏; 革新政治;,经济上:轻徭薄赋,劝课农桑; 戒奢从简; (贞观之治出现的基本原因之一),材料七:唐太宗尤提倡儒学,对群臣说:“我只喜爱尧、舜、周、孔的道理,有了它好比鸟有翼,鱼有水,失去它就要死,不可暂时失去。”他在位时,添筑学舍1200间,添加名额满2260员。各地学生相率来京师,高丽、百济、新罗以及高昌、吐蕃等也派遣贵族子弟来入国学,生徒多至8000余人,学校可称极盛。 范文谰中国通史第三册第124页,文化上:兴科举,以儒为师,大办学校;,材料八:唐太宗认为“近代君臣治国多劣于前古”,原因就是大臣们不读

4、书,“不能识前言往行”。 唐太宗时设立国子监管理中央学校,其下设国子学、太学等六学,由官员子弟及庶民就学;地方设立州学、县学等。唐太宗经常到国子学、太学视察。 中学教参,唐太宗的驭民思想和措施是什么,唐太宗是我国历史上有作为的皇帝.他个人的作用也是导致“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重要因素.“贞观之治”的出现,既体现了杰出人物在历史发展中重要作用,又表现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重要作用.两者既互相联系又互相统一.(1)唐太宗认为,解决农民的问题最重要.他说:夫民者国之先,国者君之本.为君之道,必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2)唐太宗认为,解决民的问题,主要是发展生产,与民休息.

5、可他说:国以民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夫不失时者,在人君简静乃致耳.若兵戈屡动,土木不息,而欲不夺农时,其可得乎 在这种思想指导下,他曾下诏停修劳民伤财的洛阳乾元殿,为了不误农时,他还把太子举行冠礼的日子改期.,(3)唐太宗认为,应尽量减轻农民负担,反对涸泽而渔.他说:人君之患,不自外来,常由身出.夫欲盛则费广,费广则赋重,赋重则民悉,民悉则国危,国危则君丧矣.有鉴于此,他多次下诏减免赋税.(4)唐太宗认为,统治者的奢侈可以激化阶级矛盾.他说:崇饰宫宇,游赏池台,帝王之所欲,百姓之所不欲.帝王之所欲者放逸,百姓之所不欲者劳敝.因此,他下诏奢侈者可以为戒,节俭者可以为师矣.,

6、思考:(从文景之治,到光武中兴,到贞观之治)为什么封建社会的治世局面大多出现在王朝统治初年?,1、经过长期战乱后,社会经济遭到很大程度破坏,统治秩序并不稳固,因此客观条件要求统治者调整统治政策。,2、统治者吸收前朝灭亡教训,看到人民群众力量,主观上迫使他对生产关系进行部分的调整,以适应生产力的恢复和发展。(如轻徭薄赋,重视农业生产等。),三、武则天的统治,1.武则天登基,2.政绩:,3.评价(积极、消极),A 、重视农业生产;B 、破格用人,发展 科举制度(“自荐”),国号周,积极 承前启后,为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消极 任用酷吏、滥杀无辜、大修寺庙,晚年奢侈腐化等;,这种做法为庶族地主走上政

7、治舞台提供了方便;同时这些人才更了解社会实际,能提出有效的政治主张,从而巩固统治。,称帝的原因,四、开元之治唐玄宗前期的统治,开元( 713741 ) 天宝( 742755 ),请思考:开元之治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唐玄宗结束政局动荡混乱局面,社会相对安定。 唐玄宗即位前,亲历了不少政治斗争,有一定社会经验,比较留心政治,即位后继承唐太宗、武则天的业绩,做到励精图治,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重用有才干的人。 人民的辛勤劳动。,第一,选贤任能,刷新吏治。其目的在于克服武则天以来官吏冗多、人浮于事的现象,提高官府办事效率。 第二,大力发展生产。这是“开元盛世”出现的根本。 第三,限制佛教。佛教在南北朝时

8、期有很大发展,隋唐时更为盛行,武则天大力倡佛给社会造成危害,劳动力减少,政府财政收入减少,人民赋税负担加重,限佛与大力发展生产是一致的。 第四,实行募兵制。其目的是加强对边疆与内地的控制,有利于国家的安定。 第五,大兴文治。发展科举,设集贤院,广聚学者。,1、唐玄宗统治前期的政绩,2、开元之治/开元盛世的概念: (政治、经济等) 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较为清明,国家强盛,经济空前繁荣,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之治”或“开元盛世”。这是我国历史上继西汉前期之后出现的第二个盛世局面。,材料:杜甫忆昔(写于764年):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九州道路无

9、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 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后半部分略) 该诗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答:反映了开元盛世的景象:人口增多,农业发展,手工业发达,社会安定。,专题1.关于封建社会的盛世的全面认识,1.表现:,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国力增强、阶级矛盾相对缓和,2.出现原因:,3.对盛世的认识:,肯定其进步作用 认识其实质,A、国家统一,社会稳定。 B、农民战争推动,迫使统治者调整统治政策,与民休息; C、统治者勤政爱民、励精图治; D、广大劳动人民辛勤劳动; 此外还跟制度的革新、开明的民族政策、开放的对外政策等因素有关。,3从盛世局面的实质看: 盛世不是人间天堂,所谓的盛世,

10、都是封建社会的盛世,不能改变封建统治的本质,不能消除封建的剥削和奴役,4从盛世局面的前景看: 由于封建制度自身难以克服的矛盾,盛世的背后潜伏着危机,盛极而衰是必然的。 (1)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不可能从根本上调和(2)封建经济分散性容易形成地方割据势力; (3)封建土地私有制必然加剧土地兼并; (4)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极易滋生腐败、暴政两汉、唐朝统治后期出现的一系列问题足以证明这一点。,5封建社会盛世局面的出现和结束给现在的人们提供的启示: (1)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 (2)对生产关系的合理调整,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3)人才和制度是社会发展的条件和保证; (4)执

11、政党必须加强自身廉政建设,居安思危(5)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并举。等等。,专题2.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政绩对比表:,对比政策的共同处: 都重视人才、都注重发展生产、都发展科举制,启示: 国家要强盛,统治者必须励精图治,必须重视人才建设和制度建设尊重人才、重用人才,大力发展社会经济、重视文化教育事业。,小结:,618年,907年,开元盛世,武则天统治,贞观之治,安史之乱,藩镇割据,农民起义,文景之治和贞观之治的比较,(1)相同点:都是在国家统一的前提下,王朝建立初期出现的盛世景象;都是在大规模农民战争推翻前朝统治,统治阶级认识到农民力量的伟大,并吸收前朝灭亡教训的背景下出现的;统治阶级都调整了统

12、治政策;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社会安定、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的局面;都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盛世现象,都为后来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2)不同点:出现的具体朝代不同:前者出现在西汉初期;后者出现在唐朝前期。调整统治政策的侧重点不同:前者侧重于减轻田租,提倡节俭,减轻刑罚等;后者侧重于任用贤臣、善于纳谏,沿用或完善各种制度等。所处历史阶段不同:前者处于封建社会初步发展时期;后者处于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汉唐盛世的表现及出现原因、启示,盛世的表现: 政治清明。 经济高度繁荣。 民族和睦,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发展。 对外交往盛况空前,对双方影响大。 科技文化高度繁荣,博大精深,给世界文明影响深远。,汉唐盛世出

13、现的共同原因:,两朝都是在农民起义推翻前朝统治后建立的,都对封建生产关系进行了一定的调整。 前期的君主都很注意吸取前朝暴政而亡的教训,调整统治政策,轻徭薄赋,注意发展生产。 都是在结束战乱,社会趋于安定国家统一时,社会经济才得以恢复与发展的。 农业发展都与生产技术改进、水利兴修有重要关系。 统治者大都能正确处理民族关系。既打败了侵扰中原的少数民族,又积极发展同各民族间的友好往来与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边疆与各民族发展。 统治者都重视发展同外国的友好关系,通过经济文化的交流,促进了双方的发展。 劳动人民的勤劳动是汉唐盛世出现的重要原因。,启示:,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要前提 正确的政

14、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 先进科技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力。 正确处理民族关系、对外关系,民族间、国家间经济文化交流是经济繁荣的重要因素。 人民群众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主体。,练习题:,1.下列哪一项内容仅与唐玄宗有关 A.虚怀纳谏,知人善任,量才受职 B.破格用人,创立自荐求官的制度 C.戒奢从俭,禁止地方官进贡珍宝 D.限制佛教,裁汰僧尼和禁建新寺 答案:D 2.下列关于贞观之治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是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励精图治的结果 B.是封建时代治国安邦的典范 C.开创了中国古代第二次“大一统”局面 D.为盛唐时代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答案:C,3.汉承秦制,唐袭隋规,都出现了盛世。然而

15、,秦朝与隋朝却二世而亡,其主要原因是 A.周边少数民族入侵 B.统治集团内讧变乱 C.宦官擅权外戚临朝 D.横征暴敛苛政黩武 答案:D 4.唐太宗说:“以史为镜,可见兴亡;以人为镜,可知得失。”他在位期间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重大举措是 反复强调“存百姓”思想,励精图治 任用贤臣,善于纳谏 戒奢从简 轻徭薄赋,劝课农桑 A. B. C. D. 答案:D,5.人们基本上肯定武则天的统治,主要是因为 A.她是我国历史上惟一的女皇帝 B.她替多病的高宗处理政事 C.她统治时期,社会经济继续发展 D.她重用有才能的人做官 答案:C 6.史称“得人者昌”,“失贤者亡”。试结合唐代前期百余年用人方面的史实加以

16、说明,并总结其经验教训。 答案:唐太宗重用魏征、房玄龄、杜如晦,听取规劝,调整统治政策,出现“贞观之治”;武则天广揽人才,破格用人,使社会经济继续发展;唐玄宗在开元年间,选贤任能,重视官员的选拔和考核,任姚崇、宋璟等,出现“开元盛世”。“开元”以后用人失当,宠信奸臣李林甫、杨国忠等为相,酿成“安史之乱”。 经验教训:完善科举制度,有利于人才选拔;要用德才兼备、敢于直谏的人;任人唯亲,姑息养奸,危害严重。,(1)称帝的原因 直接原因:唐高宗体弱多病,使武则天协助裁决政事。 根本原因:武则天所处的时代正是庶族地主在上升,士族地主接近灭亡的时代,武则天正是借助于庶族官僚的力量称帝的。 本人条件:武则天本人的政治才能。 社会环境:唐朝是一个开放型的封建社会,在用人标准、文化教育、民族政策、社会风尚诸方面都较其他朝代开放。少数民族不重礼法的习俗渗透并冲击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唐代女子社会地位较高、普遍读书习文、自由进行社交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