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化学第七章》-精选课件(公开PPT)

上传人:zhuma****mei2 文档编号:137177323 上传时间:2020-07-05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3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理化学第七章》-精选课件(公开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物理化学第七章》-精选课件(公开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物理化学第七章》-精选课件(公开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物理化学第七章》-精选课件(公开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物理化学第七章》-精选课件(公开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物理化学第七章》-精选课件(公开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理化学第七章》-精选课件(公开PPT)(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七章表面现象(胶体化学(界面现象)(Chapter7Surfacephenomena)(ColloidChemistry(Interfacephenomena)70胶体化学概述1、胶体:具有高度分散的多相体系(颗粒大小为10-610-9m)。前述主要为溶液体系内部变化,未涉及表面化学现象,今讨论之。2、胶体分类,(1)按分散相和分散介质的聚集状态分类,(2)按分散相的分散度分类,类型,分散粒子半径,分散相,性质,举例,低分子,分散物系,高分子化,和物溶液,物系(溶胶),胶体分散,粗分散,物系,原子,离子,小分子,高(大)分子,胶粒(原子或,分子的聚集体),粗颗粒,均相,热力学稳定,物系,扩

2、散快,能透,过半透膜,形成真溶液,均相,热力学稳定,物系,扩散慢,不能透,过半透膜,形成真溶液,多相,热力学不稳定,物系,扩散慢,不能透,过半透膜,形成真胶体,多相,热力学不稳定,物系,扩散慢或不扩散,,不能透过半透膜及滤纸,形成悬浊液或乳状液,NaCl蔗糖,的水溶液、,混合气体等,聚乙烯醇水液,金溶胶,Fe(OH)3,溶液,混浊泥水,,牛奶,豆浆,3、胶体四大特征:(同溶液相比较)聚结不稳定性(热不稳自发聚沉)多相不均匀性(一相分散于另一相,有相界面)高分散性(颗粒大小及胶团量不相同)结构组成不确定性(受添加剂或添加物影响)(真溶液:热稳,均相物系,组成,结构,分子量恒定)4、胶体化学研究内

3、容:表面现象,分散物系及高分子溶液5、表面:物体处于真空或与本身饱和蒸气达平衡的面。6、界面:物体与空气或其他物体相接触的面(存在于两相之间几个nm厚度薄层)7、表面现象(Surfacephenomenon):凡物质处于凝聚状态时,其界面上发生的一切物理化学现象。(包括s-g,s-l,l-g,s-s,l-l等统称表面)严格讲为界面现象,如:毛细现象,润湿作用,液体过热,蒸气过饱和,吸附作用等统称界面现象(Interfacephenomenon)。,71表面张力(Surfacetension)1、分散度与比表面(1)分散度:物质的粉碎程度,分散度越大,颗粒越细,越多,表面积越大,分散度与表面积关

4、系用比表面表示。(2)比表面(Specificsurfacearea,用AS表示)(So):物质总表面积A(m2)与该物质总体积V(m3)的比值。,2、表面能及表面张力(surfacefreeenergyandsurfacetension)(1)表面能(界面自由能或表面自由焓)在定T、P、n(组成)时,可逆扩展表面(A)dA时对物系所做的最大表面功,叫表面能,用dG或G表示:比表面能及表面张力,其中(2)式中比例系数单位为J/(erg/cm2)3、影响表面张力因素:T、P、液态物质本性、接界物质本性等,一般情况:T,P。,72润湿现象(Wettingphenomenon)1、润湿:凡是液滴在固

5、体表面上铺展成一薄层时叫润湿,否则为不润湿。用润湿(接触)角或润湿热来衡量。2、润湿角与杨氏方程(1)润湿角():固液界面水平线与过三相点O的气液界面的切线间夹角叫润湿角。如右图(2)杨氏方程:当水滴在固体表面铺展平衡时呈一定形状讨论:当=0即分子=分母时,完全润湿(cos=1)当0能润湿(不完全润湿)当90即分子小于0时,不润湿(液滴是球形)当180时,完全不润湿。,73弯曲液面的附加压力与毛细现象,2、Laplaceformula(拉普拉斯公式)即,3、毛细管现象(Capillaryphenomenon)(简称毛细现象,为P的应用之一)当毛细管插入润湿性液体水中时,管内液面呈凹面,P背向液

6、面,使液体受到向上提升力而沿管内壁上升,当液柱产生的静压力gh=P时达平衡时停止;反之,当毛细管插入非润湿性液体汞中时产生管内凸液面,因P向下,使管内液面下降至gh=P达平衡时停止,此为毛细现象。,74亚稳状态与新相生成1、蒸气压与表面曲率关系开尔文方程(Kelvinsequations)(1)公式:PrPo为液滴为曲面或平面的饱和蒸气压,单位为Pa,为液体表面张力N/m,M为液体摩尔质量/mol,为液体密度/m3,r为球形液滴半径或曲率半径m,T为绝对温度K,R为8.314J/Kmol,为润湿角,r为毛细管半径m。(2)讨论:当液面为凸面时,液滴越小,饱和蒸气压越大,蒸发容易凝结难,凉干湿衣

7、服就是此道理。当液滴很小时,Pr很大,气相呈过饱和状态,如洁净空气中,水气即使凝结成微小液滴,但由于Pr很大,很快气化,不易再凝结和凝聚,若此时在空气中掺入尘埃,给过饱和水气和微小滴液提供凝结中心,使rP便于凝结,当时凝结。由小聚大,降雨,这就是人工降雨的道理。当液面为凹面时,凝结容易蒸发难。,3、亚稳定状态和新相的生成(1)过饱和蒸气(应当凝结而未凝结的蒸气称过饱和蒸气)(2)过热液体(应当沸腾而不沸腾的液体称为过热液体)(3)过冷液体(应当凝固而未凝固的液体称过冷液体)(4)过饱和溶液(应当有晶体析出而未能析出晶体的溶液称过饱和溶液),75溶液表面上的吸附(Adsorptioninsurf

8、aceofsolution)1、溶液表面张力及表面活性物质(1)溶液表面张力:随溶质种类和浓度不同各异。如图所示:(2)表面活性物质(表面活性剂):能显著降低水的表面张力的物质。(3)表面惰性物质:能显著提高水的表面张力的物质,。(4)吸附:溶质在某相内及表面同样薄层中浓度不同的现象,叫吸附。分为(5)吸附量:单位表面层与相内部同样薄层中溶质的量(以物质的量表示)之差。(6)饱和吸附量:吸附物质有效排满固体表面时的吸附量叫饱和吸附量。,2、Gibbs吸附公式:(1878年用热力学导出),76乳状液与泡沫(删)77气体在固体表面上的吸附1、固体表面对气体的吸附(1)吸附剂:具有吸附作用的物质,如

9、C,Si胶。(2)吸附物:被吸附的物质,如水,NH3,HCI(3)固体表面吸附原因:固表分子受力不平衡,有剩余力场即表面能(4)吸附量:定T下吸附达平衡时单位质量吸附剂吸附气体的摩尔数或标况体积数,mol/kg,m3/kg。(5)饱和吸附量:吸附质有效地排满固体表面时的吸附量叫饱和吸附量。2、物理吸附与化学吸附(physicaladsorptionandchemisorption)(1)定义:靠范德华力或氢键进行的吸附叫物理吸附,借助化学键进行的吸附为化学吸附。(2)物理吸附与化学吸附的比较H=G+TS,在T、P下自发吸附G0,气体吸附S0,故导致H0。,物理吸附与化学吸附的比较,物理吸附,化

10、学吸附,吸附力,范德华力,化学键,吸附层,单或多分子层,单分子层,吸附热,小,近于液化热,102-103J/mol,几百-几千J/mol,104J/mol,吸附速度,快,不受T影响,不需活化能,慢,温度升高速度快,需活化能,吸附温度,低,高,选择性,无,有,吸附稳定性,不稳定,易解吸,较稳定,不易解吸,物理吸附与化学吸附的比较,3、吸附等温线及吸附等温式(adsorptionisothermandadsorptionisothermformulae)(1)吸附等温线:描述在一定温度下吸附平衡时-P关系曲线,常有三种。(2)吸附等温式:表述吸附等温线的方程式叫吸附等温式。FrendlichsIs

11、othermformula弗兰德利希等温式,讨论:低压或弱吸附:高压或强吸附:,达单分子层饱和吸附,无关。中等压力与弗兰德利希式相符。,LangmuirsIsothermformula兰格缪尔等温式,BET等温式(布鲁纳尔、埃麦脱、特勒)BrunauerEmmettTeller认为:固气吸附是多分子层即被吸分子与未吸分子之间有相互作用。,78固体在溶液中的吸附(删),例1、1克汞分散为直径等于0.07m的汞溶胶,试求其表面及比表面,已知汞的密度为13.6g/cm3?,例2、在装有部分液体的毛细管中,如上图,在一端加热时,问:润湿性和不润湿性液体向毛细管哪端移动?,解:(1)左移(向未加热端移动

12、),(2)同理右移(因为凸面方向指向液体内部,所以向加热一端移动)。例3、溶液固体,其表面不能为液体所润湿,其相应的接触角是:=09090为任意角。解:对例4、在相同温度下,同一液体被分散成有不同曲率半径的分散物系时,将具有不同饱和蒸汽压,以,分别表示平,凹,凸面液体上的饱和蒸气压,则三者之间关系如何,,且因加热降低和增加毛细管半径(玻璃热胀冷缩),两因素均使,下降,对凹面方向背向液面(加热一端低,另一端高)所以左移。,例5、通常称为表面活性剂的就是指当其加入液体后,能降低能增加不影响能显著降低。解:对。例6、双亲分子作为表面活性剂是因为在表面上产生负吸附能形成胶束在表面上定向排列降低表面能使溶液表面张力增大。解:对,例7、当表活剂加入溶剂后,产生结果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