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留守儿童与老人的思考.doc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37171862 上传时间:2020-07-0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7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留守儿童与老人的思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对留守儿童与老人的思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对留守儿童与老人的思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对留守儿童与老人的思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对留守儿童与老人的思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对留守儿童与老人的思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留守儿童与老人的思考.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农村地区留守儿童与留守老人的思考 近年来,由于社会的迅速发展和通货膨胀的日益加重,一些农村地区的年轻人迫于生活的压力不得不出外打工,家里只剩下老人和孩子。老人是弱势群体,需要我们的照顾;孩子是祖国的未来,也需要我们的栽培。而如今的农村,年轻人都不在,由此引发了关于农村留守老人和儿童的一系列问题。一 农村留守老人与儿童现象出现的原因农村只剩下老人和儿童留守归根于年轻人都出外打工,而年轻人出外务工的根本原因又在于单纯的依靠在农村劳动已经不能满足生活水平的需要。对于年轻人来说:1 城市有更好的就业机会 生活舒适 交通便捷 相较于农村来说,城市有更多的机会获得工作,并且收入快,高。在城市居住,交通

2、方便,交通费也比较低。在农村,如果想到小县城采购些必需品,来回的车费是城市公交的好几倍;想在农村的小镇子上吃到新鲜的蔬菜瓜果也是不怎么可能,就算是有,价格也会是城市的两倍。如此算来,在农村想得到更好的生活保障,反而需要花费更多的钱还不一定能够买到新鲜健康的食品。再说服装,用同样的价钱我们可以在小城市里买到更好看更实惠的东西。我们的生活成本无形中高出了很多。所以一些年轻人在外打拼几年后,花高价在城市买套房子,再也不愿意回到小农村了。2农村发展前途不大 生活水平低 部分物价稍高 单纯的依靠劳动,辛辛苦苦一年下来农民从土地里得到的钱并不多,这些已经很难满足目前农村的日常开支。农村人民平时的生活也比较

3、简朴,不注重营养,有很多不良的生活习惯。很多科学知识和先进的技术都无法普及。农村大多在偏远的地区,交通不便,所以生活资料从外地运进来需要较高的运费,反而物价稍高。3 孩子教育等需要更多的投资 孩子教育问题也是农村的一大难题。很多父母也希望自己的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全面发展,许多农村孩子被父母送到外地的名校上学,以求得孩子将来有更好的发展。还有一些家长会在寒暑假让孩子上辅导班或者是特长班。这些都需要更多的钱来支付,所以父母不得不外出寻求更好的工作,赚更多钱来支付孩子的教育问题。二 这种现象出现诱发的严重后果1劳动力廉价大量的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造成城市劳动力廉价的同时农村严重的缺乏劳动力。我国是

4、农业大国,农村地区劳动力不足,会造成粮食不足,由此可能会造成的一系列工作难题。劳动力的贬值,农民工反而得不到很好的生活保障。2农民工子弟教育问题 生活问题(住房) 学校激增的人口导致城市承载能力下降。房屋不够,许多简易房乱搭建,生活垃圾随地堆放,出行交通堵塞等问题随之而来。城市污染更加严重,卫生部门不得不加大卫生防疫整治。 一般学校对农民工弟子要收取高额的借读费,所以农民工子弟的教育问题也是一大难题,近年来频频出现农民工子弟学校被关闭或者被拆迁的新闻让更多的务工人员担心孩子的教育问题到底该怎么办,如果回到农村上学,近来的校车问题也让父母不放心。3春运时期 农民工回乡 返程 问题每年年关,大量的

5、农民工回乡探亲,年后,又将出现一个返程热潮。铁路部门压力也很大,增派部分路段列车,加大安全措施。三如何解决这一问题针对这种现象,国家,政府已经出台很多政策,鼓励农民工回乡创业,大学生毕业支援农村等一系列文件。社会各界也纷纷伸出援手,帮助农村地区缓解压力,给他们物质上帮助和心灵的关心。实例:我老家在农村,邻居家是一对小夫妻,也是常年在外打工,留下一个八岁的儿子跟老人在家。每次我们回老家的时候,都会见到这个孩子,衣服脏兮兮的,流着鼻涕,不说话。在老家的小学上学,成绩也不是很好。一些方便面,面包之类的食品,老人就觉得是好东西。有时候不做饭,爷孙俩就吃这些东西。时间长了,孩子跟父母之间没有感情也不是太亲。老人身体也不是很好,经常吃药。一年比一年消瘦。这种现象在农村越来越普遍,孩子们和老人在身心上收到的伤害也越来越深,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主办的春暖 2012 就是以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为题的大型节目,社会各界也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助他们,给他们最大的温暖,让他们感受到这个冬天不在寒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