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pdf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37171329 上传时间:2020-07-05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84.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近现代史.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中国近现代史.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中国近现代史.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中国近现代史.pdf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国近现代史.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近现代史.pdf(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二、辨析题 1、“鸦片战争一声炮响,给中国带来了近代文明”。 三、简答题 1、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教训是什么? 2、为什么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引起了近代中国的历史性巨大变 化? 第一,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 四、论述题 1、怎样理解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2、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哪些主要成 就?其原因是什么? 中国近现代史 二、辨析题 1、“鸦片战争一声炮响,给中国带来了近代文明”。 答:错误。(1)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目的不是要把封建的中国变成资本主义的中国,而是要 把中国变成它的殖民地。 (2)帝国主

2、义的侵略和压迫给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使中国经济文化不能发展,政治不能进步。 (3)帝国主义侵略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因素的 发展和先进科学技术的采用,但同帝国主义侵略所造成的灾难相比是微不足道的。 (4)侵略有功 论美化帝国主义侵略,损害了中国人民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只能使中国成为发达资本主义国 家的附庸。 三、简答题 1、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教训是什么? 教训:第一:在中国要争取国家独立和民族富强 ,必须改变帝国主 义、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帝国主义侵略是 造成中国人民巨大灾难的根源,与此同时,腐败的清政府也已失去了领 导中国人民进行反侵略战

3、争胜利的能力和资格。因此,反对帝国主义侵 略,同时又要推翻腐朽的封建专制制度,是历史赋予中国人民的两大历 史任务。 第二:落后就要挨打,要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需要在科学技术 方面奋起直追,需要进行现代化建设。但现代化建设的前提是民族独立 和人民解放,秒推翻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反动统治,就没有进行现代化的 前提和条件,难以使国家真正强大起来。 2、为什么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引起了近代中国的历史性巨大变 化? 第一,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 理人清王朝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使中国反动统治者 在政治上乱了阵脚。 第二,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

4、制度,建 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 人心,并在中国形成了“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的民主主义观 念。 第三,辛亥革命给人们带来一次思想上的解放。 第四,辛亥革命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 新的积极变化。 第五,辛亥革命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而 且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四、论述题 1、怎样理解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答:近代以来,中国面临着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的 繁荣富强即实现国家经济的现代化这样两项根本性的历史任务。194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第一项历史任

5、务的基本实现。随着民主 革命遗留任务的完成和国民经济的恢复,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即为实 现第二项历史任务而奋斗,被突出地提上了党和国家的议事日程。进行 经济建设,首先要把中国从一个落后和农业国变为一个先进的工业国, 实现国家的工业化。怎样才能发展经济,实现国家的工业化?从世界 历史上看,主要有两条道路:一条是资本主义工业化的道路,一条是社 会主义工业化的道路。由于社会主义制度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促进社 会生产力迅速发展的优越性,对于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来 说,通过社会主义道路实现国家工业化,这是最好的选择。近代以来 的历史表明,资本主义工业化的道路在中国是走不通的。中国通过走资 本主

6、义道路实现现代化的历史机遇已经丧失了。为了实现国家的工业 化,中国必须走社会主义的道路。在完成了民主革命以后就要为在中国 建立社会主义社会而努力奋斗,这是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确定了 的奋斗目标,并且从来没有动摇过。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在中共七 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中明确指出,应当“在革命胜利以后,迅速地恢复 和发展生产,对付国外的帝国主义,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 国,把中国建设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当时中国之所以要着力进行和可能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是因为: 第一,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力量相对来说比较强大,它是实现国家 工业化的主要基础。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和

7、富强的当然 要求和必要条件。这就意味着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的发展和它在整 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的增加。这是中国选择社会主义的一个基本因素。 第二,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弱小,发展困难,不可能成为中国工业起飞的 基础。中国的民族资本主要是商业资本和金融资本,工业资本只占五分 之一。为了改变这种情况,就必须在这些企业中改善经营管理,提高产 品的质量,必须对这些企业逐步实行社会主义改造。资本主义工业这种 进退两难的情况,是中国选择社会主义的又一个基本因素。 第三,对个体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保证工业发展、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一个必要条件。第 四,当时的国际环境也促使中国选择社会主义。 2、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哪些主要成 就?其原因是什么? 第一、国民经济保持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现代化建设事业稳步推进,综 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第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并不断完善,各项改革事业 取得重大进展。 第三、全方位对外开放取得新突破,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 外开放格局。 第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第五、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 第六、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得到全面贯彻。 第七、祖国统一大业取得进展。 第八、国防和军队建设迈出新步伐。 第九、积极开展全方位外交。 第十、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2)原因: 第一,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一致、艰苦奋 斗、开拓进取的结果;第二,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第三,中国共产党加强了自身建设。是中国 共产党在妥善处理国内外一系列重大而复杂的问题中,经历了各种困难 和风险的考验,不断总结治党治国治军新经验,不断增强党的领导水平 和执政能力所取得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