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V-TEST电动汽车主观评价管理规则.pdf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37141810 上传时间:2020-07-05 格式:PDF 页数:26 大小:712.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EV-TEST电动汽车主观评价管理规则.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EV-TEST电动汽车主观评价管理规则.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EV-TEST电动汽车主观评价管理规则.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EV-TEST电动汽车主观评价管理规则.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EV-TEST电动汽车主观评价管理规则.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EV-TEST电动汽车主观评价管理规则.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EV-TEST电动汽车主观评价管理规则.pdf(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EVEV- -TESTTEST 主观评价主观评价管理规则管理规则 (2012018 8 年版)年版)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有限公司 目 录 前言前言 第一章第一章 总则总则 1. 宗旨 2. 管理机构 3. 车辆分组说明 4. EV-TEST 主观评价项目 5. EV-TEST 特有标记 6. 声明 第二章第二章 运行管理运行管理 1. 评价车型选取 2. 车辆购买 3. 评价 4. 评价结果发布 5. 经费 6. 评价数据的处理 7. EV-TEST 评价结果及相关标志的使用 第三章第三章 评分方法评分方法 1. EV-TEST 主观评价评分方法 第四章第四章

2、试验方法试验方法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EV-TEST 主观评价评分依据 4. 动力性能主观评价方法 5. 驾驶品质性能主观评价方法 6. 制动性能主观评价方法 7. 转向性能主观评价方法 8. 操稳性能主观评价方法 9. NVH 性能主观评价方法 10. 乘坐舒适性能主观评价方法 11. 空间、座椅舒适性能主观评价方法 12. 操作便利性能主观评价方法 13. 视野主观评价方法 14. 静态品质性能主观评价方法 附件 EV-TEST 主观评价结果公布样式 前言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产品和技术快速发展,同时在国家对新能源汽车采取的政府补贴等多种 政策激励下,我国电动汽车逐步进入了

3、寻常百姓家。为了给消费者更科学的购车参考,引导企业 以产品品质为导向提升电动汽车技术水平,进一步普及绿色消费,2017 年 EV-TEST 管理中心发 布了EV-TEST(电动汽车测评)管理规则 ,通过多维度的客观测试,对电动汽车整车性能进行 综合的客观评价。 2017 年下半年开始, EV-TEST 管理中心进一步展开 EV-TEST电动汽车主观评价规程的制定。 主观评价,即以人的主观判断为基础,不借助客观设备,通过人体的主观感受,由评价人员按照 评价规程对车辆的各项主要性能进行评价,将评价结果进行分析量化,给出每项指标的评分。主 观评价能够快速感知车辆的整体性能水平, 补充客观评价无法评价

4、的内容, 为消费者提供更完善 的性能参考。 EV-TEST 从“动力性能、驾驶品质性能、制动性能、转向性能、操稳性能、NVH 性能、乘坐 舒适性能、空间和座椅舒适性能、操作便利性能、视野、静态品质性能”11 个维度对电动汽车 整车进行“标准严格、试验规范、独立公正”的主观性能评价,最终评价结果以直观量化的评价 总分数和单项性能评分的形式(11 个维度的雷达图)给出。 随着电动汽车技术不断进步和消费者对电动汽车性能需求的提高, EV-TEST 主观评价将会不 断完善和修订, 以电动汽车产品用户满意度的提升为目标, 推动新能源汽车企业不断提升技术水 平和产品品质,促进汽车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1

5、第一章 总则 1宗旨 1.1 目的 EV-TEST 旨在面向消费者关注焦点, 建立独立、 公正、 高标准的电动汽车整车性能评价体系。 该评价体系将全面反映在售电动汽车的整车综合性能信息, 促进综合性能优异的车辆和单项性能 突出的车辆在评价中脱颖而出, 为消费者提供重要参考; 并推动生产企业对电动汽车技术的提升 和消费者实际用车体验的重视,不断提高车辆综合性能和用户满意度。 EV-TEST (电动汽车测评) 管理规则 中规定了 EV-TEST 客观测评的方法和要求, EV-TEST (电动汽车测评)主观评价管理规则中规定了 EV-TEST 主观评价的方法和要求;主观评价能够 全面反映电动汽车的驾

6、乘品质,更贴近消费者的实际使用体验。 1.2 说明 (1)EV-TEST 主观评价参考国内外通用的主观评价体系,国内消费者的驾车用车习惯,同 时考虑电动汽车的实际使用情况, 以及消费者使用电动汽车时关心的问题, 进行指标体系的建立 和评价评分方法的制定。 由于消费者对电动汽车综合性能的体验来自于方方面面, 无法建立一个 囊括所有性能指标的评价方法,所以 EV-TEST 主观评价目前只聚焦于涉及消费体验的关键性能, 力求让消费者看到最贴近实际情况的评价结果。 (2)EV-TEST 主观评价是由经过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EV-TEST 管理中心考核优 选的具备丰富的主观评价经验的 EV 主

7、观评价师担任,但主观评价为人体主观感受,因人而异, 不能完全代表每一个消费者的实际感受,EV-TEST 主观评价通过严格的主观评价师筛选机制,力 求得出最公正的评价结果。 (3)随着 EV-TEST 主观评价的推行、电动汽车技术的提升、相关标准和评价能力的完善, 我们保留对评价项目、评价方法以及评分方法、评价条款进行改进的权利,尽可能为消费者提供 更加全面的车辆性能信息, 使 EV-TEST 主观评价尽量贴合消费者的实际用车感受, 不断推动电动 汽车企业技术和产品进步。 2管理机构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是 EV-TEST 的管理机构, 专门设立 EV-TEST 管理中心, 负责 EV-

8、TEST 组织实施,具体包括确定年度计划和财务预算、选定评价车型、审定评价结果、处理争 议和疑难问题、商定临时事项等。EV-TEST 管理中心下设综合事务部和试验技术部,各部职能如 下: (1)综合事务部 拟定年度实施计划和财务预算;分析年度车型销售信息,拟定评价车型清单;购置车辆;安 2 排试验计划;与企业沟通交流和宣传;开展国际业务合作。 发布 EV-TEST 主观评价结果;管理 EV-TEST 网站,微信公众号等自媒体;联系合作媒体;策 划和执行宣传推广活动。 (2)试验技术部 收集国内外相关技术信息,制修订评价规程、负责开展国内外技术交流;监督试验实施;根 据试验结果进行评定;管理试验

9、和评价资料等技术工作。 3车辆分组说明 目前 EV-TEST 主观评价评分采用绝对评分制, 暂不进行车型分组, 所有车辆均采用同一评价 体系。后续随着电动汽车产品和市场的发展,如有必要,EV-TEST 主观评价的改进版本中关于车 型分组方法将会根据情况做出调整。 4EV-TEST 主观评价项目 主观评价体系具体如图 1-1 所示。它包括 11 个一级指标,53 个二级指标。具体的评分方法 和试验方法分别见本规则的第三章和第四章。 图 1-1 主观评价体系 5EV-TEST 特有标记 EV-TEST 使用以下专用字体及标志: 1)专用字体: 3 2)标志: 6声明 EV-TEST 是中国汽车技术

10、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CATARC) 研究开发的电动汽车测试评价规程,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拥有 EV-TEST 的全部权利。 未经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书面许可, 除企业自行进行技术开发的试验外, 严禁其他机构使用 EV-TEST 名义对汽车产品进行 公开性或商业目的的试验或评价。 EV-TEST 评价车型的试验结果、得分及星级仅对所购买和测试的型号及对应配置的车型有 效。使用 EV-TEST 评价结果的各方应对其真实性、完整性和准确性负责。 4 第二章 运行管理 1评价车型选取 1.1 选取原则 评价车型是在售的纯电动乘用车(即 M1类电动车辆) 。 1.2 确定程序 遵循E

11、V-TEST 管理规则确定所选车型。 2车辆购买 在确定评价车型后, EV-TEST 管理中心根据车型及其相关配置,按照随机抽样的原则,在 事先不告知生产企业的情况下,从该车型经销商处购买车辆。 3评价 3.1 评价日期 评价车辆购买后,由 EV-TEST 管理中心确定评价日期。 3.2 评价人员 EV-TEST主观评价人员是由经过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EV-TEST管理中心考核筛选 的 EV 主观评价师担任,评价人员持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EV-TEST 管理中心发放的聘 书,遵守 EV-TEST 主观评价的相关管理规定,进行 EV-TEST 主观评价工作。每批次评价选取十名

12、EV 主观评价师,并采取回避原则(即车辆生产企业的 EV 主观评价师不得参与本企业生产车辆的 评价工作) 。 3.3 评价准备 评价前所有的准备工作,包括车辆准备、评价场地预约、评价条件的确认等均由 EV-TEST 管理中心进行确认。 3.4 评价实施 EV-TEST 主观评价由 EV 主观评价师按照规定的评价规程进行。 4评价结果发布 4.1 结果发布形式 以车辆最终获得的总分及 11 项一级指标的得分(雷达图表示)形式发布。 4.1.1 车辆配置说明 评价车辆的品牌、型号、基本参数、动力系统参数等。 5 4.1.2 结果公布的样式及补充说明 试验结果公布样式及内容见附件,必要时增加但不限于

13、以下补充说明: 评价结果的分数仅对评价车辆的型号及对应配置的车型有效。 5经费 5.1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每年设立专项资金预算作为购买车辆及试验评价、 管理的费 用以保证 EV-TEST 的长期独立运行。 6评价数据的处理 EV-TEST 主观评价正式评价的所有数据可对该车型生产企业有偿提供。如该车型生产企业有 购买要求, 需在评价结果公布后向 EV-TEST 管理中心提出, 并按照 EV-TEST 管理中心规定支付相 应费用。 7EV-TEST 评价结果及相关标志的使用 EV-TEST 发布的结果及相关标志允许有关各方无偿使用,但用于商业目的时,使用方须事先 向 EV-TEST 管

14、理中心书面说明标志使用的场所和形式。EV-TEST 管理中心有权对其使用提出限制 要求。 6 第三章 评分方法 1. EV-TEST 主观评价评分方法 1.1 主观评价指标 主观评价指标见表 3-1。 表 3-1 主观评价指标表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序号 项目 序号 评价项目 1 动力性能 1 动力响应 2 起步加速 3 超越加速 2 驾驶品质性 能 4 加速线性度 5 匀速行驶能力 6 加速踏板位置、踏板力 7 制动踏板位置、踏板力 8 换挡杆位置、换挡力 9 D、R 挡静态换挡感 3 制动性能 10 制动效能 11 制动线性度 12 制动响应 13 驻车制动 4 转向性能 14 驻车和低速

15、转向力 15 正常行驶转向力 16 转向力的建立(线性度) 17 中心位置 18 转向回正性能 19 转向响应 20 转向干扰 5 操稳性能 21 直线行驶稳定性 22 直线加速、减速稳定性 23 转向特性 24 控制难易度(稳态) 7 25 变线稳定性(瞬态) 26 侧倾控制 续上表: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6 NVH 性能 27 电机噪声 28 风噪(前排/后排) 29 路噪(前排/后排) 30 车身隔音效果(前排/后排) 31 附件及其它噪声(前排/后排) 7 乘坐舒适性 能 32 一阶舒适性(前排/后排) 33 二阶舒适性(前排/后排) 34 冲击舒适性(前排/后排) 35 余振(前排/后排) 36 隔绝性(前排/后排) 8 空间、 座椅舒 适性能 37 前排驾驶员空间 38 后排空间(含第三排) 39 行李厢空间及装载性 40 车内储物空间 41 座椅舒适性(前排/后排) 9 操作便利性 能 42 充电便利性 43 关键信息可视性(READY、剩余电量显示等) 44 开关、按键操作便利性 45 显示器操作便利性 10 视野 46 前方视野(车外视野及车内仪表视野) 47 内后视镜视野 48 外后视镜视野 49 辅助视野 11 静态品质性 能 50 内外饰匹配、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