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概论-第4节-太阳和太阳系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7132558 上传时间:2020-07-05 格式:PPT 页数:64 大小:5.4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球概论-第4节-太阳和太阳系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地球概论-第4节-太阳和太阳系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地球概论-第4节-太阳和太阳系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地球概论-第4节-太阳和太阳系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地球概论-第4节-太阳和太阳系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球概论-第4节-太阳和太阳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球概论-第4节-太阳和太阳系(6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地球的宇宙环境,第4节 太阳和太阳系,QQ17819679,203 太 阳,太阳自转情况:红色表示转速快,蓝色表示转速慢。,太阳的结构,203-1 太阳的距离、大小和质量 1、日地平均距离:1.496 108km (1.496亿km) (即1天文单位)(地平视差) 2、大小:半径约70万km(为地球半径的109倍) 3、表面积:地球表面积的1万2千倍 4、体积:地球体积的130万倍 5、质量:1.9891030kg(约为地球质量的33万倍),203 太 阳,地球与太阳的平均距离,常被用作太阳系范围内计量单位,叫做天文单位。天文学上通过对某个小行星距离的测定,来推算太阳的距离。,图2-1

2、0 测定日地距离的第一步: 通过小行星距离的测定,得,a1a,按照开普勒第三定律,二行星公转周期的平方之比,等于它们同太阳距离的立方之比。设地球和小行星的公转周期分别为T和T1,那么便有,若得出两个未知量(a1和a)的差值和比值,如,a1a=m,a1/a=n,那么,这两个未知量可以求得。,推测出的太阳 结构与剖面示意图,太阳是我们惟一能观测到表面细节的恒星。直接观测到的是太阳的大气层,它从里向外分为 光球色球日冕,203-2 太阳的热能、温度和热源 1、太阳热能 太阳常数:8.16J/(cm2min);(平方厘米分钟) 平均距离,太阳直射,大气界外; 太阳辐射总量:3.826 1026J/s;

3、(S:小时) 地球所得:1.74 1017J/s(占22亿分之一)。,太阳温度 根据太阳辐射热量推算的温度称有效温度; 根据太阳辐射光谱测定的温度称辐射温度; 太阳光球温度:5 770K ; 太阳中心温度:1500万K; 色球温度:10万K; 日冕温度:150万K。,太阳热源 产热过程:热核反应(氢核聚变为氦核); 产热方式:质量转化为能量; 产能中心:在太阳核心。,(1) 光球 A、怎样解释“临边昏暗”现象? a、光球平均温度5770K,向内部或外部的温度梯度变化很大。由于温度分布显著的不均衡,故我们观测到的太阳表面各部分亮度是不均匀的。日面中心区最亮,愈靠边缘愈暗,这叫“临边昏暗”现象。

4、b、这是因为我们看到光球中央部分大气是较厚的大气层,且光球下面大气温度高,而边缘部分大气是较薄的大气层,且光球表层大气温度低,所以显得光球中心部分较边缘部分要明亮些。,203-3 太阳的大气,B、光斑的光谱表明,它的离子谱线比光球为强,而中性原子谱线比光球为弱,所以光斑的温度比光球高。但光斑与光球的总辐射强度比值随离日心的距离而变动,在靠近日面边缘看到的是光斑的上层,其平均温度比周围高100度左右,亮度大10左右。光斑的磁场主要是纵向的,强度达数百高斯。,C、米粒的亮度随高度而变化,各个米粒的亮度也不相同。 常常可以看见一种寿命约为 10分钟的特别亮的爆发米粒, 以1.5-2.0km/s的速度

5、膨胀成环状,然后破裂。,四、 太阳活动:太阳大气各种变化的总称(太阳“天气变化”) 黑子:扰动太阳的明显标志。 耀斑:扰动太阳的主要标志,对地球的影响最强烈。 磁暴:电离层干扰。产生极光。,太阳活动是指发生在太阳大气层局部区域的、在有限时间间隔内的各种物理过程的总称。主要表现为太阳黑子、光斑、谱斑、耀斑、日珥和太阳射电等变化现象。其中,太阳黑子是太阳活动的明显标志,耀斑是太阳活动最急剧猛烈的形式。 太阳活动强弱变化平均约11年的周期。自1749年后第一个太阳黑子低值年(1755年)规定为太阳活动的第一个周期,2000年是太阳活动峰值年的第23个周期。凡是峰值年前后,黑子、耀斑等现象异常活跃,是

6、研究太阳的大好时机。,203-4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太阳以电磁波和高能粒子流的形式,向外放射着巨大的能量和物质。太阳的能量流和物质流对地球发生着深刻的影响,它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形成、发展及演化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1)太阳风与地球磁层。地球周围存在一个偶极磁场,当太阳风等离子体吹向地球时,使地球磁场被太阳风包围,形成地球磁层。,一方面(好的方面),由于地球磁层的存在,使得太阳风高能带电粒子不能到达地面,从而保护了地球表面有机体的生存和发展; 另一方面(坏的方面),总有一部分高能带电粒子闯入磁层内,被磁层禁锢在地球高层。通过空间探测器,1958年美国范艾伦发现了包围地球的强辐射带,称为“范艾伦

7、辐射带”。这个强辐射带分内、外两层,像套在地球赤道周围的两个轮胎环子,它对人类冲出地球的宇宙活动,会造成严重辐射的危害,要注意采取预防措施。,(2)对地球电离层的影响。距地面约80-150km的大气层,在太阳紫外线、x射线、粒子辐射的作用下发生电离,称为电离层。 A、较高的电离E层和Fl层,因太阳短波辐射强烈,电离程度高,自由电子密度大,主要反射短波电波;,空间波,地表波,送信点,受信点,(反射波),D层,E层,F1,层,F2,层,(2)对地球电离层的影响。 B、电离D层,由于太阳短波辐射较弱,电离程度差,自由电子密度小,只能反射长波。 C、当太阳活动增强时,会激发电离层大气分子进一步电离,造

8、成离子浓度增高和吸收电波增强。尤其是太阳耀斑爆发后,会引起地球向阳半球面短波信号衰减或中断。短波无线电信号的中断,一般是几秒钟至几分钟,特别情况下长达半小时至1小时以上。,(3)对地磁的影响。 A、太阳活动引起地球磁场的不规则变化,叫做“磁扰”。十分强烈的磁扰现象称为“磁暴”。 a、地球上发生磁暴时,磁针失灵,不能正确指示方向,从而影响野外工作,尤其是磁力探矿。 b、同时,对军事战斗,以及飞机和船舶的定向、定位也都带来影响。 B、另外,在地球高纬度地区,经常出现一种变幻莫测、美丽壮观的极光现象,这也是太阳活动引起的。它主要发生在100200km的高空,有的高达l000km。,极光形成的理论:

9、a、最早认为是太阳活动发出的高能带电粒子在到达地球附近时,受地球磁场的作用,迫使其沿磁力线方向运动到地球磁极的上空,它们与地球大气中的分子、原子碰撞而发光。 b、现代研究认为:极光是围绕地球的两半球的一种大规模放电过程和表现形式。这种放电过程,是通过太阳风与地球磁层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通过实验,证明极光在南、北极地区同纬度、同时间会一起出现与消失。 (4)太阳活动与其他方面的关系。太阳辐射是地球气候形成的重要因素。由于太阳活动引起太阳辐射的改变,必然导致气候相应的变化。,举例: a、有人研究树木年轮的生长状况,是受当时的气温、降水的影响,它既记录着气候历史的变化,又反映了太阳活动的情况,与太阳

10、活动11年周期相符。 b、根据我国2000多年太阳黑子的记录,黑子的11年、22年或更长周期,与我国历史上大范围旱、涝灾害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c、此外,现代构造运动的重要标志之一:地震活动同太阳活动亦有密切关系。,P43,日心体系取代地心行星体系的一个突破口,是行星的视动。,204 太 阳 系 P43 204-1 太阳系的发现,图2-14 1977年12月4日-1978年3月3日, 火星在巨蟹座逆行,托勒密的假设不正确。,特勒密的地心说,图 2-16以地球和行星共同绕太阳运动来解释行星的视行,这是哥白尼日心说的精髓,P43,哥白尼的日心说,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 第一定律(轨道定律):行星轨道都是

11、椭圆;太阳位于椭圆的焦点之一; 第二定律(面积定律):行星向径在轨道平面上扫过的面积与时间成正比,即面速度不变 ;,图 2-17 开普勒第二定律:面速度不变,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 第三定律(周期定律):两行星周期平方之比,等于其距离立方之比: T12/T22=a13/a23,T以恒星年为单位,a以天文单位为单位,T2=a3,行星与太阳的距离:,第一牛顿用万有引力定律,修正了第三定律: T12(M+m1)/ T22(M+m2)= a13/a23,T1和T2分别表示两行星的的公转周期, a1和a2分别表示它们与太阳的平均距离(即各自轨道的半长轴);(M和m分别表示太阳和行星的质量。),开普勒认为,行

12、星单纯绕太阳中心运动; 牛顿认为,行星和太阳都绕它们的共同质心;质心的位置取决于二者的质量比。 开普勒廓清了行星轨道的几何特征,指出了行星怎样运动;获得了“天空立法者”的美誉; 牛顿解释了行星运动的物理原因,回答了行星为什么这样运动。至此太阳系理论完全确立。,204-2 太阳系的组成 P46 1、八大行星: 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2、其他成分 小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等。,204-3 行星 P47 A、遵循提丢斯-波得定则 行星分布规律 1、按照轨道位置划分 以地球为界分为地内行星和地外行星; 以小行星带为界分为内行星和外行星。 2、按物理性质划分 类地行星和类木行星

13、: 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距太阳较近,质量较小,平均密度高,以重物质为主,温度高; 类木行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离太阳较远,质量大,平均密度低,以轻物质为主,温度低。,B、八大行星的分布内密外稀,是构成太阳系的骨干天体。 C、从表2.3可知,n值在6以前,计算值与实测值符合较好。 定则发表时,小行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都还没有被人们发现。1781年发现了天王星,它到太阳的距离正好同定则的计算相符,于是促使人们在2.8天文单位距离处发现了众多的小行星。 D、后来发现的海王星和冥王星,它们到太阳距离的实测值却与计算值相差甚远。这表明该定则并不是行星到太阳距离所遵循的必然规律

14、。 E、该定则对记忆行星到太阳的距离,确实是一个简便的方法。 F、有趣的是,提丢斯波得定则不仅反映了行星绕日轨道距离的数值,而且基本符合巨行星的规则卫星(指具有近圆性、共面性和同向性的卫星)轨道距离的数值。,九大行星的轨道,图 2-18 行星的轨道大小,太 阳 系 行 星 表,偏心率 偏心率用来描述轨道的形状,用焦点间距离除以半长轴的长度可以算出偏心率。偏心率一般用e表示。e=c/a 中文名 偏心率 外文名 Eccentricity 又 称 离心率 当e=0时 圆 当01时 双曲线,仔细观察上图,你发现了什么问题?,行星的大小对比,图 2-19 行星的大小对比,带内行星,类地行星,水 星,金

15、星,地 球,火 星,地内行星,(小 行 星),木 星,土 星,天 王 星,海 王 星,带外行星,类木行星,巨行星,远日行星,地 外 行 星,(三) 太阳系的小天体,1、小行星 (1) 小行星带主要分布在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绝大多数小行星距太阳2.23.6a处。 (2) 小行星质量总和约为地球质量的万分之四,且质量愈小的数量愈多。 发现小行星是非常费神的事,照相巡天观测发现大于照相星等21.2等的小行星达50万颗。目前编号的有近5000颗。其中约30颗直径大于200km,最大的4颗为谷神星(直径770Km)、智神星、灶神星和婚神星。1801年元旦元夜,意大利天文学家皮亚齐发现了第一颗小行星,被命

16、名为谷神星。现有42颗正式命名的中国小行星,最初的5颗是以我国古代科学家命名的,它们是1802号张衡、1888号祖冲之、1972号一行、2012号郭守敬、2027号沈括;以后30多颗是以人名和地名来命名的,如2045号北京、2077号江苏(钟山一号)、2078号南京(钟山二号)、2051号张(张钰哲)等。,204-4 彗星 彗星本质上是在偏心率很大的轨道上绕日运行的冰物质 彗星的奇特外貌是它通过近日点前后的暂时现象 哈雷彗星,图2-20 哈雷彗星的轨道,1910年4月20日,距离地球只有2500万千米,哈雷彗星近日点为88,000,000km,图2-21 彗尾总是背向太阳,(7) 哈雷彗星 A、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记录慧星的国家。春秋记载鲁文公十四年(公元前613年)秋七月,有星孛入于“北斗”。这是世界上第一次关于哈雷彗星的确切记载。 B、著名的哈雷彗星平均回归周期为76年。 1682年,当这颗彗星出现时,英国天文学家哈雷,注意到它的轨道与l607年和1531年出现的彗星轨道相似,他认定这是同一颗彗星的三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