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开题与成果发布资料讲解

上传人:yuzo****123 文档编号:137095025 上传时间:2020-07-05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3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题开题与成果发布资料讲解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课题开题与成果发布资料讲解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课题开题与成果发布资料讲解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课题开题与成果发布资料讲解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课题开题与成果发布资料讲解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题开题与成果发布资料讲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题开题与成果发布资料讲解(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题开题与成果发布,主讲:冯伯虎()(电话:13174180200)连云港师专,课题研究的一般程序,1.选题阶段。注意校本特色和个人专长2.申报课题阶段。课题的申报论证3.开题论证阶段。(制订研究方案)4.研究阶段。(实施研究计划)中间要有中期检查5.总结阶段。(撰写报告和集结论文阶段)6.鉴定。(会议评议或通讯评议)7.应用和推广阶段。,各阶段所需提供的材料,课题申报书,开题报告,中期检查报告,结题申请书,课题研究报告,支撑材料,开题论证,开题论证是在课题被批准之后,开始实际研究工作之前的一个重要步骤。由课题组写出反映课题研究的全面设计和构思的开题论证报告,请专家评审组来评审、指导。专家评审

2、组通过之后,课题组根据专家评审组的意见,将开题论证报告进一步完善,然后才能正式开始课题的实际研究。,开题要做的事,开题主要是做好三件事:明确研究的方向与目标。使参与课题研究的人员在重点与难点做到心中有数;明确分工。使每个参与者对自己在课题中的职责以及各阶段的任务都比较清楚;明确每个阶段研究的主要任务,尤其是第一阶段的任务。,开题论证与立项论证有何区别,立项论证的重点是研究的意义、价值,目的在于立项。开题论证的重点是如何完成此项研究,目的在于怎样完成这个课题的研究。,开题报告是要告诉他人,你所研究的课题,一个相对完整的研究过程。要有问题意识,要从问题出发,要回答:研究什么?为什么研究?怎么研究?

3、,开题报告写什么?,一、开题报告格式,1.封面,课题编号:中央电教馆“十一五”规划立项课题开题报告课题名称:-课题主持人:-主持人单位:-年月日,2.正文内容,(1)课题名称(2)课题提出的背景和意义(3)课题的界定(4)研究的理论基础(5)研究目标和假说(6)研究的内容和方法(7)研究的步骤(周期)(8)研究的预期成果(9)参考文献(10)研究的组织和管理,二、如何撰写开题报告,(1)课题名称(用陈述句表示),名称要准确、具体。在课题名称中尽可能表明三点:研究对象,研究问题,研究方法。有时还可以写出研究方法如“实验研究、调查研究、行动研究、个案研究等”,规范就是所用的词语、句型要规范、科学,

4、似是而非的词不能用,口号式、结论式的句型不要用。名称要简洁。不管是论文或者课题,名称都不能太长,能不要的字就尽量不要,一般不要超过20个字。,(2)课题提出的背景和意义,背景可以从“实际存在的问题”“教育发展的需要”和“国内外同类课题研究现状”三方面进行论证,回答为什么要研究这个问题。意义可以从“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也就是本课题的创新之处两方面进行论证,回答研究这个问题有什么价值。,也有的分成三部分来写:(1)提出背景;(2)课题要解决的问题;(3)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本课题与之联系和区别。,常见的问题:“引言”过于冗长。对课题研究背景的阐述常常泛泛而谈,迟迟不能进入研究主题和涉及本地本校的

5、实际。材料堆砌。援引各家之言,罗列堆砌,杂乱无章,缺乏应有的分析和归纳,看不出研究者自己赞同哪些,不赞同哪些。,(3)课题的界定,界定就是对课题中的“关键词”进行明确的解说,给该课题限定准确的研究范围。研究范围要具体、适当,不要贪大求全。一般来说,最好“实一点”“小一点”。,常见的问题:关键概念缺乏界定或不准确。关键概念是题目中的“点睛之笔”,应予以特别的说明。由于教育学中学派林立,很多概念(如个性、非智力因素,课程整合、情商等)都有不同的含义,如不加以界定,就会引起歧义。还有些概念的表述不科学,如德育教育、美育教育等。,(4)研究的理论基础,课题研究是在一定的科学理论(教育科学理论)指导下进

6、行的,这就是课题研究的理论支撑。撰写这部分时,要把与课题研究密切相关的理论观点简要地加以阐述,不要笼而统之地只写理论的名称。,也可以写成本课题研究要遵循的几条原则。要对原则的内涵进行阐述,在阐述中体现某某理论的某某观点。还要对贯彻这些原则提出明确的要求,使课题研究真正在科学的理论指导下进行。,(5)研究目标和假说,研究目标即课题研究将要达到的目标。目标要具体、明确、可行、且可供操作和可验证。,假说是“解决问题的尝试性答案”,是要通过研究实践验证的东西。假说的来源是:已有的经验;文献研究中得到的启示;研究者的创新设想。假说应该用简短而准确的文字表述,前半部分写“拟采取的教育行动”(即投入的主要教

7、育措施),后半部分写“预想得到的教育效果”(即落实在研究对象身心上的东西),一般可以用“如果就会”的句式表述。,(6)研究的内容和方法,在课题研究中,为了分散研究的难点,集中研究的焦点,往往把课题分解成两三个“子课题”,分别由两三组人进行不同子课题的研究。,研究方法是研究方案中最具可操作性的部分,要具体地阐述以下问题:,研究对象:研究对象的数量不宜过多。确定研究对象可用“团体抽样”的方法。如一所24个班1000多学生的学校,进行为期3年的课题研究,可抽取一年级与四年级各两个班为试验班,研究对象总计180人左右。在研究方案中,要具体写明:研究对象是怎样确定的,是哪些班级,总计多少人等。,研究方法

8、:研究方法即解决问题拟用教育科研的常用方法。教育科研的研究方法很多,在研究中提倡使用综合的方法,或几种方法并用,或以一种方法为主,其它方法为辅,并强调定性方法和定量方法兼顾。教育科研的方法有:文献法、调查法、观察法、实验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和个案研究法。,研究内容要条文化,不要过多的理论阐述。围绕研究目标设置相应的研究内容。可以配以子课题的方法,将研究内容进行“整分合”的原则,分割进行。,(7)研究的步骤(周期),课题研究从何时开始何时结束。一般以两年或三年为宜。一个研究周期,一般分为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总结阶段。实施阶段最好从学年初开始,以学期为单元,一个单元一个单元地推进。,在研究方

9、案中,要写明研究周期(起止的年月),各阶段的起止年月和各阶段的工作重点。(如准备阶段的重点工作是:怎样选定课题;怎样进行调查研究和文献研究;怎样进行课题论证和申报;怎样制定研究方案;怎样培训研究队伍等)。在实施过程中要详细写出自己的教育行动(研究举措)。,研究效果的检测,定量分析:即数据分析。如研究前的基础数据(前测),研究过程的发展数据(阶段检测),研究后的结果数据(后测)等。,典型分析。即利用典型人物的变化和发生的典型事件进行分析。,典型分析:用典型人物的变化和发生的典型事件说明。这就要求在研究过程中对研究对象有重点的观察、记录(典型事件的记录和分析)。在研究方案的这一部分,要写明将怎样获

10、得数据,怎样观察和记录能说明教育效果的典型人和事。,(8)研究的预期成果,课题研究的成果:主件:研究(结题)报告;附件:即支撑材料。一是,若干篇论文和经验总结;二是,案例集、学生作品、校本教材、课件等。,(9)参考文献,列出本课题研究所需的参考文献。包括:书籍;杂志、报纸、会议、网站上的文章;学位论文等。要注意规范地标出。,(10)研究的组织和管理,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包括组长、副组长、成员、顾问等课题研究组课题主持人12人,课题组成员若干。要写清他们的姓名、职务/职称和在课题研究中的工作任务。,建立必要的制度如课题管理制度、学习制度、研讨制度、资料保管和使用制度、奖励制度等。,经费的来源和使用写

11、明经费的来源、数量、预算和使用办法。,三、成果的发布,所谓成果,即得到社会承认的成果。可信度和价值是重要的两个方面。所谓可信,即得到专家认可(鉴定)或权威部门发布的。主要有:论文发表、获奖、专利、社会效益等。,1.论文发表,有不成文规定:省级立项课题:至少有两篇省级以上刊物发表的论文。省级重点课题:至少核心期刊发表两篇以上。国家级课题的子课题,类同于省级立项课题。,2.公开出版的书籍,包括:论文集、校本教材、专著等。,3.获奖论文、课件等,参加各级政府或教育主管部门、专业学会主办的评比中,获奖的论文(包括教学设计、教育教学随笔等)、课件、教学录像、学生参赛成果等。,四、教育类杂志说明,1.注意

12、杂志期刊的合法性2.注意杂志的权威性3.投稿的技巧4.关于杂志收费问题,五、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杂志简介,是中国教育类核心期刊。,教育、教学论文远程写作培训班1.赠阅为期一年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杂志,以了解本刊的主要栏目及选稿特色。2.有专业编辑建议最新的写稿方向。3.有专业的编辑或专家进行个性化的写作辅导(远程方式:邮件+电话+及时通讯软件)。,4.一年内优先发表一篇达到优良水平的文章。5.推荐相关的专业书籍阅读。6.杂志社的会议优先通知。,1.需交纳培训费用2000元,可开立发票。2.准备25篇自己的原创性文章给培训专家审核,以便培训专家能有针对性地辅导和帮助作者提高写作水平。3.在接受培训期间,培训专家所指导的文章不能转投其他刊物,除非定性为不采用。,谢谢!,主讲:冯伯虎()(电话:13174180200)连云港师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