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四变三结合资料讲解

上传人:yuzo****123 文档编号:137094402 上传时间:2020-07-05 格式:PPT 页数:52 大小:2.0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堂教学四变三结合资料讲解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课堂教学四变三结合资料讲解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课堂教学四变三结合资料讲解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课堂教学四变三结合资料讲解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课堂教学四变三结合资料讲解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堂教学四变三结合资料讲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堂教学四变三结合资料讲解(5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堂教学“四变三结合”,江苏省扬州市王力耕,教必须有效,从对现行基础教育的反思,看课程观从“知识中心”向“能力中心”转化的必要性。,“教什么”的思考,我们不一定知道,怎样做才是对的但至少要知道,哪些做法是不对的,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反思:反思办学目标,是否满足了学生的期待?反思教育过程,是否关注了学生的发展?反思教学过程,是否尊重了学生的差异?反思课堂教学,是否仍然停留于“告诉”?反思学校管理,是否具有科学性、艺术性?,反思1:知识,是否越多越好?正确理解“知识与负担”的关系知识的多少是以“需要”为指向的,同样的知识对不同人的价值不一样;负担过重的原因是“过剩的学习”;学习与学生兴趣一致,则是享受

2、,反之则是负担。,多元智能的学生评价观:,“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教好”应该是指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智能优势和智能弱势。(1)因材施教的人材培养观(2)人人皆有创造力的人才发展观(3)发挥个性注重创新的人才评价观过度的压力会把天才变为白痴,适当的激励会使白痴变为天才;,美国:教育的最高目标是要学生达到自我实现和过负责任的生活。哈佛教授加德纳:好的教育是让孩子自由地寻找那些自感有意义的并值得追求的事情。,苏霍姆林斯基:,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规定了给予学生的各种知识,但却没有规定给予学生最重要的一样东西,这就是:幸福!我们的教育信念应该是:培养真正的人!让每一个从自己手里培养出来的人都能幸福地度过自己的一

3、生。,反思2:教学,是否就是传授知识?正确理解“知识与能力”的关系,明确“引领”是比“传授”更重要的教学手段明确“能力”是比“知识”更本质的教学目标资料知识分数学识教育通过知识这个载体来培养能力知识能力,从新课程的基本理念,看课堂教学的“四变三结合”告别“告诉式”教学告别“撒网式”训练,“怎么教”的探索,一、从教材结构分析看,备课的角度要变,要将“备教材、备学生、用学生的眼光看教材”三者结合起来,以充分体现学生主体。,1、教材的“重点”与“难点”的特征。,重点是教材的逻辑结构决定的,是客观存在的,对每个学生都是一致的。难点是指学生在接受上比较困难的知识点,是由学生原有知识结构与新知识之间的不协

4、调造成的,所以是因人而异的。,2、“用学生的眼光看教材”就是心理学上的“角色换位”,更有助于教材的“动态生成”。,(1)选材要贴近学生、贴近生活;(2)设计要“活化”教材;(3)备课时,要处理好“预设”和“生成”的关系。误区:淡化“预设”,泛化“生成”。因为后者的精彩,取决于前者的精彩。,活化教材:所谓活化教材就是将教材内容按其交际原貌活化于课堂,形成不同侧面、不同形式的活动,让学生共同投入、互相交流,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变成技能。动态生成: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备疑点、难点,要备知识的发散点,即与教材内容相关联的边缘知识、问题,还要备学生思维的兴奋点,即学生可能对哪部分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哪一

5、环节可能迸发出思维的火花。备课越细致,越能优化教学目标与教学方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面对学生的突然发问和讨论中伴生出的新问题,教师就能从容应对,相机诱导,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3、教学内容的选择要根据学生的基础状况,关注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体现“四性、二度”。,目标性内容反映目标启发性内容具有启发意义和实际价值思想性内容具有教育意义或培养价值科学性内容正确无误深度遵循最近发展区原理广度“博”“精”结合,不局限于既定教材,4、一课三备:,一课三备:每个教案必须历经“指定主备”“集体讨论”“个人复备”三道程序,方能作为成熟教案,进入课堂。指定主备:按备课组分工的指定主备人,根据分工内容,必须提前一

6、周备好课形成初稿。基本要求是确保各班教学的“进度、例题、作业、批改”四统一;集体讨论:是指利用集体备课时间,在主备人提供教案初稿的基础上,通过集体讨论,汇集集体智慧,统一教学指导思想,落实“三讲三不讲”原则;集体备课一般每周进行两次,第一次,重点讨论教材,核心内容、疑点难点易错点、深度难度拓宽度,统一例题、作业、批改要求;第二次,重点讨论学情,教学实施情况,学生错题汇总,确定周练内容(周练中要安排错题反复练内容)。个人复备:在对初稿进行集体讨论的基础上,个人对本周的各教案进行个性化的修改,如对情境设计、讲解顺序、板书设计等教学流程作个性化设计,以体现个人教学特点,形成个人教学风格。,二、从课堂

7、教学结构看,教师的教法要变,要将“讲清重点、启发思维、教给方法”三者结合起来,以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反思3:讲解,学生是否就能理解?正确理解“态度与效果”的关系好态度未必有好效果;学校应避免“勤勤恳恳、兢兢业业”误人子弟的老师成为主流。,1、“讲清重点、分化难点”是评价教师教学水平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2、学生主体的体现,首先表现在“顺应学生思维”上;“示弱”是一种教育智慧!3、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使学生思维发展的必然要求与途径;,4、学生反思意识的强弱,是学生思维发展的重要标志;5、明确“能力”是比“知识”更本质的教学目标;6、强化“方法比知识更重要”的意识。,三、从学生的认知结构看,

8、听课的方式要变,要将“以听为主、以练为主、师生互动”三者结合起来,以充分体现有效学习。,1、遵循认知规律,“听、看、议、做”并举,学生学习的过程,是学生将新知识纳入自己原有知识结构,并使之扩充、完善的过程,因而是一个是交往互动的过程,应具有生命性的特征,我们期待出现“教师式的学生,学生式的老师”。,2、学习的有效性,就是要追求“教学的有效知识量”与“学生思维、智慧的发展”之间的高度匹配。,讲得多听得懂讲解与理解的关系;听得懂自己会记忆与掌握的关系;会模仿能力培养模仿与创新的关系。,美国学者贾尼丝萨博把培养“聪明的孩子”还是培养“智慧的学生”概括为两种教育:,知识与智慧的区别:知识仅仅是已经获得

9、并储存起来的学问;而智慧则是运用学问去指导改善生活的各种能力。,美国学者贾尼丝萨博把培养“聪明的孩子”还是培养“智慧的学生”概括为两种教育:,聪明的孩子智慧的学生1.能够知道答案1.能够提出问题2.带着兴趣去听2.表达有力的观点3.能理解别人的意思3.能概括抽象的东西4.能抓住要领4.能演绎推理5.完成作业5.寻找课题6.乐于接受6.长于出击7.吸收知识7.运用知识8.善于操作8.善于发明9.长于记忆9.长于猜想10.喜欢自己学习10.善于反思、反省,3、两个“15分钟”的吻合,是课堂学习效率高的重要标志。,“三个5分钟”的作用恰当的时候提供必要的帮助,使学生自主地缩短从解决问题的起点到终点之

10、间的距离.梳理知识的重要性合理的知识结构,使信息条理化、有序化;有序信息学生才能易于接受.,四、从教学反馈要求看,作业布置的形式要变,要将“顺次布置、精选布置、分层要求”三者结合起来,以体现尊重差异、减轻负担。,1、作业,怎么布置?是否越多越好?,反思4:训练,是否有助于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态度?正确理解“训练与兴趣”的关系为什么没有“后劲”?没有了积极的学习态度,学习是难以为继的。,2、辩证理解“知识”、“作业”、“负担”三者之间的关系:,知识与作业的关系:知识的掌握,必须通过一定量的作业来巩固;作业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学生的差异性,决定了作业布置必须分层要求。作业与负担的关系:使学生感兴趣的

11、作业,不会成为负担;教育学生“宁可开天窗,不可抄作业”,3、建立作业反馈制度。作业布置“四精五必”,四精:精选,精讲,精练,精评。,五必:有布置,必收缴;有收缴,必批改;有批改,必订正;有订正,必反馈;要学生做,必先自己做。,达到“讲一题,得一法,会一类,通一片”效果。建议学生使用“错题本”,论“罚抄”今些年来,不少老师都喜欢对学生进行“罚抄”,书背不出来,抄书;默写默不出来,抄答案两天前,还有一位老师向我们宣布,从今以后,凡是她的默写,80分以下的抄10遍,70分以下的抄20遍,60分以下的抄30遍对此,很多人都不当一回事,但我却对这种方法非常担忧。其实,那些老师的想法很简单,你不是背不出来

12、、默不出来吗?我帮你,罚你抄十遍二十遍,这样这些课文、知识就能在你的脑海里留下深刻印象了。可是依我看,让学生罚抄,不管你罚他抄多少遍,他也不可能记住这些知识,因为我们学生平时的学习就很紧张,有许多作业要完成,你再布置他们抄那么多东西,他们心里自然很不乐意,也不可能一遍遍地认真抄写,他们只会抱着一种为抄书而抄书的心理。,我们过去的英语默写,错的要抄十遍,据我了解,很多学生在抄句子时,总是把每个句子先抄一遍,然后照着例句一遍一遍地抄,根本不思考一下,还有更离谱的,先把一个句子的第一个词抄十遍,然后抄第二个词,再抄第三个词照这样抄下去,学生根本不可能从抄书中学到任何知识,而且还可能引起学生想方设法欺

13、骗老师。我就曾经看见过一件可能只有在马戏团才会发生的事,一位同学手拿三支笔在那儿抄句子,他手中的三支笔,一支蓝色、一支黑色,还有一支蓝黑色,而且写出来的字迹弯弯扭扭,估计连他自己也认不清楚。还有的同学,把那些句子首尾相连,写得密密麻麻,叫人不易数出遍数,他们往往只写8遍、9遍就交给老师,老师也没功夫跟他们慢慢数,于是干脆打个勾了事。用这样的伎俩欺骗老师,这已经远远偏离了老师“罚抄”的本来目的。,综上所述,我认为罚抄是一点用也没有的,依我看,对于那些默写默不出来的学生,单词可以抄5到10遍,长一点的,只要二到三遍,至于一大堆文字,最多抄一遍,而那些背书背不出来的,最好不要抄书,最多抄一遍,但一定

14、要让学生在抄写的时候认真思考、认真记忆,老师也可第二天进行抽查,这样的效果,不是要比学生不动脑筋地死抄书要好得多吗?以上就是我全部的看法,之中可能有些想法还不够全面,但抄书有害无益,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希望广大老师能认真思考,不要再让我们白白受罪了。,“罚抄”,至少反映教师三个问题:,一是不能细腻体察学生的心理,只是满足于学生表面的、暂时的服从;二是自己内心不热爱学习,潜意识中把学习当作苦差事,于是在生气寻找“刑具”时,想到写作业;三是教师的权威意识在毫无反击之力的学生面前变得肆无忌惮,人性中的恶不小心流露出来。,老师对“罚抄”的辩解:还不是为了学生的学习?,西方谚语:“地狱之路有时是好的意图

15、铺起来的”。貌似为了学生,其实它只是老师在出恶气,和教育无关!从本质上说,是教师对学生的一种施暴手段。我们一方面要求学生热爱学习,另一方面又把“学习”当作暴力手段运用于对学生的惩戒上,当“作业”变成一种刑具时,学生还能对学习产生好感吗?,“罚抄”带来的后果:,哲学家弗洛姆说:“运用破坏性的手段也有其自身的结果,即实际上改变了目的”。“孩子很聪明伶俐,为什么学习不行?”一个单词写了几十遍还是记不住,这其实和孩子笨不笨没关系,而是和他的情绪有关。厌恶感会把所有的记忆通道都封死。“有些学生作业非常认真,为什么成绩不佳?”因为他们早已忘了为什么要写作业,他们只是在为“不出错”写作业。人可以使自己适应奴

16、役和暴力,但他是靠降低他的智力因素和道德素质来适应的;学生机械的记诵、死记硬背,会造成思维的惰性。那种只知记忆、背诵的学生,可能记住了许多东西,可是当需要他在记忆里查寻出一条基本原理的时候,他脑子里的一切东西都混杂成一团,以致他在一项很基本的智力作业面前显得束手无策。学生如果不会挑选最必要的东西去记忆,他也就不会思考。(苏霍姆林斯基),如何对待“跟不上”的学生?,杜威说:“一切需要和欲望都含有缺乏”想让一个人喜欢和珍惜什么,就不要在这方面给得太多太满,更不能以此作为交换条件或惩罚手段,强行要求他接受,而是要适当地剥夺,让他通过危机感和不满足感,产生珍惜感。同时最最重要的是让他在行事过程中伴有愉快感、成就感和自尊感这无论在学习还是其它事情上,都是普遍适用的。案例:默写全对可以不做作业!?,从中考、高考改革的方案看新课程改革的评价期待。,“教得怎样”的期待,教得怎样的期待,反思5:学习,是否就只讲产出,不讲投入?正确理解成绩与效率的关系学习要重成绩,但更要重效率。,误区:,我们往往崇尚勤奋而忽视效益,追求投入而漠视效率,以至对一些辛辛苦苦、勤勤恳恳地在“误人子弟”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