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X年开展留守流动孤残贫困单亲儿童生活情况的调研报告

上传人:tang****xu5 文档编号:137086439 上传时间:2020-07-0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4.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X年开展留守流动孤残贫困单亲儿童生活情况的调研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2X年开展留守流动孤残贫困单亲儿童生活情况的调研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2X年开展留守流动孤残贫困单亲儿童生活情况的调研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2X年开展留守流动孤残贫困单亲儿童生活情况的调研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2X年开展留守流动孤残贫困单亲儿童生活情况的调研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X年开展留守流动孤残贫困单亲儿童生活情况的调研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X年开展留守流动孤残贫困单亲儿童生活情况的调研报告(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开展留守流动孤残贫困单亲儿童生活情况的调研报告儿童时期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为儿童提供必要的生 存、发展、受保护和参与的机会和条件 , 最大限度地满足儿 童发展需要 , 发挥儿童的潜能 , 将为儿童未来的发展奠定坚 实基础。儿童发展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与文明进步的重要组 成部分。促进儿童发展 , 对于提高全民族素质 , 实现可持续发 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针对我镇弱势儿童生存和发展的具体情况和需要 , 索伦 镇妇联在今年 10月开展了一次弱势儿童生活状况的调查 , 主 要目的是为提高我镇儿童生存和发展提供切实可行的建议 和对策。弱势儿童主要类型为 : 留守、流动、孤残、贫困、单亲 儿童等。在全面调

2、查和重点调查相结合、查找问题与研究对策相 结合、采取走访和座谈讨论等方式进行调查。 依托镇中心学 , 对弱势家庭学生 95 人进行了综合调查 , 从中可以看出 , 弱势 儿童在生活、学习等成长环境均较差 , 多数和爷爷奶奶生活 在一起 ,语言难沟通 , 行为习惯差距大 ,身心健康受到极大地 影响。、现将其面临的困境的现状和成因分析如下1. 弱势儿童得不到妥善有力的监护 一是监护能力弱。担任弱势儿童监护人的祖父母或外祖 父母 , 他们也是弱势群体 , 对孩子的监护只能是止于吃饱穿 暖。二是监护不到位。由叔伯、亲戚等担任监护人的 , 对弱 势儿童只照顾生活 , 其他方面不负责任 , 在情感上与弱势

3、儿 童的距离较大 , 易忽视孩子心灵、精神上的需求 , 造成监护不 到位。2. 弱势儿童心理压力较大 一是缺乏安全感。单亲儿童、贫困儿童、孤儿和在押服 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等由于长期不能和父母沟通 , 都有“被人 瞧不起”的感觉 , 致使他们变得胆小孤僻 , 焦虑不安 , 缺失被 保护的安全感。二是强烈的孤独感。弱势儿童不但没有承欢 膝下、在父母怀中撒娇的机会 , 连过年过节都没有爸爸、妈 妈陪伴 , 孩子这种长期无法排遣的孤独感与无助感会影响孩 子的性格 , 使孩子变得内向、抑郁、自卑、敏感和脆弱 , 导致 心灵扭曲。3. 弱势儿童的教育出现盲区入学后 , 弱势儿童的监管基本处于真空状态 , 大

4、部分弱 势儿童的家长文化程度不高 , 甚至有为数不少的家长不识字 只会签自己的名字。这些家长重养轻教 , 平日又忙于生计 , 无 暇照看。另一方面 , 学校的老师也不能将孩子在校期间的学 习表现全面反映给家长 ,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无法进行有效 衔接,使得一些孩子缺少应有的督促 , 学习成绩不理想。再者 因为父母长期外出 , 孩子在生活上很难得到很好的照顾 , 有 的孩子遇到问题 , 得不到正确的指点和引导 , 行为出现偏差 一些孩子交上不三不四的朋友 , 一些孩子沉溺于网络游戏。 这些孩子们在学习上缺少专人辅导 , 生活上缺少亲情关爱 直接导致这部分儿童的学习质量不高 , 影响今后的升学和就

5、 业。4. 弱势儿童的心理健康面临的困难 大部分弱势儿童存在心理失衡。表现出孤僻内向、失落 自卑、自私冷漠或脆弱、焦虑、任性、极端、暴躁等性格特 征 , 不同程度地存在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碍, 有的甚至存在叛逆怨恨情绪。调查显示 ,这些儿童由于亲情缺失 , 普遍渴望得 到父母的关爱 , 平时主要向亲朋祖辈寻求精神支柱和慰藉 存在交往不当误入歧途的较高风险。另一部分弱势儿童家庭 因家长是精神残疾患者或肢体残疾的病人, 导致家庭气氛紧张 , 对弱势儿童的身心健康造成一定阴影, 不利于儿童心理的健康成长 , 而对儿童心理方面的疏导和治疗目前还未能普 及, 且帮扶的途径使家长们较难接受。另外由于学校、家庭

6、 之间存在安全教育衔接上的“真空” , 学校不可能事无巨细 祖父母又普遍缺乏安全防护的意识和能力, 加上儿童年龄小社会阅历少 , 辨别能力差 , 又缺乏呵护 , 往往成为被侵害的对 象。对于环境适应能力较差、自制力较弱的弱势儿童来说安全防护和安全教育是目前面临的一个很大的问题。 二、政府及妇联开展的救助工作情况 在镇党委委政府和旗妇联的正确领导下, 索伦镇妇联坚持儿童优先原则 , 紧紧围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 积极推 进和指导家庭教育工作 , 切实为弱势儿童办实事、办好事 , 开 展了救助活动。1. 整合多方资源 , 共助弱势儿童成长 通过组织基层妇联针对弱势儿童生活、学习需求 , 动员

7、社会各方力量为弱势儿童办实事、办好事, 实行“一对一”结对帮扶 , 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身心健康等方面情况, 解决孩子们的思想问题 , 指导他们学习、生活。2. 推进家教 , 优化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环境 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 倡导、引导家长更 新家庭教育观念 , 掌握科学教子方法。镇妇联积极开展家庭 教育活动 , 为弱势儿童的家长提供帮助。仅去年就举办家庭 教育公益讲座 4 期,受益家长 855 人。通过家庭教育活动的 开展提升家长素质 , 促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紧 密结合、营造有利于弱势儿童健康成长的关爱氛围。三、建议和对策救助弱势儿童 , 不仅要依靠镇党委政府的重视

8、支持, 也要聚集社会各方力量 , 共同形成合力。镇妇联组织应尽心竭 力为弱势儿童排忧解难 , 切实履行代表维护妇女儿童权益的 职责。 要进一步提高认识、 丰富内涵、 创新载体、 提升品牌 , 使弱势儿童救助工作成为弘扬文明新风、建设社会的公益平 台 ; 成为密切党群关系的载体 , 成为提高弱势儿童生存发展 能力, 积极回报社会的重要途径。1. 强化政府责任 , 坚持儿童优先原则 , 不断推动儿童工 作的法制化和科学化明确政府职责 , 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建立政府主导、学 校联动、社会参与的扶困助学机制 , 开展多种形式的助学活 动, 保证每个儿童不因家庭经济贫困而失学、辍学。依法保 障儿童受教育

9、的权利。保障进镇务工随迁子女就学权利。进 一步完善政策措施 , 重视留守儿童教育 , 优先满足留守儿童 的住宿需求 , 保障留守儿童健康发展。消除制度障碍 , 为流浪 儿童、具有严重不良行为和违法犯罪行为的儿童平等接受义 务教育创造条件。2. 营造有利于弱势儿童健康成长的社会氛围 经过此次调查 , 我们认为做好弱势儿童的救助和保护工 作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 , 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 更 需要政府各有关部门通力合作 , 齐抓共管。要全方位地加强 弱势儿童管护工作 ; 要建立形成弱势儿童救助保护的长效机 制、建立健全弱势儿童部门工作责任制 , 搞好综合治理 ; 营造 社会、学校、家庭进一步

10、关爱困境儿童的氛围等 , 共同对这 一特殊弱势群体给予关爱帮助 , 才能把这项工作落到实处3. 关注弱势儿童群体身心健康 目前我国的医疗保障机制还不够健全 , 造成弱势儿童面 临的卫生医疗保障问题更为突出。一部分残疾儿童或重病儿 童家庭需要支付大笔医疗费或康复保健费 , 且持续理时间长 家庭经济负担沉重 , 后续的治疗往往得不到保障。另一部分 弱势儿童家庭 , 因家长是精神残疾患者或肢体残疾的病人 , 导致家庭气氛紧张 , 对弱势儿童的身心健康造成一定阴影 , 不利于儿童心理的健康成长 , 而对儿童心理方面的疏导和治 疗目前还未能普及 , 且帮扶的途径使家长们较难接受。另外 由于学校、家庭之间

11、存在安全教育衔接上的“真空” , 学校 不可能事无巨细 , 祖父母又普遍缺乏安全防护的意识和能 力 , 加上儿童年龄小 , 社会阅历少 , 辨别能力差 , 又缺乏呵 护 , 往往成为被侵害的对象。因此 ,学校要积极开展专项心理健康教育 , 通过开设心 理健康教育课程 , 帮助学生掌握心理健康基本知识 , 学会正 确处理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过程中出现的心理问题 ; 借助 社会力量 , 指导家长改变教育观念和方法 , 同时对弱势儿童 进行心帮扶和指导。同时学校也要要指导教师耐心教育、帮 助品行有缺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父母或其他监护人要关 心关注弱势儿童的心理健康 , 尤其是父母要承担起应有的社

12、会责任 , 多抽时间与孩子交流沟通 , 及时解决孩子在生活和 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几点思考受社会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 , 儿童发展及权利保护 仍然面临着诸多问题与挑战。全社会儿童优先意识有待进一 步加强 , 儿童工作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 社会文化环境中仍 然存在不利儿童健康成长的消极因素等等。进一步解决儿童 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 , 切实保障儿童合法权益 , 促进儿童全 面发展 , 仍然是今后一个时期儿童工作的重要任务。1. 加大宣传力度 , 倡导和谐理念 强化宣传。坚持以人为本 , 从维护人权的角度做好救助 弱势群体工作 , 注重培养挖掘热心公益的优秀典型和先进事 迹, 大力弘扬扶贫济困、乐善好施的传统美德 , 积极倡导公平 正义、诚信友爱的和谐理念 , 不断扩大妇联救助工作的影响 面和美誉度。2. 积极参与协同 , 促进成果共享 积极发挥妇联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 促使党委政府更加关 注弱势儿童的社会救助、家庭保护和素质教育 , 更好的帮助 弱势妇女儿童摆脱贫穷 , 多角度、全方位的优化妇女儿童的 生存发展环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