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3年高考41题特色分析及备考建议教学文稿

上传人:yuzo****123 文档编号:137074355 上传时间:2020-07-04 格式:PPT 页数:86 大小:1.1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近3年高考41题特色分析及备考建议教学文稿_第1页
第1页 / 共86页
近3年高考41题特色分析及备考建议教学文稿_第2页
第2页 / 共86页
近3年高考41题特色分析及备考建议教学文稿_第3页
第3页 / 共86页
近3年高考41题特色分析及备考建议教学文稿_第4页
第4页 / 共86页
近3年高考41题特色分析及备考建议教学文稿_第5页
第5页 / 共8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近3年高考41题特色分析及备考建议教学文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近3年高考41题特色分析及备考建议教学文稿(8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近3年高考41题特色分析及备考建议,山东省莒南第一中学王学权郭洪全牟秀娟彭春雨刘加波,2016年,,我们重新迎来了历史高考全国卷新形势,新要求,研究全国卷的命题特色与立意,分析全国卷的命题规律与趋向,探讨全国卷的备考策略与方法,成为我们高中一线教师的当务之急。下面以近几年全国卷高考第41题为例,通过对命题特色的分析,管中窥豹,尝试获得一些备考教学中的方法和启迪。,一、真题特色,(一)(二)(三),立足点小、立意广大,自然的渗透了情感价值观的教育。,注重学科能力的发展与考察,难度较大。,试题具有开放性、多样性和灵活性,主干知识凸显。,特色(一),立足点小、立意广大,自然的渗透了情感价值观的教育。

2、,【答案】从图10与图9的比较中我们可以得知汉唐间的历史变迁:唐朝在地方设“道”作为地方最高行政区划,与汉代的“州”不同,而且唐朝在南方设置的行政区划增多,“道”的地区分布更趋向南北平衡,而汉代的州主要集中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在唐朝的“道”很多是依据山河等地势条件划分而设置;在唐朝南方的“道”的管辖范围大多比汉代的州缩小。这些变化反映了从汉到唐南方经济有了较大发展在全国中的地位提高,唐朝加强对南方的管辖。,(2014年全国课标卷)41.(12分)材料下面是1960年我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抗日战争”内容的目录摘编。第20章全国抗日战争的开始第21章两条战线、两个战场两条抗战路线/国民党军队大溃退/

3、平型关大捷/敌后抗日根据地的迅速发展第22章毛主席论持久战的发表和中国共产党的六届六中全会第23章国民党高潮的被击退和新民主主义论的发表第24章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第25章解放区的巩固和发展第26章国民党的黑暗统治和民主运动的开展第27章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目录提出一条修改建议,并说明修改理由。(所提修改建议及理由需观点正确,符合历史事实。),立足点:中国的抗日战争命题立意:全球史观(抗日战争是反法西斯战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辩证唯物史观(客观公正地看待国共两党的抗战功绩)、革命史观(如何看待抗日战争)情感价值:人民群众是历史的推动者,摒弃阶级斗争的政治

4、观念、振兴中华,摒弃狭隘的国家民族偏见,拥护世界和平与正义。,特色(二),试题具有开放性、多样性和灵活性,主干知识凸显。,2015年全国卷1高考真题,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有历史学者为说明近代以来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引用了如下公式:生产力=科学技术x(劳动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生产管理)这一公式表明,科学技术有乘法效应,它能放大生产力诸要素。摘自齐世荣总主编世界史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史实,对上述公式进行探讨。(说明:可以就科学技术与公式中一个或者多个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证,也可以对公式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的公式,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

5、确)。,开放性:15年评分标准,【解析】本题是开放性试题,解答时紧扣“说明”,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证。【参考答案】科学技术推动企业生产管理水平的提高。如二战后,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经营者革命”,使管理日益科学化。,(2013年全国课标卷)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历史地图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比较图9、图10,提取两项有关汉唐间历史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2014年全国课标卷)41.(12分)材料下面是1960年我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抗日战争”内容的目录摘编。第20章全国抗日战争的开始第21章两条战线、两个战场两条抗战路线/国民党军队大溃退/平型关大捷

6、/敌后抗日根据地的迅速发展第22章毛主席论持久战的发表和中国共产党的六届六中全会第23章国民党高潮的被击退和新民主主义论的发表第24章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第25章解放区的巩固和发展第26章国民党的黑暗统治和民主运动的开展第27章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目录提出一条修改建议,并说明修改理由。(所提修改建议及理由需观点正确,符合历史事实。),(2)多样性、灵活性:13年“图文资料可从政治、经济、文化3个方面任选2点比较分析说明即可,”、14年“教科书”提出一条修改建议并说明理由,、15年“公式”允许学生对公式“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的公式,题目的命题立意、形

7、式演变、还是能力考察上、人文素养等方面的变化发展都体现了题目“生动活泼”的一面,激发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3)此外:人文性:“自助餐”式的选答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发展(知识、能力、个性、情感、创造性)为出发点的人文性命题立意。,(4)主干知识:主要是教学中的重难点知识,能有机地形成专题模块、能影响人类发展进程的决定性事件、现象等13年政治方面: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演变(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经济方面:江南地区的开发、经济重心南移及原因14年抗日战争考察政治方面: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探索与抗争这一主题。15年,则通过考察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多角度的探讨(优先结合三次科技革命),认识科技是人类社会

8、发展和进步的强大动力和杠杆。,特色(三),注重学科能力的发展与考察,难度较大。,(2013年全国课标卷)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历史地图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比较图9、图10,提取两项有关汉唐间历史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13年能力考察:,1、识图再现知识的能力;2、比较历史现象与历史解释的能力;3、基础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4、史实论证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知识,素养,能力,高考命题立意的变迁,新课改对历史学科的能力考察要求为: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述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四个层次。近3年41题:13年“据史说明”即可、14年“以

9、史修改”、15年“用史论证”,悄然完成了对学生学科能力的全覆盖考察。它通过要求学生进行“分析说明”或“观点论证”,将历史的层次性和发展性相融合来考核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与发展的能力,对所学知识的回顾、取舍、汇聚、整合后进行自由独立思考作答能力,这会明显体现出学生不同层次的能力水平,拉开学生之间的分差。,(2014年全国课标卷)41.(12分)材料下面是1960年我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抗日战争”内容的目录摘编。第20章全国抗日战争的开始第21章两条战线、两个战场两条抗战路线/国民党军队大溃退/平型关大捷/敌后抗日根据地的迅速发展第22章毛主席论持久战的发表和中国共产党的六届六中全

10、会第23章国民党高潮的被击退和新民主主义论的发表第24章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第25章解放区的巩固和发展第26章国民党的黑暗统治和民主运动的开展第27章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目录提出一条修改建议,并说明修改理由。(所提修改建议及理由需观点正确,符合历史事实。),(2015全国课标卷)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有历史学者为说明近代以来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引用了如下公式:生产力=科学技术(劳动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生产管理)这一公式表明,科学技术有乘法效应,它能放大生产力诸要素。摘编自齐世荣总主编世界史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史实,对上述公

11、式进行探讨。(说明:可以就科学技术与公式中一个或多个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认证;也可以对公式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公式,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因为,全国卷注重考察学生的基本能力,突出考察教学过程中的主干知识。以“命题不拘泥于教科书,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景,古今贯通、中外关联,把握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为原则,所以据此制定如下复习策略:,二、复习备考策略,(一)(二)(三)(四),整体结构上,拓宽历史知识的广度,教学内容的挖掘上,拓展认识历史的深度。,加强针对性练习,有力度提升成绩。,固化答题思路,大面积提升成绩。,(一)整体结构上,拓宽历史知识的广度,“聚合思维”:

12、积小成大,宏观掌握知识。“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1)立足教材(教科书、新材料),纲目式等结构(2)找准切面(政治、经济、文化等),把握主线索(3)联系时代(划分与分期),多方位思考,(2014年全国课标卷)41.(12分)材料下面是1960年我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抗日战争”内容的目录摘编。第20章全国抗日战争的开始第21章两条战线、两个战场两条抗战路线/国民党军队大溃退/平型关大捷/敌后抗日根据地的迅速发展第22章毛主席论持久战的发表和中国共产党的六届六中全会第23章国民党高潮的被击退和新民主主义论的发表第24章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第25章解放区的巩固和发展第

13、26章国民党的黑暗统治和民主运动的开展第27章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目录提出一条修改建议,并说明修改理由。(所提修改建议及理由需观点正确,符合历史事实。),14年修改教科书,【思路点拨】本题考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考查学生论证和探讨问题及描绘和阐释事物的能力。(1)立足教科书,纲目式掌握:“两条路线”、“两个战场”的国共抗战史实;(2)切面和主线:政治上,中日民族矛盾成为当时最主要的矛盾,是国共合作领导全民族抗战的主要原因;(应增加国民党积极抗战的内容)(3)时代与思考:资本主义政治发展不平衡,法西斯国家疯狂对外侵略扩张,运用整体史观看待抗日战争就是反法西斯战

14、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战争胜利的因素思考方面;从内外因的角度剖析(都应增加反法西斯联盟的作用。),如此既激活了学生的“聚合思维”,使知识“由点而线、由线而面、由面而体”实现了知识的整体结构整合、广度上的延伸、时空观念上的扩展突破,又自然地解决了问题,利于学生总体上把握所学。,(二)教学内容的挖掘上,拓展认识历史的深度。,运用比较法加强历史知识的横向和纵向比较,激活学生的“求同”和“求异”思维,化整为零,微观掌握知识。,(2013年全国课标卷)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历史地图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比较图9、图10,提取两项有关汉唐间历史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

15、以说明。,历史比较法深化所学的重要途径,“历史比较法”是历史教学中特别是中学历史教学中经常使用的一个方法。它是指将有一定关联的历史现象和概念,进行比较对照,判断异同、分析缘由,从而把握历史发展进程的共同规律和特殊规律,认识历史现象的性质和特点的一种教学方法。,团队原创(一)材料:材料一观察图1信息:,材料二观察图2信息:,提取材料一、二中两图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对这种旗袍样式的变化进行分析比较。,【思路点拨】,判断异同,分析缘由,认识现象、本质,把握历史发展,图1体现了比较保守、呆板和受束缚的传统旗袍特点,在花式、装饰方面也显得复杂和繁琐。图2表明此时的旗袍有了很大变化,表现为开放、简约和大

16、胆的特色,注重女性的曲线美等。,1、判断异同,2、分析缘由,图1原因:由于封建等级制度和等级观念,加上封建道德的束缚,在鸦片战争之前和之初我国的社会礼仪习俗等方面都比较保守,图2原因:随着西方列强的侵略和西方文化的传入,,3、把握历史发展,开放和文明成为当时社会的重要元素,中西文化交织的现象更加明显,妇女的地位也有所提高等,4、认识现象、本质,旗袍的样式上就体现了思想解放和大胆的特点,这顺应了时代潮流,革除了封建陋习,属于比较进步的历史现象。,【参考答案】,高中历史必修一、二、三的专题数目分别为9、8、8。用8、9个学习专题去把握人类社会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和社会生活方面演进的全部内容,是十分困难的和难以实现的,这就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抓住主干、化整为零,从小处着眼,细化教学,“不贪多”、“吃透”、“嚼烂”学习内容。而“比较说明”是一重要途径,利于激活学生的“发散思维”,培育细化的“触角”:触及隐性知识的挖掘,触及因果联系的探讨、触及历史现象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关系等内容的“刨根问底”,从而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提升历史素养。,(三)加强针对性练习,有力度提升技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