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社培训(河豚种类及烹饪简介)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7058189 上传时间:2020-07-04 格式:PPT 页数:17 大小: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合作社培训(河豚种类及烹饪简介)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合作社培训(河豚种类及烹饪简介)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合作社培训(河豚种类及烹饪简介)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合作社培训(河豚种类及烹饪简介)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合作社培训(河豚种类及烹饪简介)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合作社培训(河豚种类及烹饪简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合作社培训(河豚种类及烹饪简介)(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上海能淦水产专业合作社培训,上海能正渔业科技有限公司2010.11.22,河豚种类及河豚烹饪介绍,阳清发助理研究员/总经理,1.1.虫纹东方鲀,分布:中国、朝鲜半岛、日本。形态特征:体延长,呈亚圆筒形。有鼻孔。吻圆钝。口小,前位。齿愈合成齿板,上下齿板有中央缝。体光滑无棘。体背部褐色,有蠕虫状乳白色斑纹。体侧胸鳍后上方有胸斑。胸鳍和背鳍淡黄色,臀鳍和尾鳍下缘白色。尾鳍截形。腹部白色。体长一般在2030厘米。生活习性:暖温性近海底层鱼类。栖息于近海及河。主拿鱼类、贝类、甲壳类等。产卵期在67月份。经济价值:肉、精巢低毒,经加工处理可食用。皮及内脏有毒,沿海常见种类。,1.2黄鳍东方鲀,分布:中国

2、、朝鲜半岛、日本。形态特征:体延长呈亚圆筒形有鼻孔。吻圆钝。上下齿板有中缝。体背部和腹部密生小刺,且皮刺粗强。体上半部有蓝白两色相间的波状条纹。各鳍均为黄色。尾部稍侧扁。尾;鳍截形。体长25-45厘米。生活习性:中国沿海常见鱼类。一般在岩礁周围海域生活。主食鱼类、甲壳类、头足类。夏季产卵。经济价值:肉、精巢和皮无毒,内脏有毒。,1.3网纹东方鲀,分布:中国渤、黄、东海;朝鲜半岛、日本。形态特征:体延长,呈亚圆筒形。向后逐渐变细。吻圆钝。上下齿板有中央缝。胸鳍后上方有一白缘黑斑。背鳍基部有一黑斑。体背侧有许多褐色斑点而呈网纹状。体背、腹部均有不明显的弱刺。尾鳍截形。体背部粽绿色,腹部白色。个体较

3、小,一般不超过30厘米。生活习性:暖温性近海底层鱼类。以底栖贝类,甲壳类等为食。经济价值:血、内脏有毒。经济价值不大。,1.4铅点东方鲀,分布:中国、朝鲜半岛、日本、印尼形态特征:体延长,呈亚圆筒形,向后逐渐变细。有鼻孔。吻圆钝。上下齿板具有中央缝。背、腹部皮刺粗强,且在体侧相连。小刺基底有圆形肉质突起。背部及体侧有许多不规则淡绿色圆斑,斑的边缘为黄褐色。无胸斑。体上有数条深褐色横纹。臀鳍为白色。腹部白色。个体较小,一般不超过30厘米。生活习性:暖温性近海底层鱼类。主食底栖动物。经济价值:肉无毒,血、内脏有毒。经济价值不大。,1.5斑点东方鲀,分布:中国、朝鲜半岛、日本形态特征:与星点东方鲀相

4、似。胸鳍后上方黑斑不明显,体背侧有许多形状不定的白色斑点。体背腹部有小刺。尾鳍后部黑褐色。体长在20厘米以内。生活习性:近岸小型鱼类。常栖息于沿岸的岩礁区海域。每年4月份为产卵期。主食鱼类、贝类和甲壳类等。,1.6菊黄东方鲀,分布:中国渤、黄、东海;日本。形态特征:体延长,呈亚圆筒形,向后渐细。有鼻孔。吻圆钝。上下齿板有中央缝。体背、腹部刺较强。胸鳍后上方有一横长黑斑。幼鱼时,体背侧有小白斑点。背腹间有一黄色纵带。成鱼则逐渐消失。臀鳍黑色或暗黄色。体背部深黄白色。体长一般在25-35厘米。生活习性:近诲暖温性鱼类。常栖息于河附近诲域,主食鱼类甲壳类等。经济价值:肉低毒,皮、内脏、卵巢有毒。,1

5、.7暗纹东方鲀,暗纹东方鲀属硬骨鱼纲、副鳍亚纲、鲈形总目、鲀形目、鲀亚目、鲀科、东方鲀属,俗称河鲀、街鱼、浜鱼。野生河鲀生殖季节有剧毒,但其肉质细嫩洁白、无刺、味道鲜美、营养丰富,享有“鱼中之王”和“菜肴皇冠”之美誉。河鲀鱼蛋白质含量高,还含有VB1、VB2以及硒、锌等多种微量元素,从河鲀体内提取的河鲀毒素(TTX)是一种高级麻醉剂,具有较高的医疗价值,其戒毒功效也很显著。河鲀的综合利用价值高,其皮可制革、制胶;肉可制罐头、鱼松、鱼糕、熏鱼、鱼干等;从肝脏提取的肝油、肝汁可供药用、工业用;骨、鳍可制成鱼粉作饲料和肥料;精巢可制鱼精蛋白、精氨酸、鱼素,用于医疗;从卵巢提取的毒素可制成药用针剂、农

6、用杀虫剂;血液及内脏杂物可以制成农药、肥料、水产化学酱油。因此,河鲀是一种经济价值较高,有着广阔开发前景的水产品。,1.8红鳍东方鲀,红鳍东方鲀鲀科(黑艇巴、黑蜡头)体亚圆筒形,背面和腹面被小棘。上下颌各具2个喙状牙板。体侧皮褶发达。背面黑灰色,胸斑后方具黑色斑纹多条。臀全部白色。暖温性中下层有毒鱼类。全长最大可达750毫米。受刺激后迅速吸入水或空气,鼓体张棘,以此威吓御敌。肝和卵巢剧毒,误食会致死。分布于北太平洋西部。我国见于东海和黄渤海。,1.9假睛东方鲀,假睛东方鲀鲀科Fugupseudommus(Chu)(黑艇巴、黑蜡头)体亚圆筒形,背面和腹面被小刺。吻圆鱼屯。口小。上下颌各具2个喙状

7、牙板。体侧皮褶发达。背面黑灰色,散布小斑,随生长模糊。体侧胸鳍后上方具1圆形大黑斑,边缘白色,胸斑后方无黑色斑纹。臀鳍部分或全部黑色。暖温性下层有毒鱼类。全长可达500毫米。肝和卵巢具“河钝毒素”,剧食会致死。分布于太平洋西部暖温水海域。我国产于东海渤海,可进入长江,黄河下游。,2.0弓斑东方鲀,弓斑东方鲀为鲀科较习见的种类。体亚圆筒形,前部钝圆,尾部渐细。体长约10余厘米。吻短,圆钝。口小,端位,唇发达。上下颌各有1对板状门齿,中缝显著。眼小,位于头侧正中轴的上方。鳃孔小,为一弧形裂缝,位于胸鳍的前方。体表无鳞,密生小棘刺。粘液腺显著,位甚高,与体背缘相应弓曲,并有分枝。背鳍1415,呈圆刀

8、状,位于肛门后上方,与臀鳍相对;臀鳍12,形与背鳍相似;无腹鳍;胸鳍宽短,近方形;尾鳍后端平截。体背灰褐色,腹面白色,体侧稍带黄揭;体侧在胸鳍后上方,各有一黑色而带白边的大斑点,并有一条弓形黑色横纹越背连结;背鳍基部两侧也有一大黑斑,周缘为白色。臀鳍黄色,背鳍、胸鳍、尾鳍后缘都呈灰褐色。有气囊。内脏及血液有剧毒。多栖于水的中下层,遇敌时腹部即膨胀如球形。常以虾,蟹、蚌、鱼苗、昆虫幼体及丝状藻等为食。产卵期46月。分布我国沿海及珠江、长江、辽河等河内。,2.1双斑东方鲀,体呈椭圆形。前部粗壮,后部渐细。头圆柱状,后部近方形。吻短钝。口裂小,前横位。上颌略突。两颌各具2个喙状齿板,中缝显著。唇发达

9、,下唇包住上唇。眼圆形,上侧位,具脂膜。眼间宽而微凸。鼻孔2个,位于眼前方。鳃孔小,位于胸鳍基前方,呈横弧状,边缘有鳃盖膜突。鳃盖条5。鳃3。具假鳃。鳃盖膜与峡部相连。肛门位于臀鳍前。背鳍略呈椭圆形,起点约与肛门后缘相对。臀鳍与背鳍相似,起点略在背鳍起点之后。胸鳍侧中位,近正方形,上部鳍条略长。尾鳍截形。体无鳞。背部自鼻孔至背鳍基稍前方和腹部自鼻孔正下方至肛门稍前方均被小刺。背刺区与腹刺区分离。吻部、头体两侧及尾部光滑。侧线发达。,2.2星点东方鲀,分布:中国、朝鲜半岛、日本。形态特征:体延长,呈亚圆筒形。有鼻孔。吻圆钝。上下齿板有中央缝。体背、腹部有较弱小刺。胸鳍后上方及背鳍基部备有1大黑斑

10、。尾鳍截形,后缘微凸。体背暗绿色,散布许多白色小圆斑点;腹部白色。体长一股在20厘米以内。生活习性:暖温性近海小型鱼类。常栖息于近海岩礁及沙砾底海域。夏季在岸边产卵。有潜沙的习性。经济价值:肉和精巢低毒,皮及内脏有毒。,2.3紫色东方鲀,分布:中国渤、黄、东海;朝鲜半岛、日本。形态特征:体延长,呈亚圆筒形。有鼻孔,吻园钝。上下齿板有中央缝。体光滑无刺体长在30厘米以下时体背部都有许多不规则的白色斑点。随个体增长白色斑点逐渐消失,而呈褐色。胸鳍后上方及背鳍基部各有一深褐色大斑。臀鳍黄色。尾鳍截形。体侧有一黄色纵带。体背部棕褐色,腹部白色。体长一般在3040厘米。生话习性:暖温性近海底层鱼类。栖息于沙泥底海区。产卵期在34月份。个体30厘米以上性成熟。主食鱼类、甲壳类和头足类等。经济价值:肉和精巢无毒,皮及内脏有毒,卵巢和肝脏剧毒。,2.4豹纹东方鲀,分布:中国渤、黄、东诲;朝鲜半岛、日本、俄罗斯东部。形态特征:体延长,呈亚圆筒形,有鼻孔。吻圆钝。上下齿板中央有缝。体光滑无刺体侧无胸斑。皮肤具瘤状皮质突起。尾鳍圆形,黑色。体背侧淡褐色,有黑色斑点,腹部白色。体长一般在25厘米以内。生活习性:近海底层鱼类。常栖息于沿岸的礁石周围及海藻区。春季产卵。主食鱼类、贝类、甲壳类等。经济价值:肉无毒。其卵巢、肝脏等内脏有毒,皮肤有毒,精巢低毒。,2.5,谢谢Thankyou!,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