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学院教育科学学院陈威演示教学

上传人:yuzo****123 文档编号:137058186 上传时间:2020-07-04 格式:PPT 页数:56 大小:1.7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哈尔滨学院教育科学学院陈威演示教学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哈尔滨学院教育科学学院陈威演示教学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哈尔滨学院教育科学学院陈威演示教学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哈尔滨学院教育科学学院陈威演示教学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哈尔滨学院教育科学学院陈威演示教学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哈尔滨学院教育科学学院陈威演示教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哈尔滨学院教育科学学院陈威演示教学(5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哈尔滨学院教育科学学院陈威,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解读Learningandcognitionofpupils,报告内容,教师教育课程标准的研制背景教师教育课程的基本理念教师教育课程目标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的框架结构教师教育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Learningandcognitionofpupils,一、教师教育课程标准的研制背景,1.教师教育发展的需要2.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3.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国际趋势4.我国教师教育课程的现状与改革趋向,Learningandcognitionofpupils,1.从“师范教育”到“教师教育”,Learningandcognitionofpupils,师

2、范教育,师范教育是一次性完成的职前教育,在办学程度上通常由初等师范、中等师范到高等师范形成师范教育体系,在办学模式上是独立封闭的,指教师在任职之前所接受的正规学校教育,20世纪70年代,国际上终身教育的理念被广泛传播。90年代后期,随着高等教育的结构调整,我国的教师培养模式发生了许多变革,独立设置的师范院校专门从事教师培养的体系被打破。我国教师教育的主要矛盾已经突出地表现为提高质量与提高质量的能力的矛盾(袁振国)。“师范教育”已经不能反映教师培养和培训的实际情况,不能反映教师教育的发展需要和未来特征。,本课程的由来,概念的转变及特征,从“师范教育”走向“教师教育”,终结性终身性,教师培养过程由

3、职前培养走向终身发展,(需要全程一体化设计、多元多层设计)要注重注重培养“未完成式教师”,理论性专业性,教师形象由“忠实执行者”(教学技术人员)定位走向“反思性实践者”的专业形象定位,讲究教师的专业素质,封闭性开放性,教师培养的渠道由单一封闭走向多元开放。(需要整体规划),教师教育课程是教师专业化的重要保证,所以,需要改造课程、变革教学,真正推动教师教育的改革,为教师专业发展发挥课程应有的功能。,本课程的由来,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正式立足于这一现实,旨在推动从“师范教育”到“教师教育”的观念更新,推动教师教育课程体系的整体变革。,Learningandcognitionofpupils,2

4、.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教师教育视野下的课程与教学改革,Learningandcognitionofpupils,课程与教学改革应以“专业发展”为灵魂,应更加关注课程的实施过程,课程与教学改革,本门课程在人才培养目标中的定位,教师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Learningandcognitionofpupils,培养适应基础教育发展需要的高素质的、专业化的教师。,教师的专业形象反思性实践者,Learningandcognitionofpupils,认识“小学教师专业”,反思性实践者,反思性实践者,反思性实践者是唐纳德舍恩(D.Schon)(1983)提出的概念。他认为,教师不是单纯地应用科学,有外

5、在的技术与原理武装的“忠实执行者”,而是在实践中通过对实践情境的不断反思、建构和升华自身经验的“反思实践者”。,教师的专业形象反思性实践者,Learningandcognitionofpupils,认识“小学教师专业”,反思性实践者,反思性实践者,反思性实践者是实践情境中的有效的问题解决者。培养“反思性实践者”的专业教育要反思性实践者的典型特征是借助“行动中的知识”在“行动中反思”。通过“反思性训练”,获得教育实践能力。,教师的专业形象反思性实践者,Learningandcognitionofpupils,认识“小学教师专业”,反思性实践者,反思性实践者,教师是“反思性实践者”,意味着反思是教

6、师完善和改进教育实践并不断促进自身专业成长的内在力量,意味着教师是积极主动的实践的探究者。倡导教师教育必须拓展专业实践的空间,强化“行动中反思”,使学习者在实践的“不确定地带”具有更强的能力。,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宏观解读,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Learningandcognitionofpupils,各国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内容方面的共识学会理解、尊重,致力于每一位学生的学习与成长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教学实践技能具有专业反思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养成专业合作的品质,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宏观解读,教师的专业属性与使命,Learningandcognitionofpupils,认识“小学教师专业”

7、,教师要成为儿童(学生)成长的关怀者、促进者和合作者教师应成为挖掘儿童生命潜能的人(幼儿)小学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让小学生拥有快乐的学校生活中学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促进中学生的自主发展,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宏观解读,教师的专业属性与使命,Learningandcognitionofpupils,认识“小学教师专业”,(美国)教师专业化基准大纲(1989),教师专业化基准大纲命题一:教师接受社会的委托负责教育学生,照料他们的学习。命题二:教师了解学科内容与学科的教学方法。命题三:教师负有管理学生的学习并指出建议的责任。,命题四:教师系统地反思自身的实践并从自身的经验中学到知识。命题五:教师

8、是学习共同体的成员。,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宏观解读,教师的专业属性与使命,Learningandcognitionofpupils,认识“小学教师专业”,教师的使命:为儿童营造发展的快乐体验,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宏观解读,如何认识儿童?,Learningandcognitionofpupils,认识“小学教师专业”,儿童具有独特的精神世界杜威:“儿童的世界是一个具有他们个人兴趣的人的世界,而不是一个事实和规律的世界。儿童世界的主要特征,不是什么与外界事物相符合这个意义上的真理,而是感情和同情。”教育要关注儿童的生活世界以及儿童精神的整体性。将尊重儿童的生命尊严、挖掘儿童的生命潜能、

9、重视儿童的身心健康、关注儿童的心理体验与心灵成长,作为小学教育的最高价值追求。,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宏观解读,如何认识教育?,Learningandcognitionofpupils,认识“小学教师专业”,叶澜:“教育具有鲜明的生命性,在一定意义上,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教育面对鲜活的具有生命意义的个体,“是人对人的主体间灵肉的交流活动,是人的灵魂的教育,不是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积。”(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这一实践活动是以教育情境的创设为基础,通过活动体验启迪生命灵性、生成生命智慧,从而促进

10、人的全面发展。真正的教育,绝不仅仅是讲道理,传授知识,更不是开发孩子的智力,而是:维护孩子的心力。就是用自己的精神力量去温暖、滋润孩子的心灵,然后,自然而然地去引爆大脑的潜能,爱学习,会学习,学的好。,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宏观解读,如何认识教育?,Learningandcognitionofpupils,认识“小学教师专业”,“教育不能允诺一个人一生的幸福与美好,但教育必须要在当下的教育情境中引导儿童去感受、见证、分享人性中的单纯、优美、丰富、高贵与和谐,这是他们见证美好人生的基础”而当下能够给予小学儿童美好和幸福教育情境的,是富有热爱儿童的教育情怀的小学教师营造的。教育是一种情怀,一种

11、意识,一种耕耘,一种生命对生命的对话与交流,一种中和,最后融会贯通之后,就是一种力量,对心灵产生影响和感召的力量。,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宏观解读,儿童教育的价值追求,Learningandcognitionofpupils,认识“小学教师专业”,为儿童营造发展的快乐体验为儿童营造发展的快乐体验的教育应当是适合儿童的教育,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宏观解读,适合儿童的教育,Learningandcognitionofpupils,认识“小学教师专业”,要遵循和符合儿童发展的规律,维护和引发他们内在的先天素质与自然的发展要回归儿童的生活世界(具有生活的气息和生命的感动)要尊重和关爱儿童的精神

12、生命承认差异、尊重差异、善待差异(乐观),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宏观解读,教师的角色,儿童成长的支持者1.教师是儿童成长需要的基本资源:儿童需要成人提供的安全感儿童需要成人维持适度的情感儿童需要与成人一起成长学习2.教师为儿童的成长提供支持:为儿童提供安全的心理环境为儿童提供一定的物质刺激支持根据儿童需要,适时适当地给予儿童帮助和支持儿童成长的引导者儿童成长的关怀者儿童成长的合作者(童心、向儿童学习,与儿童共同成长)儿童生活的指导者儿童发展的激励者儿童差异的接纳者,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的宏观解读,3.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国际趋势,认识小学教师教育课程,国际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当前

13、国际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共同趋势,以学生为中心,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为宗旨着眼于教师的终身的专业发展规划的教师教育课程将实践与反思置于课程计划的核心发挥教师专业标准或课程标准的参照作用,形形色色的模块课程理论与实践交叉互动的课程结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多样化教学方法重视学习的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的宏观解读,4.我国教师教育课程的现状与改革趋向,Learningandcognitionofpupils,认识小学教师教育课程,现状:不容乐观,改革建议,现行教师教育课程满意程度偏低现行教师教育课程效果不彰突出表现为:(1)课程类型过于单一(2)课程开设有失规范,比较随意(3)理论

14、与实践疏离(理论学习为主,抽象空洞,脱离学习者需要、脱离学术前沿、脱离基础教育改革、脱离实际教育情境)(4)教育实践课程单薄,流于形式,改革势在必行(教师培养:数量满足型质量提高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专业素养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亟需国家标准改革应以“专业发展”为灵魂(加强“具有支持学生学习的知识和技能”“亲历学校教育实践”和“具有反思性实践的体验”等素养),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的宏观解读,二、我国教师教育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明确几个问题:,教师教育课程标准体现的是国家对教师教育机构设置教师教育课程的基本要求,是教师教育机构制定教师教育课程方案、开发课程资源、实施教学、管理与评价的依据。教

15、师教育机构特指培养和培训幼儿园、小学和中学教师的机构,包括专门的师范院校、也包括综合性院校所设置的培养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的院系或专业。“教师教育课程”特指教师教育机构开设的教育专业(教育类)课程。(不包括“学科专业课程”),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的宏观解读,二、我国教师教育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Learningandcognitionofpupils,认识小学教师教育课程,主要特色,教师是儿童发展的促进者,教师工作的出发点与归宿是儿童发展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必须坚持“儿童为本”或“儿童本位”,发现儿童的特性、尊重儿童的学习权利,Learningandcognitionofpupils,二、我国教师

16、教育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的宏观解读,2.我国教师教育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Learningandcognitionofpupils,认识小学教师教育课程,培养未来教师具有热爱儿童、尊重儿童、理解儿童的专业情操置于培养目标的首位,以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教师观、儿童观和学习观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体现培养师范生具有理解、教育和研究儿童的知识与能力,培养未来的教师成为具有“热爱儿童”的专业情意、“尊重、理解和关爱儿童”的专业心性、成为儿童的学习和成长的促进者。,增加未来教师与儿童交往的机会和经历,丰富对儿童的生动的、丰富多彩的实践性认识,形成乐于关注儿童、研究儿童和亲近儿童的态度和情感,现实的认识与情感。,增加和丰富研究儿童身心发展、学习等方面的课程内容,要“提供有关儿童认知、品德和行为发展特点的知识”,丰富关于认识儿童以及形成对小学儿童的情意和师德修养方面的课程门类,设置专门的课程板块,增加有关课程科目。,主要特色,教师是反思性实践者,教师工作是在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活动,教师就是在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