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潍坊市2020届高三第三次模拟 语文(含答案)

上传人:gu****iu 文档编号:137055036 上传时间:2020-07-04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0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潍坊市2020届高三第三次模拟 语文(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山东省潍坊市2020届高三第三次模拟 语文(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山东省潍坊市2020届高三第三次模拟 语文(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山东省潍坊市2020届高三第三次模拟 语文(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山东省潍坊市2020届高三第三次模拟 语文(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山东省潍坊市2020届高三第三次模拟 语文(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潍坊市2020届高三第三次模拟 语文(含答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潍坊市高考模拟考试语文2020.6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道法自然,天人合一,这是古人朴素的生态道德观。尚书舜典记载,上古时代舜就设置了一个管理山林川泽草木的官职叫虞,做这个官位的人叫伯益。到夏朝时,就有了“夏三月,川泽不入网罟,以成鱼鳖之长”的道德倡导。人类社会已经经历了三大文明形态:一是上百万年的原始文明,二是上万年的农业文明,三是三百年的工业文明。今天正在向第四文明形态过渡,即生态文明。人们逐渐认识到,人不是自然的主宰,只是自然的一员,规律只能认识,不能违背。由此,国家出台了严厉的生态环境保护

2、制度,追究终身责任,筑起一道壁垒森严的屏障。制度是写在纸上的硬措施,道德则是刻在心中的软约束。生态文明社会所要倡导的生态道德是一种全新的道德观和道德范式,它不仅要求人对人的社会行为,而且要求人对自然环境的行为都要受到伦理评价,接受自我良心的审判。尊重生命和自然界是生态伦理学的命令性原则,不损害生命和自然界是生态伦理学的禁止性原则。在生态文明时代,生态道德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尺度,也是衝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在“人是自然的主宰”这一工业文明理念仍然广为流传的背景下,仅靠法律和制度的硬约束,缺乏“发乎情止乎礼”的道德修养,是很难建成生态文明社会的。因此,培养善德善

3、行的生态美德,激发社会成员对自然的热爱、尊重和感恩是当务之急。(摘编自刘奇生态文明是一种全新的道德观)针对如何认识我国各地域传统民俗现象、传统生态民俗,中国环境报专访中国生态伦理学会环境伦理学研究会副理事长陈红兵。中国环境报:某些地区的人们嗜吃野味,说这是当地的传统民俗。请问传统民俗要背这个“锅“吗?陈红兵:对于有些人将吃野味归因于传统民俗的说法,要提高警惕,以免其混淆视听。诚然,传统上,我国某些地区有嗜吃野生动物的不良风俗,比如广州人食性较杂,除了吃猪、牛、羊、鸡、鸭、鹅、鱼、虾等,还喜欢吃蛇、鼠、龟、猴等。但另一方面,中国传统民俗中又存在众多饮食相关的禁忌,对于我们维护动物多样性,保护人们

4、身体健康具有积极意义。如山东民间有蛇、黄鼠狼、狐狸报复心强的说法,提醒人们不要随意伤害这些动物。各民族民间故事中均有对待动植物“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内容,教育人们善待动植物。我们要认识到,传统民俗观念中存在的不适应当代社会的迷信成分,也给了我们很多借鉴反思:一是禁忌背后实际上蕴含着民众千百年来的生存经验和智慧,有利于我们维护人与自然生态环境、人与动物和谐共处,保护人自身可持续发展;二是民俗中迷信的说法虽不可取,但是它能激发人们对自然、对其他生命的敬畏之情。我觉得这种敬畏之情在今天依然需要。中国环境报:传统生态民俗在传统社会具有旺盛的生命力,能发挥巨大作用。但是,也有人强调,在现代社会,传统

5、生态民俗缺失了保持生命力的土壤。对此,您怎么看?我们今天关注传统生态民俗的价值何在?陈红兵:大体而言,传统生态民俗就是传统民俗中体现的生态观念、生态环保实践及方式。传统生态民俗在传统社会拥有旺盛的生命力,是因为它本身产生于民间,是民众长期生产生活经验的结晶,是适应民众思想情感形成的,有自身一整套传承、发挥作用的方式、因此能够有效地熏陶民众爱护自然、关发生命的思想情感,规约民众的生态环保行为。至于今天关注传统生态民俗的价值何在,我们应该这样来理解。只要农业生产还存在,传统生态民俗的许多方面就依然还具有价值,还应当发挥作用。实际上,也正是当代出现日益严重的生态环境危机,使我们重新反思、认识传统生态

6、民俗的价值。(摘编自王琳琳生态民俗的宝贵价值)材料三:有关数据显示,目前70%的新发传染病,均和食用野生动物有关。人类应从中吸取教训,划出与野生动物之间的“生态红线”。因此,要有效禁绝食用野生动物等生态破坏行径,应以刚柔并济的方式,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观落到实处。首先,强化生态法治基础,严格法律红线约束。2003年非典之后,“让野生动物远离餐桌”一度成为热门话题。但在过去的17年间,只在2016年对野生动物保护法进行了修订,明确禁止生产、经营使用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及其制品制作的食品,但像蝙蝠、水貂等可能大量携带病毒的野生动物却并未列入其中。在法律层面让禁食野生动物成为不可触碰的红线,

7、进一步夯实生态法治基础,从源头严格管理野生动物非法捕猎和贸易,全面禁绝食用野生动物其次,。针对食用野生动物这类行为而言,最恰当、最适用的生态价值理念是“永久保护、杜绝食用”。其中关键一环在于需求侧的生态治理,应有效抑制消费端对野生动物的“虎视眈眈”。正如野生动物保护的公益广告所言:“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例如,积极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有效切断食用野生动物的黑色利益链条,最大程度降低类似疫情的发生概率及安全风险。第三,。要实现从工业文明到生态文明的文明范式转型,最终要复归到人类行为主体自身的行动上,其中,政府、企业和公众是构成生态行为主体的关键力量。建议政府落实对猎捕、

8、杀害、收购、运输、买卖和滥食野生动物等行为的全链条监管责任,推动企业坚持不经营野生动物,拓展公众监督非法食用野生动物的渠道,调动公众参与野生动物保护的积极性,构建以政府管治、企业守责、公众监督为特征的多元主体绿色行动体系,让禁食野生动物成为新时代下的绿色行动新风尚。(摘编自罗胤展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观落到实处)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从古代朴素的生态道德观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古人们对自然生态规律的认识和道德倡导。B在生态文明社会中,生态道德有全新的发展和要求,它既关乎个人素质又具有社会属性。C传统民俗观念中的迷信虽不能适应当代社会,但给人们敬畏自然和生命

9、带来借鉴和反思。D只要划出人类与野生动物之间的“生态红线”,就能够禁绝食用野生动物等生态破坏行为。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人是自然的主宰”的工业文明理念阻碍了生态文明社会的建设,因此急需培养生态美德。B传统民俗中的饮食习惯对于我们维护动物多样性、保护身体健康和善待自然有积极意义。C当前及未来相当长的时间里,传统生态民俗中的合理要素仍有被发现和继承发展的必要。D生态文明建设道阻且长,要想人人都能养成践行保护生态的道德风尚,仍然需假以时日。3下列说法中,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三观点的一项是(3分)A北京市野生动物保护管理条例经市人大常务委员会审议通过,于2020年6月1日

10、正式实施。B山东省各地志愿者纷纷走进社区通过举办专题讲座、发放宣传单等形式普及野生动物保护知识。C央视综合频道推出的“秘境之眼”栏目,用一个个镜头展现了绿水青山中动物的面孔和生存场景。D吉林长白山管委会完善野生动物救助保护体系,加大巡山力度,对受伤野生动物开展及时救助4根据材料三的内容,在文中画线处填入恰当的语句。每处不超过20字。(4分)5当前怎样才能更好地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请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提出建议。(6分)(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6-9题。教我如何不想她刘半农天上飘着些微云,地上吹着些微风。啊!微风吹动了我的头发,教我如何不想她?月光恋爱着海洋,

11、海洋恋爱着月光。啊!这般蜜也似的银夜,教我如何不想她?水面落花慢慢流,水底鱼儿慢慢游。啊!燕子你说些什么话?教我如何不想她?枯树在冷风里摇,野火在暮色中烧。啊!西天还有些儿残霞,教我如何不想她?1920年9月4日注:此诗作于刘半农在英国伦敦大学留学时期。刘半农现代诗人,中国新文化运动先驱。6.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一节第一句“天上飘着些微云”,与“浮云游子意”所营造的意境完全相同。B.第二节第四句“这般蜜也似的银夜”,巧妙地引发“我”内心对“她”的思念。C.第三节前两句的两处“慢慢”,写出了落花、游鱼对春水的依恋,画面优美。D.第四节借“枯树”“冷风”“野火”“

12、暮色”“残霞”等意象传达出浓重的愁思。7.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诗共分四节,每节五行,其中第三、第五行语句相同,结构匀称工稳,具有建筑美。B.本诗用韵灵活,突破格律诗一韵到底、韵脚固定的要求,体现了新诗在格律上的自由。C本诗分别描写了白天、夜晚、春天、秋天的景象,意象纯朴自然,构思精巧,基调凄凉。D.本诗一句“教我如何不想她”,喊出了多少海外游子的心声,体现了“诗言志”的传统。8.诗经是中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对后世诗歌创作影响深远。本诗运用了诗经中哪些典型手法?请简要分析。(4分)9.本诗标题原为情歌,后被作者改为教我如何不想她。你认为改后的标题好在哪里?

13、(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龚鉴,字明水,浙江钱塘人。早与冋郡杭世骏齐名。雍正初,以拔贡就选籍,授江苏甘泉知县。县新以江都析置,故脂膏之地。鉴耻为俗吏,一以子惠黎元、振兴文教为已任。故某侍郎与有旧入谒有所嘱拒之有同城官为大吏所昵令伺察属史者有挟而请又拒之 巨室延饮,又拒之。于是大江南北盛传甘泉令不近人情。鉴益自刻苦,无一长物。县境邵伯埭受高、宝诸湖之水,地卑下。鉴谓当于农隙运土筑高埂沿堤为防,以徐议沟血。堤上即植桑,兴蚕事。其西境地高,浃旬不雨即龟坼,宜每一里为水塘以蓄之。如是则高下之田俱无患。大吏韪之,然不能行。

14、邵伯埭下有芒稻河,设闸泄水尤要。值大水泛溢,鉴冒雨至,呼闸官泄之。闸官以盐漕为言,不可。会总河嵇曾筠视河至,鉴直陈,厉声诃闸官,曾筠即令启闸。又用鉴言,定盐漕船过湖需水不过六尺,过即启闸,无得藉口蓄水,为民田患。每岁晏,江都之鳏寡孤独多入甘泉部中。西湖圣因寺僧明慧者,恃前在内廷法会恩宠,千求遍于江、浙。一日以书币关白,鉴杖其使而遣之。事流传,上闻。世宗召明慧还京,锢不许出。当是时,甘泉令声闻天下。在任六年,以父忧去官,贫,至无以葬。河南巡抚尹会一故为扬州守,雅与鉴善,招之,欲使主大梁书院,以修脯助葬。遂卒于河南。鉴湛深经术,能摘先儒之误,顾书多未成。所成者毛诗疏说,阐明李光地之说为多。(选自清

15、史稿卷四百七十六)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故某侍郎子与有旧/入谒/有所嘱拒之/有同城官为大吏所昵/令伺察属吏者/有挟而请/又拒之B故某侍郎子与有旧人谒/有所嘱/拒之/有同城官为大吏所昵令/伺察属吏者/有挟而请/又拒之C故某侍郎子与有旧/入谒/有所嘱/拒之/有同城官为大吏所呢/令伺察属吏者/有挟而请/又拒之/D故某侍郎子与有旧人谒有所嘱/拒之/有同城官为大吏所昵/令伺察属吏者有挟/而请/又拒之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盐漕,盐运和漕运的合称。用河道运输食盐和粮食分别称为盐运和漕运。B书院,古代官学机构,是聚徒讲授、研究学问的场所,如长沙岳麓书院。C经术,又称经学,是研究儒家经典,解释其字面意义、阐明其义理的学问。D疏,古籍注释体例之一,是对旧注所作的解释。文中是指对毛诗的注解。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龚鉴才德出众,早有盛名。他早年与同郡名士杭世骏齐名,后来以拔贡身份入仕;他对经学有深透的研究,能指出先儒的错误,并著有毛诗疏说,阐明前人学说。B龚鉴廉洁无私,清贫自守。他所供职的甘泉县是富庶之地,而他生活俭省,不贪不占,家无长物,连为父亲办理葬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