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财贸系酒店管理专业建设(修改)

上传人:L** 文档编号:137050108 上传时间:2020-07-04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69.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财贸系酒店管理专业建设(修改)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江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财贸系酒店管理专业建设(修改)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江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财贸系酒店管理专业建设(修改)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江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财贸系酒店管理专业建设(修改)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江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财贸系酒店管理专业建设(修改)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财贸系酒店管理专业建设(修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财贸系酒店管理专业建设(修改)(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重点专业建设酒店管理专业建设方案财贸管理系(旅游系)2008-06-20江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财贸系酒店管理专业建设方案根据江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重点专业建设管理办法 (赣经院发20087号) 精神,财贸系拟申报重点建设酒店管理专业,特编制该重点专业建设方案。本重点专业建设方案对酒店管理专业的建设基础、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实训基地、师资队伍、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等建设进行了详细的论述。一、专业建设项目背景(一)行业背景2007年是世界旅游业连续第四个快速增长的年份,中国以10%的增长率继续巩固了世界旅游业前列国家之一的地位。根据已出炉的中国旅游业统计年鉴, 2007年,旅游

2、酒店数量达到14327家,其中五星级361家,四星级1631家,酒店客房数达到160万间,其中五星级饭店数量增长明显,2007年新评定五星级饭店65家,比2006年增长30家,同比增长幅度超过20%。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2010上海世博会、2012年的广州亚运会对中国的作用,不仅是带动事件发生地的经济发展,也是促进全国旅游业发展的一个好机遇。这几项全球注目的盛事将会吸引来自世界各地众多的参观者和游客到中国来,这就给旅游业创造了极好的机会。酒店业作为旅游业和现代服务业的标志性行业,其经营总量和从业人员均占旅游业的80%以上,也给酒店行业的发展带来极大的促进作用。(二)人才需求状况分析在“十一

3、五”期间每年旅游业要新吸纳就业50万人,到2010年旅游直接就业人数达到1000万人。酒店是旅游业的支柱产业,酒店业收入以每年15%的速度递增,未来15年我国酒店客房总数将达到900万间,到2030年我国有望成为全球饭店客房第一大国。酒店数量的增加必然促使对人才的需求量增加。据介绍,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之前,上海还将新建星级酒店200多家,按每家需500名工作人员来计算,人才需求就达10万人。根据我院对酒店企业所作的调研情况来看,从业人员当中大专学历以上员工所占的比例不足30%,而只具备一般技能且文化素养相对较低的中职学历服务人员又很难满足星级酒店的要求,企业对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需求缺口较大

4、。在这样的背景下,熟悉旅行社、星级酒店运营,具有较高从业意识、良好职业道德,外语能力突出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将越来越受到青睐。江西具有特殊的经济、地理、历史文化资源,其特色是“红色摇篮、绿色家园”,生态环境优越,红色旅游丰富,旅游发展的潜力和空间很大。今后五年,江西省旅游接待人数和旅游收入年均增长将达到20,到2010年,预计当年接待旅游总人数1亿人次,江西省旅游总收入达到900亿元。接待入境游客突破100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超过4亿美元;接待国内游客9900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868亿元,真正使旅游业成为江西省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酒店业在江西发展迅速,作为旅游业三大支柱之一的酒店业

5、更是迫切需要大量人才。江西酒店业人才供需求预测表明,江西高校、高职院校酒店专业招生数量与企业实际用人需求相比数量明显偏少。因此,建设酒店管理专业,为企业培养和输送高技能应用型酒店人才,是适应国家对酒店业发展和行业企业技能型人才的紧迫需要。二、专业建设现状(一) 省内酒店管理专业的布局目前江西省有很多院校都相继开设了酒店管理专业,如江西青年职业学院、 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江西渝州科技职业学院、江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 、江西工程职业学院 、江西应用工程职业学院、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及江西赣江职业技术学院等。在专业建设方面,各个院校都有其特色。(二) 本专业现状及特色为了适应江西旅游产业发展对旅游与酒店

6、管理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需要,我院于1999年建立了旅游与饭店管理专业,同年9月开始招生。2005年,根据国家教育部有关高职高专教育专业设置的指导性意见,将旅游与饭店管理专业分设为酒店管理专业和旅游管理专业。1. 专业现状酒店管理专业现有在校生91人,累计毕业学生476人。招生数符合要求,计划完成率为100%,按计划数报到率为98%。近几年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均为100%,学生岗位胜任能力强,就业质量在同类学校中名列前茅。本专业现有专业教师7人,其中: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2人,初级职称3人;硕士1人,在读研究生2人;专业教师中双师教师7人,双师型老师比例达100。本专业目前建有客房实验室1个、可以

7、兼用的模拟餐厅实验室1个,包括中餐厅实验室、西餐厅实验室与模拟酒吧。 建有4个校外实训基地,为本专业学生的教学实习与将来的毕业实习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九年来,本专业在学院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在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专业课程设置、实践教学改革与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建设、人才培养质量要求等方面扎实工作,取得了满意的成绩,形成了自己的专业特色,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可。2. 专业特色(1)建立 “校企互动、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本专业紧跟我国酒店业的发展步伐,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实践校企合作并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建立起以理论教学为基础,技能训练为重点,企业实用为方向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8、形成了高质量的专业教育体系。培养出了专业知识扎实、服务技能熟练、素质水平高的综合型中、高级管理人才和服务型人才,毕业生深受社会欢迎。酒店管理专业以其过硬的质量、鲜明的校企合作特色保证了专业的蓬勃发展,同时也为高职高专其它专业的人才培养提供模式借鉴。本专业先后与江西锦峰大酒店、江西民航花园酒店、福建泉州大酒店和杭州龙禧大酒店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为实施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形成了学生就业率高,社会声誉好的良性循环。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大批高素质的毕业生,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实现了高层次、高比例就业。 学生毕业后可胜任高星级酒店的前厅、餐饮、客房、公关、销售、文员等各种工作

9、,也可以在其它公司企业从事客户服务工作。根据对四届毕业生的调查表明,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率均为100%,约85%的学生就业于酒店企业的前厅部、客房部、餐饮部、人力资源部等预设岗位。学生对工作岗位比较满意,安心在基层第一线工作。社会用人单位对本专业毕业生思想政治道德素质、职业业务素质、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的综合评价优良率达到85%,有多位毕业生升任为前厅等部门的经理、大堂副理或主管,已赢得用人单位和社会的广泛好评。(三)专业对社会的贡献在近几年的江西经济发展中,旅游业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与此同时,产业发展缺乏专业人才,旅游企业经营缺乏创新等问题也日渐凸现。一部分旅游企业管理人员没有经过系统科学的

10、专业培训,直接影响到旅游产品的服务水准;另外,由于缺乏专业研究、理论指导及专业知识,一些管理者也往往囿于现状,难以对现有的旅游服务及经营提出改革创新,限制了产业的发展。就我省目前的发展现状来看,急需培养一批高素质高技能旅游企业管理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南昌市作为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其旅游发展前景十分广阔,但只有旅游企业相关管理人才充分到位,南昌旅游业才能有更大的发展空间。1.酒店管理专业已有四届毕业生,为江西酒店业输送了许多人才。大多在星级酒店的前厅部、客房部、餐饮部、人力资源部等基层第一线工作,也有多位毕业生升任为前厅等部门的经理、大堂副理或主管。2. 张永红、黄红英、刘金锋等专业教师先后受邀请帮

11、助南昌市市各大酒店、商场、政府机关等单位进行员工培训工作,培训专题涉及酒店员工服务技能培训、不同行业职业礼仪培训、酒店管理理论培训、旅游政策法规培训等,为企业提高服务及管理工作质量提供了帮助,获得好评,为江西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四)专业的辐射面 酒店管理专业的建设和发展可带动我院旅游管理专业、旅游英语专业的发展,其受益面广,如在师资、实训、图书及学科建设等方面给予极大的支持。学生受益人数可达800人以上。三、专业建设目标坚持 “校企合作”的基本理念,以培养“管理理念先进,理论功底扎实,基本技能过硬,专业能力突出,能够适应现代旅游饭店各种岗位要求的高素质人才”为目标,以酒店岗位职业能力和职业素

12、质培养为主线,构建以职业岗位为导向的,模块式课程体系,建立 “校企互动、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中着重从教学方法与实践环节着手,强化职业技能与综合素质训练,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把酒店专业建设成为一流的“精品专业”,以适应江西省旅游酒店行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四、专业建设内容(一)深化产学研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为使酒店管理专业办出特色,主动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多年来积极与地方酒店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构建以订单式培养为切入点,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1. 成立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企业直接参与教育教学全过程,优化人才培养方案。酒店管理专业结合江西旅游及酒店业的发展状况,聘请行业、

13、企业与系里骨干教师组成了酒店管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成员每年针对本专业培养目标,制定专业教学计划、落实课程建设与改革,安排学生服务性顶岗实习等。根据业界需要提出方案,经过充分研究讨论形成了能力结构、理论和实践教学安排都尽量符合社会、用人企业及学生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方案,为实现“零距离”就业奠定了基础。从近三年的效果看很好,不论是实习还是就业都得到了社会的充分肯定。2. 建立并完善实习、实训基地酒店管理专业岗位服务性较强,毕业生直接到旅游行业从事旅游企业基层管理工作。要求学生在校期间的实习实训应与旅游企业工作实际紧密结合。为此我们从四个方面抓起,一是利用校内实训室、学院培训处招

14、待所、教工餐厅等校内实训条件培养学生服务技能;二是充分利用当地的酒店资源,加强校企间协作,为学生创造临时性的实训场所,培养学生从事酒店中基层管理工作所需具备的职业素质、职业语言、职业行为,并通过真实的情境,激发、挖掘学生分析问题的热情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加强与四、五星级酒店的长期合作,建立稳定的、有实力的校外实习基地,以满足学生服务顶岗实习,培养学生星级酒店服务的综合能力。3校企合作,推动实践教学改革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一方面根据酒店需要,要求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必须参加35个月服务性顶岗实习,并安排在旅游旺季。另一方面为了保证实践教学质量,聘请酒店管理人员负责对学生

15、的工作业绩考评,根据考评决定其实习成绩和报酬。真正实现了学生、酒店、学院三赢学生在星级酒店得到全面锻炼,甚至成为就业单位;酒店基本不需培训即可独立上岗,而且学生的综合素质远高于社会招收的一般员工,为酒店节约了成本;学院可以减少大量投资建设星级饭店仿真性实训室。4.教师参与企业的科技与培训工作校企人员互兼互聘,进行理论和实践课程教学合作。一方面,教师和学生走出去。为了理论联系实际,让教师与学生及时了解酒店行业动态和企业的生产实际,充分体现高职特色,在学生的服务顶岗实训阶段每个实习点有教师进行跟踪指导,同时教师深入用人酒店调查,与酒店积极沟通交流,保证教学的有效性,为防止教、学、用脱节起到了很好作

16、用。学校同时聘请酒店企业管理人员对学生的实习进行培训指导,并参加学生毕业设计的指导和答辩工作。另一方面,专业教师深入企业,不仅帮助企业进行员工培训工作,还参与企业的筹建,提供咨询。(二)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1. 建立与培养目标相适应的理论教学体系,优化课程结构,调整教学内容(1)保证培养目标实现,合理设置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适合酒店经营、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高技能是指掌握酒店服务与管理的基本工作原理和技巧,具备酒店服务与管理的专门知识;应用性是指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素质,熟练掌握酒店服务与管理的工作流程。目前酒店管理专业正是以基本素质和职业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构建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体系,在多年的发展建设中,逐渐形成了以职业基础课、职业技术课、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工业设计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