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江段铜鱼的养殖方案》-公开DOC·毕业论文

上传人:zhuma****mei2 文档编号:137045610 上传时间:2020-07-04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8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芜湖江段铜鱼的养殖方案》-公开DOC·毕业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芜湖江段铜鱼的养殖方案》-公开DOC·毕业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芜湖江段铜鱼的养殖方案》-公开DOC·毕业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芜湖江段铜鱼的养殖方案》-公开DOC·毕业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芜湖江段铜鱼的养殖方案》-公开DOC·毕业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芜湖江段铜鱼的养殖方案》-公开DOC·毕业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芜湖江段铜鱼的养殖方案》-公开DOC·毕业论文(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芜湖长江段铜鱼的养殖方案目录1生物学特性及其食用价值1.1 分类地位1.2 形态特征1.3 生活习性1.4 产卵场及产卵生态条件1.5 食用价值2人工养殖2.1 铜鱼的捕获2.1.1 鱼获物的挑选3. 养殖方法3.1 池塘养殖混养方式3.1.1 移植水域条件 3.1.2 养殖前期准备3.1.3 养殖过程3.2 船体网箱规模化驯养3.2.1 船体网箱的结构3.2.2 网箱的结构3.2.3 船体网箱的设置位置3.2.4 鱼种的放养3.2.5 日常管理3.2.6 消毒措施3.2.7 船体网箱的安全4. 饵料4.1 摄食强度5. 治病:5.1 水霉病的控制5.1.1 水霉病的症状5.1.2 水霉病的一

2、般特点5.1.3 常用药物5.1.4 预防和控制5.2 小瓜虫病的控制5.2.1 小瓜虫病的症状5.2.2 小瓜虫病的一般特点5.2.3 常用药物5.2.4 预防和控制5.3 锚头鳋病的控制5.3.1 锚头鳋病的症状5.3.2 锚头鳋病的一般特点5.3.3 常用药物5.3.4 预防和控制6铜鱼的捕捞芜湖长江段铜鱼的养殖方案 铜鱼(Coreius heterodon)是我国特有经济鱼类,其肉质鲜嫩,富含蛋白质、脂肪、钙质。分布范围:铜鱼(黄平,2004.1)主要分布长江流域上游。近年,铜鱼自然资源总体呈下降趋势,表现为个体变小,产量下降。生物、生态学特点:铜鱼(杨四秀和谢新民,2005)属半洄游

3、性底层鱼类,喜流水性生活,每年4月上旬到7月初为产卵期,是以动物性饵料为主的杂食性鱼类,其主要食物是水生软体动物。1. 生物学特性及其食用价值1.1 分类地位 铜鱼(Coreius heterodon)属鲤形目,鲤科,鮈亚科,铜鱼属俗称尖头棒,水密子等。英文名:Bronze gudgeon。1.2 形态特征体细小,前段圆筒状,后段侧扁。头长,锥形,头后背部显著隆起。吻尖,口狭小,下位,上唇厚,下唇两侧向前伸,呈马蹄形。眼小,颌须一对,长而粗壮,末端长可达前鳃骨后缘。胸鳍末端接近或超过腹鳍基部。背鳍短小,无硬棘。尾鳍叉形,上叶较下叶长。鳞片较小,其游离部分尖长。侧线平直、完全、通体古铜色,有金属

4、光泽,体上侧具多数浅灰黑色的小点。胸、腹、背、臀、尾鳍黄色,边缘浅灰色。雌雄鱼的外形区别及其副性征:铜鱼在未达性成熟前,从外观上很难鉴别雌雄。性成熟个体则很易区别,雄鱼个体在胸鳍背面的分枝鳍条上有条状米黄色“珠星”,用手触摸有粗糙感,雌鱼没有,繁殖季节之后“珠星”消失。1.3 生活习性芜湖长江段铜鱼是纯淡水鱼类,生活于干流和支流的深水域中。主要食物是水生软体动物。铜鱼一般34龄达性成熟。达性成熟的雄、雌鱼于每年4月上旬到7月初为产卵期。个体随年龄增加而增长,最大个体体长达3033cm,体重可达45 kg。1.4 产卵场所及产卵生态条件 铜鱼属一次性产卵类型,在流水中产漂流性卵,在天然水域中其产

5、卵场所主要分布于底质多为石质的河床滩上和流速较大的长江上游,怀卵量为2-20万粒。鱼卵产出后顺水漂流孵化。在繁殖季节,流速适当改变和水位发生变化则都可刺激鱼的产精排精。铜鱼繁殖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当水温达到17时开始产卵,低于17不产卵,产卵时期水温为2022,25一般产卵结束。在水温1823时,从受精卵到孵出需42h左右。孵出的鱼苗再寻找合适的产卵场进行繁殖。1.5 食用价值铜鱼是长江流域重要经济鱼类。长江下游江段铜鱼肌肉蛋白质及脂肪含量均较高,每百克肉含蛋白质19.3克,脂肪3.2克。肌肉中矿物质含量比较丰富,铜铁锌元素比例合理。含钾0.3克,钙0.02克,钠0.04克,镁0.03克,锌0.

6、35毫克,铁0.54毫克,铜0.04毫克,钴0.0004毫克。氨基酸组成合理,部分功能性氨基酸(谷氨酸、赖氨酸和天冬氨酸)含量较高,对人体代谢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不饱和脂肪酸和-3多不饱和脂肪酸比例也较高,使其在口味鲜美的同时还兼具一定保健功能。是群众喜食的上等鱼。地方风味食法有豆瓣鱼、红烧鱼等。2 人工养殖2.1 铜鱼的捕获铜鱼的成年鱼可以在3月后进行捕捞,而铜鱼幼鱼的最佳捕获期在7至12月份。所以我们可以在3至12月在芜湖江段选择长江干流水域,租用渔民的捕鱼船进行拉网捕鱼。选择不同的干流水域,下网数量为10个左右,一个半小时候开始收网。起网时要注意尽量不要弄伤鱼体表面包括鳞片。取下鱼后将鱼放

7、进较大的事先装好江水的桶里。(注意数量)2.1.1 鱼获物的挑选 首先区分好圆口铜鱼与铜鱼。铜鱼口下位呈马蹄形,圆口铜鱼口宽阔呈弧形;铜鱼胸鳍后伸不达腹鳍起点,圆口铜鱼胸鳍后伸远超过腹鳍基部。收集好铜鱼后,进行称量并取2030g和50g以上的健康铜鱼,并按1:1的比例来收集雌雄鱼。注意整个过程不要弄伤鱼体且不要长时间离水。3. 养殖方法3.1 池塘养殖混养方式3.1.1 移植水域条件 在池塘中进行养殖时,要特别注意水体底层理化环境和其它水层的理化环境的差异。在养殖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为了降解有害物质所用的药品所产生的其它效应。应注意一下方面:一、 水中溶氧养殖水体溶氧应保持5mg/L以上,水中

8、保持足够溶解氧,可抑制生成有毒物质的化学反应,降低有害物质(如氨、亚硝酸盐和硫化氢等)的含量。当水中溶氧不足时,氨和硫化氢难以分解转化,因此这些有毒物质极易积累达到危害养殖动物健康的程度。二、 PH值 pH值是水质的一项重要指标。当pH值低时可使鱼类血液中的pH值下降,减少其血液运输氧的功能,易造成养殖动物呼吸困难,所以有时池水溶氧不低而池底酸化时,鱼类也易浮头。pH值过高还可能腐蚀鱼类鳃部组织,使鱼类等失去呼吸能力而死亡。当pH值过高,氨的比例越大,毒性越强;pH值越低,硫化物大多变成硫化氢而具毒性;pH值过低,硝化过程被抑制,光合作用减弱,水体物质循环强度下降;pH值过高或过低都会使鱼类新

9、陈代谢低落,血液对氧的亲和力下降,摄食量少消化率低,生长受到抑制。三、 氨水中的氨以分子氨和离子氨存在。分子氨对鱼类有很大的毒性,而离子氨不仅无毒,还是水生植物的营养源之一。分子氨浓度过高,会使鱼类产生毒血症,长期过高则将抑制鱼类的生长。分子氨主要来源:沉入池底的饲料、鱼类排遗物、肥料和动植物死亡的遗骸。分子态氨毒性强,当它通过鳃、皮肤进入鱼体,分子氨在血液中的浓度较高时,鱼体血液中的pH值也相应升高,鱼体内多种酶的活性受到影响,导致鱼体生长受抑制。四、亚硝酸盐亚硝酸盐是水体中氨转化为硝酸盐过程中的中间产物,极不稳定。当氧气充足时,它可以在微生物作用下转化为对鱼类毒性较低的硝酸盐,在缺氧时,易

10、转为毒性强的分子氨。它的形成过程,主要是粪便、残饵、死藻等这些物质分解成氨氮,然后转化成亚硝酸盐。养殖后期,亚硝酸盐是最突出的问题,特别是阴雨天气,亚硝酸盐普遍偏高。亚硝酸盐浓度过高时,通过渗透与吸收作用进入鱼体血液,从而使血液载氧能力丧失。含量在0.10.5mg/L时,鱼类摄食降低、呼吸困难、游动缓慢、骚动不安;高于0.5mg/L时,鱼类游泳无力、鱼体柔软、某些器官功能衰竭、严重时导致死亡。五、硫化氢:硫化氢对鱼类和其他生物毒性很强。其毒性主要是硫化氢与鱼体血红素中的铁化合,使血红素量减少,影响了对氧的吸收。硫化氢氧化过程还会消耗溶氧,对鱼类及水环境有很大的危害。因此,养殖水体中不允许有硫化氢存在。硫化氢是水体在缺氧条件下,含硫有机物经厌气细菌分解而产生;或者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