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鉴赏――知识储备汇总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7043278 上传时间:2020-07-04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3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诗歌鉴赏――知识储备汇总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古代诗歌鉴赏――知识储备汇总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古代诗歌鉴赏――知识储备汇总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古代诗歌鉴赏――知识储备汇总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古代诗歌鉴赏――知识储备汇总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代诗歌鉴赏――知识储备汇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诗歌鉴赏――知识储备汇总(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代诗歌鉴赏知识储备,20130825,考点一: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一、诗歌的形象分类,二、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人物形象,三、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意象分类及作用,1、送别类意象,2、思乡类意象(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思念),3、愁苦类意象(表达忧愁、悲伤或渲染凄冷、悲凉),4、抒怀类意象(托物显示高洁品质或抒发感慨),5、爱情类意象(用以表达爱恋、相思之情),6、战争类意象(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表达对和平的向往),7、闲适类意象(表达清闲恬淡的心情或表达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四、考题探究,题型突破,1、教材链接阅读陶渊明归园田居,赏析“隐者”的形象。答案从“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暧暧、依依”

2、等意象,可以看出隐居者居住环境的优美、僻静、优雅,(步骤一)可以看出诗人是一个远离闹市,过着恬淡、闲适生活的隐者。(步骤二),题型一:人物形象,2、小试身手(1)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梦江南温庭筠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天。词中三四句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答案主人公满腹哀怨,(步骤一)对月怀远,月却不解;临水看花,花自飘零,无人怜惜。(步骤二)刻画了一位孤独寂寞又自哀自怜的主人公形象。(步骤三),(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浣溪沙李清照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忧怀。月移花

3、影约重来。简要分析词中女主人公的形象。答案:,五、解题建模规范解答“鉴赏人物形象类”试题1.提问方式(1)诗(词)中塑造了一位怎样的抒情主人公。(2)诗(词)中刻画的某位形象有怎样的特征。2.解题思路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包括主观形象(作者塑造的抒情主人公)和客观形象(作者描写的人物)。若想理解人物形象,必须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细节以及环境的烘托渲染,同时,要结合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分析作者塑造的人物的意义。,3.答题模式(1)概括人物形象的特征,即点明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和身份;(2)结合诗歌内容分析人物形象的特征;(3)简要概括人物形象的意义,即分析人物形象身上所寄托的思想情感或蕴含的哲理

4、。,题型二:景物形象,鉴赏诗歌中的景物形象就是把握景物中所体现出来的绚丽、明丽、雄奇、峻峭、雄伟、萧瑟、清幽、凄冷等特色;感受其营造的意境和氛围;说明景物在诗中的作用。,1、教材链接“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描绘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渲染了一种怎样的气氛?答案:诗人在诗中利用特定的地点、时间、特定的事件和“枫叶”“荻花”“秋”等具有代表性的意象,营造了一种凄凉伤感之思,描绘了一种荒凉冷落、寂寥凄惨的意境。渲染了悲伤、凄凉的夜间离别的氛围。,2、小试身手,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幽州夜饮张说凉风吹夜雨,萧瑟动寒林。正有高堂宴,能忘迟暮心?军中宜剑舞,塞上重笳音。不作边城将,谁知恩遇深!

5、“凉风吹夜雨,萧瑟动寒林。”这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何作用?注释:幽州:古州名。辖今北京、河北一带,治所在蓟县。高堂宴:在高大的厅堂举办宴会。迟暮心:因衰老引起凄凉暗淡的心情。剑舞:舞剑。笳:即胡笳,中国古代北方民族吹奏的一种乐器。(6)边城将:作者自指。时张说任幽州都督。答案:诗人在开篇渲染了一种萧瑟凄凉的环境。诗人通过对“凉风”“夜雨”“寒林”等意象的描写,准确地表现了边地的萧瑟、荒凉、凄清的夜晚景象。这样描写一方面渲染了夜饮的氛围,一方面也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3、解题建模,1、提问方式(1)鉴赏意境类:这首诗(词)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2)鉴赏意象类:这首诗(词)写了哪些意象

6、?这些意象有什么特点?(3)描摹图景类:分析这首诗(词)的画面美,或简析这首诗(词)是怎样表现景象的。(4)概括作用类:请简述这首诗(词)中景物的作用。2、解题注意事项(1)意象的色彩(明艳、清丽、素雅、黑冷等,)从意象的色彩去感受作者的情感。(2)意象组合的特点。从意象组合去感受作者的情感。动静结合“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虚实结合“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点面结合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等,(3)景物形象特点常用的术语:孤寂冷清、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静闲适、雄奇优美、生机勃勃、肃杀荒凉、瑰丽雄壮、虚幻缥缈、凄寒萧条、繁华热闹等。

7、3、答题模板景物特色+概括分析+景物作用(总+分+总),考点二: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一、解读考纲:鉴赏古代诗歌语言,主要包括:分析诗歌语言的形象性、抒情性、精炼性,指出诗歌语言所蕴含的具体意义;分析诗歌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互文、双关等)及其作用与效果;分析诗歌语言的风格及其艺术魅力(比如清新自然、委婉含蓄、沉郁顿挫等)。“语言”主要包括炼字炼词和语言风格两类。鉴赏古代诗歌语言,就是要理解诗歌语言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诗歌的语言美,进而作出评述。二、知识储备:,示例:(1)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2)海暗三山雨,花明五岭春。(3)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8、一)“炼字”类型举例1、炼名词,2、炼动词,1、炼名词解释:一首诗有时以名词的叠加作为意象来表情达意,能达到强烈的表意的作用。有时则运用富有象征意义的名词表情达意。举例:“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黄庭坚寄黄几复)分析:诗中选择了“灯”这个意象,灯是个常见的词,而“十年灯”则是作者独创,和“江湖”“夜雨”组合在一起,就能激发读者的一连串想象:两个朋友,各自飘零,每逢夜雨,独对孤灯,互相思念,深宵不寐,而这种情景已持续了十年。作用:(1)名词叠加,强化意象,营造意境。(2)丰富内容,便于表情达意,3、炼形容词,4、炼叠音词,2、炼动词解释:一首诗,是由一

9、些意象按照一定的艺术构思组合而成的,而真正能构成鲜明的化美为媚的意象的词,主要是表动态的具象动词。因为名词在诗句中往往只是一个被陈述的对象,它本身没有表述性,而能给作主语的名词以生动的形态的,主要就是动词,这样,动词的提炼,就成了中国古典诗歌炼字的主要内容。举例:“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分析:诗中的“怨”字用了拟人的手法,既是曲中之情,又是吹笛人之心。把作者的内心情怀表露无疑。(再如360导学案49页)作用:巧用动词,可以使诗歌意象化静为动,形象生动。,3、炼形容词解释:诗歌是社会生活的主观化的表现,少不了绘景摹状,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

10、有形,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触其物,如历其境。这种任务,相当一部分是由形容词来承担的。举例: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杜甫春夜喜雨)分析:其中“潜”“细”二字用得好,“潜”,偷偷地,“细”,细细的,把春雨的特点描摹的细致精当,春雨好就好在应时而落,润物无声,这两个字不仅写出了自然造化之机,而且抓住了春雨的特点,把作者对春雨的喜爱之情准确地表现出来。作用:绘景摹状,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触其物,如历其境。,4、炼叠音词解释:我国古典诗词中使用叠音词,往往能增强韵律感,模拟声音形态,使诗文更

11、加生动形象。举例:(1)“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李清照声声慢)(2)杜甫登高中“无边落木萧萧下”,(3)黄巢的题菊花中“飒飒秋风满院栽”,(4)琵琶行叠词叠字:弦弦,声声,续续,嘈嘈,切切分析:(1)在声律上铿锵有韵,有节奏感。在结构上为整首词定基调,创造出悲伤的氛围,使读者屏息凝神,受其感染。(2)杜甫登高中“无边落木萧萧下”,用“萧萧”摹拟落叶声;(3)黄巢的题菊花中“飒飒秋风满院栽”,用“飒飒”摹拟风声风声;(4)这些词语的运用的效果是:直接模拟声音,或者使诗句增加音乐性和节奏感,加强了音乐悦耳动听和韵律节奏。作用:(1)增强语言的韵律感,(2)起强调作用,使诗文更生动形象

12、,5、炼数量词,6、炼虚词,5、炼数量词解释:精心选择提炼数量词,可以产生丰富隽永的诗情。古诗词中数词的运用有时用虚数不可当真,但可以使诗歌借助夸张增强表现力,有时用确数,可以使诗词精炼有力,含义丰富。举例:“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齐己早梅)分析:诗中“一”原作“数”,郑谷将“数”改为“一”,因为题目是“早梅”,如果开了数枝,说明花开已久,不能算“早梅”了。这就是用数词的妙处。作用:(1)用虚数,虚化烘托,增强表现力;(2)用确数,精炼有力,诗意隽永,富于情趣。,6、炼虚词解释:虚词用得好,也可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使

13、文气流畅。举例:“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王昌龄闺怨)分析:前两句写少妇经过梳洗打扮之后,兴冲冲登上翠楼去赏春景,这时候,作者用了一个“忽”字,取漫不经心而恰到好处之意。眼前闯入眼帘的绿色,使她突然想起了当年与丈夫折柳送别的场景,不禁伤感。这是一个满脸稚气的少妇,一个“忽”字将这种情绪上的变化写的淋漓尽致,而这正是本诗耐人寻味之处。这是副词用得妙。作用:(1)结构上,贯通文脉,开合呼应,连贯顺畅。(2)内容上,悠扬委婉,跌宕起伏,活跃情韵,化板滞为流动。,(二)语言风格,三、考题探究题型突破,题型一炼字类考查教材链接阅读曹操的短歌行,分析“何枝可依”一句中的“依”字的双重意蕴。,人有了知识,就会具备各种分析能力,明辨是非的能力。所以我们要勤恳读书,广泛阅读,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通过阅读科技书籍,我们能丰富知识,培养逻辑思维能力;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能提高文学鉴赏水平,培养文学情趣;通过阅读报刊,我们能增长见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有许多书籍还能培养我们的道德情操,给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鼓舞我们前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