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X年学习苏庆亮同志事迹材料心得体会

上传人:tang****xu4 文档编号:137038354 上传时间:2020-07-0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6.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X年学习苏庆亮同志事迹材料心得体会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2X年学习苏庆亮同志事迹材料心得体会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2X年学习苏庆亮同志事迹材料心得体会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2X年学习苏庆亮同志事迹材料心得体会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2X年学习苏庆亮同志事迹材料心得体会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X年学习苏庆亮同志事迹材料心得体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X年学习苏庆亮同志事迹材料心得体会(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习苏庆亮同志事迹材料心得体会 学习苏庆亮同志事迹材料心得体会一: 苏庆亮同志去世 后,全市掀起学习苏庆亮精神的热潮。区委组织部通过观看 教育片、学习事迹材料、座谈交流等形式,组织全体机关干 部向苏庆亮同志学习,做优秀组工干部。现刊发部分同志的 学习微体会,供大家交流,共同进步。苏庆亮 46 年的人生不长,但他树立了一个 20 多年扎根 基层、尽职奉献的党员形象。 学习苏庆亮精神就得尽职尽责, 要知道自己凭什么在单位立足,尽职尽责完成一个个小目标, 在此基础上积累发展。学习苏庆亮精神就得把加强修养作为 一生的功课,落实到每一个细节,一个外地经销商为苏庆亮 守灵,非亲非故的村民用自己新买的车送他

2、最后一程,这靠 的就是人格力量。学习苏庆亮精神就得把学习固化为一种习 惯,不断提升完善自我,他的笔记本上打了好多补丁,学习 王乐泉、沈浩的简报他贴在本子上,上面有他的圈圈点点。苏庆亮同志的最大特点是对群众有感情。在工作中受牢 骚、挨难为,他都忍了,因为他把自己定位为人民公仆。他 始终全心全意地为老百姓干实事,用真情实意感动群众,终 于把大陡山村团结起来,使大陡山村的发展进入了快车道。 他是我们的一面镜子,我们都应该和他对照,想一想应该怎 样对待群众、 怎样对待组织、 怎样对待责任、 怎样对待人生, 以苏庆亮同志为榜样,牢记宗旨、踏实干事、敢于担当,努 力做一个合格的组工干部。虽然因为工作去大陡

3、山村的机会比较多,但到苏庆亮书 记家里去还是头一次。客厅布置得很简朴,满眼望去都是苏 庆亮生前的荣誉和各种会议培训合影,当时心里为之一振, 没想到多年的老典型,大陡山的支部书记家里竟然这么简陋, 后来发现苏书记父母的屋里更简陋。从与老人的谈话中,得 知苏庆亮之所以能成为响当当的先模人物,确实与父母的言 传身教分不开。他始终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己任,为了 事业兢兢业业、无怨无悔,他虽然已经离开,但那种一心为 公、勤廉为民的政治品格,勤勤恳恳、忘我工作的奉献精神, 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为人正派、忠厚善良的高 尚品德,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纪念。苏庆亮生前曾说过“不服输”,正是靠着这种不服输

4、的 精神,将贫穷落后的小山村发展为全国闻名的富裕村。组织 工作也需要这种精神,不满足于现状、不安于平庸、不甘于 落后,在工作中始终保持永不言败的锐气和永不懈怠的斗志。 苏庆亮还曾说过“威信是干出来的,不是说出来的”,“群众的眼睛是亮的”,“少说多做”,“低调做人,高调做事”。在 组工干部这个岗位上,必须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做事扎扎 实实,严谨细致。学会平衡自己的心态,生活上与比自己差 的人比,职务上与比自己低的人比,工作上与比自己强的人苏书记一心为民,兢兢业业的精神鼓舞着我继续前行。 要养成努力学习,刻苦钻研的好习惯。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 时,能够主动自我加压,利用一切工余时间学习,钻研业务 知

5、识,使自身工作能力和业务素质尽快提高。要养成勤奋敬 业,踏实肯干的好作风。要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勤勤恳恳, 以忘我的境界去干好每一项工作。不计较个人得失,以持之 以恒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去完成各项工作任务。要养成脚踏实 地,乐于奉献的好品质。学习苏书记扎实工作,默默奉献的 优秀品质,从点滴做起,争做优秀组工干部。 学习苏庆亮同志事迹材料心得体会二: “扎根基层二十 载,百姓恩,不曾忘,铁肩担重担,荒山旧貌换新颜。扶贫 攻坚行千里,战艰险,又出发,红心永向党,大爱无疆铸丰 碑。心系群众甘于奉献,迎难而上鞠躬尽瘁,堪称齐鲁时代 楷模”。这段颁奖辞是对岱岳区扶贫办原副主任、大陡山村 原党支部书记苏庆亮同志

6、短暂而不平凡一生真实的概括。XX年7月24日,正值壮年的苏庆亮因过度劳累突发心肌 梗塞 , 猝逝在工作岗位上 , 年仅 46 岁。在担任大陡山村党支 部书记的 20 多年中,苏庆亮同志带领全村党员群众治水修 路、绿化荒山,发展苗圃、茶园、生态旅游等产业,创新党 建工作,完善基础设施,改善村风民风,走出了一条由穷到 富、由乱到治的富民强村之路。当前,“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正在开展,有些党员虽能 参与其中但是却不得要领, 不知道如何去 “学”,如何去“做”。 苏庆亮书记以对党的无限忠诚,对人民的无比热爱,对事业 的无私奉献,标注出了一名合格党员该学什么、做什么的人 生坐标。山变绿、水变清、民变富、“

7、穷陡山” 变成了“金陡山”, 不变的是苏庆亮同志心中那颗忠于职守、心系乡邻、实干担 当的初心。 20多年来, 苏庆亮始终牢记自己当初上任支部书 记时所说的话, “我是大陡人 , 再难也要挑起这副担子” 。他 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面对村内管理混乱的局面,他 带领班子成员挨家挨户征集意见建议,分土地时带头将差地、 距离远的地留给自己 ; 面对村集体无收入的难题,历时 8 年 不放弃,终让大陡山成为村集体总资产达1 亿元 , 集体经营性年收入突破 500 万元, 村民年人均收入达万元的富裕村。是什么能够让他三次放弃“跃龙门”的机会选择扎根基 层 ?是什么支撑他顶着术后疼痛扎进冰冷的深水 ?是什

8、么让 一个村集体资产过亿的支部书记连房子首付都付不起 ?又是 什么能够让其逝世后千人相送 ?。是对人民群众无限的 热爱,是对职责使命的勇于担当,是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职 责信念,是群众对其光荣一生的肯定。反观有些党员干部,面对基层错综复杂的环境,遇到问 题绕着走、碰到矛盾躲着走、看见难点低头走,有时不仅起 不到模范带头作用,甚至在取得些许成绩后,得意忘形、忘 乎所以,不把群众放在眼里、置党纪国法于不顾、缺少敬畏 之心,徇私枉法,为所欲为。在苏庆亮书记面前,这些党员 干部是不是会为自己的所作所为感到羞愧 ?巍巍泰山,丰碑永存。苏庆亮书记的根扎在基层,魂也 留在基层,但他的精神却早已在群众心中树起了

9、如泰山般高 大的丰碑。他用行动践行了党员的职责使命,用生命诠释了 坚强党性,也为我们每一名共产党员立起了一面镜子。 学习苏庆亮同志事迹材料心得体会三: 苏庆亮说 : 只要 你心里装着老百姓,老百姓心里就有你。这位一心为民的乡 镇干部为大陡山村带来了亿万财富,却让自己的生命在不惑 之年写下句点。纵观苏庆亮的工作生涯,曾有几次机会可以 跳出农村,但他毅然决然下定决心留在农村, 21 年如一日, 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他用行动书写“坚守” ,用生命诠释 誓言,把个人理想与追求融入到了农村这个大熔炉。他让我 们记住这位基层干部一心为公的政治品格、扎根泥土的为民 情怀。苏庆亮同志对党忠诚, 心系人民, 艰

10、苦奋斗,无私奉献, 他扎根大陡山区,一干就是 21 年,将人生最宝贵的时光奉 献给了大陡山人民。 24 岁起担任村党支部书记, 团结带领干 部群众,围绕 打造泰山脚下民俗生态休闲第一村 目标,自 力更生,艰苦创业 ; 治水修路,绿化荒山,栽植各类苗木 70 余万株 ; 发展苗圃茶园,年销售苗木 200 万株,为村集体年 增收 30 万元,安置劳动力 100 多人 ; 发展有机茶园 430 亩, 成立专业合作社 ; 开发民俗生态旅游,年接待游客 5 万人以 上 ; 逐步将一个穷乱出名的后进村建设成为村强民富、环境 优美、村风和谐的全国绿色小康村。苏庆亮同志虽已离去,但他永远是我们的一面旗帜、一

11、面镜子、一个榜样。我们应当从他身上学会如何为政、如何 干事、如何做人。我们要学习他信念坚定、牢记责任,始终 对党忠诚的优秀品格 ; 学习他心系群众、奉献百姓 . 让乡亲都 富起来的为民情怀 ; 学习他勇于创新、精益求精,将工作做 到细致精致极致的科学精神 ; 学习他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为党和人民的事业献出全部心血的奉献精神 ; 学习他淡泊名 利、坦荡无私,高尚纯洁的人格风范。“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 ,基层工作复杂、繁琐, 这要求广大基层工作者要像苏庆亮同志一样付出百倍的努 力,多奉献而非碌碌无为。当前大多数基层工作者也都努力 扎根基层,尽全力做好为民服务的工作,这是值得肯定与赞 扬的。但

12、是工作当中, 基层工作者往往也会失去坚持的动力, 思想上动摇,行动上迟疑,产生早日让基层经验成为晋升跳 板的想法。而此时,我们最应做的是多查一查自己是否为民 服务做到了 “一心一意”、“善始善终” ,工作是否尽职尽责、 出彩出色 ; 多“照一照”像苏庆亮这样的党员干部,我们是否具有“扎根精神” 、“奉献精神” ; 是否心里真正装着群众,装着事业 ; 我们的工作是否做到了群众满意” 、社会满意、组 织满意,让自己真正无愧于党和人民。 学习苏庆亮同志事迹材料心得体会四:苏庆亮, 21 年如一日,带领大陡山村民脱贫致富 , 把一个穷山村建设成 金陡 山。7月 24日,他突发心肌梗塞不幸离世。 8月

13、17日,岱 岳区举行苏庆亮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苏庆亮生前同事、领 导、家人、村民等,讲述了他们眼中普通而又不平凡的好支 书。听到苏庆亮先进事迹,在场的人不禁落泪。就是豁上一条命 也让村民过上好日子 既是同事又是朋友和发小,在孟广波眼里,苏庆亮是个 好兄长、好领导、好老师。 “庆亮书记走后,全村人都念叨 他的好,念叨他为大伙办的那些好事、实事,念叨他多么多 么不容易。”孟广波追忆说, 1994 年苏庆亮接任村支书时, 大陡山是个出了名的穷村、乱村,遗留的棘手问题一大堆, 村集体负债近 50 万元,村民人均收入只有千余元。面对这 个烂摊子,苏庆亮那时当众立誓 : 就是豁上一条命,也要让 全村父老都

14、过上好日子。苏庆亮做到了。大陡山不再是以前那个穷山村了,山顶 绿树戴帽、山间果树缠腰、山下茶园环绕,满目青山绿水。到 XX 年底,该村集体总资产达到 1 亿元,集体经营性收入 突破 500 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万元放弃机关工作机会 他又留在村里干支书天平街道纪工委书记程丽华,与苏庆亮打交道 8 年多, 让她最难忘的是苏庆亮的三次选择。第一次选择, 24 岁的苏庆亮已是天平乡党政办副主任兼 团委副书记,是大家公认的好“苗子” ,如果一直走下去, 前途自然看好。可就在这时,他毅然服从乡党委的安排,到 大陡山担任支部书记。第二次选择是XX年。全省面向村干部招考乡镇公务员, 苏庆亮以优异成绩被录取

15、,成为国家在编公务员。可他工作 没几个月, 村里一些老党员和村民代表集体到街道 “请愿”, 一定让苏庆亮回来。 面对父老乡亲期望, 苏庆亮又回到村里。第三次选择是 XX 年。那年乡镇换届,苏庆亮因工作突 出,被选拔为天平街道办事处副主任。按照换届要求,苏庆 亮要到街道上班。 在街道是副科级干部, 在村里是支部书记, 常人看来的“名和利”都不如去街道。可是,他已经丢不下 村里这摊子事业,苏庆亮再次主动向组织提出了留村任职申 请。三次选择,三次决定,让苏庆亮的人生定格在大陡山。 大陡山, 有他的中外友好绿化林项目, 山上一干就是十几天 ; 大陡山,有他的茶园,正郁郁葱葱看着村民致富; 大陡山,有他

16、的父老乡亲,每个人都离不开他。女儿小学上到高中 他只去过一次家长会村民李云说,苏庆亮救了她和孩子的命。XX年8月,李云怀孕体检时发现胎儿胎位不正,心率过慢,医生建议马上 手术。婆婆赶紧找到苏庆亮,苏庆良为李云联系最好的产科 专家,顺利实施剖腹产手术,救了李云和孩子。接到通知要 参加苏庆亮先进事迹报告会,李云开始也有顾虑,后来她决 定辞去工作,也要把苏庆亮的事迹宣传出去。“他是一个敢担当、有思路,在困难面前从不退缩的好 书记。”这是岱岳区区委组织部副部长高明法对苏庆亮的评 价,“他带头筹集资金,绿化荒山、兴办苗圃、种植茶园、 发展旅游,一步一个脚印,使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 ”苏庆亮的女儿苏悦一直不愿意承认父亲离去的事实, “好像他又出差了” 。父亲忙工作, 女儿见到的时候很少, “从 小我就有些不理解父亲对于工作的热情,对于家庭的疏远。 ” 父亲突然离去了,苏悦翻看爸爸的日记,慢慢地开始能够理 解他,开始理解那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