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11学年度八年级语文第二期第五单元测试题 语文版.doc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37004099 上传时间:2020-07-0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2011学年度八年级语文第二期第五单元测试题 语文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0-2011学年度八年级语文第二期第五单元测试题 语文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0-2011学年度八年级语文第二期第五单元测试题 语文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0-2011学年度八年级语文第二期第五单元测试题 语文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0-2011学年度八年级语文第二期第五单元测试题 语文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0-2011学年度八年级语文第二期第五单元测试题 语文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0-2011学年度八年级语文第二期第五单元测试题 语文版.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测试题一、 积累与运用(24分)1. 给下一列加点字注意或根据拼音写汉字寻m ( ) 倏然( ) 目xun( ) 疲惫不堪( ) 牝 马( ) 蹂躏( ) sng然( ) ki( )然不动 褴褛 ( ) 瘫软( ) lng( )听 步履艰难( ) g( )惑 忐忑( ) 2改正下列各项中的错别字 (4分)凶神恶杀 害人听闻 人事苍桑 孤拄掷 哑雀无声 冲耳不闻 苍皇逃窜 振耳欲聋3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A. 岿然(稳稳地)不动 崇(山高大)山峻岭 逝(死去)者如斯B优柔(办事迟疑)寡断 毛骨悚然(害怕的样子) 千古绝唱(最好的东西)C疲惫不堪

2、(忍受) 截然(形容界线分明,像割断一样)不同 惨绝人寰(人世)D人事沧桑(茫茫大海) 灭顶(水漫过头顶)之灾 扣人心弦(心思)4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A 如果这些不经意中发生的故事并没有发生,我们也许就听不到这一段千古绝唱。 B我只希望像我一样年轻的战友、年轻的同胞:记住这哀鸿遍野的灾难。C她的演唱扣人心弦,让人们从心底焕发出生命的力量。D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像鲁迅先生的小说孔乙已这样的鸿篇巨制真是少见。5. 依次填人下列各句括号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她弱小的身躯()地摇晃着,终于栽倒在地,口吐白沫。当时还是学生的黎松寿先生,( )地演奏了阿炳创作的二胡曲

3、,从而引出了 一段关于阿炳和二泉映月的千古佳话。消息传到东京,日本国内舆论界() 宣传,各地报纸竞相登载。 A. 剧烈 偶然 大肆 B巨烈 偶然 大事 C剧烈 偶尔 大事 D巨烈 偶尔 大肆6“逝者如斯”语出 意思是: (2分)7.下列短语在结构上与“多美丽的玫瑰花”相同的是 (2分)A喜迎国庆节 B勇敢、高傲的海燕C河山壮丽 D更加灿烂辉煌8指出下列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2分)A哦,我的青春,我的信念,我的梦想 ()B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C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D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它们摔在悬崖上。 ()二、阅读训练(36分) (一) 寻找妈妈的寻人启事(1

4、5分) 作文课。老师教完了应用文写作后,当场给学生们布置了一个题目:假设自己的妈妈丢了,请每一个人写一则寻人启事。老师还给每个同学发了一份寻人启事样本,大家可以照葫芦画瓢,但是,里面的内容必须根据自己母亲的真实情况撰写。 同学们似乎还没有反应过来,自己的妈妈丢了,写一则寻人启事?面对着寻人启事样本,同学们一时都不知道该如何下笔。 见同学们都没什么动静,老师说,这样吧,我再讲一遍寻人启事的要点,大家一边听,一边写。首先,写下丢失人的姓名。 大家埋头在纸上写了自己妈妈的名字。 老师说,性别。 女。大家刷刷写下。 丢失人年龄。老师的话音刚落,班级里就炸开了锅。有人说,我妈好象42岁了吧。有人说,我妈

5、妈从来没告诉过我她多大啊。有人说,我今年14岁,我妈妈该有三十八九岁了吧?几十个同学,竟然没有一个人能够准确地说出自己妈妈的年龄。 老师摇摇头,年龄先空着吧。下面是最重要的部分,请写出丢失人的体貌特征。 大家七嘴八舌,似乎对自己的母亲很了解。老师打断了大家的话,同学们说的,也许是你母亲的特点,但是,现在请大家写的是母亲的体貌特征,比如脸上有颗痣,手背上面有道伤疤,腰杆有点弯曲什么的。 同学们停止了议论,歪着脑袋,努力回想着妈妈的形象。每天都见到的妈妈,到底有些什么体貌特征呢?脸上有没有长痣?好象是有的,但想不起来在哪了。妈妈干活时,经常会受伤,可是,哪儿留下过伤疤?倒真的没注意过啊。妈妈的腰杆

6、这几年确实有点弯曲了,总是直不起来,可能是太累了的缘故吧?可是,好象每个人的母亲都是这样的啊,这也算是体貌特征吗?11同学们勉强写下了几个特征,既像是自己母亲的,又好象不太像。 12老师说,请同学们再写下,今天,妈妈穿的是什么衣服和鞋子。如果妈妈真的丢了,那么,最后离开家时穿的衣服,将是很重要的鉴别辨认依据。 13班级里再次炸开了锅。穿着干净漂亮衣服的同学们,唧唧喳喳地议论开了:哪个同学早上新穿了一双运动鞋,大家立即注意到了;最喜欢的那个电影明星,喜欢穿什么样式什么牌子的衣服,大家总是一清二楚可是,早上和自己一起出门,甚至骑着车子将自己送到学校门口的妈妈,穿着什么颜色的衣服,什么样式的,却真的

7、没有留意,从来也没有留意。 14作文课彻底失败了,一个简单的寻人启事,竟然没有一个同学写完整、准确。最后,老师面色凝重地对大家说,不是寻人启事难写,是大家对自己的妈妈,根本就不关注不了解啊。 15天底下的爸爸和妈妈,都是用心去看自己的孩子的,所以,孩子的每一个细小动作,都逃不过父母的眼睛。记住爸爸妈妈其实一点也不难,只要用心,就足够了。16每个人的成长都不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可是,我们偏偏对精心呵护我们的父母视而不见:只看见了可口的饭菜,却不见忙碌在厨房的背影;只欣喜于获得的优异成绩,却忘记了深夜伴读的眼眸;只盼望着自己的成长,却忽略了因操劳而佝偻的背影要到何时,我们才能有一颗心,用它看清父

8、母的面容,记住父母的深情?让我们学会关爱他人,先从关爱自己的父母开始。 (作者:孙道荣 有删改)1.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叙述了一件什么事。(3分)2. 第段开头的处省略了同学们七嘴八舌讨沦的内容。请联系上下文,补写在下面。(3分)3. 第13段加点词语在表达上的好处。(4分)4. 第14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在文章结构上有什么作用。(3分)5. 第16段中画线句子的含义。(2分)(二)匠人与大师(12分)在社会上长听到叫某人为“大师”,有时是尊敬,有时是吹捧。又长不满于某件作品,说有“匠气”。匠人与大师到底有何区别?匠人在重复,大师在创造。一个匠人,比如木匠,他总在重复做着一种式样的家具,高下之

9、分只在他的熟练程度和技术精度。比如一般木匠每天做一把椅子好木匠一天做三把、五把再加上刨面更光,合缝更严等等。但就算一天做到一百把也还是一个木匠。走师则绝不重复他设计了一种家具下一个肯定又是一个新样子。判断他的高下是有没有突破和创新。匠人总在想怎么把手里的玩意儿做得更多、更快、更绝;大师则早就不稀罕这玩意儿,而在不断构思新东西。匠人在实践层面,大师在理论层面。匠人从事具体操作水平的上限是经验丰富,但还没从经验上升到理论。虽然这些经验体现和验证了规律,但还不是规律本身。大师则站在理论的层面上,靠规律运作。(甲)面对一篇瓜地,匠人忙着一个一个去摘瓜,大师只提起一根瓜藤;面对一大堆数字,匠人满头大汗,

10、一道接一道地去算,大师只需轻轻给出一个公式。匠人常自持一技,自炫于一艺,偶有一得,守之为本;大师视鲜花掌声为过眼烟云,新题层出,开拓不停。居里夫人把诺贝尔奖章送给小女儿当玩具,但是接着她又得了一个诺贝尔奖。匠人较单一,大师善综合。我们常说一枝之长,一招鲜,吃遍无,这是指匠人,大师则不靠这,他运筹帷幄,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因为凡创新、创造,都是在引进、吸收、对比、杂交、重构等大综合之后才出现的。当匠人靠一技之长,享一得之利,拿人一把,压人一筹时,大师则把这一技收来只作恒河一沙,再佐以砖、瓦、土、石、泥,起一座高楼。牛顿、爱因斯坦成为物理大师并不只因物理,还有数学、哲学等。一个画家,要想成为绘画大

11、师,必须有明确的人生目标,执著的艺术信念,在绘画之余,偶尔也可以研究一下音乐、文学、科学、政治、哲学等。一个社会科学方面的大师要求更高,马克思、恩格斯是一部他们那个时代的百科全书毛泽东则是当时中国政治、军事、文学的宝典。这就是大师与匠人的区别。研究这个区别毫无贬损匠人之意,大师是辉煌的里程碑,匠人是可贵的铺路石。世界是五光十色的,需要犬师也需要匠人,正如需要将军也需要士兵。但是我们必须承认这个世界需要人们有一个较高的追求目标。拿破仑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将军总是在优秀的士兵中成长起来的。当他不满足于打枪、投弹的重复而由单一到综合,由经验到理性,有了战役、战略的水平时他就成了将军。(乙)

12、鲁班最初也只是一名普通木匠,当他咋技术方面已经纯熟,不满足于斧锯子的重复,而进军于建筑设计、构造原理时,就成了建筑大师。虽然从匠人成为大师的总是少数,但这种进取精神是人类进步、社会发展的动力。古语说,法乎其上,得乎其中;法乎其中,得乎其下。要是人人都法乎其下呢?这个社会就不堪设想。我们可能在实际业绩上达不到大师水平,但至少在思想方法上要循大师的思路,比如力求创新,不要重复,不要窃喜于小巧小技,沾沾自喜。对事物要有识别、有目标、有追求。力虽不逮,心向往之。在个人有了这样一种心理,就会有所上进;在民族有了这样一个素质,就会生机勃勃;在社会有了这样一个氛国,就是一个创新的社会。(作者:粱衡,有改动)

13、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2.第段、第段画横线的句子分别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3.第段中有一个事实论据不恰当,请找出来并说明理由。(2分)4.请简述本文的论证过程。(4分)(三)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从医学角度分析,噪音往往能引发身体的疲劳和不适,对人的心理也造成一定的伤害。 60分贝以下的噪音一般不会引起人的厌烦。假如在超过70分贝噪音的环境中,想要更好地休息就得服用镇静剂或安眠药。当然,75分贝的噪音算中等级别,它能影响人的思维和情绪。在我们生活的环境中,常有一些尖利的噪音,它们虽然比较短暂,但其激烈程度可以严重干扰人们的生活。例如:摩托车在行驶中的噪音可以达到10

14、0110分贝,其强度超过电锯锯木发出的声音;摇滚乐队的某些演奏可能产生140分贝的噪音,它大大超过喷气式飞机降落到距地面100米时产生的轰响。科学实验表明,超过115分贝的噪音能引起人的严重的烦躁和不安,这种情况相当于癫痫病发作时的一系列大脑变化;面对160分贝的噪音,动物有可能死亡。 虽然我们生活在喧闹声中,但不是人人都能察觉。人的耳朵有一种“掩蔽”功能,能自动清除环境噪音,而把那些我们感兴趣的声音突现出来。因此,我们能听见站在人群中或公共场所的人对我们的讲话。耳朵还能将讲话人的声音分离出来,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忽略环境噪音。但这只是大脑的一种“应对”技巧,噪音已经丝毫不漏地进入我们的听管和神经系统,其后果是,强烈和长时间的噪音会破坏声感受细胞上的纤毛。这些纤毛就是我们的“传声器”,随着它们的逐渐被破坏,我们甚至可能失去听觉。长此以往,耳鸣和心悸将接踵而来,并且身体的平衡系统也会因此而遭到破坏。从国际上的一些统计数据可以发现,生活在喧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