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西城区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 生物(PDF版)

上传人:D*** 文档编号:137003243 上传时间:2020-07-04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703.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西城区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 生物(PDF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北京市西城区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 生物(PDF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北京市西城区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 生物(PDF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北京市西城区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 生物(PDF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北京市西城区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 生物(PDF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京市西城区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 生物(PDF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西城区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 生物(PDF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北京市西城区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高三生物2020.1本试卷共10页,共100分。考试时长9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选择题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1下列关于生物大分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生物大分子都是以碳链为骨架构成的B生物大分子均由其各自的基本单位缩(聚)合而成C核酸的多样性是由碱基的数量、排列顺序决定的D蛋白质功能的多样性决定了其结构的多样性2下列实验中,不经过染色或显色反应即可观察到实验结果的是A检测生物组织中的油脂B观察叶绿体及细胞质流动C鉴定粗提取出的DNAD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各个时期3栖息于硫磺泉的一些细

2、菌可以利用环境中丰富的硫化氢作为电子来源,将光能转化为稳定的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反应过程如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该类生物属于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B该类生物的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C此过程的电子来源与植物光合作用相同D此过程发生在细胞的叶绿体中4关于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酶促反应速率与酶浓度、底物浓度有关B酶的催化作用受温度、pH等因素的影响C胰蛋白酶能水解不同组织,说明其无专一性D酶在细胞内、外均能催化相关化学反应5正在进行复制的DNA分子上的“Y”形交叉点称为复制叉。在每个复制起始位点处形成两个复制叉,它们朝相反方向移动,在“复制机器”的作用下沿途打开母链合成新的子链。图示为果蝇早期胚胎细胞正在

3、进行DNA复制的电镜照片。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DNA多起点双向复制提高了合成效率B图中DNA上的可见颗粒可能是蛋白质C该图证明DNA子链延伸方向是从5到3CO2+2H2S(CH2O)+H2O+2S光-1-D“复制机器”含有DNA聚合酶和解旋酶等6人体细胞中的染色体DNA会随着复制次数增加而逐渐缩短。在生殖系细胞和癌细胞中存在端粒酶(由RNA和蛋白质形成的复合体),能够将变短的DNA末端重新加长。端粒酶作用机理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人体生殖系细胞以外的其他细胞不含端粒酶基因B端粒酶中的蛋白质能够催化染色体DNA的合成C细胞衰老与染色体DNA随复制次数增加而缩短有关D抑制端粒酶的作用可抑

4、制癌细胞增殖7乳草产生的毒素“强心甾”能够结合并破坏动物细胞钠钾泵的功能,然而帝王蝶幼虫不仅以乳草为食,还能将强心甾储存在体内以防御捕食者。研究人员发现帝王蝶钠钾泵的119和122位氨基酸与其他昆虫不同。利用基因编辑技术修改果蝇钠钾泵基因,发现122位氨基酸改变使果蝇获得抗强心甾能力的同时导致果蝇“瘫痪”,119位氨基酸改变无表型效应,但能消除因122位氨基酸改变导致的“瘫痪”作用。根据以上信息可做出的判断是A强心甾与钠钾泵结合后诱发钠钾泵基因突变B帝王蝶在进化历程中119、122位氨基酸的改变是同时发生的C帝王蝶钠钾泵突变基因的基因频率不断升高是乳草选择作用的结果D通过基因编辑技术研究果蝇钠

5、钾泵基因功能时设置了两个实验组8过敏反应发生机制如图所示。过敏原可激发体液免疫产生IgE抗体,当过敏原再次入侵机体时,肥大细胞可产生组织胺,使血管壁通透性增加,引起过敏症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IgE抗体可吸附在肥大细胞表面过敏原浆细胞IgE抗体过敏症状肥大细胞颗粒组织胺和其他化学物质B细胞过敏原AAUCCCAAUTTAGGGTTAGGGTTAGGGTTAAATCC5533端粒酶RNA模板-2-BIgE抗体的产生可能需要T细胞参与C组织胺使组织液渗透压降低引起组织水肿D过敏原再次入侵时与肥大细胞表面IgE抗体结合引发过敏症状9下列关于人体激素分泌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体内激素分泌的调节均为分级

6、调节B胰岛素的分泌量只受血糖水平的影响C大量饮水后,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D寒冷刺激下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10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植物激素的合成受基因控制B植物激素极性运输是单侧光照射的结果C植物激素发挥作用依赖特定的受体分子D植物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生长发育11我国珠江三角洲某地桑基鱼塘的能量流动简图如下。据图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846795MJ/hm2,是植物实际光合量之和B第一、二营养级间能量传递效率是蚕和鱼同化量与植物净光合量之比C.生产中用蚕粪喂鱼和塘泥肥田能够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D该生产模式把单个生产系统优化组合,大大提高了系统生产力12将

7、少量酵母菌接种到恒定体积的培养液中,其数量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据图做出的判断错误的是A实验中酵母菌计数可使用血细胞计数板B6h前种群数量因种内斗争激烈而增长缓慢鱼饲料等人工输入能量蚕同化50100MJ/hm2其他副产品能量耗散能量耗散能量耗散桑净光合283200MJ/hm2蚕摄食110820MJ/hm2茧20775MJ/hm2总辐射48157500MJ/hm2桑实际光合377595MJ/hm2浮游植物实际光合469200MJ/hm2浮游植物净光合375300MJ/hm2鱼同化59450MJ/hm2实际产鱼40830MJ/hm2蚕粪-3-C酵母菌种群增长速率先增大,后减小D12h后限制种群数量

8、增长的因素是营养物质和生存空间等13原产美洲的红耳龟为杂食性淡水龟类,通过贸易进入我国。由于宠物弃养、放生、养殖逃逸等原因扩散到野外,并已经在长江流域形成野生种群。它们耐受逆境的能力、繁殖和竞争能力均明显强于本土龟类,其携带的沙门氏杆菌可经变温动物传播给恒温动物,是典型的生物入侵物种。以下关于我国红耳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红耳龟与扩散区域的本土龟类形成竞争关系B红耳龟携带的沙门氏杆菌有可能传染给人类C.红耳龟入侵能增加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稳定性D.提高生态防范意识是防止生物入侵的重要方式14下列实验程序不正确的是ABCD15用纸片扩散法测定某病原菌对各种抗生素敏感性的实验,是在某病原菌均匀分布的

9、平板上,铺设含有不同种抗生素的纸片后进行培养。图示为培养的结果,其中抑菌圈是在纸片周围出现的透明区域。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在图示固体培养基上可用平板划线法或涂布法接种病原菌B未出现抑菌圈可能是病原菌与抗生素接触后发生抗性变异C形成的抑菌圈较小的原因可能是微生物对药物较敏感D不同抗生素在平板上的扩散速度不同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70分)16(13分)马铃薯叶片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以蔗糖的形式通过韧皮部的筛管运输到地下的匍匐枝,用于分解供能或储存。研究人员对蔗糖的运输、利用和储存进行了研究。离体细胞消毒、接种愈伤组织试管苗脱分化再分化胰蛋白酶动物组织制备细胞悬液原代培养传代培养挑选

10、葡萄、冲洗、榨汁果醋果酒无氧发酵有氧发酵抑菌圈含抗生素的纸片369121821酵母菌数(105个)20040060015时间(h)蔬菜加工+泡菜盐水加调料、装坛泡菜无氧发酵-4-(1)叶肉细胞中的与CO2结合形成C3,据图2判断丙糖磷酸是否为碳(暗)反应的第一个产物C3,作出判断的依据是。(2)叶肉细胞合成的蔗糖通过筛管运输至根、茎等器官。蔗糖“装载”进入筛管可能通过使筛管中的蔗糖积累到很高的浓度(选择下列序号填写)。a.自由扩散b.协助扩散c.主动运输为了验证光合产物以蔗糖形式运输,研究人员将酵母菌蔗糖酶基因转入植物,该基因表达的蔗糖酶定位在叶肉细胞的细胞壁上。结果发现:转基因植物出现严重的

11、短根、短茎现象,其原因是;该酶还导致叶肉细胞外含量升高,被叶肉细胞吸收后通过调节机制抑制了光合作用。(3)马铃薯块茎是通过地下茎顶端的侧向膨胀而不断发育的(见右图)。筛管中的蔗糖在此处“卸载”,进入地下茎细胞中,细胞中的蔗糖酶催化蔗糖水解,蔗糖合酶参与催化蔗糖转化成淀粉的过程。据上述信息和图3分析,蔗糖合酶主要分布的部位是,其生物学意义是。17(10分)南极磷虾广泛分布在南极海域,它们主要摄食海水表层的浮游植物,同时也是部分鱼类、企鹅、海鸟、鲸、海豹等生物的饵料,在南极生态系统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图1马铃薯植株地下茎膨大部分芽图3马铃薯幼嫩地下茎图2马铃薯光合作用及其产物的转运叶肉细胞韧皮

12、部筛管根、茎淀粉等储存分解供能叶绿体淀粉葡萄糖丙糖磷酸丙糖磷酸蔗糖果糖葡萄糖CO2光反应产物蔗糖碳反应Pi-5-(1)南极海域中的各种生物共同构成,南极磷虾属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长期捕食磷虾的生物中,蓝鲸长有密集的鲸须,食蟹海豹的牙齿具有复杂缺刻、能够彼此交合,这些过滤结构为捕食成群的南极磷虾提供了方便,体现了生物体的相适应的特点。(2)蓝鲸是南极海域捕食磷虾量最大的生物。当极昼来临,蓝鲸在南极海域聚集,它们潜入一定深度捕食,回到水面排泄,鲸粪中含有丰富的氮、磷、铁等,这种行为加快了生态系统的,对缺乏矿质元素的极地表层水域非常重要。此时,表层水体中浮游植物爆发性生长,其原因是(写出2点)。

13、(3)据调查,磷虾的数量已经连续数十年呈下降趋势,具体原因还不十分确定。右图所示为最近100年蓝鲸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你认为这种变化会使南极磷虾种群数量增加、减少,还是无法确定?请阐述你的理由。(4)虽然南极磷虾资源蕴藏量巨大,但人类开发利用仍然需要十分谨慎。若想达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应采取怎样的措施?18(13分)神经细胞间兴奋的传递依赖突触。无脊椎动物枪乌贼的星状神经节具有巨大的化学突触结构(巨突触),可用微电极来记录突触前动作电位和突触后电位变化(如图1)。以下是关于递质释放机制的相关研究。(1)在图1中的突触结构中,突触前神经元兴奋后,由突触前膜释放的作用于突触后膜的,导致突触后

14、神经元兴奋。蓝鲸数量/千头种群数量预估上限种群数量预估下限年份1875190019251950197520004003002001000图2河豚毒素对电位的影响1234刺激次数100mV突触后突触前0816(ms)图1枪乌贼星状神经节刺激突触前神经元突触后神经元突触后突触前突触-6-(2)河豚毒素(TTX)是一种钠离子通道阻断剂。用TTX处理突触前神经纤维,然后每隔5min施加一次刺激,分别测量突触前和突触后神经元的电位变化,结果如图2。推测TTX导致突触前和突触后神经元电位发生变化的原因是。(3)在上述实验过程中,研究者检测到,在使用TTX后突触前膜处的Ca2+内流逐渐减弱,由此推测“突触前

15、动作电位通过提高突触小体内Ca2+浓度来促进神经递质的释放”。研究者利用图1所示标本进行如下实验,获得了支持上述推测的实验结果。实验材料:BAPTA(是一种Ca2+螯合剂,能够快速与钙离子发生结合,从而阻断钙离子与相应分子的结合)“笼锁钙”(是一种缓冲液,暴露在强紫外线下会释放钙离子。强紫外线不影响正常神经纤维兴奋)实验过程及结果:第一组:对突触前神经纤维施加适宜电刺激。实验结果:先检测到突触前动作电位的发生,之后检测到突触后电位的变化。第二组:先向突触小体注射足量BAPTA,接着在突触前神经纤维施加适宜电刺激。实验结果:。第三组:(写出实验过程及结果)。(4)结合上述研究,完善正常条件下的递

16、质释放流程图。19(10分)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4)题厌氧膜生物反应器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的研究厌氧膜生物反应器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的研究随着科学技术和生物工程的发展,微生物作为污水的“清道夫”应用越来越广泛。微生物能够快速繁殖,分解污染物并将其转化为无害物质,实现对污水的高效处理。在现有的各类污水处理技术中,好氧生物处理技术发展较为成熟,但存在能耗高、污泥产量高以及资源回收率低等缺点。厌氧生物处理是厌氧微生物利用有机废水中的有机质作为自身营养物质,在适宜的条件下(如合适的温度、pH等)将其转化为沼气的过程。后者具有能耗低、污泥产量少及易于控制等优点。厌氧膜生物处理技术结合了厌氧生物处理与膜过滤系统,成为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的研究热点。厌氧膜生物反应器(AnMBR)是此项技术的实际应用,其工作过程分为厌氧消化与膜过滤两个阶段,具体装置如图所示。厌氧消化过程是由厌氧微生物所进行的一系列-7-生物化学的耦合反应。由于厌氧反应器内部各区域的差异,造成非产甲烷细菌、产甲烷细菌出现有规律的演替,通过各种群之间的相互利用、相互制约,构成一个相对稳定的微生物群落,从而保证了生物代谢过程的正常进行。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