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X年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十一五计划山东省-

上传人:tang****xu6 文档编号:136979860 上传时间:2020-07-04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8.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X年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十一五计划山东省-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202X年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十一五计划山东省-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202X年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十一五计划山东省-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202X年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十一五计划山东省-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202X年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十一五计划山东省-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X年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十一五计划山东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X年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十一五计划山东省-(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十一五计划山东省I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战 略性问题。新世纪之初,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编制和实施 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十五计划,继续发挥农业对社会发 展的支撑作用,对于确保完成全省 十五计划确定的任务目 标,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具 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九五”回顾九五期间,全省上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四大、十五 大和十五届三中全会精神,继续稳定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 深化农村改革,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依靠科技进步,积极推 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保持了 稳定发展的态势。1、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提高到20XX年,全

2、省农业增加值 1270亿元,比四95年增 长25.9%;农林牧渔全面发展, 已经具备了年产 4000万吨粮 食、800万吨果品、500万吨蔬菜、50万吨肉类和 700万吨 水产品的综合生产能力;农村二三产业稳定增长,乡镇企业 增加值2710亿元,占全省工业增加值的50%以上。2、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到20XX年,林牧渔业占农业增加值的比重已达到43%其中畜牧业和水产业实现增加值分别为 265.1亿元和209.3 亿元,所占比重为26.1%和 15.1%。粮经作物种植比例由 1995 年75:25调整到60:40,蔬菜、水果、牧草等高效作物面积 分别达到3084万亩、1450万亩、170万亩。农产品

3、品种结 构进一步优化,适应市场需求的名特优品种覆盖率达到48%全省优质专用小麦发展到1200万亩,优质抗虫棉500万亩,集约化速生用材林175万亩,三元杂交猪和优质肉牛改良率 均达到40%以上。个体私营经济有了长足发展,非农劳动力 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比重由1995年的30%提高到36%3、产业化经营取得新的进展全省已建立起农产品加工运销企业1.87万家,农业生产基地500万亩,1/3以上的农户与龙头企业建立了比较稳 定的产销关系,1/3以上的农产品、1/2以上的畜产品基木 实现了产业化经营,农业产业化实现程度达到65%以上。到20XX年底,全省龙头企业年销售收入 500万元以上的有4500 家

4、,2亿元以上的208家,10亿元以上的15家,有3家龙 头企业的销售收入超过 30亿元。4、科教兴农成效显著九五期间,全省共取得农业科研成果913项,科技成果转化率由八五末的50%提高到55%科技贡献率达到了50%比1995年提高了 8个百分点。全省建立各种农业科技 示范园区20XX多处,示范带动农户 600多万户。农业院校 的学科设置和专业布局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技术教育培训 体系逐步完善。5、农业对外开放开创新局面到20XX年,农产品出口创汇额达到 35亿美元,比1995 年增长近一倍,蔬菜、水产、禽肉、花生制品进入全省十大 骨干出口商品行列,有 500多种农副产品及加工品进入160多个国

5、家和地区,年出口创汇100万美元以上的龙头企业达到120多家。九五期间,全省农业累计实际利用外资1.73亿美元;农村劳务输出10多万人,创收30多亿元。6、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九五期间,共完成水利建设投资235亿兀,基本完成了黄河山东段堤防建设、东调南下一期工程和18座大型 病险水库加固任务。初步治理了7条骨干河道,解决了 300多万农村历史性缺水人口的吃水问题。到20XX年底,全省水库总库容160多亿立方米,各类供水工程年均供水能力287亿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7200多万亩。各种形式的节水灌溉面积2400多万亩,建成沿海防潮堤1457公里。五年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55万平方公里。完成造林

6、作业面积1400 多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 18.8%。全省农机总动力达到 7025 万千瓦,农村用电量168.2亿千瓦时。基本实现了村村通电,94. 5%的村通公路,97.9%的村通电话,47.8%的村用上了自 来水。7、市场体系和流通方式进一步完善九五末,全省集贸市场发展到 8700多处,其中功能 比较齐全、带动作用较强的大中型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720多处。农民兴办的流通组织已达3.2万个,具有一定规模和组织化水平的农销队伍已发展到20万人,年销售额达470多亿元,占全省农产品总销售额的40%产销直挂、连锁经营,配送销售、网上交易等新的流通方式迅速兴起,经营规 模不断扩大。&农民生活水平稳步

7、提咼20XX年,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 2659元,比1995年增加 935元,扣除物价因素年均增长7.4%。人均消费支出1770元,年均增长4.8%。生活质量显著提高,恩格尔系数达49%广比195年下降了 10个百分点;农村人均住房面积由 1995 年的21.6平方米增加到23.6平方米,每百户居民家庭拥有 彩电51 . 6台,电冰15.7台,摩托车37辆,比1995年分 别增加33.5台、8.8台、27辆。文化教育、医疗卫生水平 也有了显著提高。扶贫县全部脱贫,农村小康实现程度达到96%九五”期间,国内外政治经济环境发生了许多重大变化,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带来了预料不到的困难和矛盾。面对这种

8、情况,全省上下坚定信心、开拓进取,保持了 农村经济良好的发展态势。总体看,九五计划确定的任务目标完成情况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突出表现 在:受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农产品价格持续低迷,农民收 入增幅减缓;农村经济结构性矛盾仍然比较突出,区域发展 不够平衡;农业基础设施相对薄弱,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 强;农民的文化科技素质较低,农业创新机制不完善 ;农产品 的流通加工、农村社会化服务等还不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 展的需要等等,对这些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 施尽快加以解决。二、任务目标经过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的发展,我省 和全国一样,农业和农村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

9、阶 段,呈现出一些重要的变化特征:主要农产品供给已由长期短缺变为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多数农产品出现了程度不 同的结构性、相对性过剩 ;农业发展正在由受资源约束向资 源和市场双重约束转变,而且市场制约作用越来越强;农业的增长方式正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由粗放经营向集约 经营、由单纯追求产量向产量、质量和效益并重转变,科技 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推动作用日 益突出;农民收入的增长,已由主要靠农产品产量的增加转向调整结构和发展多种经营,特别是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村 二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已逐步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农村消费由温饱型向小康型转变,一些富裕起来的农民更加注 重生活质

10、量的提高,文化教育、旅游、保健逐步成为新的消 费热点;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加入 wTo,将对农业和农村 经济发展产生重大而深刻的影响,资源配置、结构调整必须 着眼于国际国内两个市尝两种资源,这既带来了新的机遇, 也带来了新的挑战。我省是农业大省,也是一个沿海开放省份,农业基础条件较好,发展空间较大。面对新阶段、新形势,新特点;我们必须保持清醒头脑,把握全局,抢抓机遇,发挥优势,趋 利避害,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再上新台阶。根据党的十五届正中全会精神,结合山东实际:十五期间,要把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关系农村改革、发展 和稳定,关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历史性任务,作为 做好新阶段农业和农村工

11、作,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基 本目标,并放在整个经济工作的突出位置抓紧抓好。坚持以 国内外市场为导向,大力调整农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向 农业的广度和深度进军,全面提高农业的素质和效益,以此 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途径;坚持以改革促发展,进一步 落实农村政策,把农民的积极性切实保护好、调动好、发挥 好,以此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动力源泉;坚持以科技为第一生产力,继续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步伐, 把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真正转移到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 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以此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 支撑;坚持以工业化带动农村现代化,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 业,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加快转移

12、农村剩余劳动力,以此 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出路;坚持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发展对外经济技术交流和合作,大力开拓国际市场,进一步拓 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领域和空间,以此作为增加农民收 入的有效渠道;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 生态环境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效 率,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力度,以此作为增加农民收入 的有力保障。按照上述原则和任务要求,综合考虑各方面相关因素, 十五期间全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综合经济实力。 农业增加值年均增长 4%到年达 到乃20亿元。乡镇企业增加值年均增长 11,达到4570亿元。主要农产品生产能力。粮食生产能力保持

13、在4200 万吨以上,棉花 50万吨,花生360万吨,蔬菜8000万吨, 水果900万吨;肉类750万吨,禽蛋 500万吨,奶类卜0万 吨,水产品750万吨。经济结构。到年,种植业与林牧渔业产值之比由 20XX年的57:43调整为50:50;粮经作物种植面积之比由60:40调整到55:45;农产品良种覆盖率由 48%提高到55%;农 副产品加工增值率由40%提高到65%;农副产品出口产值占农 业总产值的比重由10%提高到18%;农村二三产业的比重达到 80%非农产业劳动力所占比重由36%提高到40%科技水平。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农业的科 扶创新体系、技术推广体系和教育培训体系初步建立。到

14、 年,科技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5%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60%农业从业人员的文化素质进一步提高。农民生活。到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光50元。年均增长6%农民生活整体达到小康水平,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农村通讯、广播电视供电、交通、自来水等基础设 施逐步完善,教育、文化、卫生、体育事业健康发展,精神 文明建设全面进步,社会秩序更加安定。三、发展重点1、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提高农业经济效益以满足市场优质化;多样化需求为目的,以全面提高质 量和效益为中心,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继续加大农业结 构调整的力度,不断优化产品结构,进一步增强农产品的市 场竞争能力。种植业,要在保证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和粮食安全

15、的前 提下,大力调整品种结构,努力扩大高效优质作物的种植面 积。粮棉油生产,要以提高单产和质量为重点,优先发展优 质专用品种,在巩固完善德州、菏泽两个国家级大型商品粮 基地和现有商品粮棉油基地县的基础上,重点抓好聊城优质 小麦生产基地建设。十五期间,在粮油主产区再选择一批 基地市县争取列入国家扶持计划。粮食生产,要在保证小麦 种植面积和产量基本稳定的前提下,大力发展市场需求量大 的工业原料粮、饲料用粮和优质专用品种,合理发展优质稻 谷、薯类和小杂粮生产。 棉花生产,要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 合理调整种植面积,积极推广优质、高抗性品种。油料生产, 重点依托区位优势,加快花生的品种更新,.发展高油、高 蛋白筹优质专用品种,扩大出口。蔬菜,大力发展品质好、 耐储运、无公害及名特新稀品种,压减大路品种,提高设施 栽培的效益,发展出品创汇蔬菜。水果,重点抓好品种的更 新改良,扩大优质果品生产,大力培育和开发有地方特色的 优质小字品种和稀有品种,积极推广先进的贮藏、保鲜、加 工技术,努力提高市场占有率和附加值;花卉,积极发展传 统品种,加快引进国内外珍稀品种,推进花卉产业化进程。 加快培植药材、茶叶等新兴产业。对有出口优势的蔬菜、水 果、药材、茶叶等品种,要按照国际标准组织生产、储藏和 加工,提高附加值,扩大国际市场份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