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广安市武胜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 文档编号:136961474 上传时间:2020-07-04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6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广安市武胜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四川省广安市武胜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四川省广安市武胜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四川省广安市武胜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四川省广安市武胜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四川省广安市武胜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广安市武胜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川省广安市武胜烈面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第卷单项选择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下图为“我国某省级行政区轮廓简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1. 关于该省叙述正确的是( )A. 该省主要的生态问题是水土流失B. 该省的简称是晋C. 该省有色金属矿产丰富D. 图中经过该省的铁路是包兰线2. 图中横跨该省南部的高大山脉是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 水田与旱地的界线亚热带与暖温带分界线 内外流区的分界线A. B. C. D. 【答案】1. A 2. B【解析】【1题详解】根据该省份的轮廓特点,可以判断该省为陕西省。该省中北部位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面积大,

2、A正确;该省简称陕或秦,B错误;该省煤炭资源丰富,并没有大范围有色金属分布,C错误;图中铁路为陇海线,D错误。故选A。【2题详解】该省南部为秦岭山脉,为我国亚热带与暖温带分界线、水田与旱田分界线;正确,故选B。下图是“我国某河干流一个水文站测得的全年各月流量统计图”,据此回答下面小题。3. 该河位于我国A 西北地区B. 华北地区C. 南方地区D. 东北地区4. 该河流域适合种植的经济作物是A. 小麦B. 甜菜C. 棉花D. 小米【答案】3. D 4. B【解析】试题分析:【3题详解】根据图示的河流流量分布特征判断,该河流在春季和夏季形成双汛,故判断该河流位于我国东北地区,受春季的积雪融水和夏季

3、的季风性降水影响而形成双汛。【4题详解】注意“经济作物”的题干信息,小麦和小米不属于经济作物,而东北地区由于纬度较高,主要处于中温带,适宜甜菜种植,而棉花主要种植于亚热带和暖温带,不适宜东北种植。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河流和区域地理。点评:本题难度较低,学生只要能抓住河流流量的季节变化特征,并能结合我国的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和主要的农作物分布规律判断即可。注意抓住题干基本要求,如“经济作物”和“粮食作物”的不同。读“我国局部地区图及四地年降雨量(单位:毫米)统计资料”,回答下列各题。5. 形成东西方向年降水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有A. 海拔高度B. 距海远近C. 气温高低D. 地表植被6. 该区域自然灾害

4、主要有A. 沙尘暴B. 泥石流C. 地震D. 水土流失【答案】5. B 6. A【解析】该题考查影响降水量分布的因素,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区域主要自然灾害。【5题详解】读图,东部地区距海洋近,降水多。西部地区距海洋远,深居内陆,降水少。东西方向降水量的差异,符合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B对。海拔高度、气温不是主要影响因素,A、C错。降水量差异影响形成了植被分布的差异,D错。【6题详解】图示区域位于我国北方地区,降水少,泥石流灾害少,B错。该地位于板块内部,地壳较稳定,地震灾害少,C错。水土流失是生态破坏,D错。北方地区降水少,多大风天气,地表又缺乏植被保护,所以多沙尘暴灾害,A对。

5、7.气候舒适度主要与气温、湿度、风速等因素相关。下图示意我国4个城市气候舒适度的月变化。读图回答,甲、乙、丙分别是()A. 贵阳、西安、长沙B. 昆明、海口、哈尔滨C. 兰州、上海、沈阳D. 南宁、武汉、石家庄【答案】B【解析】【详解】甲地全年都比较舒适,特别是夏半年,因昆明四季如春,夏季因地势高,气候凉爽,所以最舒适;乙地冬季舒适,夏季不舒适,表明该城市位于我国的南方,夏季气温太高,冬季气温适宜,应为海口;丙城市夏季舒适,冬季不舒适,表明改城市位于我国北方,夏季气温较高,冬季寒冷,应为哈尔滨。故选B。我国近年来积极采取包括发展新能源在内的措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木薯是喜高温,不耐霜雪作物,也是

6、生物质能源燃料乙醇(新能源)的重要原料。每生产燃料乙醇1吨需要消耗鲜木薯约7.5吨。下图是某省级行政区年均温分布图,读图和材料回答下面小题。8. 图中所示区域最适宜种植木薯的地方是:( )A. 甲B. 乙C. 丙D. 丁9. 与化石能源相比,种植木薯、发展木薯燃料乙醇的优点是:( )A. 节约土地资源B. 原料有可再生性C. 减少原料运输量D. 原料适宜长期储存10. 该区域地势总体特征是:( )A. 西北高东南低B. 东高西低C. 中间高四周低D. 南高北低11. 该区域河流主要补给是:( )A. 地下水B. 大气降水C. 湖泊水D. 冰雪融水【答案】8. D 9. B 10. A 11.

7、B【解析】【8题详解】根据材料中的提示:“木薯是耐高温,不喜霜雪的作物”,可判定答案为年均温最高的。读图甲小于18,20乙21,19丙20,丁22,丁地气温最高,所以该题选D。【9题详解】化石能源在地下开采,地表还可以耕种,木薯的种植需要占用土地资源,故A错误;化石能源属于非可再生能源,而木薯作为生物能源提取乙醇的原料为可再生资源,故B正确;7.5吨木薯才能提炼1吨的乙醇,与“石油浑身是宝”相比较,转化效率较低,运输量较大,故C错误;木薯与化石能源相比较,更易变质和损耗,故D错误,所以该题选B。【10题详解】结合该地区的等温线分布,西北部气温低,则地势高,而东南部气温高,则地势低;也可根据图中

8、河流自西北流向东南,从而判断该地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故该题选A。【11题详解】根据经纬度和轮廓可判断图示区域为广西,广西位于我国季风区,主要补给为降水补给,故该题选B。下图为我国主要经济作物(大豆、油菜、甘蔗、棉花)分布示意图。据图完成下列各题。12. 下列经济作物的排序与图中主要分布区一致的是 ( )A. 油菜大豆棉花甘蔗B. 大豆油菜甘蔗棉花C. 甘蔗大豆棉花油菜D. 棉花大豆油菜甘蔗13. 读图判断,既有棉花又有油菜分布的省区是 ( )A. 新、川、豫、贵B. 湘、鄂、皖、赣C. 冀、鲁、豫、晋D. 黑、吉、辽、内蒙古【答案】12. D 13. B【解析】新疆、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

9、,是我国重要棉花产区。东北平原是大豆主要产区。既有棉花又有油菜分布的地区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对应省区有湘、鄂、皖、赣。【12题详解】根据图例,图示经济作物主要分布在新疆、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是我国重要棉花产区。作物主要分布在东北平原,是大豆。作物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平原,是油菜。作物分布在两广、云南等省区,是甘蔗。D对,A、B、C错。【13题详解】读图,结合上题分析,既有棉花又有油菜分布的地区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对应省区有湘、鄂、皖、赣,B对。新、冀、鲁不是油菜产区,A、C错。黑、吉、辽、内蒙古不是棉花、油菜产区,D错。新疆年均降水量较少,为了在干旱的环境中生存,智慧的新疆人想出了很多办

10、法。下图为坎儿井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4. 坎儿井的主要用途是( )收集雨水 引流地下水 提供生产用水 减少地表径流A. B. C. D. 15. 该地农业景观最可能是( )A. 大牧场B. 甘蔗园C. 葡萄园D. 稻田16. 该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有( )A. 扩大种植面积,进行规模化生产B. 改进灌溉技术,发展节水型农业C. 改变耕作制度,提高单位面积产量D. 建设人工草场,提高草场载畜量【答案】14. B 15. C 16. B【解析】【14题详解】坎儿井是新疆特有的输水设施,其功能是引流地下水,提供农业灌溉用水。故选C。【15题详解】该地属于绿洲农业区,适宜葡萄种植。故选C。【

11、16题详解】该地区地处西北内陆地区,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因素是水资源,因而要发展节水农业。故选B。读“我国工业分布略图”,回答下面小题。17. 该工业可能是()A. 煤炭工业B. 电力工业C. 瓶装饮料工业D. 高技术产业18. 该工业对东部城市的主要意义是()改善城市环境质量提供居民食品供给工业原料提供能源保障A. B. C. D. 【答案】17. B 18. D【解析】试题分析:【17题详解】根据图示工业主要集中于河流中上游地区,与我国的主要水电站分布位置较为吻合,故判断为电力工业。故选B。【18题详解】图示电力工业主要集中于中西部地区,是我国实现西电东送的主要能源输出地,故能为东部地区提

12、供能源,缓解东部的能源供应紧张状况,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减轻大气污染,改善东部地区的环境质量,故选D项。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工业概况。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能抓住图示的基本信息,并能结合我国的主要水电站分布和西电东送的地理意义即可分析。下图表示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土地面积、水资源总量、人口及耕地等指标的对比。读图回答下列各题。19. 图中字母a、b、c、d代表的指标分别是 ()A. 水资源总量、土地面积、人口、耕地B. 耕地、土地面积、人口、水资源总量C. 人口、水资源总量、耕地、土地面积D. 土地面积、人口、耕地、水资源总量20. 北方地区资源的配置现状会导致 ()A. 耕地后备不足B

13、. 水资源浪费严重C. 人均土地面积少D. 缺水问题突出【答案】19. A 20. D【解析】【19题详解】a要素南北方差距最大,且南方远高于北方,从四种要素对比分析,南北方水资源差距最大,所以a要素为水资源;bd要素都是北方多于南方,分别为土地和耕地资源;c差距最小,南方略多于北方,为人口资源;所以选A项正确。【20题详解】从图中对比分析,北方耕地比重高,但水资源比重低,水、土资源搭配极不协调,所以缺水问题突出,D项正确。图中甲位于华北平原,乙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读图回答下面小题。21. 甲、乙两地共同的自然地理特征是()A. 均为季风气候B. 广泛分布红壤C. 河流结冰期长D. 耕地多为旱

14、地22. 甲、乙两地耕作制度不同,导致这种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 海拔B. 热量C. 水分D. 土壤【答案】21. A 22. B【解析】【21题详解】从图中地理位置可以看出, 甲地位于华北平原,乙地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甲乙两地都位于中国东部季风区,A正确;红壤广泛分布于中国南方,华北平原以黄壤、黄棕壤为主,B错误;乙地位于亚热带地区,河流无冰期,C错误;乙地位于中国南方,耕地多为水田,D错误。故选A。【22题详解】甲地位于温带季风区,耕作制度为两年三熟;乙地位于亚热带季风区,耕作制度为一年两熟。导致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纬度差异而导致的热量差异。故选B。读某区域图,回答下面小题。23. 甲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主要是()A. 全年高温,干湿季分明B. 土层深厚,土壤肥沃C. 多地下水和冰雪融水D. 光照虽弱但日照时间长24. 丙地区与乙地区相比,其发展农业的不利条件主要是()A. 灌溉条件较差B. 日照时间太长C. 气温较低D. 土壤盐碱化严重【答案】23. C 24. C【解析】【23题详解】根据图中经纬度和省区轮廓,山脉位置可以判断甲处位于河西走廊。该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区,降水较少,夏季光热充足,昼夜温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