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复习教案 苏教版.doc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36958205 上传时间:2020-07-0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0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复习教案 苏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复习教案 苏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复习教案 苏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复习教案 苏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复习教案 苏教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复习教案 苏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复习教案 苏教版.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单元复习教案字词听写题:戳chu穿 臆y断 惊愕 门枢sh 嗣s后 笃d信 臆度du 充沛pi 分泌m 并蒂d 花卉hu 灼伤zhu 褪tu色 飞甍mng 啁zhu啾ji 翌y日 宽宥yu 彗hu星 窒zh息 器皿mn 箬篷png 睥p睨n 连亘gn 毋w宁 阐chn释 泄气 隧道 光怪陆离 海市蜃楼 优柔寡断 单枪匹马 渴不可耐 欢天喜地 汪洋万顷 饶有兴味 夸夸其谈 迥然不同 随心所欲 兴致勃勃 聊以自娱 一语双关 人烟市肆 历历在目 万紫千红 人迹罕至文言文理解题 活板【原文】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五代时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用雕板印刷书籍,唐朝人还没有大规模地这么做。五代

2、的时候才(用雕版)印刷五经,以后的经典文献就都是雕版印刷的本子了。【原文】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发明】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宋朝庆历年间,有个叫毕昇的平民,又发明了活字板(印刷)。它的方法是:用黏土刻字,字模薄得像铜钱边缘似的,每个字刻一个字模,用火烧使它坚硬。【原文】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先设置一块铁板,在它的上面用松脂、蜡混合着纸灰一类东西覆盖好。想要印刷,就把一个铁框子放在铁板上面,便在铁框内密密地排上字模,排满了一铁框就成为一块印版,【原文】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

3、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把它拿到火上烘烤;待铁板上的药物稍稍熔化,就用一块平板按在字模上面,那么(所有排在板上的)字模就像磨刀石那样平。如果只印三两本,不能算是简便;如果印刷几十本乃至成百上千本,那就极其快速。【原文】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 通常是做两块铁板,这一块在印刷,那一块已另外在排字了,这块印刷才完,第二块板已准备好了,两块相互交替使用,很短的时间就能完成。每一个字都有好几个印模,

4、像“之”、“也”等字,每个字有二十多个印模,用来准备同一版内有重复的字。不用时,就用纸条给它们做标志,(按照字的韵部分类)每一个韵部做一个标签,用木格子把它们贮存起来。【原文】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 遇到平时没有准备的生僻字,随即刻制,用草烧火烘烤,一会儿就能制成功。不用木料制作字模的原因,是因为木料的纹理有疏有密,一沾水就会变得高低不平,再加上木刻的字会和药物粘在一起,(拆板时)拿不下来;【原文】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不像用胶泥烧制的字模,使完后再用火一烤,使药物熔化,用手轻

5、轻一掸,那些字模就会自己掉下来,一点也不会被药物弄脏。【原文】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至今保藏。毕昇死后,他的字模被我的堂兄弟和侄儿们得到了,到今天还珍贵的收藏着。1如果遇到生僻而平时没有准备的字,怎么办呢? 答: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2为什么不用木料刻字印而用胶泥呢?答: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3主体部分在具体介绍活版的制作、用法、功效。运用时间顺序(工作程序) 和逻辑顺序说明.活板的“活”体现在:A制字是活的、B排版是活的(密布字印)、C印刷是活的(一板一板,更互用之)、D字印数目是活的(每一字皆有数印)

6、、E做法是活的(奇字无备,旋刻急用)、F收藏活4介绍活版的制作(用胶泥刻字则字平如砥)是用时间顺序(工作程序)说明的制字、制版、排版(印刷)、(拆版)、布字、火炀、按平5介绍活版的功效、提高功效的措施、用胶泥刻字的好处等是按逻辑顺序说明的:6活板印刷提高工效的具体方法有哪两条?请你用原文中最关键的两句话回答。答:更互用之、每一字皆有数印7根椐说明内容,写出活板印刷简要的工作程序。答:刻字、排板、印刷、拆板8制作活板的第一道工序是(刻字),所用的原料是(胶泥),用火烧活字的目的是(令坚)(请分别用原文中的一个二字词回答)9课文采用了(程序)说明方法。 10用文中的词句回答。 (1)用胶泥刻的字的

7、特征是: 薄如钱唇 (2)烧后的字印的特征是: 字平如砥(3)活字印刷的特征是: 极为神速 (4)活版的主要特征和优点是: 活11本文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举例说出三种。(3分)答:列数字:常做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举例子: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打比方:薄如钱唇、字如平砥。作比较: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12本文中指明不用木头刻字的原因是什么?而用胶泥刻字的优点又是什么?(用原文回答)答: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13活板的主要特征在“活”字。“每字为一印”说明字是活的;“密布字印”说明排版是活

8、的;“每一字皆有数印”说明字印数目是活的;“一板一板,更互用之”说明印刷是活的;“奇字无备,旋刻急用”说明做法也是活的。14活板印刷提高工效的具体方法有哪两条?请你用原文中最关键的两句话回答。答:(1)_更互用之_(2)每一字皆有数印_15根椐说明内容,写出活板印刷简要的工作流程:刻字制版排版印刷16文章介绍活字的制版过程,是按制字、设版、排字、炀版、平字的顺序说明的。17文中极为神速、瞬息可就、瞬息可成、殊不沾污等说明了活板印刷的优越性。18毕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在我国及世界科技史上有怎样的地位?答:印刷术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我国唐代开始有了雕版印刷术,雕版印刷到了宋代有了高度发展。北宋庆历

9、年间,毕生发明了活字版印刷术,比雕版印刷经济方便。这是我国己世界印刷史上的一次伟大的技术革命,后来流传到亚洲和欧洲各国,促进了世界文化的发展和交流。核舟记原文及译文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明朝有个特别手巧的人名叫王叔远,能够用直径一寸的木头,雕刻房屋、器具、人物,以及鸟兽、树木、石头,没有不顺着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各有各的情态。王叔远曾经赠送给我一个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原来刻的是苏东坡坐船游览赤壁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

10、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船从头到尾长大约八分多一点,高大约两粒黍子左右。中间高起并开敞的部分,是船舱,用篛竹叶做成的船篷覆盖着它。旁边开着小窗,左右各有四扇,一共八扇。打开窗户来看,雕刻有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关上窗户,就看到右边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边刻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用石青涂在刻着字的凹处。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

11、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船头坐着三个人,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并且有很多胡须的人是苏东坡,佛印在他的右边,鲁直在他的左边。苏东坡、黄鲁直一起看一幅书画横幅。苏东坡用右手拿着书画横幅的右端,用左手轻按鲁直的脊背。鲁直左手拿着横幅的末端,右手指着书画横幅,好像在说什么话。苏东坡露出右脚,黄鲁直露出左脚,各自略微侧着身子,他们的互相靠近的两个膝盖,各自隐蔽在书画横幅下面的衣褶里面。佛印极像弥勒菩萨,敞开胸襟露出两乳,抬头仰望,神态表情和苏东坡、黄鲁直不相关联。佛印平放着右膝,弯曲着右臂支撑在船上,并竖起他的左膝,左臂挂着念珠靠着左膝,

12、念珠可以清清楚楚地数出来。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船尾横放着一支船桨。船桨的左右两边各有一个船工。在右边的人梳着椎形的发髻,仰着脸,左手靠着一根横木,右手扳着右肢趾头,好像大声呼叫的样子。在左边的船工右手拿着蒲葵扇,左手摸着炉子,炉子上面有个壶,那个人的眼睛正看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烧开了没有的样子。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那只船的背部稍微平坦,就在它的上面刻

13、上了姓名,文字是“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字迹)细小得像蚊子脚,一勾一画清清楚楚,它的颜色是黑的。还刻着篆文图章一枚,文字是:“初平山人”,它的颜色是红的。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总计一条船上,刻有五个人;刻有窗户八扇;刻有箬竹叶做的船篷,刻有船桨,刻有炉子;刻有茶壶,刻有书画横幅,刻有念珠各一件;对联、题名和篆文,刻有文字共三十四个。可是计算它的长度,竟然不满一寸原来是挑选桃核中又长又窄的雕刻成的。咦,技艺也真灵巧奇妙啊。1第二段文字介绍了核舟

14、的主体部分_船头(或舟首)_,以_空间顺序_为说明顺序。语言生动,人物情态栩栩如生.介绍的内容有_舟长、高、舱、窗、雕栏、窗上的刻字2.第二段第一句所用的说明方法是列数字、作比较3.第二段中描写核舟上交代舟上人游览的地点以及周围景物、环境的句子是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4这几段文字是对核舟的具体说明,作者是怎样说明的?答:先说船的正面,再说船的背面。作者按从正面到背面、由主到次的顺序说明。5第二段怎样介绍核舟?有何作用?答:先介绍核舟的体积,接着写船舱,重点介绍舱旁小窗和所刻的十六字文句。突出“奇巧、灵怪”的特点。6雕刻者为什么在小窗上刻上“山高月小,水

15、落石出”“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答:这两句话分别出自苏轼的后赤壁赋和赤壁赋,写的是苏轼泛舟赤壁之所见、所感。将它们刻在小窗上,既能通过小窗启闭景象的分别说明,使读者体会王叔远刀法的精细又能暗示核舟的背景、主题,照应第一段的“大苏泛赤壁”,使读者惊叹王叔远构思的奇巧。7作者在说明船头三人时,着墨最多的是谁?为什么?答:作者在说明船头三人时,着墨最多的当然是东坡。作者除了交代了三人在船头的位置,而且还刻画了东坡的肖像“峨冠而多髯”。之所以这样描写,一是因为苏东坡的主要游览者,核舟的主题是“大苏泛赤壁;”二是雕刻者的安排本身如此,说明者不能违背其初衷。8船头三人的神态有何不同?哪些描写突出雕刻家技艺的奇巧精湛?答:前二人是士大夫兼诗人、学者,受世俗礼法的束缚,显得拘谨,严肃;后者是僧人,不拘礼节,放浪形骸。对东坡外貌的刻画,对东坡鲁直衣褶的介绍,对佛印左臂所挂念珠的说明突出雕刻家技艺的奇巧精湛。9这一段描写“舟子”的神情动作渲染了一种什么氛围?为什么要这样写?答:两“舟子”虽神情有异,右边的舟子突出他“右手攀右趾”的粗犷和“若啸呼状”的悠闲自在;左边的舟子突出“视端容寂”的平静神态。但两人的神情动作均表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