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企业所得税法课件教学讲义

上传人:youn****329 文档编号:136942630 上传时间:2020-07-04 格式:PPT 页数:251 大小:7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2章企业所得税法课件教学讲义_第1页
第1页 / 共251页
第2章企业所得税法课件教学讲义_第2页
第2页 / 共251页
第2章企业所得税法课件教学讲义_第3页
第3页 / 共251页
第2章企业所得税法课件教学讲义_第4页
第4页 / 共251页
第2章企业所得税法课件教学讲义_第5页
第5页 / 共2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2章企业所得税法课件教学讲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章企业所得税法课件教学讲义(25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管理技术学院,第十二章企业所得税,第一节企业所得税基本原理第二节纳税义务人与征税对象第三节税率第四节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第五节资产的税务处理第六节资产损失税前扣除的所得税处理第七节企业重组的所得税处理第八节房地产开发经营业务的所得税处理第九节应纳税额的计算第十节税收优惠第十一节源泉扣缴第十二节特别纳税调整第十三节征收管理,第一节企业所得税基本原理第二节企业所得税的税制要素与计算第三节企业所得税的征收管理,管理技术学院,【教学目的】本章的主要内容包括纳税人、征税对象、税率、应税所得计算、资产税务处理、股权投资与合并分立税务处理、税收优惠、税额扣除。通过本章的教学,学生要了解企业所得税的基本理论和征

2、收管理方面的基本政策;理解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征税对象、税率、资产税务处理、股权投资与合并分立税务处理、税收优惠;掌握应税所得、应纳税额、税额扣除的计算。【教学重点】纳税人、税率、应税所得额的确定、资产的税务处理、股权投资与合并分立税务处理、税收优惠、税额扣除。【教学难点】两类纳税人的界定及其纳税义务的规定,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计税收入、准予扣除的项目及金额,应税所得额的调整、股权投资的税务处理、税额扣除。【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案例教学,管理技术学院,本章新增内容,1.新增非营利组织免税的具体收入项目。2.软件生产企业发生的职工教育经费中的职工培训费用,全额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3.新增关联企业

3、利息费用的扣除。4.明确企业业务招待费计算扣除最高限额的依据中,包括视同销售(营业)收入额。5.提高对化妆品制造、医药制造和饮料制造(不含酒类制造)行业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税前扣除标准:最高限额不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30%。6.新增公益捐赠全额扣除事项:企业发生为汶川地震灾后重建、举办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等特定事项的公益性捐赠。7.手续费及佣金支出扣除规定。8.明确了不得扣除的“未经核定的准备金支出”范围9.新增第六节资产损失税前扣除的所得税处理10.新增第七节企业重组的所得税处理11.新增第八节房地产开发经营业务的所得税处理12.补充居民企业以及非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设立的机构、场所境外缴

4、纳的所得税额抵扣规定。13.新增房地产开发企业所得税预缴税款的处理。14.补充了税收优惠中的一些具体条件:如符合条件的技术转让所得税收优惠、安置残疾人员所支付的工资加计扣除的具体规定、创业投资企业所得税优惠的有关具体规定。15.补充了对非居民企业境内所得源泉扣缴的内容。16.大篇幅补充了第十二节“特别纳税调整”的内容。17.新增企业清算的所得税处理。,管理技术学院,本章考情分析,本章是税法考试中重点税种之一,考生应对本章内容全面掌握。历年考试各种题型都可能出现,特别是作为综合题型,每年必有一题,常与流转税、财产行为税或税收征管法相联系,跨章节出题。在2008年、2009年税法考试中本章15分,

5、预计本章的分值和题量与上年持平。,管理技术学院,二、企业所得税的计税原理,1.通常以纯所得为征税对象。2.通常以经过计算得出的应纳税所得额为计税依据。3.纳税人和实际负担人通常是一致的,可以直接调节纳税人收入。,管理技术学院,三、各国对企业所得税征税的一般性做法,(一)纳税人:法人(二)税基:调整后的利润(应纳税所得额)(三)税率:比例税率;超额累进税率(四)税收优惠:税收抵免、税收豁免、加速折旧;行业优惠为主,管理技术学院,四、我国企业所得税法的演进,(一)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1949-1979)(二)改革开放后的企业所得税制度(1979年以来至今)第一个阶段20世纪80年代初期建立涉

6、外企业所得税制度。第二个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80年代后期开征国营企业所得税,完善了集体企业所得税制度,建立了私营企业所得税制度。第三个阶段20世纪90年代初期建立“内外有别”的企业所得税制。第四个阶段2008年1月1日起实现统一的企业所得税制。,管理技术学院,外资企业所得税的建立和发展,1980年颁布中外合资企业所得税法1981年颁布外国企业所得税法1991年颁布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管理技术学院,企业所得税分立模式下的弊端,1.内外资企业税负差异巨大,以致削弱内资企业竞争力、危及内资企业生存。税负差异巨大的原因之一税率内高外低,内外资企业基本税率:33%,经济开放区外资企业:

7、24%经济特区外资企业:15%,年所得小于3万内资微利企业:18%年所得3-10万内资微利企业:27%,管理技术学院,内外差异大的原因之二:税收优惠、税前扣除内紧外松政策差异的结果:内企税负重、外企税负轻。内资企业实际税负:22%-25%;外资企业实际税负:11%-13%。具体而言,全国企业所得税平均实际税负为23.16%,其中,内资企业为25.47%外资企业为15.43%,管理技术学院,这一问题在我国未加入世贸组织之前,由于外资企业尚受到其他相关法律的限制、内外资企业竞争并不激烈,因此并未突现。但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对外开放的力度日益加大,外资进入的种种限制,诸如地域限制、市场准入限制、股

8、权份额限制等等逐步被取消,上述问题使得内资企业将真正面临严峻的生存挑战。,管理技术学院,2.税收优惠政策存在漏洞,以致扭曲企业经营行为、造成财政收入减少。外资:在优惠期结束前撤资或改头换面注册新企业;将原企业业务注入新企业,并让原企业“亏损”歇业或直接注销;据统计,从改革开放到现在,已经注销的加现存的外资企业计有100多万家,其中四分之一享受“两免三减”的税收优惠政策的企业根本没有正常纳过税。内资:许多假外资企业也应运而生,比如“返程投资”,结果造成税收收入的隐性减收。,管理技术学院,3.普惠制税收优惠政策影响我国利用外资结构的优化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普惠制与特惠制普惠制导致的问题,一是潜规则大

9、量地发挥作用,陷入了规则紊乱,造成了税收政策目标性不明确;二是加剧了区域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三由于普惠制更多体现的是规模刺激、而缺乏规模结构引导力,使得其并没有对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产生明显的引力作用,反而为那些劳动密集型、技术含量不高的投资项目带来大量获利空间,甚至一些外国企业把污染重、能耗高的产业转移到我国。不利于我国外资结构的优化和产业结构的调整。,管理技术学院,体现了“四个统一”统一税法;统一并适当降低企业所得税税率;统一和规范税前扣除办法和标准;统一税收优惠政策;在政策体系上:产业优惠为主、区域优惠为辅在优惠方式上:改直接税额式减免转变为直接税额式减免和间接税基式减免相结合。,

10、改革的特点,管理技术学院,新旧税法对比,1.引入“居民”、“非居民”概念2.统一并降低了企业所得税税率3.规范了税前扣除标准4.充实了源泉扣缴制度5.转变了税收优惠方式6.强化了反避税内容7.完善了征收管理制度,管理技术学院,五、企业所得税的作用,(一)促进管理(二)调节结构(三)筹集资金,管理技术学院,第二节税制要素与计算,一、纳税人二、征税对象三、税率四、应纳税额的计算五、应税所得额的确定,管理技术学院,一、纳税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和其他取得收入的组织。【解析1】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缴纳个人所得税,不是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解析2】企业分为居民企业和非居民企业划分标准为:注册地

11、或实际管理机构所在地,二者之一。(一)居民企业居民企业是指依法在中国境内成立,或者依照外国法律成立但实际管理机构在中国境内的企业。【提示】实际管理机构,是指对企业的生产经营、人员、账务、财产等实施实质性全面管理和控制的机构。(二)非居民企业依照外国法律成立且实际管理机构不在中国境内,但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的,或者在中国境内未设立机构、场所,但有来源于中国境内所得的企业。,管理技术学院,案例7-1,非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未设立机构、场所,其取得的下列所得中,应按照我国企业所得税法缴纳企业所得税的有()。A.将财产出租给中国境内的使用者使用取得的租金B.转让在境外的房产取得的收益C.从中国银行香

12、港分行取得的储蓄存款利息D.从中国银行澳门分行取得的股息红利,管理技术学院,二、征税对象,(一)确定对象的原则1、从性质上讲:所得同时具备三个条件:即是净收益、是合法所得、是能用货币计量的所得2、从构成上讲:生产经营所得、其他所得和清算所得3、从来源上讲:境内所得、境外所得。(二)具体对象生产经营所得、其他所得和清算所得,管理技术学院,生产经营所得,是指纳税人从事物质生产、交通运输、商品流通、劳务服务,以及经国务院财政主管部门确认的其他营利事业取得的所得其他所得,是指股息、利息(不包括国库券利息)、租金、转让各类资产、特许权使用费以及营业外收益等所得。,管理技术学院,1、居民,居民企业应当就其

13、来源于中国境内、境外的所得缴纳企业所得税。,管理技术学院,2.非居民,(1)非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的,应当就其所设机构、场所取得的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以及发生在中国境外但与其所设机构、场所有实际联系的所得,缴纳企业所得税。-营业利润(包括销售货物、提供劳务等)(2)非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未设立机构、场所的,或者虽设立机构、场所但取得的所得与其所设机构、场所没有实际联系的,应当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缴纳企业所得税。-非营业利润源泉扣缴机制,管理技术学院,管理技术学院,案例,(2008年)依据企业所得税法的规定,判定居民企业的标准有()A.登记注册地标准B.所得来源地标准C.经营行为

14、实际发生地标准D.实际管理机构所在地标准【答案】AD【解析】居民企业是指依法在中国境内成立,或者依照外国(地区)法律成立但实际管理机构在中国境内的企业。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企业所得税纳税人的企业是()。A.在外国成立但实际管理机构在中国境内的企业B.在中国境内成立的外商独资企业C.在中国境内成立的个人独资企业D.在中国境内未设立机构、场所,但有来源于中国境内所得的企业【答案】C,管理技术学院,(三)所得来源的确定,1、销售货物,按交易活动发生地;2、提供劳务所得,按照劳务发生地确定;3、转让财产所得,不动产按财产所在地确定,动产按转让动产的企业所在地确定,权益性投资资产转让所得按照被投资企业所在

15、地确定;4、股息红利所得,按分配股息、红利的企业所在地确定;5、利息所得、租金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按实际负担或支付所得的企业或机构、场所所在地确定;6、其他所得,由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确定。,管理技术学院,案例7-2,企业的下列各项所得中,按经营活动发生地确定所得来源地的有()。A销售货物所得B提供劳务所得C财产转让所得D股息红利所得答案:AB,管理技术学院,案例,(2008年)依据企业所得税法的规定,下列各项中按负担所得的所在地确定所得来源地的是()A.销售货物所得B.权益性投资所得C.动产转让所得D.特许权使用费所得【答案】D【解析】利息所得、租金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按照负担、

16、支付所得的企业或者机构、场所所在地确定,或者按照负担、支付所得的个人的住所地确定,管理技术学院,三、税率,管理技术学院,案例7-3,企业的下列所得中,适用20%的企业所得税税率的()。非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所取得的与机构有实际联系的境内所得非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所取得的与机构有实际联系的境外所得非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所取得的与境内机构没有实际联系的所得非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没有设立机构,所取得的来自中国境内的所得答案:CD,管理技术学院,案例7-4,现行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不考虑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的税收优惠的情况下,适用15%税率的纳税人是()。A小型微利企业B综合利用资源的企业C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D在中国境内未设立机构但有来源于中国境内所得的外国企业答案:C,管理技术学院,四、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一)年应纳税所得额的含义1、含义:税法规定的计税依据2、注意区别: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相同点:计算的大体口径相同,都是收入减去成本、费用、税金和损失不同点:(1)概念不同、依据的法规不同(2)作用不同联系:会计利润按税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