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高二语文6月月考试题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36938271 上传时间:2020-07-0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7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高二语文6月月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辽宁省高二语文6月月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辽宁省高二语文6月月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辽宁省高二语文6月月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辽宁省高二语文6月月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辽宁省高二语文6月月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高二语文6月月考试题(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5-2016学年度下学期高二6月月考语文卷时间:150分钟 分数:150分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大部分的研究者认为,不管是在东方还是在西方,在古代还是现在,音乐与文学始终如两支根茎相连的双生花,相辅相成,不可分割。 西方文学对音乐的影响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候的歌曲,受诗歌散文影响的作品最初出现在羽管键琴和击弦古钢琴曲目上,有些曲目是以圣经和希腊神话为主题的。而有着强大影响力的歌剧在古代就显示出音乐和诗歌的密切关系。歌剧的渊源,可追溯至古希腊悲剧,16 世纪末,意大利弗洛伦萨的艺术家认为,复调音乐的多声部织体严重阻碍了诗歌的情感表达,提出复兴古希腊的悲

2、剧的艺术主张。于是出现了一批取材于希腊神话的歌剧,这类歌剧旋律呈现出单声部主调性的风格,具有朗诵性的特征。这是音乐史上重要的一步,当然这迈出的重要一步同文学密不可分。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西方音乐的发展更加异彩纷呈,偶然音乐、概率音乐、具体音乐、简约音乐等,各种难以归为某一流派的音乐大量涌现。现代派音乐作品中有一首著名的4分 33 秒,作曲家约翰凯奇让演奏者走上台,翻谱,静坐,下台一共经历的 4 分 33 秒,由“无声的音乐”引导观众注意周围一切响动而形成“有声的音乐”,而每人心中的音乐也不同,更呈现出一种唯心的、偶然的不确定状态,这些音乐可以说与西方现代文学原本就是同根而生的。二战后,西方的

3、物质文明迅速发展,随之而来的则是精神文明的危机,这时期的西方文学作品也带有很大程度的唯心主义的成分。因此,音乐和文学在现代社会这样一个相同的背景下,更呈现出一种水乳交融、不可分割的意识形态。法国诗人查尔斯波德莱尔的诗集邪恶之花是象征主义的典型代表作品,而印象派作曲家克劳迪奥德彪西从邪恶之花中所写的“飘在夜晚中的声音与香味”做出了他的前奏曲。 西方如此,在东方,音乐与文学则更是不可分割。公元前 5 世纪,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历史局面,涌现了一大批思想家。这时期思想活跃,最为著名的则是儒、墨、道三家,而这时期的各种音乐思想也层出不穷,最为著名的就是“倡乐”和“非乐”。“倡乐”的代表为儒家,孔、孟、

4、荀三人都有自己“倡乐”的音乐美学思想;而“非乐”的代表是墨、道两家,这些思想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音乐与文学都成了以士大夫为主的文人感怀的主要方式,古琴这种乐器在这时已经受到了格外的推崇,出现了一大批的文人音乐家,最为有名的为曹植、嵇康、阮籍三人。“缘情度曲”是音乐对诗情的最好的解读方式,两宋时的周邦彦、姜夔可谓之代表。这时的音乐对于他们已不仅是用于娱乐,而与诗歌一样成为他们抒发感慨、寄托精神的一种艺术形式。1下列关于“西方文学与西方音乐”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A歌剧在古代就显示出对音乐和诗歌的强大影响,西方文学对音乐的影响可以追溯到 古希腊时

5、候的歌曲。 B歌剧的渊源,可追溯至古希腊悲剧,这类歌剧旋律呈现出单声部主调性的风格,具有朗诵性的特征。 C二战后,音乐和文学在现代社会这样一个相同的背景下,更呈现出一种水乳交融、不可分割的意识形态。 D现代派中有一首著名的音乐作品4 分 33 秒,这类有声的音乐可以说与西方现代文学原本就是同根而生的。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A公元前 5 世纪,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历史局面,涌现了一大批思想家,而这时期的各种音乐思想也层出不穷。B“倡乐”的代表为儒家,“非乐”的代表是墨、道两家,“倡乐”和“非乐”是这一时期最著名的音乐思想,二者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C魏晋南北朝时期,出

6、现了一大批的文人音乐家,其中曹植、嵇康、阮籍三人最有名, “缘情度曲” 是音乐对诗情的最好的解读方式。D两宋时期的音乐对于文人已不是用于娱乐,而与诗歌一样成为他们抒发感慨,寄托 精神的一种艺术形式。3根据文章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二战后的西方文学作品带有很大程度的唯心主义的成分。因此,西方某些现代派音乐作品也呈现出一种唯心的、偶然的不确定状态。 B16 世纪末,在弗洛伦萨艺术家的艺术主张下出现的一批歌剧取材于希腊神话,音乐的这一重要发展同文学密不可分。 C前奏曲的创作印证了,在相同的社会背景下,音乐和文学呈现出一种水乳交融、不可分割的意识形态。 D音乐与文学都是人们抒

7、发感慨的艺术方式,二者就如同两支同根而生的双生花,互相配合,互相补充,缺一不可。二、 古代诗文阅读(47分)(一)文言文阅读(2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9题。汪广洋,字朝宗,高邮人,流寓太平。太祖渡江,召为元帅府令史,江南行省提控。置正军都谏司,擢谏官,迁行省都事,累进中书右司郎中。寻知骁骑卫事,参常遇春军务。下赣州,遂居守,拜江西参政。 洪武元年,山东平,以广洋廉明持重,命理行省,抚纳新附,民甚安之。是年召入为中书省参政。明年出参政陕西。三年,李善长病,中书无官,召广洋为左丞。时右丞杨宪专决事,广洋依违之,犹为所忌,嗾御史劾广洋奉母无状,帝切责,放还乡,宪再奏,徙海南,宪诛,召还。其冬

8、,封忠勤伯,食禄三百六十石。诰词称其专删繁治剧屡献忠谋比之子房孔明及善长以病去位遂以广洋为右丞相参政胡惟庸为左丞广洋无所建白久之左迁广东行省参政。而帝心终善广洋,复召为左御史大夫。十年复拜右丞相。广洋颇耽酒,与惟庸同相,浮沉守位而已。帝数诫谕之。 十二年十二月,中丞涂节言刘基为惟庸毒死,广洋宜知状。帝问之,对曰:“无有。”帝怒,责广洋朋欺,贬广南。舟次太平,帝追怒其在江西曲庇文正,在中书不发杨宪奸,赐敕诛之。 广洋少师余阙,淹通经史,善篆隶,工为歌诗。为人宽和自守,与奸人同位而不能去,故及于祸。赞曰:明初管领枢要,率以勋臣领其事。其从容丞弼之任者,李善长、汪广洋、胡惟庸三人而已。惟庸败后,丞相

9、之官遂废不设。故终明之世,惟善长、广洋得称丞相。独惜善长以布衣徒步,能择主于草昧之初,委身戮力,赞成鸿业,遂得剖符开国,列爵上公,乃至富极贵溢,于衰暮之年自取覆灭。广洋谨厚自守,亦不能发奸远祸。 (选自明史)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寻知骁骑卫事 寻:不久 B遂居守 居:居住 C而帝心终善广洋 善:善待 D率以勋臣领其事 领:处理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诰词称其专删繁治剧屡献忠谋比之子房孔明及善长以病去位遂以广洋为右丞相参政胡惟庸为左丞广洋无所建白久之左迁广东行省参政B 诰词称其专删繁治剧屡献忠谋比之子房孔明及善长以病去位遂以广洋为

10、右丞相参政胡惟庸为左丞广洋无所建白久之左迁广东行省参政C 诰词称其专删繁治剧屡献忠谋比之子房孔明及善长以病去位遂以广洋为右丞相参政胡惟庸为左丞广洋无所建白久之左迁广东行省参政D 诰词称其专删繁治剧屡献忠谋比之子房孔明及善长以病去位遂以广洋为右丞相参政胡惟庸为左丞广洋无所建白久之左迁广东行省参政6.对下列加点词语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流寓”指沦落异乡日久而定居。如周书庾信传“南北流寓之士,各许还其旧国”。B“召广洋为左丞,时右丞杨宪专决事”,丞,汉光武帝始分左右丞。尚书左丞佐尚书令,总领纲纪;右丞佐仆射,掌钱谷等事,秩均四百石。C“剖符”是指封建帝王对有功之臣分封、授官。D“明年出参政陕西

11、”中的“出”指的是做官。7.对下列加点词语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爵”是君主国家贵族封号。中国古代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B“升”“迁”“擢”“陟”“领”等都表示提升官职。C“谏官”是职官名。专司谏诤之职的官吏。如御史、谏议大夫等。D“中书”为中国古代文官官职名,清代沿明制,于内阁置中书若干人。在清朝之位阶约为从七品,中书职能通常为辅佐主官,为基层官员编制之一。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汪广洋仕途多舛。受杨宪的诬陷,被流放海南。直到杨宪被处死后,他才得到了平反,回到朝廷任职。 汪广洋辅佐太祖有功,太祖称赞其擅长处理复杂难办的事情,并多次献忠策,

12、将他比作张良、孔明。 胡惟庸为刘基毒死后,太祖问及此事,广洋回说没有这样的事。太祖大怒,斥责他朋党欺君,将他贬谪广南。汪广洋谨慎厚道,能坚持自己的操守,也不能够揭发奸人,远离祸端。9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帝切责,放还乡,宪再奏,徙海南,宪诛,召还。(5分) (2)广洋少师余阙,淹通经史,善篆隶,工为歌诗。(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第1011题夜 雨黄景仁【注】潇潇冷雨洒轻尘,僵卧空斋百感新。旱久喜滋栽麦陇,泥深恐阻寄书人。希声或变中宵雪,贵价先愁来日薪。岁暮柴门寒较甚,可堪此夜倍思亲。【注】黄景仁:清代诗人,文学家,少年时即有诗名,乾隆

13、三十三年(1768)为求生计开始四方奔波,一生穷困潦倒。10.诗歌颔联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5分)11.请结合全诗,赏析“百感新”的妙处。(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11分)12.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1分).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 。(三峡)故虽有名马, , ,不以千里称也。 (马说)无丝竹之乱耳, 。(陋室铭) ,俶尔远逝, 。(小石潭记)阴风怒号,浊浪排空; , 。(岳阳楼记)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醉翁亭记)野芳发而幽香, 。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爱莲说)三、 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潮打空城寂寞回“我没有

14、罪。你们这样迫害我,将来历史会证明你们是错误的。”这是财经专家、文物保护专家朱偰的临终遗言。在时间的长河中,追溯朱偰的人生路程,要从他的青少年时代说起。1923年,年仅十六岁的朱偰离开故乡浙江海盐进入北大。在北京大学,朱偰学的是政治学。1928年,意气风发的朱偰开始了留学德国的漫漫长旅。到了德国,入柏林大学,以财政学为专业。五年后,朱偰获博士学位后回国,在南京任国立中央大学经济系教授,年仅二十六岁。朱偰常针对当时国内的财政热点问题废银圆实行纸币制、反洋货倾销、关税自主做专题讲座,在各大报刊发表论文,声名鹊起,并使中央大学经济系以联系实际而著称,大盛时誉。自从在中央大学执教开始,他与这个古城紧密相连,以至于将自己的生命镶嵌进这座古城。自1932年至1935年,朱偰开始考察金陵古迹,南京的陵寝坟墓、玄观梵刹、祠宇桥梁,城郭宫阙和南京城墙等,都是他视野所及的范围。他编撰出版了金陵古迹图考,又在两千余张照片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教师资格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