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知识课件

上传人:youn****329 文档编号:136938031 上传时间:2020-07-03 格式:PPT 页数:97 大小:4.4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9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知识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97页
9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知识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97页
9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知识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97页
9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知识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97页
9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知识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9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9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知识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9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知识课件(9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南农业大学林学院(WMZ)资料来自各文献1,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概述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生态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生态环境影响的防护与恢复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案例,河南农业大学林学院(WMZ)资料来自各文献2,1概述,生态环境影响特点评价基本原则主要评价方法基本内容影响识别评价因子筛选评价工作等级划分评价范围与时段评价标准,河南农业大学林学院(WMZ)资料来自各文献3,基本概念,生态影响:人类经济社会活动对生态系统及其生物因子、非生物因子所产生的任何有益或有害的作用。生态环境影响评价:通过定量或定性揭示和预测人类活动对生态影响及其对人类健康和经济发展的作用,分析确定一个地区的生态负荷或环境容量,并提

2、出减少影响或改善生态环境的策略和措施(1997导则)。生态承载能力:在不损害有关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和功能的前提下,可无限持续的最大资源利用和废物生产率。,河南农业大学林学院(WMZ)资料来自各文献4,生态学的研究尺度,(邬建国,肖笃宁),个体生态学,结构,功能,动态,种群生态学,群落和生态系统生态学,景观生态学,区域生态学,全球生态学,空间尺度增加,分辨率增加,尺度范围,河南农业大学林学院(WMZ)资料来自各文献6,(2)区域性和流域性,南水北调:3条线路方案、3个区域水坝建设:洄游性鱼类、其他水生生物,由于生态系统具有显著的地域特点,故相同建设项目在不同区域或流域不可能产生完全相同的影响。进行

3、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特别是影响分析与提出相应措施时,应有针对性,分析所在区域或流域的主要生态环境特点与问题。,河南农业大学林学院(WMZ)资料来自各文献7,南水北调工程,西线,中线,东线,河南农业大学林学院(WMZ)资料来自各文献8,调水对环境的影响,输入区,输出区,输水通过区,外水引入,水量增加,灌溉土地盐渍化,输水,渗水,阻水,蓄水,水量减少,化学元素迁移、传染病迁移,水文网(水文过程)变化,补给地下水(中线),灌溉土地盐渍化,与东西河流交叉,影响排灌,地下水坝,影响排灌,新生水生生态系统,影响枯水年的枯水季节,泥沙淤积、污染加重、海水倒灌,河南农业大学林学院(WMZ)资料来自各文献9,(3

4、)高度相关和综合性,河流上修建水库:三门峡水利工程,项目建设通常会影响到所在地整个区域或流域的生态环境,即使只是直接影响其中一部分,也可能通过该部分直接或间接影响其全部。进行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时,应有整体论的观点,即不管影响到生态系统的什么因子,其影响效应是系统综合性的。,河南农业大学林学院(WMZ)资料来自各文献10,(4)累积性,项目建设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往往是长期的、潜在的、间接的,当影响积累达到一定程度,超过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时,生态系统的结构或功能将发生质变,开始退化,最终将导致生态系统不可逆转的质的恶化或破坏。水利工程建设草原退化,河南农业大学林学院(WMZ)资料来自各文献11,(5)

5、多样性,项目建设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性质是多方面的,包括直接的、间接的,显见的、潜在的,长期的、短期的,暂时的、累积的,等等。有时间接影响比直接影响更大,或潜在影响比显见影响重要。,大坝建设:发展水产养殖;土地淹没;洄游通道阻隔;改变河流洪泛特性。,河南农业大学林学院(WMZ)资料来自各文献12,1.2评价的基本原则,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保护人类生存和发展所依赖的自然资源,保障区域可持续发展所必须的生态功能;科学性原则根据生态学和生态保护基本原理,阐明生态环境影响的特点、途径、性质、强度和可能的后果,寻求有效的保护、恢复、补偿、建设与改善生态环境的途径;针对性原则针对具体的开发建设活动、具体受影响的生

6、态环境特点,开展卓有成效的分析与评价;政策性原则以国家的资源环境政策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为基本出发点,以法规为准绳,明确开发建设者的环境责任,实施对生态环境的有效管理;协调性原则协调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关系,协调局部与整体、短期与长期、企业与社会的利益关系,协调区域与项目、生态系统与生态因子内在关系等。协调的目的是提高评价的有效性,提高环保措施的可行性。,河南农业大学林学院(WMZ)资料来自各文献13,1.3主要评价方法,生态现状调查方法,资料收集法现场勘查法专家和公众咨询法生态监测法遥感调查法生态环境状况指数(EI)法(HJ/T1922006)海洋生态调查方法水库渔业资源调查方法,河南农业大学林学

7、院(WMZ)资料来自各文献14,生态影响评价和预测方法,列表清单法图形叠置法生态机理分析法景观生态分析法指数法与综合指数法类比法系统分析法生物多样性评价方法海洋及水生生物资源影响评价方法土壤侵蚀预测方法生产力评价法,河南农业大学林学院(WMZ)资料来自各文献15,评价方法选择,定性分析与定量评价相结合针对评价对象特点与要求系统整体性与区域生态:生态制图,景观生态水土流失与水土保持:流失方程等自然景观:敏感度、美感度评定草地资源:五等、八级(产草量的遥感估测)草群组成变化(样地调查)同一评价对象可用多种方法评价,河南农业大学林学院(WMZ)资料来自各文献16,1.4基本内容,生态环境影响识别与评

8、价因子筛选。确定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等级和范围。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生态环境影响预测评价或分析,需特别关注对敏感保护目标的影响评价。提出生态保护措施,研究消除或减缓影响的对策措施,包括环境监理和生态监测,并进行技术经济论证。得出结论。,河南农业大学林学院(WMZ)资料来自各文献17,1.5影响识别,(1)影响识别要求对影响因素(影响主体,即工程项目)的分析要全面。对影响的受体(生态环境)的分析要有针对性。对影响效应(即一般所谓的影响)的分析要科学。影响分析中还需将影响的区域性特征与工程性特征结合起来考虑。,河南农业大学林学院(WMZ)资料来自各文献18,(2)影响因素识别,作用主体:包括主要工

9、程(或主设施,主装置)和全部辅助工程在内,如施工道路,作业场地,重要原材料的生产、储运设施建设,拆迁居民安置地等。项目实施的时间序列:包括施工建设期和运营期,有的还包括设计期(如选址和决定施工布局)和死亡期(如矿山闭矿、渣场封闭与复垦)。项目实施的地点:集中开发建设地和分散的影响点,永久占地与临时占地等。其它影响因素:影响的发生方式,作用时间的长短,直接作用还是间接作用等。,河南农业大学林学院(WMZ)资料来自各文献19,(3)影响对象识别内容,对生态系统组成要素的影响,如组成生态系统的生物因子(动物与植物)、组成生态系统的非生物因子如水分和土壤;对区域主要生态问题的影响,如水土流失、沙漠化、

10、各种自然灾害等;有无影响到敏感生态保护目标,如水源地、水源林、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珍稀濒危动植物、特别生境、脆弱生态系统等;是否影响到地方要求的特别生态保护目标,如文物古迹、自然遗迹、特产地和其他有特别纪念意义或科学价值的地方。受影响的途径与方式,即直接影响或间接影响,或通过相关性分析明确的潜在影响。,河南农业大学林学院(WMZ)资料来自各文献20,(4)影响效应识别,影响的性质正影响与负影响、可逆影响与不可逆影响、可否恢复或补偿、有无替代、长期影响与短期影响、累积性影响与非累积性影响;不可逆变化应给予更多关注,确定影响可否接受时给予更大权重。影响的程度范围大小、持续时间长短、剧烈程度、受

11、影响的生态因子多少、生态环境功能的损失程度、是否影响到生态系统的主要组成因素等。判别生态受影响程度时,受到影响的空间范围越大、强度越高、时间越长,受影响因子越多或影响到主导生态因子,影响就越大。,河南农业大学林学院(WMZ)资料来自各文献21,影响效应识别,影响效应特点分析受影响后生态系统或其组分发生变化的特点,如是渐进的、累积性的或是有临界值的从量变到质变等。影响效应的相关性分析涉及到直接与间接、显在与潜在影响的问题,对生态系统的直接影响往往比间接影响要小得多。常可通过识别生态系统的敏感性来宏观地判别影响的性质和影响导致的变化程度。,河南农业大学林学院(WMZ)资料来自各文献22,人类活动对

12、生态环境的影响,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可分为物理性作用、化学性作用和生物性作用三类。物理性作用指因土地用途改变、清除植被、收获生物资源、引入外来物种、分割生境、改变河流水系、以人工生态系统代替自然生态系统,使组成生态系统的成分、结构形态或支持生态系统的外部条件发生变化,从而导致其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化学性作用指环境污染的生态效应。这些影响有的是直接毒杀作用,有的是间接改变生物生存条件(如土壤板结、水质恶化)所致;有的是急性作用,有的是缓慢的累积性影响。生物性作用指人为引入外来物种或严重破坏生态平衡导致的生态影响。这种作用在开发建设项目中发生的几率不高。,河南农业大学林学院(WMZ)资料来自各

13、文献23,建设项目对生态系统生物组成成分的直接物理影响,河南农业大学林学院(WMZ)资料来自各文献24,建设项目使生态系统支持条件变化导致的生态环境影响,河南农业大学林学院(WMZ)资料来自各文献25,1.6评价因子筛选,应考虑的问题应反映建设项目的性质与特点应根据项目特点、影响因素及其效应等选择评价因子。应能代表和反映受影响生态环境的性质和特点受到影响的生态系统类型不同,涉及的生态层次不同,应选择不同的评价因子与对应的评价方法。应表征出生态资源与生态环境问题对于生态资源与生态环境方面评价因子的选择,可以采用相关的资源部门与管理部门的标准或规范中涉及到的评价指标;区域敏感目标可以按其性质、规划

14、目标、功能分区等确定评价因子。,河南农业大学林学院(WMZ)资料来自各文献26,自然生态系统评价因子筛选,河南农业大学林学院(WMZ)资料来自各文献27,城市生态环境评价因子筛选,河南农业大学林学院(WMZ)资料来自各文献28,1.7评价工作等级划分,河南农业大学林学院(WMZ)资料来自各文献29,评价等级要求,一级为深入全面的调查与评价,生态环境保护要求严格,须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和编制生态环境保护实施方案或行动计划。二级为一般评价与重点因子评价相结合,生态环境保护要求较严格,针对重点问题编制生态环境保护计划和进行相应的技术经济分析。三级为重点因子评价或一般性分析,生态环境保护要求一般,须按规定

15、完成绿化指标和其他保护与恢复措施。,河南农业大学林学院(WMZ)资料来自各文献30,1.8评价范围,包括开发建设全部活动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所及的范围评价工作范围应依据评价项目对生态因子的影响方式、影响程度和生态因子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依存关系确定。可分为生态调查范围、生态分析范围、影响分析与预测范围等,河南农业大学林学院(WMZ)资料来自各文献31,评价范围,生态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宜大不宜小生态环境调查范围、生态分析与影响分析范围,一般都应大于开发建设活动直接影响所及的范围。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的实施主要强调其针对性和有效性,实施范围首先考虑直接受影响地区,也可以从区域整体性和有效性出发,在非直接影

16、响地区实施。,河南农业大学林学院(WMZ)资料来自各文献32,评价范围,生态因子之间互相影响和相互依存的关系是划定评价范围的原则和依据。可综合考虑评价项目与项目区的气候过程、水文过程、生物过程等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的相互作用关系,以评价项目影响区域所涉及的完整气候单元、水文单元、生态单元、地理单元界限为参照边界。,河南农业大学林学院(WMZ)资料来自各文献33,确定评价范围的考虑因素,建设项目全部工程及相关各个工程的时空分布状况,特别需要考虑有些项目的原料生产地、水利工程的河流下游等容易忽视的区域。地理特征,主要包括地表水系特征与地形地貌特征等。要能说明受影响生态系统的结构完整性、生态系统物流的源与汇,应特别考虑动物的活动范围。凡涉及到敏感目标,一般均应确定在评价范围内,对目标的保护范围与要求等需要交待清楚。,河南农业大学林学院(WMZ)资料来自各文献34,地理特征,河南农业大学林学院(WMZ)资料来自各文献35,评价期限,评价时段与项目实施的时间序列一致。一般项目主要为施工建设期和运营期。对于某些特殊项目,应包括设计期(如项目选址、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