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复习

上传人:【**** 文档编号:136936367 上传时间:2020-07-03 格式:DOC 页数:47 大小:246.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复习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复习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复习(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复习第一课、邓稼先一、字音字形(虽然让填的是字音,也要注意这些词语的书写)奠基(din) 谣言(yo) 孕育(yn) 挚友(zh) 元勋( xn ) 颤抖(chn) 选聘(pn) 摄制(sh) 背诵(sng) 昼夜(zhu ) 昆仑(kn )(ln ) 彷徨(png)(hung) 可歌可泣( q ) 鲜为人知(xin ) 至死不懈( xi ) 鞠躬尽瘁( j )( cu ) 当之无愧(ku ) 家喻户晓( y )( xio ) 锋芒毕露( l ) 妇孺皆知( r )马革裹尸(gu ) 殷红( yn ) 戈壁滩( g ) 燕然勒功( yn ) 任人宰割( zi ) 日曛

2、(xn ) 罗布泊( p ) 直肠癌( i ) 仰慕(m ) 开拓(tu) 署名(sh ) 截然不同( ji ) 难堪( kn ) 萦带(yng ) 筹划( chu ) 二、多音字 ( xin )鲜艳、屡见不鲜 ( yn ) 殷红 鲜 殷 ( xin ) 鲜为人知 ( yn ) 殷切、殷实、殷勤 注:鲜表示“少”的意思时,读“xin”。 殷只在组词“殷红”时读“yn”三、词义可歌可泣: 值得歌颂,使人感动的流泪,指悲壮的事迹使人非常感动。 鲜为人知: 很少有人知道。 至死不懈: 到死都不松懈,比喻对某件事(信念)有着执着的追求。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小心谨慎,贡献全部精力,到死为止。 当之无

3、愧: 当得起某种称号或荣誉,无须感到惭愧。 家喻户晓: 每家每户都知道。 锋芒毕露: 指锐气和才干全部表现出来。多形容人气盛逞强。 妇孺皆知: 妇女和小孩都知道,指某件事物众所周知,流传得很广。 马革裹尸: 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将士战死于战场。 层出不穷: 接连不断的出现,没有穷尽。 引人注目: 形容人或事物很具特色,引起人们注意。 截然不同: 界限分明,像割断一样。形容两者毫无共同之处。 四、作者简介杨振宁:1922年出生于安徽合肥, 理论物理学 家,与 李政道 共获1957年 诺贝尔物理学奖 。代表作对弱相互作用中宇称守恒的质疑、曙光集、邓稼先。邓稼先:(19241986),安徽怀宁人

4、,核物理学家、核武器科学和技术专家。中国研制和发展核武器的重要技术领导人,为中国成功研制原子弹、氢弹和新型核武器做出了重大贡献。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共军委追收他“ 两弹一星 ”功勋奖章。“两弹一星”指的是:核弹、 导弹 、人造卫星。五、阅读题(在课本上标画出段落)1、开篇写中国一百年以前的历史,有什么作用?结构上,引出下文的主要人物,为邓稼先的出场做准备。 内容上,在中华民族百年屈辱史这个历史背景下引出邓稼先,表明他的贡献对中国来说具有历史性意义。 【答题技巧】分析开篇内容的作用,一般可从结构、内容两方面入手。结构上:开篇点题 总领全文,引出下文 为下文做铺垫或埋伏笔 与下文 形成

5、对比,相互照应。 内容上:开门见山,点出文章主题 交代事件发生的环境或背景 渲染气氛 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为全文奠定情感基调。 2、第12、13段在文章中有何作用?这两段均独句成段,一方面突出了这两个日子的不平凡,表明了“两弹”爆炸的重要意义;另一方面也强调了邓稼先在国防自卫武器方面做出的杰出贡献。 【答题技巧】独句成段的作用一般有: 强调、点明主旨、表达观点、抒发感情等 强调节奏,使语言更加简洁、明快、有力,以突出中心 充当线索、前呼后应、过渡等,使思路更加明晰 3、邓稼先与奥本海默的本质区别是什么?为什么要对比着写他们?本质区别在于性格和为人,奥本海默锋芒毕露,而邓稼先却忠厚老实

6、,从不骄人。作者将两者对比着写,更生动地表现了邓稼先在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孕育出来的忠厚平实、真诚坦白、从不骄人的品格,更鲜明地突出邓稼先的性格品质和奉献精神。 4、文章引用吊古战场文 ,有什么作用? 文章引用吊古战场文,渲染了古罗布泊荒无人烟、凄凉萧瑟的环境氛围,从侧面写出了邓稼先工作环境的恶劣、艰苦。同时,作者含蓄地将研制“两弹一星”比作一场艰苦的战役,而科学家们工作的地方就是不见硝烟的战场,从而表现了邓稼先的坚忍不拔。 【答题技巧】传记中引用的作用:可以增强作品的真实性,更好地突出人物特点,展示人物精神面貌,对人物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引用诗词或格言,可以从侧面烘托和丰富人物的思想精神。

7、引用故事,可以增强文章的活泼度,使文章更具有可读性。 引用人物自身的书信、日记等,可以印证作者的观点,也可以使传记更真实感人,增强作品真实性。 5、结合文本,简要分析邓稼先这一人物形象。(昨天刚说了这个题该怎么答,按照人物三婶的答题模式,至少写出4条)热爱祖国。邓稼先在美获得博士学位后立即乘船回国,没有丝毫犹豫和停留,他具有热爱祖国的高尚品质和立志报国的崇高理想。坚持不懈,不怕吃苦。28年人始终站在中国原子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的第一线,为此做出重大贡献。 负责。身患重病,依旧坚持工作。 忠厚平实,真诚坦白,从不骄人。与奥本海默的对比中,他没有锋芒毕露,不引人注目,默默无闻,具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

8、。 人格魅力大。在特殊时期,邓稼先依然能处理好各种矛盾关系,并且保证了工作的顺利进行,成功制成了氢弹。 实事求是,严谨认真。面对谣言,邓稼先严谨对待,认真求证,去调查证实中国的原子弹是中国人自主设计的,表现了他坦荡的胸怀、诚实的态度、强烈的自尊心和极高的爱国热忱。 临危不惧,身先士卒。在危难时刻邓稼先说“我不能走”,这四个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表现了邓稼先对工作高度的责任感和临危不惧、身先士卒的大无畏的奉献精神。 六、作文素材(标红部分背诵)邓稼先:当蘑菇云点缀了苍茫的大漠,当五星红旗飘扬在联合国的上空,是他,长空铸(zh)剑,吼出民族的愤怒;是他,以身许国,写下山河的颂歌。热血殷红,他是中华

9、人民共和国忠诚的勇士;鞠躬尽瘁,他是中华民族的脊梁。邓稼先,他用忠厚朴实的品质和身先士卒(z),甘于奉献的精神,铸就了荡气回肠的中国魂。于敏:中国氢弹之父 2014年感动中国颁奖词离乱中寻觅一张安静的书桌,未曾向洋已经砺就了锋锷()。受命之日,寝不安席,当年吴钩,申城淬(cu)火,十月出塞,大器初成。一句嘱托,许下一生;一声巨响,惊诧(ch)了世界;一个名字,荡涤(d)了人心。注释:1、未曾向洋已经砺就了锋锷:船舶还没有下过海洋,在湖泊或者河流这些相对平静安全的地方,就已经砥砺出锋锷,形容在安逸的环境仍然不忘锻炼,随时准备向困难进发。2、吴钩:一种弯刀,以青铜铸成。成为驰骋疆场,立志报国的象征。如“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3、申城:指上海,于敏当时在上海研究氢弹原理。4、淬火:金属热处理工艺之一。把金属制品加热到一定温度后放在水、油或空气中迅速冷却,以提高金属的硬度和强度。经过淬火,金属制品的性能更好更稳定。这里指于敏的研究经过磨练已经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