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金融投资类企业的审计思路.doc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36936228 上传时间:2020-07-0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有金融投资类企业的审计思路.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国有金融投资类企业的审计思路.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国有金融投资类企业的审计思路.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国有金融投资类企业的审计思路.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国有金融投资类企业的审计思路.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有金融投资类企业的审计思路.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有金融投资类企业的审计思路.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国有金融投资类企业的审计思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近年来的一个热门词汇,是中央一项旨在搞活经济、激发市场活力的重大方针。事实上,民营资本在中央方针出台前,早已经涉足其中,有些还借助互联网经济的东风,成就了一系列成功案例。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百度“民营、创投、成功案例”这三个关键词了解一下。回到标题的前半部分,我们今天的主角是国有金融投资类企业。一些经济发达地区,早在20年前就已经成立了国有资本占主导地位的金融投资类企业,如果把更早期非金融投资类国有企业参与的一些投资也纳入其中,那国有资本参与风险投资和创业投资的历史可能还可以往前追溯。当然,聊前世今生不是我们的重点,重点还是标题的后半部分审计思路

2、。再说一说为什么要把国有金融投资类企业单独拎出来讲一讲审计思路?因为从业务上来看,他有别于其他任何一类企业,与制造业而言,他不生产产品,更没有销售;与基建业而言,他没有工程建设;与其他公益性企业而言,他不是一个向社会提供服务,由政府支付对价的模式;与常规的金融行业而言,他不靠吸储放贷的模式盈利。从风险水平上来看,他的经营风险水平要普遍高于其他我们常见的行业。从对资金的占用量来看,与其他行业比,金融投资类企业不光占用资金量大,而且可能还存在不断投入大量资金的情况,对资金流的要求高于一般企业。所以,不管怎么说,国有金融投资类企业是一个风险密集、资金密集、专业密集的“三密集”企业。这种企业必然要成为

3、我们审计重点关注的对象。一、业务特点金融投资类企业本质上是以市场为基础,通过一系列资本运作来高质量、高效益的分配资源,最终实现资本保值增值目的的组织。国有还是民营,这是企业的所有权问题,对企业的本质没有什么影响。民营金融投资类企业与市场的关系更紧密,业务运作也更灵活。而国有金融投资类企业相对来说这两点会有所弱化,这主要是因为国有金融投资类企业除了自主参与一些市场化运作项目外,有时要作为政府调控市场行为的主体,被动的参与一些他本身不愿意参与的项目。强调这一点,是有原因的。审计,尤其是对这类企业的负责人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如果是企业因执行政府的某些决策而形成的问题或风险,在问题的定性和责任的界定上是

4、要区别对待的。所谓金融投资,按照不同的属性,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比如按投资的关系来划分的话,可以分成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直接投资就是以股权或债权形式投资于具体的经济实体;间接投资就是通过投资成立基金,再通过基金去投资具体的经济实体,当然基金还分母基金、子基金、种子基金等。不管什么基金,都是一种间接的投资关系。按投资的阶段不同,则可划分为天使投资、创业投资、风险投资等等。我个人比较偏向以投资关系来划分,因为这样涵盖投资的类型比较全面。有点财务常识的朋友应该都明白,投资,无外乎“股、债、基”,实际上以基金作为投资载体从某种意义来说也是股权的一种派生形式。当然除此以外,还有许多通过金融衍生产品的投资,

5、这属于金融讨论的范畴,审计在这里就不瞎指挥、乱弹琴了。企业存在的意义是盈利,金融投资类企业的盈利模式并不复杂。无论是直接投资,还是间接投资,都是期望以少量的资金投入,获取超额的回报。说到底就是通过投资权益的转让,取得投资回报。从实践上来看,通过提前布局,被投资企业上市后,再从股票二级市场变现,是很多金融投资类企业实现投资收益的重要渠道。这种方式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就是一旦上市成功,则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资本的爆发式增长;缺点也很多,比如能上市的项目少,上市的门槛高,上市周期长,大股东变现受政策的影响大等等。通常国有金融类投资企业,以集团化形式存在。集团公司主要以投融资决策、财务管理、资金运作

6、、人事管理、信息管理等管理职能为主,具体的投资业务按不同的投资分类和专业化分工,由下属全资子公司负责。比如有的专门负责风险投资,有的专门负责创业投资,有的专门负责金融服务,有的专门负责基金投资等等。回到审计的主题上来,无论是直接投资还是间接投资,不管业务如何变化,我们的审计策略是一贯的。每一块业务都要先了解基本情况,掌握数据,用大数据审计的思维就是要“总体分析、系统研究、发现疑点、分散核查”。二、股权投资关注的内容收集数据最好的办法是我们前期设计好表格,把分散、非标准的数据转化成集中、标准化的信息。对于股权类的投资,我认为至少要获取以下信息:被投资单位名称、初始投资时间、初始投资金额、初始投资

7、时占被投资公司股权比例、截止目前占被投资公司股权比例、截止目前账面投资成本、初始投资至目前增持股权比例、增持支付的金额、初始投资至目前减持股权比例、减持取得的金额、被投资公司目前状况(应明确选项:盈利,经营正常;亏损,经营正常;亏损,经营异常;停产停业;其他需在备注栏注明)、截止目前被投资公司净资产总额、计提减值准备金额,决策程序(这是国有企业特有的一个选项,这里主要是区分哪些是执行政府决策的投资,哪些是自主投资),累计分红金额。把这一张表填好,一些简单的问题,一些趋势性的问题就跃然纸上了。再根据这些问题所对应的投资项目,倒查相关的资料就比较有针对性。通常可以反映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是反映股权

8、投资存在的重大经济损失风险。所谓经济损失风险,就是投出去的钱,收不回来,或者收回来的可能性很低。结合填表的结果,要对企业整体存在的经济损失风险进行全面的揭示。首先要把存在损失风险的金额同整个投资的余额同时进行披露。比如某个企业整体的投资余额是1亿元,但是存在损失风险的金额达到了8千万,(这里不考虑执行政府决策的因素)那说明这个企业在选择投资方向的时候肯定存在问题,这样给人的感受是最直观的。其次是要分类对风险情况进行解构,也就是要说清楚是哪个版块有风险和具体是哪些投资有风险。二是反映决策机制存在的问题。按照习惯性思维,投资产生了损失风险,那是因为项目选的不好,选的不好是因为决策机制存在问题,决策

9、机制的问题,就是内部控制的问题。这个命题本身逻辑上勉强说得通。我们也是这么思考的,但是事实上在倒查这些有损失风险的投资时,我们惊讶的发现,每一笔投资都是严格按照制度的要求在走程序,每个节点都有章可循、有迹可查。我想只能这么解释:第一是程序合规,那是反映一群人在拍脑袋决策。第二是程序合规,并不是投资成功的保证。虽然我们在这一方面没有发现问题,但是不代表再审计类似企业就不关注,无论什么时候,什么背景下,决策机制问题都应该是审计的重点。三是反映历史遗留的,未得到妥善处理的问题。这点尤其在经济责任审计中要特别关注。我们到不同的单位去审计,碰到一些历史遗留问题,在交流时对方最会推脱的理由就是:“这不是我

10、任期内造成的;或者说这是上任、上上任的事情,与我无关。”我只想说,这话对于审计人员而言,是免疫的,理由不用多讲。这里要注意,历史遗留问题并不一定是存在风险的项目。比如某笔投资,对方单位经营情况良好,根据投资协议,对方需要每年进行现金分红,且一定年限后大股东要按估值回购股份。可是拖了几任领导,对方不仅不分红,也不谈回购的事情,现任负责人也不管不问。这就要审计敢于提出问题。三、基金投资关注的内容基金这个词,没深入接触过的朋友可能觉得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在许多场合都能听到这个词,陌生是因为对其内在的运作机制不了解,所以先来简单解释下基金到底是个什么玩意儿。长话短说,基金就是把潜在的,有投资需求的

11、人的资金集中起来(成立合伙企业),然后选一个有能力管理这笔大资金的人,进而再进行投资的一种模式。成立基金的各个主体,是一种合伙关系。管理基金的人,通常称之为基金管理人或合伙管理人,按合伙协议收取一定的管理费。基金有生命周期,一般分为募集期、投资期、清算期。基金有产业引导、放大投资、分散共担风险、收益共享等优点。缺点是投资周期长、流动性差、结算清算方式复杂、小股东权益保障薄弱等。同样,按照大数据审计的思维,我们要把基金的基本信息收集上来,通常我们需要获得以下信息,基金名称、基金主要投资方向、实际募集资金总额、被审计单位出资额、累计退出本金金额、被审计单位在投余额、累计收益(分红)金额、基金对外投

12、资项目数量、基金对外投资金额,协议本地化投资金额、实际本地化投资金额。还是通过倒查资料的方式。通常可以反映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是反映基金在存续期间未进行投资或投资进度缓慢的问题。国有金融投资类企业的资金来源通常都是政府注资,也就是国有资金。我们就曾发现有的基金成立后,到投资期结束,一个项目都没有投,或者仅仅投了一两个项目,资金量也不大。造成巨额的资金躺在银行账上,好一点的买个银行理财产品吃吃利息。要记住基金管理人可是还要收管理费的。这个问题说小了,那是国有资金绩效差。往大了说,那是投资人的失职。二是反映基金投资方向与成立目的存在差异的问题。基金协议里会约定投资项目行业的优先等级,以此突出基金成

13、立的目的。有的管理人,也许是出于急于出业绩的目的,会不顾协议约定的投资方向进行投资。比如约定投物联网产业的,结果投了养猪场,而且投资金额比例占基金的总额比重很高。其实,成立基金的初衷都是希望基金能对产业进行引导,若协议都没有任何约束力,那要协议有何用?三是反映基金本地化投资引导作用不明显的问题。作为国有企业的出资,之所以入股某基金,是寄望于基金能对本地的产业结构、投资引导产生积极的影响。说的高尚一点,就是要体现出社会效益。而事实上可能事与愿违。有的在向政府申请资金时,信誓旦旦说要有一定比例的资金投资于本地,还明确了产业方向。但是却没有写进协议里,有的虽然在协议里约定了,实际上也都未能投资于本地

14、。四是要延伸调查基金投资项目的经营状况。入股基金是间接投资,而且只要未到最终清算,就不能坐实某个基金是盈还是亏。但是基金投资的项目的经营情况是好是坏还是值得延伸的,至少要把风险揭示出来。这里揭示的重点和股权投资类似,就不再赘述了。四、金融服务关注的内容近几年,中央一再强调要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地方国有金融类投资企业就成了落实政策的执行者。为中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服务主要有两类,一类是直接为中小微企业提供小额信贷,第二类是为中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担保。(一)中小微企业小额信贷国有金融类投资企业不能直接把资金放贷给中小微企业,常见的运作模式是由地方政府、国有金融类投资企业和银行三方共同设立一

15、个小额信贷平台,由国有金融类投资企业支付给银行一笔资金作为风险保证金。中小微企业向平台申请小额贷款,国有金融类投资企业负责风险审查,银行负责放款和贷后管理。如果中小微企业无法偿还,则国有金融类投资企业代偿。主要可以反映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是反映业务模式存在的体制机制问题。这类小额信贷平台,通常银行按基准利率收取利息,国有金融类投资企业向中小微企业收取1%-4%的服务费,除了向银行支付风险保证金外,还承担代偿责任。这种模式银行不需承担贷款违约风险,国有金融类投资企业收取一定比例的服务费,却承担全部风险,收益和风险不匹配。二是反映信贷存在的重大经济损失风险。重点要把已为中小微企业代偿,又没有追偿到

16、位的资金总量进行揭示,并对总量进行解构,对现状进行总结。更重要的是还要分析产生风险的原因,为下一步工作提供支撑。三是反映风险审查工作存在的问题。前面说过要对产生风险的项目进行原因分析。在分析的基础上要重点反映在风险审查过程中,抵押、质押物的价值是否经过评估、是否能够覆盖债权、是否存在权属瑕疵;档案是否齐全等问题。(二)中小微企业融资担保融资担保业务理论上并不复杂,就是向有贷款需求的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按融资额收取一定比例的担保费,如果贷款企业到期不能偿还,则由担保方代偿,担保方再向贷款企业追偿。主要可以反映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是反映担保代偿后追偿未到位的经济损失风险问题。实际上就是要重点对代偿后未能及时追偿到位的项目进行揭示,还要查清这些项目是否存在反担保措施薄弱、企业资金链断裂等情况。这样说存在损失风险才有说服力。二是反映风险控制能力不足的问题。一般担保公司要对经济形势和行业的风险水平有所判断,而不是来者不拒的为客户担保,且客户行业不能过于集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