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学演示教学

上传人:youn****329 文档编号:136933595 上传时间:2020-07-03 格式:PPT 页数:98 大小:1.4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染病学演示教学_第1页
第1页 / 共98页
传染病学演示教学_第2页
第2页 / 共98页
传染病学演示教学_第3页
第3页 / 共98页
传染病学演示教学_第4页
第4页 / 共98页
传染病学演示教学_第5页
第5页 / 共9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传染病学演示教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染病学演示教学(9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传染病学,传染病的概念,各种病原体(pathogen)(各种病原微生物,各种寄生虫)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传染性(infectivity)的疾病病原微生物:病毒(virus)、细菌(bacteria)、螺旋体、立克次体、衣原体、支原体、真菌等寄生虫(parasite):原虫、蠕虫,感染性疾病:各种病原体引起的疾病(infectiousdisease)传染性疾病:各种病原体引起的有传染性、(communicabledisease)可以在人群间相互传播,在某些条件下流行的疾病,耳源性脑膜炎化脓性脑膜炎感染性疾病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化脓性脑膜炎传染性疾病,非典型肺炎不全等于SARS,肺炎,非典型肺炎,SAR

2、S,1918年Kansas流感大流行的受害者4000万人死亡,1918年美国Kansas流感大流行的受害者4000万人死亡,EmergingInfections1990s,BacterialInfections,VirusInfections,禽流感影响了香港的出口和恒生指数,Severeacuterespiratorysyndrome(SARS),8thMay2003,Aug8,2003,1985-2002年全国HIV感染者分布,新发现的病毒性疾病,年代病毒名称疾病名称轮状病毒(Rotavirus)婴儿腹泻1975甲型肝炎病毒(HAV)甲型肝炎细小病毒B19慢性溶贫,特发性再障等1977埃博

3、拉病毒(Ebolavirus)埃博拉出血热1977汉坦病毒(Hantaanviurs)肾综合征出血热1978丁型肝炎病毒(HDV)丁型肝炎1980人T-细胞嗜淋巴病毒I型(HTLV-I)T细胞淋巴瘤1982人T-细胞嗜淋巴病毒II型(HTLV-II)毛细胞白血病1983人免疫缺陷病毒(HIV)艾滋病1986人疱疹病毒-6(HHV-6)猝发玫瑰疹,新发现的病毒性疾病,年代病毒名称疾病名称1988戊型肝炎病毒(HEV)戊型肝炎1989丙型肝炎病毒(HCV)丙型肝炎1990人疱疹病毒-7(HHV-7)发热,皮疹,中枢N系统感染1991瓜纳里托病毒(Guanaritovirus)委内瑞拉出血热1993

4、辛诺柏里病毒(SinNombrevirus)肺综合征出血热1994马麻疹病毒(EMV)间质性肺炎,无菌性脑膜炎1994萨比亚病毒(Sabiavirus)巴西出血热1995人疱疹病毒-8(HHV-8)卡波济氏肉瘤1995庚型肝炎病毒(HGV)庚型肝炎新型克-雅氏病(newCJD)海绵状脑病2003SARS相关冠状病毒SARS,新发现的细菌性疾病,年代细菌名称疾病名称1977嗜肺军团菌军团菌病1977空肠弯曲菌肠炎1981产毒素金黄色葡萄球菌中毒性休克综合征(TSS)1982大肠埃希氏菌O157:H7株出血性结肠炎1983幽门螺杆菌消化道溃疡,胃癌1992汉氏巴尔通体猫抓病:杆菌性血管瘤病1993

5、创伤弧菌食原性败血症1993大肠杆菌O12:K1:H7株泌尿道感染,孕妇流产,败血症,脑膜炎,新发现的其它传染病,年代病原菌名称疾病名称1976微小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parvum)急性和慢性腹泻1982伯氏疏螺旋体(Borreliaburgdorferi)莱姆病1985比氏肠细胞内原虫(比氏肠胞虫)顽固性腹泻(Enterocytozoonbieneusi)1986卡晏环孢子球虫(Cyclosporacayatanensis)持续性腹泻1989恰菲埃里希体Ehrlichiachaffeensis人埃里希体病1991巴贝虫新体(Babesian.sp.)非典型巴贝虫病1993

6、家兔脑胞内原虫(Encephalitozooncuniculi)弥漫性疾病1997立克次体(R.mongolotimonae)蜱传淋巴结病,Ebola病毒感染,感染过程Incubationperiod2-21days内出血和外出血.临床发作者死亡率50%90%DiagnosisDetectionofspecificantigenorantibodyand/orvirusisolation.TherapyNoneonlysupportivecare,Ebola病毒的传播,人与人之间通过直接接触血液、分泌物传播猴子。吸血昆虫可能携带病毒,肠出血大肠杆菌O157:H7感染,1982年发现于美国消化道

7、传播表现为无症状感染、轻度腹泻、出血性肠炎、溶血尿毒综合症、TTP分离培养、血清学等方法诊断支持治疗、适当使用抗生素,一、肠道病毒EV71等,EV71等病毒是引起婴幼儿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主要感染10岁以下儿童。临床主要症状:发热、手、足、口疱疹,一般症状较轻。并发症:脑炎、心肌炎、肺炎。对症治疗丙类传染病,二、诺如病毒感染,传染源:患者及感染者传播途径:主要通过粪口消化道途径传播。生食或吃了未煮熟的贝类易被感染。密切接触传播:可以通过门把手、桌椅、扶梯等传播空气传播:患者呕吐或腹泻物干化后,病毒颗粒随灰尘等形成“气溶胶”,散布在空气中,沿呼吸道进入人体,伯氏疏螺旋体所致莱姆病,1982年发

8、现硬蜱是主要传播媒介第一期表现流感症状慢性游走环形红斑第二期出现神经和循环系统损害第三期数月数年后大关节炎青霉素治疗,克雅氏病疯牛病朊毒体(朊毒蛋白)引起食用疯牛肉传播潜伏期510年早期焦虑、压抑、头痛、躯体痛、感觉持续异常病情发展,出现步态不稳、共济失调晚期,健忘,肌痉挛、舞蹈病病程平均14个月脑组织有朊毒体存在,传染病学,研究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在人体内、外环境中发生、发展、传播和防治规律的科学,传染病的研究重点,发生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以及流行病学和预防,感染Infection,病原体与人体相互作用、相互斗争的过程人病原体环境-感染过程三因素,感染过程的表现,病原体被清除隐性感染显性感染病原

9、携带状态潜伏性感染,病原体被清除(一过性感染),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被动免疫特异性主动免疫,隐性感染(亚临床感染)Covertinfection,数量多免疫应答组织损伤生化临床症状、体征感染后病原体被清除或携带,显性感染(传染病急性发作)overtinfection,数量多免疫应答组织损伤病理生理的变化临床症状、体征感染后病原体被清除,或携带,或转为慢性,隐性感染显性感染免疫应答有有组织损伤轻有生化改变无有病理生理改变无有症状和体征无有发生率高低获得特异性主动免疫有有感染后病原体被清除大多数大多数感染后转变为病原体携带少数少数,病原携带状态Carrierstate,带病毒者带菌者带虫者潜伏期携带

10、者恢复期携带者健康携带者(无症状携带者)急性携带者慢性携带者,潜伏性感染latentinfection,免疫功能将病原体局限化,暂时的平衡不显性感染,但也不清除,长期潜伏免疫功能下降时,显性感染,关于病原携带状态,下列哪项是不正确的A.可以出现在显性感染后,也可出现在隐性感染后。B.是许多传染病的重要传染源。C.并非所有的传染病都有病原携带者。D.并非所有的病原携带者都能排出病原体。E.机体有免疫反应,但不足以清除病原体,X型题关于显性感染,下列哪些是正确的A.病原体侵入人体,引起特异性免疫应答B.不引起或只引起轻微组织损伤C.有明显的临床表现D.大多数天花感染者表现为显性感染E.病后免疫力巩

11、固,不会再受感染,决定感染过程的因素病原体的Pathogenicity机体的免疫应答环境因素,病原体的作用,数量侵袭力invasiveness毒力virulence变异性variability,免疫应答的作用,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保护性免疫应答变态反应,非特异性免疫,天然屏障:皮肤、粘膜,血脑屏障,胎盘屏障体液因子:细胞因子、补体、溶菌酶吞噬作用:单核细胞、巨噬细胞、粒细胞,特异性免疫,细胞免疫T细胞介导,细胞因子体液免疫B细胞介导IgGIgMIgAIgDIgE,组织损伤的发生机制,直接侵犯毒素作用免疫机制,流行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人群易感性,传染源sourceofinfect

12、ion,病人(patient)Covertinfectionpeople病原携带者受感染的动物,传播途径(routeoftransmission),呼吸道传播消化道传播虫媒传播接触传播血液、体液、血制品传播土壤传播母婴传播,人群易感性,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容易感染有周期性表现与免疫状态有关,在传染过程中,隐性感染增加时,其流行病学意义在于A.轻型病人增加B.带菌状态增加C.潜伏性感染增加D.免疫人群扩大E.显性感染减少,下列哪项关于传染源的描述是不正确的感染病原体后,当病原体在机体内繁殖并排出体外即成为传染源B.不同传染病中,临床类型不同,流行病学意义却是一样的C.传染病急性期的一些症状,

13、如咳嗽,可促进病原体的播散D.在脊髓灰质炎中,隐性感染者是重要传染源E.某些动物间的传染病也可传染给人,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自然因素社会因素,传染病的特征,病原体传染性流行病学特征流行性散发爆发流行大流行季节性地方性感染后免疫,Susceptible,Immune,Infected,NewCases,临床特点,潜伏期前驱期症状明显期恢复期复发与再燃后遗症,TheStagesofaDisease,Timelinesofinfection,Time,NondiseasedDeadRecoveredImmuneCarrier,IncubationPeriod,SymptomaticPeriod,Ti

14、meofinfection,Susceptible,DevelopmentofSymptoms,EndofSymptoms,TimeLineofDisease,LatentPeriod,InfectiousPeriod,NoninfectiousRemovedDeadRecovered,Susceptible,TimeLineofInfectiousness,Timelinesofinfection,Time,NondiseasedDeadRecoveredImmuneCarrier,IncubationPeriod,SymptomaticPeriod,Timeofinfection,Susc

15、eptible,DevelopmentofSymptoms,EndofSymptoms,TimeLineofDisease,ImportanttoPatientandClinician,Timelinesofinfection,Time,LatentPeriod,InfectiousPeriod,NoninfectiousRemovedDeadRecovered,Susceptible,TimeLineofInfectiousness,流行病学有重要意义,传染病症状与体征,发热皮疹毒血症状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反应,发热,原因阶段热型,热型,稽留热弛张热间歇热波状热败血症型热,皮疹,时间分布形态,

16、皮疹形态,斑丘疹出血疹疱疹或脓疱疹荨麻疹粘膜疹,毒血症toxemia,各种pathogen在host体内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的外毒素及其他代谢产物以及细菌裂解时释放的内毒素等不断进入血流,引起一系列的中毒症状,严重者引起中毒性休克,菌血症bacteremia:细菌在病人血液中,但不繁殖败血症septicemia:细菌在病人血中繁殖并产生毒素,引起严重的全身感染中毒症状脓毒血症pyemia:宿主免疫功能低下,细菌的数量和毒力强时,患者的其他组织和器官发生转移性化脓性病灶病毒血症viremia,临床类型,急性亚急性慢性,轻型普通型重型极重型,传染病的诊断,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资料实验室及其它检查,实验室及其它检查,一般常规检查病原学检查生化检测免疫学检测分子生物学检测内镜检查影像学检查活体组织检查,传染病的治疗,一般及支持治疗病原治疗对症治疗康复治疗中医及中药治疗,传染病的预防,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传染病分类,三类37种甲类2种乙类25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