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城市化过程与特点》教案5 湘教版必修2.doc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36918954 上传时间:2020-07-0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8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城市化过程与特点》教案5 湘教版必修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中地理《城市化过程与特点》教案5 湘教版必修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中地理《城市化过程与特点》教案5 湘教版必修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中地理《城市化过程与特点》教案5 湘教版必修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中地理《城市化过程与特点》教案5 湘教版必修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城市化过程与特点》教案5 湘教版必修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城市化过程与特点》教案5 湘教版必修2.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城市化过程与特点【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城市化的概念、标志以及意义; 2、了解乡村城市转型的概念和主要类型; 3、理解社会经济发展对城市化进程的推动作用; 4、理解并掌握发达国家的城市化与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的异同,并能由此进一步理解中国城市化的发展之路。(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发达国家的城市化”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相关材料,提高从图文资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地理思维;2、通过对“达国家的城市化与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的异同”的探讨,使学生养成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思维习惯,逐步提高认识复杂地理问题的能力;3、在问题剖析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大胆表达、交流、反思个人

2、的见解,发展学生学会合作、与人交往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问题剖析过程中,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2、通过学习发达国家城市化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的异同,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能力以及科学的城市发展观;【教学重点难点】 1、城市化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2、发达国家的城市化与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的异同;【教学方法】 1、自主合作学习:为使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实行小组合作学习(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把班级分成4组,每9-10人一组),引导学生团结协作,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本节课内容比较条理,所以充分利用各种图片以及教学资

3、料,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并通过学生阅读图表、资料,引导学生分析,从而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学法指导】自主探究 + 分组合作学习法顾名思义,就是自己主动去探索、研究、充分地利用团队智慧来学习获取新知识的方法。一般地,我们借助现有的学习材料和查阅相关的图文资料和老师、同学密切合作,有目标、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自己动手动脑、主动探索,通过观察、列表、比较等方法获取新知识、新思想,进而归纳、概括出事物的一般规律或特点,提高自身素养的一种学习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授课过程】一、组织课堂:全班分成4个合作学习小组和一个评判组,学习小组每组推举3名专家学生(中心发言人)和一个噪音管理员,中心发言

4、人编号1、2、3号依次发言,噪音管理员主要任务是组织讨论的有效进行。在合作探究过程中,中心发言人的发言代表全组同学的观点和见解,体现全组的智慧。评判组不但自主获取新的信息,还要发扬合作精神,本着公正、公平的原则,给各合作组的观点和见解给出正确与否的评判,并记录好各组的学习成绩。二、和学生共同制定课堂活动规则:活动规则:必答题每题10分,答错不得分,小组其他同学有两次补充发言的机会,答对同样记分。抢答题每题20分,答错不扣分,小组其他同学有两次补充发言的机会,答对同样记分。风险抢答题答对得相应的分数,答错扣该题相应分数的一半,小组其他同学有两次补充的机会,答对同样记分。每组回答结束必须说明回答完

5、毕,然后由评判组给予点评。三、课堂活动:(一)导入新课 课件展示“北京城市用地的扩展”图,展示1949年以前、1965年、1990年和2002年北京城市用地变化情况,让学生通过读图讨论问题:20世纪50年代以来,北京城市用地规模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让各小组讨论自由发言,教师归纳总结)过渡 北京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的过程,就反映了城市化的过程。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就能解决这个问题。(二)第一轮活动 课件展示相关的图文资料,让学生通过尽可能多的途径获得有关城市化的知识信息。然后,每组有一个必答题展示本组学习效果,评判组给每个小组做出正确评价。最后,教师做出

6、总结性点评。必答题设计如下:1组:什么是城市化?2组:城市化过程中出现哪些标志性特征?3组:城市化的意义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4组:什么是乡村-城市转型?可以分成哪些类型?问题小结1、城市化是指人口和产业活动在空间上集聚、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2、城市化的标志性特征为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持续上升;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 、三产业逐渐转移;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3、城市化的意义表现在:在城市化过程中,城市能够创造出比较多的就业机会,大量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城市化过程能带动广大农村的发展,有利于改善地区产业结构;城市化有助于提高工业生产的效率,工业化使城市化获得持续推进的动力;科技的进步和信

7、息化的推进,使现代化大城市成为主要的科技创新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城市文化向乡村广泛地扩散和渗透,影响着乡村的生产生活方式,并提高乡村的对外开放程度。4、乡村城市转型是指乡村向城市转变的过程。主要有三种:一是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二是乡村集镇转变为现代化城市;三是城市边缘的乡村转变为市区。(三)第二轮活动 课件展示有关城市化动力的图文资料,让学生尽最大限度获得相关知识信息。然后,每组有一个必答题展示本组学习效果,评判组给每个小组做出正确评价。该轮活动出现一个抢答题。最后,教师做出总结性点评。必答题设计如下:1组:城市化的主要动力是什么?为什么?2组:第一产业的发展对城市化有何影响?3组:第二产

8、业的发展对城市化有何影响?4组:第三产业的发展对城市化有何影响?抢答题:历史上三次技术革命促进了工业的发展,那么,三次技术革命对城市化的进程有何影响?问题小结1、社会经济发展是城市化的主要动力。2、随着农业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农村劳动力明显过剩,农业人口向城市大量转移;3、工业是城市经济的主要支柱,能够安排大量劳动力就业;4、经济繁荣的城市,服务业相对发达,能够安排大量劳动力就业;抢答题:技术革命第一次技术革命第二次技术革命第三次技术革命开始时间18世纪60年代19世纪70年代20世纪50年代主要标志蒸汽机的发明电气化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及普遍应用科技发展蒸汽动力代替水力内燃机和电力广泛应用于现

9、代工业生产普遍应用信息技术、生物工程、新能源、新材料和微电子技术城市化农业人口到煤铁产地从事钢铁、机械纺织等工业,在煤铁产地出现城镇大量农村人口到城市里从事工业生产农村劳动力过剩,城市能够提高更多、更好的就业机会,大量的农村人口到城市里从事第二、三产业(四)第三轮活动 课件展示图表资料“世界城市化的推进”、学习材料“发达国家的城市化”、“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以及图片“日本东京城市景观”、“传统建筑与高楼大厦形成鲜明对比”,使学生获得发达国家城市化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差异的有关知识。活动过程同前两轮。该轮必答题设计如下:1组: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发达国家的一些大城市中心区萎缩,中小城镇则

10、发展迅速。试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2组: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发展合理吗?说出你判断的理由。3组:试从城市化进程、城市化水平、近半个世纪以来城市化发展速度等方面,讨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差别。想一想,产生这些差别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组:根据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过程中表现出的不同特点,谈一谈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抢答题:试分析“经济越发达,城市化水平就越高,反之就越低”是否正确,为什么?问题小结1其原因主要是:大城市中心区环境恶化,地价上涨,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城市边缘和小城镇基础设施完善,再加上高速公路的发展,私人小汽车的普及,许多人在城市中心区和郊区之间做“钟摆式”移动。此

11、种现象又叫逆城市化。2不合理。理由是: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进程不是随国内工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而提高,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因为农业提供不出足够的剩余产品维持城市人口的增长,城市也吸收不了那么多的劳动力;工业生产和城市拓展对当地生态造成很大破坏,结果导致城市人居环境质量大幅度下降。3 差异的表现国家类型所处阶段起步时间目前速度发展水平城市人口比重城市化与经济发展原因后果发达国家后期早慢高大相适应农业向现代化方向发展,大批农业劳动力向城市迁移大城市中心区表现出衰落,城市外围地带建设了比较多的卫星城;市区范围明显扩大,城市边缘地带发展较快;出现了高水平的大城市连绵带;注重营造高质量的人居环境,城市绿

12、化率保持早较高的水平。重视保护城市的历史文化和文物古迹;发展中国家中期晚快低小不相适应城市经济畸形发展人口增长过快,农村劳动力过剩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流入城市,给城市就业、基础设施建设和进一步发展造成很大压力;工业生产和城市拓展对当地生态造成很大破坏,结果导致城市人居环境质量大幅度下降4、城市化的发展要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一般来说,经济越发达,城市化水平就越高,反之就越低,经济发展速度越快,城市化的速度也就越快。抢答题:这种观点是有条件的,只能说是一般规律,但不能说是绝对规律。在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就不是遵循这种规律的。一部分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明显超过了本国的经济发展阶段和工业水平,城市总

13、体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南美洲国家这种状况最为突出。另一部分发展中国家则表现为城市化进程落后于相应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工业化进程。如印度、孟加拉、印度尼西亚等国就属于这种状况。(五)第四轮活动 课件展示图表“我国五次人口普查城市化水平”,结合课本阅读资料“中国的城市化”,使学生获得关于我国城市化的新知识新信息,活动同前三轮,该轮必答题设计如下:1组:现阶段我国城市化在速度、动力方面有什么特点?2组:现阶段我国城市化在产业结构变动、人口流动方面有什么特点?3组:现阶段我国城市化在城市建设、环境生态保护方面有什么特点?4组:现阶段我国城市化与经济发展、工业化有何关系?问题小结1、现阶段我国城市化

14、速度呈现加快的态势,其动力主要来自改革开放带来的经济迅速发展;2、现阶段我国城市化促使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变;从而带动人口从内地流向沿海,由山区流向平原,由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经济发达地区,由农村流向城市;3、现阶段我国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在环境和生态保护方面虽然采取了许多措施,城市生态环境也得到初步改善,但城市生态环境仍不容乐观;4、现阶段我国城市化与经济发展基本协调,但也存在许多问题,特别是我国人口众多,解决劳动力就业问题是城市化过程中必须解决的一个首要问题;并且工业是我国城市经济的主要支柱,能够安排大量劳动力就业并为服务业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评判组

15、代表总结发言,综述该节课所得到的总体信息。评判组公布前四轮各组的学习成绩。(六)信息反馈课件展示“风险抢答”题,每题答完后由评判组给予点评,然后教师展示答案。试题设计如下:1、衡量城市化水平最重要的指标是( ) 10分A 城市人口增加,乡村人口减少 B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C 乡镇企业规模的扩大 D 城市用地规模的扩大2、关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特点,叙述错误的是:( ) 20分城市化水平低,1990年城市人口比重只有33% 城市化起步晚,发展不合理 城市化起步早 出现逆城市化A B C D 3、下列关于城市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20分20世纪70年代发达国家城市人口比重一般都已经达到70%左右 发达国家出现逆城市化现象主要是由于交通工具的现代化 大城市发展迅速和中小城市发展缓慢是当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共同点 英国是世界上城市化发展最早的国家A B C 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