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狄三和“进藏英雄先遣连”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3691876 上传时间:2017-10-25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45.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李狄三和“进藏英雄先遣连”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李狄三和“进藏英雄先遣连”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李狄三和“进藏英雄先遣连”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李狄三和“进藏英雄先遣连”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李狄三和“进藏英雄先遣连”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李狄三和“进藏英雄先遣连”》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李狄三和“进藏英雄先遣连”(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李狄三和“进藏英雄先遣连”哲学家认为,人生是立体的,也有长、宽、高三个尺寸。长度是寿命,宽度是视野,高度则是成就。生命之所以能拥有某种高度,是因为心灵已经抵达了那里。苏格拉底为了维护真理和正义,镇定自若地饮下毒酒;李大钊、瞿秋白为了祖国和人民的解放,从容就义因精神的高贵,他们的生命需要人们用心灵仰望。我们来到新疆喀什。在“进藏英雄先遣连” 荣誉室,倾听一个人和一个连队的故事:他,只有凭人们印象回忆勾勒的一幅画像,连一张正规的照片都没留下然而,无论岁月怎样地流逝,这个名叫李狄三的“党代表 ”和他的连队,永远是这里的“ 精神偶像 ”,永远是这里的新 鲜话题党中央毛主席电令他们进军西藏建国之初,王震

2、率一兵团挺进新疆时,党中央毛主席电令:“ 你 们进军 新疆的任 务,包括出兵西藏,解放藏北。 ”南疆与藏北阿里之间,横亘着高耸入云、白雪皑皑的喀喇昆仑山,高寒缺氧,路断鸟绝,是令人谈而色变的“无人区” 。完成这项重任丝毫不亚于长征路上飞夺铁索泸定桥、突破天险腊子口!庄严而神圣的使命,落在新疆军区独立骑兵师第一团一连肩上。这是一支由汉、维、蒙、回、藏、锡伯、哈萨克 7 个民族 137 名官兵组成的民族兄弟连。向当面受领任务的何家产师长提出了四个“最” 的要求:最好的、最 过硬的、最能吃苦的、最善恶战的。王震的要求更为具体:“派先遣连进军阿里是毛主席亲自批准的行动,选配的干部一定要懂政策、守纪律、

3、作风过硬。 ”当郭鹏军长提到李狄三时,左齐、王恩茂、何家产不约而同地点头。李狄三出生在河北无极县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1937 年抗日战争爆发时,参加了晋察冀抗日义勇军第五支队,1939年 6 月,参军到贺龙领导的一二师,深受贺老总喜爱。他作战勇敢,聪明好学,紧张的战斗之余,抓紧时间学文化,能写能说能唱,吹笛子是他的拿手好戏,经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后,在三五九旅任指导员。抗战胜利后,李狄三先后任保卫干事、民运股长、联络股长、保卫股长,参加了解放大西北的历次重大战役,9 次负伤,3 次荣立大功。虽然久闻其名,左齐副政委还是亲自到团里了解这位得到贺老总和郭军长欣赏的“人物” 。经过 考查,左齐放心了

4、。受领任务铿锵简短。李狄三以“一定不辜 负党的希望,坚决完成任务” 做了回答。1950 年 7 月 27 日,李狄三带着参谋周奎棋和干事陈信之,从驻地和田赶赴于阗,和连长曹海林、指导员李子祥、副连长彭清云交谈后,立刻到各班排,仔细检查干部战士的行装。考虑到一连远离后方,孤军深入,会遇到意想不到的特殊情况和困难,各级党委和首长从各个方面进行了加强。从西宁给先遣连调集了 150 顶皮帽子,选派了两名翻译,还有一幅罕见的分省地图那是陈毅从香港买来送给他的;王震拿出了家底毛主席在西柏坡送给他的四支“救命药” 盘 尼西林;郭 鹏将从国民党一个旅 长 手中缴获的心爱之物望远镜和指北针也拿了出来;何家产献出

5、了自己的坐骑“黑流星” ;王恩茂脱下自己的羔皮衣准备工作就绪后,李狄三以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为旋律,填写了挺进歌:挺进挺进挺进向西藏向阿里向祖国的边疆进军那里的穷苦奴隶多少年来受着剥削压迫早就盼望着人民军队去解放他们 晚上,李狄三集合全连战士,一句一句教。很简单,旋律也不复杂,但唱得大家热血沸腾。 1950 年 8 月 1 日上午,李狄三率先遣连从新疆最南端的于阗县普鲁村宣誓出征。李狄三和全体官兵举着大旗,高唱挺进歌出发了。这是进军西藏的第一支部队,走的是一条人迹罕至的道路,经历的是一次闻所未闻的远征 15 天九死一生、艰苦卓绝的行军“挺 进 !挺 进!挺进 !向西藏,向阿里”战旗在凛冽的寒风

6、中飘扬, 挺进歌在亘古荒原上回荡,李狄三带领先遣连官兵在崎岖山道上艰难跋涉。阿里地处喀喇昆仑山、喜马拉雅山、冈底斯山腹地,平均海拔 5000 米以上,含氧量只有平原的 40,是高原的高原,屋脊的屋脊。离开于阗 4 天之后,先遣连穿过“昆仑第一虎口” 赛虎拉姆大石峡,进入飞鸟不到、人迹罕至的昆仑山腹地。黄昏时分,李狄三带领最后一个小分队,拉扯着瘫软疲惫、吐着长舌的坐骑,喘着粗气爬上海拔 5517 米的库克雅达山顶。战士们纷纷瘫坐在地上,李狄三走到战士们面前,大声说:“同志们,首 长在看着我 们,阿里人民在盼望我们,我们一定要坚持住,走到阿里。 ”说着,扶起一个生病的战士往前走去。他们趟过白雪覆盖

7、的乱海子和埋衣山,爬过野马山和野牛过夏一路上,严酷的考验接踵而至:冰雹打、风雪袭,摄氏零下 40 度的严寒,使身上的皮衣像一层薄薄的牛皮纸;严重的缺氧,老让人呼不出憋闷的那口气,又吸不进急需的那口气。一天,连队正在山道上攀行,晴朗的天空转眼阴云骤聚,闷雷在头顶炸响,鸡蛋大小的冰雹倾泻而下,打得人仰马翻。走在队伍中间的李狄三大声喊:“往两头传 ,靠住石头,拉住马匹。 ”冰雹 过后,队 伍重新集合时,全连战 士竟有 30 多人被打伤,7 人重伤,2 匹战马千疮百孔被活活打死。冰雹刚过,狂风挟裹沙石、雪片又铺天盖地而来,山谷间顿时一片黑暗。黑暗中李狄三高呼:“ 人马就地卧倒。 ”冰雹风雪过后,高原强

8、烈的日照又在山间反射出刺眼扎眸的银白,眼睛疼痛奇痒,什么也看不清。官兵们只有靠拽着马尾巴往前迈步,每前进 1 公里都得付出很大的代价。李狄三召开干部会,发动大家想办法、出主意,战胜疾病。 人在最困难时被逼出了许多生存本领。用雪球洗脸,眼痛减轻了;用锅黑抹黑眼圈,战胜了雪盲;头疼欲裂,用背包带紧紧捆住;呕吐不止,强行吃饭喝水;山陡雪大,拉着马尾巴攀登;马匹倒毙,背起行装爬行;帐篷搭不起来,就裹紧毛毯在雪地里睡觉经过 9 天艰苦卓绝的行军,新疆、西藏的界山达坂终于出现在官兵们眼前。这座终年积雪的达坂海拔 6400 多米,上下山各 30 多公里,必须一天内翻越。先遣连半数以上的人出现严重冻伤,已经人

9、困马乏,精疲力竭,还有十多名伤员、病号!这是难以完成的翻越! 夜晚,亘古荒原燃起一堆熊熊篝火。全连 20 几名共产党员围拢过来,李狄三主持召开了党员大会。出征以来,连队已经形成惯例:每当遇到困难危险,李狄三总要点燃篝火,召开党员大会,用集体的智慧和力量战胜艰难险阻!李狄三严肃地说:“同志 们,现 在召开党员大会,主要议题是研究解决目前我们面临的困难,稳定部队情绪,坚定信心,翻过界山。不错,现在我们确实遇到了不少困难,但是,在座的都是共产党员,如果没有困难还要我们这些党员做什么?红军长征时又是草地又是雪山,国民党前面打后面追都过来了,咱们还能翻不过界山吗!”党员们纷纷发言,要背着伤员翻山。界山冷

10、酷严峻、让人望而生畏。可在党员干部的带领下,这个连队成为无坚不摧的铁军。连里 20 多名党员,大多是病号,他们兑现了自己的诺言,背着伤员翻达坂。当夕阳把最后一缕余晖洒向界山达坂的雪峰,先遣连官兵已经把这座大雪山踩在了脚下。8 月 15 日,经过 15 天九死一生、艰苦卓绝的行军,李狄三带领先遣连翻越了万山之祖冰雪昆仑,跋涉 1300 里雪域绝地,到达藏北阿里境内,在阿里改则地区的两水泉建立了第一个转运留守据点。电波把喜讯传向喀什,传向西安,传向北京亘古沉默的阿里蓝天,飘起了人民解放军的第一面战旗!我军进藏史上的第一个和平协议阿里地域广大,总面积 31 万平方公里,许多地区都是“无人区” 。李狄

11、三将全连分为 5 个侦察 组,分头寻找藏族群众。半个月后,他们在卧牛岭东南一片草滩上,终于发现了第一缕炊烟,找到一顶帐篷和一对中年男女、一个孩子和一群羊。李狄三带领翻译杨富成连夜赶往这个放牧点。 解放军与藏民的第一次接触,充满了戏剧性。第二天天亮时,他们还没到跟前,藏民就抱上小孩,拉着妻子往对面山上跑,连羊群都不要了。战士们一边帮老乡收拢羊群,一边向藏民喊话,可无济于事。于是,他们用藏族同胞献哈达的礼节,解下枪,让半山腰的汉子看了看,放在一块石头上,捧着哈达往山上走去。谁知那汉子竟端起杈子枪,对着战士,你进他退,你停他停,既不下山,也不离开。李狄三看到这种情况后说:“藏民第一次与我军接触,既不

12、了解我们是什么人,又不了解我党我军的政策,怀疑是难免的。他们这么长时间不离开,恐怕是舍不得羊群。取得藏胞的信任,关键是如何处理这群羊。我看就是走掉也没关系,至少可以让他们知道我军的行为和政策,给他们留下好印象。”大家点头称是。李狄三和战士们手捧哈达,赶着羊群,喊着“夏保” 藏语“ 朋友 ”的意思 向藏民走去,直到跟前那藏民才收起枪,迟疑半天接过哈达,数了数羊,才放心赶着羊群,带着妻子、孩子下了山。藏民将他们让进帐篷,分别献了哈达,李狄三回赠了面粉、茶叶、白布和糖等生活用品,通过翻译,向藏民宣讲了我党我军的政策。藏族汉子慢慢理解了,结结巴巴地说:“ 共 产党,解放 军 ,夏保亚古都。 ”后来大家

13、把 这座山命名为“藏胞山” 。扎麻芒堡藏语是“水草多的地方 ”,属改 则、革吉、三科儿三区交界地区。先遣连进驻后,噶本及当地头人惊恐起来,他们一面组织藏军和地方武装备战,一面派出喇嘛和头人四处游说,宣布了不准和解放军接触,不准向解放军卖东西,不准给解放军带路的禁令。这天晚上,支部会一直开到次日拂晓,议出了十多条办法。李狄三还修改了挺进歌,增加了一段歌词:挺进挺进挺进人民的队伍到藏北赶走帝国主义势力为了国家统一我们是藏家亲兄弟汉藏平等团结一致永不分离直到那共产主义把西藏建设成美好的天地。昌都战役沉重打击了西藏反动分子的气焰,阿里噶本政府派改则本相当于县长赤门色索南班觉,带着管家扎西才让来先遣连驻

14、地慰问,同时要求先遣连退出阿里。李狄三敏锐地意识到,这是一场不寻常的政治斗争,必须坚持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他向扎西才让阐述了解放军进藏的重大意义,表明了解放阿里的决心和信心。阿里噶本听了赤门色索南班觉的汇报,决定派千佐才旦朋加和扎西才让与先遣连进行和谈。3 天后,在峪崆临时搭起的帐篷里,噶本政府与先遣连签订了五项协议。这是我军进藏史上与西藏地方政府达成的第一个和平协议,收到协议后立即报告毛主席,毛主席满怀喜悦之情给阿里噶本写信表示赞赏。阿里噶本接信后十分激动,给拉萨噶厦做工作,促使了噶厦态度的转变,促进了中央人民政府与拉萨噶厦“ 和平协定” 的签订。 西藏和平解放,李狄三和先遣连功不可没。

15、 3 月 7 日这一天,全连举行了 11 次葬礼冬天来了,狂风挟着暴雪在辽阔的原野上咆哮,仿佛要摧毁一切生命。10 月 28 日,王震司令员电令先遣连:“停止继续向前推进,就地做好越冬备战,全面展开宣传群众工作,坚守扎麻芒堡,等待后续部队共同进军噶大克。 ”这一等,就是长达 8 个多月的艰苦坚持和极地守望。 阿里大雪封山,先遣连的后方补给线中断。驻守扎麻芒堡的 103 名官兵,从 12 月开始靠吃马料度日,其他几个据点的食盐也已告罄。面对驮运线的消失,参加过南泥湾开荒的李狄三没有恐慌,在越冬备战会议上,他说:“虽然我们面临的困难比延安时期还要大,但不能坐以待毙。阿里雪地里长不出庄稼、种不出棉花

16、,但有野兽可以就食,有兽皮可以御寒。雪山草地都过来了的队伍,还有什么困难战胜不了呢。 ”第二天早上,李狄三用锅灰在驻地雪墙、冰壁上写下这样的标语:“ 越艰苦,越光荣,困 难面前出英雄;越团结,越坚强,群众赛过诸葛亮。 ”顽强的生产自救在扎麻芒堡驻地展开了。 李狄三带着官兵在冰天雪地里掘地挖穴,筑地窝子。零下 40 多摄氏度的严寒下,一镐下去地上只留一个白点。许多人虎口震破,鲜血染红镐柄,一天也挖不出一筐土。他们“生火烤地,边烤边挖” ,钢钎撬,牛角铲,一 层层地剥,一间间地垒,最后在红沙山挖出 41 间地窝子、8 座马棚、249 米交通壕、9 个防御掩体、2 座碉堡。阿里的亘古荒原上,终于有了人民共和国的第一座军营。营建任务完成后,连队每天都组织几十人外出打柴。一个冬天他们挖遍了方圆几十里的扎麻,准备了 20 多万斤柴火。没有食物,他们组成打猎小组,每天外出打猎。共猎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