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形势分析报告

上传人:l**** 文档编号:136916267 上传时间:2020-07-03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1.1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形势分析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我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形势分析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我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形势分析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我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形势分析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我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形势分析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形势分析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形势分析报告(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9年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形势分析及2010年展望2009年12月,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值57.61亿美元,环比增长21.42%,出口值35.76亿美元,进口值25.57亿美元,环比分别增长19.02%、25.57%,进、出口额双双创出单月历史新高。12月份的高速增长直接带动全年进、出口额同比增幅提升,全年累计出口值达到329.1亿美元,进口值202.36亿美元,分别实现3.71%、21.5%的同比增幅。总体来看,我国医药进出口贸易在2009年金融危机的蔓延和世界经济减速所导致的外需下滑的背景下能够较快的起稳回升,凸显了医药市场具备较强抗风险能力的特征,全球市场依然处于持续增长的上升通道。1月22

2、日,世界银行发布了2010年全球经济展望报告,提升全球经济预测,预计今年全球经济增长率为2.7%。1月以来,中国、美国、欧洲相继公布的采购经理人指数(PMI)数据不约而同发出较为强劲的信号,这也让市场对经济复的信心大大巩固,预示2010年的世界贸易将继续向好的方向发展,这为我国医药外贸尤其是出口提供了继续发展的市场空间。一、型反转后快速恢复至同期水平2009年月度出口数据呈现出一个明显的V型走势。今年初,金融危机的影响进一步向经济实体扩,国际经济形势持续衰退,国际订单数量锐减,在2月出口值达到底点后,3月快速反弹至26亿美元的同期水平,其后始终维持在26亿美元上方,并在第四季度增长,达到月均3

3、0.25亿美元。医药保健品出口在金融危机的大环境下能够快速复,并在四季度呈现明显的增长态势,其直接原因是外部需求逐步复、主要出口品种价格回升,此外,我国主要的医药产品,如原料药、医疗器械在国际市场具备明显的质量和价格优势,市场竞争力依旧,这也是医药出口能够继续保持增长的主要因素。二、全球医药市场缓慢复,我出口市场仍维持原有格局根据GTI数据统计,在截至2009年11月的几个月中,欧盟,美国亚洲市场原料药和药品贸易有明显复或增长,以包括青霉素、四环素、头孢、维生素等主要产品在的统计结果看,三大市场均呈现同比降幅收窄的趋势,这与欧美近期的经济数据近几个月一直呈现改善局面相吻合,其中,美国、日本恢复

4、较快,累计进口降幅缩小至约10%,欧盟、国、加拿大由于上半年市场下跌幅度较大,虽降幅连续收窄,仍低于同期20%的水平。值得注意的是,欧盟抗生素市场在近3个月快速增长,平均环比增幅达到18.77%。 从我国海关出口数据看,亚洲仍是我医药出口的最大市场,全年出口额134.58亿美元,同比增长10.28%,日本、印度、东盟、等主要国家和地区均接近或超过10%增长幅度,其中对日本增幅16.56%,对东盟增幅为17.31%,市场份额增长超过1%,成为年度主要的增长市场。欧盟、北美等发达国家所占我国医药出口市场份额变化不大,对欧盟年度出口降幅从上半年的-6.67%收窄至-1.39%,北美市场基本持平,从G

5、TI数据中,反映出中国医药产品的市场比重有所增加,中国医药产品仍具较强竞争力。三出口结构发生显著变化,医疗器械等商品逆势上扬,原料药增长乏力。从出口商品结构看,靠传统原料药的增长带动医药贸易增长的方式有所转变,医疗器械类商品出口增长明显,年度出口122.45亿美元,同比增幅10.64%,出口比重占37.21%,提高了约3个百分点,其中,医用敷料出口41.36亿美元,同比增幅达到32.85%,其原因主要是低端消费品市场的相对稳定,甲型H1N1流感的全球蔓延又导致需求有所增加。科技含量较高的医院诊疗设备出口37.71亿美元,增长4.28%。口腔设备与材料尽管出口额不大,但实现了23.62%的高增长

6、。在重点监测的十大商品中, 量价齐升的商品有医用敷料、病员监护仪和一次性注射器,分别增长了27.53%、5.54%,16.91%、3.45%和14.76%、0.04%;量增价跌的商品有彩色超声波诊断仪和核磁共振成像装置,数量分别增长12.96%和1.18%,价格分别下降13.3%和7.68%;量跌价增的商品有血压测量仪、X 光检查造影剂、X射线断层检查仪和窥镜,数量分别下跌19.78%、45.64%、7.73%和65.63%,价格分别增长9.85%、172%、11.07%和255%;量价齐跌的商品只有按摩器具,分别下跌了10.26%和1.31%。全球药品市场的萎缩,直接影响到我国化学原料药的出

7、口。2009年,我国西药原料药出口165.6亿美元,同比下降4.53%,并呈现量价齐跌的态势。从全年来看,上半年由于需求减弱,订单少,时间拉长等因素,出口额明显下降,上半年降幅6.32%,下半年情况有所改观,由于我主要出口市场经济复,并出现去库存现象,出口数据趋于乐观,企业普遍反映生产和订单情况都要比上半年要好一些,首先出口量放大,出口值有所回升,在4季度,主要出口品种价格缓慢回升,尤其在12月,出口额飙升至16.87亿美元的年新高。在重点监测的十大商品中,量价齐跌的商品有青霉素工业盐和糖精钠,两个商品分别数量和金额分别下跌39.71%、30.03%和11.57%、48.27%;量价齐增的商品

8、为肝素钠,12月单月出口金额一跃成为西药类单品种商品出口的首位,全年量价增长分别达到71.63%和79.91%;扑热息痛和6-APA出现量增价跌的态势;维生素C等产品由于预期的新增产能,出口价格也呈下降趋势,但全年出口情况显示,数量下降了8.36%,而出口金额呈现了6.9%增长;维生素E呈现基本平稳;维生素B1和咖啡因呈现量增价跌的态势。与原料药出口相比,西药制剂出口呈现较好的发展局面,出口额11.98亿美元,较上年度增长7.76%,尤其是12月份出口值1.31亿美元,环比增长21.59%。然而制剂出口仍以三资企业为主,占出口值的51.93%,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分别占29.99%和18.07%

9、,制剂出口市场分布广泛,既有、美、日等发达国家(约43%),也有尼日利亚、印度、菲律宾、巴基斯坦等发展中国家(约57%)。2009年,石药集团、海正药业等国多家骨干原料药企业提出并确定了重点发展西药制剂的发展方向,西药制剂出口有望在2010年取得实质性的发展。2009年,中药产品对外贸易更是峰回路转,进出口总额突破20亿美元,同比增速位居医药各类商品之首,增长幅度为14.36%,是2007年以来的最好水平。其中,中药类商品出口14.6亿美元,同比增长11.72%,比2008年高出3个百分点;进口5.4亿美元,同比增长22.14%,比2008年高出1.6个百分点,达到近六年来的最高点。三、国医药

10、产业发展状况2009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全球医药市场的增长率下跌至2.5%-3.5%,我国医药产业运行一度出现波动,但在医改方案出台等利好因素的带动下,我国医药行业依然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增长速度高于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据国家发改委统计,2009年我国医药工业总产值达9403亿元,同比增长21%,高于同期全国工业平均水平。医药新产品产值达1313.74亿元,同比增长28.38%;工业增加值与2008年相比增长14.77%。2009年工业销售产值达8965.9亿元,同比增长21.2%。累计实现利润总额808.17亿元,同比增长25.34%,整体效益明显提高。(见下图)根据中经网统计数据显示,

11、2009年,我国原料药总产量219.07万吨,同比下降13.12%,中成药总产量181.26万吨,同比大幅增长29.21%。从近几个月的原料药国产量看,2009年前3季度,原料药产量一直较为低迷,但在四季度出现明显的复迹象,并在12月达到21.57万吨的年最高值,原料药出口约占我国产量的45%,出口依存度较高,这与我国原料药出口形势基本吻合。中药的主要市场仍在国,今年由于中药在预防和治疗甲型H1N1病毒流感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使得众多相关的中成药生产企业开足马力,使得产、销量同比呈大幅增长的走势。五国主要医药出口省市出口形势好转,沿部省份重回增长轨道2009年,在度过了艰难的上半年后,全国沿海

12、及东部主要医药保健品出口省市出口形势不断好转,除外,、等医药重点出口省份出口额实现全年同比增长,、出口累计同比增幅达到13.26%和24.06%,主要是受出口比重超过70%的医疗器械的出口增长而带动出口额的迅速回升。、两省主要出口品种为原料药,受其影响,出口虽在第4季度有所恢复,但恢复水平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六进口快速增长,诊疗设备、西成药、原料药进口增幅明显2009年进口强势增长,年出口额202.4亿美元,突破200亿美元大关,增幅21.5%,充分显露出我医保市场的巨大需求潜力。其中,原料药、西成药分别进口77.13亿美元和48.58亿美元,增幅达到23.46%和22.19%,诊疗设备进口5

13、0.14亿美元,增幅17.29%,三类产品进口占整体进口比重86.9%,从具体产品分析,进口围集中于高附加值产品,进口价格远高于我国出口的同类商品。从单月统计来看,2009年前12个月平均进口额为16.86亿美元,且多数月份进口额增幅高于此值,全年仅1月、2月和5月进口额在平均值以下,单月进口额同比连续11个月实现正增长,环比波动较为明显,最大变化幅度超过30%。这种放量式增长一方面与美元汇率下跌导致产品进口成本降低有关;另一方面受国医药市场新医改政策施行和“基本药物目录”、“医保目录”颁布等利好政策影响,容量进一步扩大带动需求快速提升。在国际金融危机对世界和我国经济造成沉重打击的背景下,这种

14、快速增长的势头展示了中国医药市场蕴含的巨大潜力,对提振行业信心和促进经济复具有正面作用。七、对2010年我国对外医药贸易预测据IMS预测,2010年全球医药市场增长为4-6%,市场规模将超过8250亿美元,到2013年全球医药市场的年复合增长率将保持4-7%的增长速度,届时市场规模预计将超过9750亿美元。未来四年,中国医药市场将以每年超过20% 的速度增长,2013年对全球医药市场增长的贡献率将达到21%。但是,还应该提到,在国际市场环境向好的情况下,医药保健品出口在复的基础上继续保持增长也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首先,欧美失业率高企造成外需的波动,而金融危机影响下,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形势严峻,贸

15、易保护主义的升级也影响到我医药产品出口增长,因此,我国医药产品出口的市场环境并不宽松,不同产品将面临不同的挑战和机遇。首先,原料药增长乏力的局面短期恐难以发生根本性的改变,主要原因包括:(1)国产能过剩严重,将导致更加严重的国竞争和国际贸易摩擦,印度等国家在原料药领域与我国形成的强烈竞争关系将长期延续,国际贸易的环境将十会严峻;(2)化学原料药属于高能耗、高污染产品,节能减排和环保要求,将成为国家进出口关税调控的主要目标。由此推断,2010年原料药出口市场将基本维持2009年的水平,波动幅度不超过5%,而其在医药出口中占到50%比重将在2-3年制约医药出口贸易的快速发展,随着国医改政策的深入推

16、进,国市场将为企业提供一个平衡空间。其次,医用敷料、保健康复用品属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近两年,我国同类产业的国际市场相继出现萎缩的现象,这种情况的出现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新兴的经济高速发展的国家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冲击;二是发达国家市场已接近饱和,发展中国家的市场发展难以在短期支持出口的快速增长,预计此类产品在2010年度将维持增长,但增幅下降,预计增幅5%。第三,西成药、诊疗设备、生物制药等高附加值产品将在国家政策扶持的基础下加快发展步伐,而此类企业在近几年的产业结构调整中,研发能力、质量标准、国际认证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发展,涌现出乐普医疗、天士力、石药集团、海正药业等具备较强研发能力的优秀企业,在2009年金融危机的背景下,相比其他医药类产品,实现了明显的逆势增长,从我国出口的战略规划上看,其必将引领我国医药产品出口。预计2010年以上产品将继续保持5%以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