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论语〉选读》《高山仰止》第一课时教案 语文版.doc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36910316 上传时间:2020-07-0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语文《〈论语〉选读》《高山仰止》第一课时教案 语文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二语文《〈论语〉选读》《高山仰止》第一课时教案 语文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二语文《〈论语〉选读》《高山仰止》第一课时教案 语文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二语文《〈论语〉选读》《高山仰止》第一课时教案 语文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二语文《〈论语〉选读》《高山仰止》第一课时教案 语文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二语文《〈论语〉选读》《高山仰止》第一课时教案 语文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语文《〈论语〉选读》《高山仰止》第一课时教案 语文版.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版高二论语选读高山仰止第一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掌握党、否、厌、卓尔、宜在文中的含义。理解并积累成语:斐然成章;暴虎冯河;登堂入室;杀鸡焉用牛刀;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循循善诱。2、感悟孔子的人格之美以及与弟子之间感人的师生情谊。3、结合选读中的其它章节,为子路画像,探讨子路与孔子的关系,深入理解孔子的人才观。4、结合孔子师生间的关系,探讨当今时代的师生关系的特点。文化内涵1、感悟孔子的人格之美以及与弟子之间感人的师生情谊。2、结合孔子师生间的关系,探讨当今时代的师生关系的特点。课时建议三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入课文:从题目“高山仰止”导入,问其意思:解释:高山仰止明确:比喻对高尚的品德

2、的仰慕。问:什么样的品德才是让人仰慕的的?是不是象神仙那样让人顶礼膜拜才算是高山仰止呢?明确;:其实,真正让人敬佩的人往往都是有血有肉,而不是神话的象神仙那样的人。很多人不喜欢孔子,那是因为孔子被神话的太厉害了。孔子师徒们实际上是一群率真的人、可爱的人,他们真诚,坦率,喜怒哀乐皆形于表。当孔子在途中与弟子们走散后,累累若丧家之犬,子贡将看门人说的这句话告知孔子,孔子听后不仅不恼怒,反而连声称道,说得很对。这说明当时孔子与学生们的师生关系是相当风趣幽默的。今天,我们就通过孔子弟子的眼睛,感受下这个孔圣人的真性情。二、字词处理訚訚:音yn,和颜悦色的样子。行行:音hng,刚强的样子瑟:音s,一种古

3、乐器,与古琴相似。桴:音f,用来过河的木筏子。子路不说。说:音yu,同“悦”。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夫:音f,指示代词,此处指颜渊。牖:音yu,窗户。命矣夫。夫:音f,语气词,相当于“吧”。喟:音ku,叹息的样子。瞻:音zhn,视、看。仞:音rn,古时七尺为仞,一说八尺为仞,一说五尺六寸为仞。三、课文讲解(一)疏通课文【原文】522子在陈(1)曰:“归与!归与!吾党之小子(2)狂简(3),斐然(4)成章,不知所以裁(5)之。”【注释】(1)陈:古国名,大约在今河南东部和安徽北部一带。(2)吾党之小子:古代以500家一为党。吾党意即我的故乡。小子,指孔子在鲁国的学生。(3)狂简:志向远大但行为粗率

4、简单。(4)斐然:斐,音fi,有文彩的样子。(5)裁:裁剪,节制。【译文】孔子在陈国说:“回去吧!回去吧!家乡的学生有远大志向,但行为粗率简单;有文彩但还不知道怎样来节制自己。”【原文】1113闵子侍侧,訚訚(1)如也;子路,行行(2)如也;冉有、子贡,侃侃(3)如也。子乐。“若由也,不得其死然。”【注释】(1)訚訚:音yn,和颜悦色的样子。(2)行行:音hng,刚强的样子。(3)侃侃:说话理直气壮。【译文】闵子骞侍立在孔子身旁,一派和悦而温顺的样子;子路是一副刚强的样子;冉有、子贡是温和快乐的样子。孔子高兴了。但孔子又说:“像仲由这样,只怕不得好死吧!”【原文】711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

5、舍之则藏(1),惟我与尔有是夫(2)!”子路曰:“子行三军(3),则谁与(4)?”子曰:“暴虎(5)冯河(6),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7)。好谋而成者也。”【注释】(1)舍之则藏:舍,舍弃,不用。藏,隐藏。(2)夫:语气词,相当于“吧”。(3)三军:是当时大国所有的军队,每军约一万二千五百人。(4)与:在一起的意思。(5)暴虎:空拳赤手与老虎进行搏斗。(6)冯河:无船而徒步过河。(7)临事不惧:惧是谨慎、警惕的意思。遇到事情便格外小心谨慎。【译文】孔子对颜渊说:“用我呢,我就去干;不用我,我就隐藏起来,只有我和你才能做到这样吧!”子路问孔子说:“老师您如果统帅三军,那么您和谁在一

6、起共事呢?”孔子说:“赤手空拳和老虎搏斗,徒步涉水过河,死了都不会后悔的人,我是不会和他在一起共事的。我要找的,一定要是遇事小心谨慎,善于谋划而能完成任务的人。”【原文】1115子曰:“由之瑟(1)奚为于丘之门(2)?”门人不敬子路。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3)也。”【注释】(1)瑟:音s,一种古乐器,与古琴相似。(2)奚为于丘之门:奚,为什么。为,弹。为什么在我这里弹呢?(3)升堂入室:堂是正厅,室是内室,用以形容学习程度的深浅。【译文】孔子说:“仲由弹瑟,为什么在我这里弹呢?”孔子的学生们因此都不尊敬子路。孔子便说:“仲由嘛,他在学习上已经达到升堂的程度了,只是还没有入室罢了。”【原

7、文】57子曰:“道不行,乘桴(1)浮于海,从(2)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注释】(1)桴:音f,用来过河的木筏子。(2)从:跟随、随从。【译文】孔子说:“如果我的主张行不通,我就乘上木筏子到海外去。能跟从我的大概只有仲由吧!”子路听到这话很高兴。孔子说:“仲由啊,好勇超过了我,其他没有什么可取的才能。”【原文】628子见南子(1),子路不说(2)。夫子矢(3)之曰:“予所否(4)者,天厌之!天厌之!”【注释】(1)南子:卫国灵公的夫人,当时实际上左右着卫国政权,有淫乱的行为。(2)说:音yu,同“悦”。(3)矢:同“誓”,此处讲发誓。(4)否:不对,不是

8、,指做了不正当的事。【译文】孔子去见南子,子路不高兴。孔子发誓说:“如果我做什么不正当的事,让上天谴责我吧!让上天谴责我吧!”【原文】119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译文】颜渊死了,孔子说:“唉!是老天爷真要我的命呀!是老天爷真要我的命呀!”1110颜渊死,子哭之恸(1)。从者曰:“子恸矣。”曰:“有恸乎?非夫(2)人之为恸而谁为?”【注释】(1)恸:哀伤过度,过于悲痛。(2)夫:音f,指示代词,此处指颜渊。【译文】颜渊死了,孔子哭得极其悲痛。跟随孔子的人说:“您悲痛过度了!”孔子说:“是太悲伤过度了吗?我不为这个人悲伤过度,又为谁呢?”【原文】610伯牛(1)有疾,子问之,自牖

9、(2)执其手,曰:“亡之(3),命矣夫(4),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注释】(1)伯牛:姓冉名耕,字伯牛,鲁国人,孔子的学生。孔子认为他的“德行”较好。(2)牖:音yu,窗户。(3)亡夫:一作丧夫解,一作死亡解。(4)夫:音f,语气词,相当于“吧”。【译文】伯牛病了,孔子前去探望他,从窗户外面握着他的手说:“丧失了这个人,这是命里注定的吧!这样的人竟会得这样的病啊,这样的人竟会得这样的病啊!”【原文】174子之武城(1),闻弦歌(2)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

10、耳。”【注释】(1)武城:鲁国的一个小城,当时子游是武城宰。(2)弦歌:弦,指琴瑟。以琴瑟伴奏歌唱。【译文】孔子到武城,听见弹琴唱歌的声音。孔子微笑着说:“杀鸡何必用宰牛的刀呢?”子游回答说:“以前我听先生说过,君子学习了礼乐就能爱人,小人学习了礼乐就容易指使。”孔子说:“学生们,言偃的话是对的。我刚才说的话,只是开个玩笑而已。”【原文】911颜渊喟(1)然叹曰:“仰之弥(2)高,钻(3)之弥坚,瞻(4)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5),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即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6)。虽欲从之,末由(7)也已。”【注释】(1)喟:音ku,叹息的样子。(2)弥:更加,越发。(

11、3)钻:钻研。(4)瞻:音zhn,视、看。(5)循循然善诱人:循循然,有次序地。诱,劝导,引导。(6)卓尔:高大、超群的样子。(7)末由:末,无、没有。由,途径,路径。这里是没有办法的意思。【译文】颜渊感叹地说:“(对于老师的学问与道德),我抬头仰望,越望越觉得高;我努力钻研,越钻研越觉得不可穷尽。看着它好像在前面,忽然又像在后面。老师善于一步一步地诱导我,用各种典籍来丰富我的知识,又用各种礼节来约束我的言行,使我想停止学习都不可能,直到我用尽了我的全力。好像有一个十分高大的东西立在我前面,虽然我想要追随上去,却没有前进的路径了。”1923叔孙武叔(1)语大夫于朝曰:“子贡贤于仲尼。”子服景伯

12、(2)以告子贡。子贡曰;“譬之宫墙(3),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4),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类,百官(5)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夫子之云,不亦宜乎!”【注释】(1)叔孙武叔:鲁国大夫,名州仇,三桓之一。(2)子服景伯:鲁国大夫。(3)宫墙:宫也是墙。围墙,不是房屋的墙。(4)仞:音rn,古时七尺为仞,一说八尺为仞,一说五尺六寸为仞。(5)官:这里指房舍。【译文】叔孙武叔在朝廷上对大夫们说:“子贡比仲尼更贤。”子服景伯把这一番话告诉了子贡。子贡说:“拿围墙来作比喻,我家的围墙只有齐肩高,老师家的围墙却有几仞高,如果找不到门进去,你就看不见里面宗庙的富丽堂皇,和房屋的绚丽多彩

13、。能够找到门进去的人并不多。叔孙武叔那么讲,不也是很自然吗?”【原文】1924叔孙武叔毁仲尼。子贡曰;“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1)见其不知量也。”【注释】(1)多:用作副词,只是的意思。【译文】叔孙武叔诽谤仲尼。子贡说:“(这样做)是没有用的!仲尼是毁谤不了的。别人的贤德好比丘陵,还可超越过去,仲尼的贤德好比太阳和月亮,是无法超越的。虽然有人要自绝于日月,对日月又有什么损害呢?只是表明他不自量力而已。”(二)、文章评析孔子说这段话时,正当鲁国季康子执政,欲召冉求回去,协助办理政务。所以,孔子说回去吧,去为

14、官从政,实现他们的抱负。但同时又指出他在鲁国的学生尚存在的问题:行为粗率简单,还不知道怎样节制自己,这些还有待于他的教养。子路这个人有勇无谋,尽管他非常刚强。孔子一方面为他的这些学生各有特长而高兴,但又担心子路,惟恐他不会有好的结果。师之爱生,人之常情。孔子的这种担心,就说明了这一点。孔子在本章提出不与“暴虎冯河,死而无悔”的人在一起去统帅军队。因为在他看来,这种人虽然视死如归,但有勇无谋,是不能成就大事的。“勇”是孔子道德范畴中的一个德目,但勇不是蛮干,而是“临事而惧,好谋而成”的人,这种人智勇兼有,符合“勇”的规定。这一段文字记载了孔子对子路的评价。他先是用责备的口气批评子路,当其它门人都

15、不尊敬子路时,他便改口说子路已经登堂尚未入室。这是就演奏乐器而言的。孔子对学生的态度应该讲是比较客观的,有成绩就表扬,有过错就反对,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同时又树立起信心,争取更大的成绩。孔子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极力推行他的礼制、德政主张。但他也担心自己的主张行不通,打算适当的时候乘筏到海外去。他认为子路有勇,可以跟随他一同前去,但同时又指出子路的不足乃在于仅有勇而已。本章对孔子去见南子做什么,没有讲明。据后代儒家讲,孔子见南子是“欲行霸道”。所以,孔子在这里发誓赌咒,说如果做了什么不正当的事的话,就让上天去谴责他。颜渊在本章里极力推崇自己的老师,把孔子的学问与道德说成是高不可攀。此外,他还谈到孔子对学生的教育方法,“循循善诱”则成为日后为人师者所遵循的原则之一。(三)畅所欲言孔子任鲁国司寇时,他任季孙氏的宰,后任大夫孔俚的宰。卫庄公元年,卫国发生了政变,子路闻讯后去见政敌蒯(kui)聩。蒯聩命人挥戈击落子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