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适应新课程----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

上传人:王*** 文档编号:136909026 上传时间:2020-07-03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5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适应新课程----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如何适应新课程----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如何适应新课程----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适应新课程----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如何适应新课程-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一、教师的教学手段维度1、在观念方面,由“知识占有者”转变为“学习活动组织者”。2、在知识方面,教师需要具备丰富的知识,由知识的“贩子”转变为“创造者”。3、在能力方面,语文教师需要具备多项综合能力,从“教书匠”转变成“教育研究者”。4、在教学方式方面,由“知识占有者”转变成为“学习活动组织者”。二、学生的积极参与维度1.把预习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先行尝试的活动2.围绕学习目标自主探究,解放学生的头脑和嘴巴3.自主实践,学以致用三、两个维度必须要统一在语文教学活动实践中1. 两个维度统一在语文教学活动中,不是杂乱的统一,而是有规律性的统一。2. 两个维度统一在

2、语文教学活动中,不是教师总是占主体的统一,而是教师与学生在不同的时期交替充当主体的统一。3. 两个维度统一在语文教学活动中,不是为了固守成规,而是为了语文教学活动的稳定性与不断创新性相统一。如何适应新课程-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探索 摘要:第八次课程改革自2001年秋天起启动了。本文将就如何在语文教学中,适应新的课程要求,启动新的教学手段,进行一定的探究。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在于突破传统教育模式的框框和束缚,提倡“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着重培养学生的探究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这就需要发挥教师“主导性”的作用,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提高新课程

3、改革的目的。新课程下的语文教学需要把握住两个维度,一个是教师的教学手段维度,另一个是学生积极参与的维度。在把握这两个维度的同时要切实把两个维度统一到语文教学活动实践中去。关键词: 新课程 教师教学手段 学生积极参与 两个维度正文: 新课程一直是我们所关注的课题,然而往往很多学者只看到暂时的有效性,忽视了长久的有效性,或者有的学者只从一个方面来谈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等等,这些问题的出现有其本身存在的合理性,但是,目前,我们对语文教学改革的探索应该站在更高的位置去看待,笔者,认为真正把握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必须要注意两个维度,一个维度是从教师角度出发,教师一定要注意语文教学的方式和方法;另一个维度就是

4、从学生自身出发,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要把学生这一语文教学对象化的客体,转变为掌握和运用语文知识的主体。一、教师的教学手段维度 新课程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期待。新课程的实施要求教师必须调整教学行为,转变单一的固定不变的支配角色,把教师的多元的角色功能充分展示出来。新课程呼唤着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1、在观念方面,由“知识占有者”转变为“学习活动组织者”。 (1)新课改下,语文教师应当注重学生的“学”。以学生为主角,自己为配角,注重学生在课堂上的学,包括学生在课堂师生互动、自主学习、同伴合作中的行为表现、参与热情、情感体验和探究、思考的过程等等。比如,在评讲作文时,教师可以挑选有代表性的几篇作文,在不

5、告诉学生作文好差的情况下,让学生来讨论,参与评点。这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乐于思考,敢于思考。 (2)语文教师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教师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例如在沙漠中的绿洲教学后,让学生网上收集我国环境被污染破坏的文字和图片材料,经过整理后写成调查报告,并提出自己治理环境的建设性意见,使学生再一次受到环保教育,要学习阿联酋人民为改善环境而做出

6、的巨大贡献。这种学习方式学生愿意尝试,又能更深入的理解课文,扩展了学习的渠道,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提高学生的思想意识,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3)新课改中强调,教师应当注重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语文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应当以平等心对待每一位学生,让他们共同参与教学活动,一起进行点评,一起交流,不至于使他们自甘堕落,学生共同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关注每一位学生是教师轻而易举就可以做到的,但是对学生来说,教师的些许关注对他们也会是莫大的鼓舞。十个手指都有长短,何况尚在成长的孩子,他们每个人不可能都按照我们心中预定的好学生的标准去发

7、展。针对这一点,要努力做到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注意地去寻找每个学生的闪光点,也让小朋友互相寻找、互相称赞,给他们勇气,培养他们的自信心。2、在知识方面,教师需要具备丰富的知识,由知识的“贩子”转变为“创造者”。作为一名现代教师,首先必须要精通学科知识,并且要不断地去更新;同时教师不能光满足于会教,还要教好,也就是要具备相当的课程开发知识,这是教师实现创新的保证;当然,知识不光要精,还要博;另外,教育学知识也是成为一名合格教师的基本保证。例如在掩耳盗铃教学中,一个同学突然提出:“老师,掩耳盗铃、亡羊补牢、守株待兔、揠苗助长中的“那个人”都因为自己的过失,他们都是一样的人,是?”抓住这个机会,反

8、问:“你看他们哪点相同?”不少同学答道:“他们都是自以为是,其实都是很愚蠢的人。”于是,课堂上又展开了激烈的争论。经过争论,大家明白了这四个人是不尽相同的。掩耳盗铃中的“那个人”是做了坏事,应该受到惩罚;亡羊补牢中的“那个人”是做了错事后及时改正,我们应该向他学习。接着,又把寓言故事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加以升华,使学生对寓言的思想意义有了更深的理解。这节课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总的来说,语文教师应当成为一个杂家,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要关注,美学、哲学、史学、文艺学要关注,就是一些自然科学知识也应学习研究。有位教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苏霍姆林斯基极为赞赏,他认为这句话使人窥见了教育

9、技巧的一些奥秘。3、在能力方面,语文教师需要具备多项综合能力,从“教书匠”转变成“教育研究者”。 (1)教师需要具备的能力包括听、说、读、写等语文教学基本能力;听、说、读、写等能力是每一位教师都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必须具备这些基本教学能力。(2)要具备语文课程资源开发能力。新课程改革的一个显著变化是拓展和整合了课程资源,要求学校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而教师则是能够最好地利用这些资源的主导者。如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补充文字材料,录音、录象、电子、多媒体素材,以及社会自然资源等,使课程更加符合学生实际,符合教学的需求。例如在学习狼和小羊一课,从校园宽带网上下载几张“狼

10、”“小羊”以及背景图片,制作了一幅色彩鲜明的卡通图画:在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河边,一只雪白的小山正低着头喝水,它的深情是那样的悠闲可爱,而它的背后却悄悄地走来一只浑身上下都透着阴险、狡诈、可恶神情的大灰狼,尤其是狼的目光中透露着凶狠,让人看了心会紧紧的揪起来,不由的担忧起小山羊的命运。这幅画面深深的吸引了同学们,接下去会发生什么事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和好奇心。又给画面配上紧急的音乐,让学生仿佛走进了故事的现场。亲临当时的情境,学生一下子就进入了课文中去。又制作了大灰狼与小山羊几次对话的动画图片,使学生感到就像在看动画剧一样。看完后,学生对大灰狼以是深恶痛极,同时充满了对小山羊的同情。最后,还让

11、同学们把课文编成了课本剧,孩子们兴趣特别高,可表演中透露出的神态、表情以及对话时的语言学生似乎都在刻意模仿电脑刻件中情景。从上述事例中我们不难看出直观的动画画面,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再加上同学们表演的课本剧,大家仿佛置身于童话世界之中。虽然课文教学任务结束了,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仍然意犹未存。 (3)终身学习能力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关键是:具有终身学习理念,拥有自主学习、自我学习能力的教师群体。随着社会的发展步伐的加快,更新的周期也越来越短。语文知识也是如此。在词语方面,每次更新就会有很多旧词语被淘汰,相反,很多新词也会踊跃地加入。整个知识体系是一个不断更新、不断创造的体系,要想把握它

12、就必须经常地进行更新。只有主动去掌握新概念,学习新理念,研究新问题,培养适应新环境的能力,才会使自己终身受益。4、在教学方式方面,由“知识占有者”转变成为“学习活动组织者”。 (1)教师应当创设学习情境。创设学习情境是关涉到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教师要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讲述了人们自发的在十里长街上为总理送灵车的感人情景。文短情深,催人泪下。但是现在的学生对于总理了解太少,不能体会总理的逝世让举国上下同悲哀的心情,于是播放当时送别总理灵车的录像:在低沉的哀乐中,总理的灵车缓缓的向前移动,而街道两旁挤满了男女老少。上至白发苍苍的老者,下到手中怀抱的婴儿,都来送别总理

13、。无不泪流满面,泣不成声。人们眼望总理的遗像有多么的不忍,多么的不舍。悲壮的哀乐在教室里回荡,目睹此情此景,谁能不为之动容,再看同学们,有的已泪流满面,有的在低声抽泣。真实的画面把学生带入了一个特定的环境中,学生似乎也置身于送别灵车的队伍之中。此时此刻,学生的情感完全融入到了课文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的教学过程设计应起到激发学生兴趣的作用,由要学生学变为学生要学,这样才能激活学生的创造思维,才能让学生进入乐学的佳境。 (2)开展综合性学习语文综合性学习,就是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为学习方式,以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相沟通、书本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语文实践活动为主体活动,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

14、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例如在学习小音乐家扬科,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音乐天才”选择了配乐,“语言家”选择了讲故事,“画家”选择了画连环画,“艺术家”则选择了演课本剧。这样给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法,给他们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学生学得兴趣盎然。这样的课堂教学形式,体现了各学科的相互融合,也使的语文观得以体现。 (3)增加学习实践语文学习的空间十分广阔,语文能力的形成的渠道非常多。课堂学习只是给学生语文引一条路子,更多的还在课堂之外。所以单靠课堂学习语文,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为学生拓宽课外学习的渠道,开展课外

15、语文实践活动,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到生活中去解决课堂上产生的疑问。只有通过亲身实践,才会形成有用的学习本领,才会获得成功的体验。比如,在学习说茶一课后,学生兴趣盎然,都有进一步了解探究的愿望,教师就鼓励学生课后搜集“茶”资料,下一课时进行小型茶艺表演及茶具展。在第二课时中,学生带着自己精心准备的成果,积极交流,乐此不疲,效果明显超过以往。二、学生的积极参与维度 语文新课程标准积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即认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

16、神,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可以说自主、合作、探究这种学习方式的提出较之以往的语文改革是一种创新的理念,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它是语文新课标的精髓。1.把预习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先行尝试的活动 在平时布置学生初读课文预习时,我把“读(读课文)、查(查字典知字音、义)、思(思考课后问题)、圈(圈画重点句)、问(提出不懂的问题)、找(查找与课文有关的资料)”六字作为预习的基本要求。在具体操作中,要循序渐进地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培养学生预习的良好习惯。 (1)朗读法:读是真正的预习,是搜索疑难、回答问题的前奏。新教材的指导思想是让学生多读,在读中感知,读中感悟,读中自学。因此,预习时,总鼓励学生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教育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