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三三模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上传人:mw****2 文档编号:136884816 上传时间:2020-07-03 格式:PDF 页数:22 大小:1.8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届高三三模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0届高三三模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届高三三模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三语文三模试卷 1 / 10 江西师大附中 2020 届高三三模语文考试卷 本试卷共 8 页,满分 15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答题时,请将答案直接写在答题 卷相应的位置上。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36 分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每小题分,每小题 3 分)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3 题。 长期以来,无论民间的济贫活动还是政府减贫干预,大都承载特定价值诉求或意 识形态。20 世纪以来,西方福利国家体制的形成与转型,既是各国政治经济演变进程, 也是主流意识形态的变迁过程,还是福利思想史的现实形态。随着“政策科学”研究的兴 起

2、,贫困研究与减贫干预转向科学化的模式,并带来反贫困特定维度上的效率与进步。 然而技术化的贫困干预始终无法回避政治权力的制约,贫困治理的最优解依然只存在于 理想情景,因而,有必要打破意识形态与科学研究的藩篱,尝试在意识形态话语与政策 科学研究之间建构互动空间,突破实证研究“经验理论”科学环的束缚,探索将政策 及政策实践融入研究流程的路径。 2012 年以来,中国脱贫攻坚的理论与实践在新历史条件下产生了诸多发展和变化, 贫困的发生情境、反贫困行动的背景以及经济社会诸多领域的变迁都在不同程度上改变 了扶贫理论演进和实践发展的前提与边界,这不仅是中国乃至全球减贫事业发展的全新 机遇,也是扶贫领域包括中

3、国脱贫攻坚学术研究反思与革新的良好契机。2018 年中国提 出的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紧密关联,从“短板”的角度审视经济社会 的发展,不仅是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重大创新,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面向共产 主义理想的探索。 脱贫攻坚的实践在不断取得减贫成效的同时,也为反贫困理论创新提供了契机。基 于脱贫攻坚的基本方略以及深入实践,中国学术界也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延伸和拓展了 扶贫思想,主要体现在贫困识别与瞄准技术方面、反贫困与贫困治理议题以及反贫困理 念等方面。已有的研究不仅充分解释了何以“瞄不准”,何以偏离目标,同样也为政策瞄 准提供了诸多用以改进的机制和对策建议。针对政策执行情境

4、的约束,在脱贫攻坚实践 中,“驻村帮扶”成为破解上述难题的可行路径,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一些治理机制的缺 陷。 中国扶贫开发理论创新进入了新的历史高度,其关键在于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推进了 脱贫攻坚实践,影响了贫困发生和反贫困实践的诸多结构性要素,从而为相关研究带来 了全新的问题和经验,极大地促进了相关理论的发展和创新,并形成了诸多可借鉴的模 式。具体而言,集中体现在: 机制创新、制度创新和模式创新三个层面。此外,讲好中国 的减贫故事,不仅需要好的经验和素材,同样需要好的讲述与呈现,这就需要研究者能 够在脱贫攻坚的中国话语与反贫困的全球议题之间实现创造性的转换,从基于特殊经验 1 高三语文三模试卷

5、 2 / 10 的理论话语迈向具有一般性的理论命题。 (摘编自黄承伟、袁泉论中国脱贫攻坚的理论与实践创新 )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 技术化贫困干预的治理效果没有达到理想目标,最主要是受政治权力的影响。 B. 中国提出的精准脱贫攻坚战既是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审视,又是对社会理想的探索。 C. 解决脱贫治理机制的问题,依靠的是政策改进和学术界开展的系列扶贫思想的研究。 D. 中国扶贫开发理论创新能够达到新的历史高度,关键在于发挥了政治体制上的优势。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 文章采用了提出问题、 给出研究思路

6、的方式, 以突出中国脱贫攻坚理论与实践的创新。 B. 文章以脱贫实践推进和理论创新的相互影响为前提, 具体论证了“驻村帮扶”的可行性。 C. 文章针对中国脱贫攻坚的理论与实践在新历史条件下的发展和变化进行了论证。 D. 文章论证脱贫攻坚理论,是从一般到个别并要求理论最后上升到一般的顺序展开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 西方福利体制的形成与转型, 也是其政治经济、 主流意识形态和福利思想的演变过程。 B. 中国脱贫攻坚的理论与实践在新历史条件下产生了诸多发展和变化,改变了扶贫理论 演进和实践发展的前提与边界,这是中国乃至全球减贫事业发展的全新机遇。 C.

7、 脱贫攻坚这一实践过程,不仅可以带来看得见的成效,还可以提供理论创新契机。 D. 如果要讲好中国脱贫的案例,不但要突破实证研究,更需要好的经验、素材和形式。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小题,12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材料一: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 年我国粮食产量突破 13000 亿斤。我国粮食产量已经连 续多年稳定在12000亿斤以上。 国内粮食市场的基本稳定是对世界粮食安全的重大贡献。 “我国人口众多、农业资源人均占有水平低,虽然近年来粮食连年丰收,仍然无法完 全做到自给自足。国际贸易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中国粮

8、食行业协会会长于旭波 说。我国耕地占全球近 10%、淡水资源占 6%,却要养活全球近 20%的人口,资源与人口 完全不对等。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 人们的消费需求不断升级, 正由“吃得饱”向“吃得好”转变, 部分粮食出现了较大供求缺口, 需要通过国际贸易来适当 调剂余缺。 增强保障粮食安全应该植根于国内粮食供应基础之上。 目前全球粮食贸易量每年在 4 亿吨左右, 仅占我国年消费量的三分之二。 此外, 当前我国粮食个别品种供求矛盾突出, 大豆对外依赖程度超过 80%,优质粮食供给成为“短板”。 我国粮食安全是有保障的,但从中长期看,无论中国还是全球,粮食安全都隐患不 少,风

9、险仍然存在,需要各国加强合作,扩大贸易流通,促进全球粮食资源合理流动, 提升整体粮食安全水平。 (刘慧我国筑牢粮食安全屏障 ,选自经济日报2019 年 1 月) 2 高三语文三模试卷 3 / 10 材料二: “到 2020 年全国耕地保有量不少于 18.65 亿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少于 15.46 亿亩, 确保建成 8 亿亩, 力争建成 10 亿亩高标准农田。 ”1 月 24 日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 国土资源部部长姜大明在解读关于加强耕地保护和改进占补平衡的意见时说。 农业部副部长余欣荣说:“严格实施耕地的数量保护,既要少占,也要补足。就是 说要减少新增建设占用耕地,同时要拓展补充耕地渠

10、道。”对于加强保护耕地质量,余欣 荣说:“耕地是生态系统的重要一环,在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的同时,要积极开展退化耕地 的综合治理,污染耕地的治理修复,统筹推进耕地休养生息。” 耕地是我国最为宝贵的资源,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决定了不论任何时候都必须首先 把关系十几亿人吃饭大事的耕地保护好,绝不能有丝毫闪失。 (王立彬“农地农用”原则碰不得,选自光明日报2018 年 9 月) 材料三: 中国农业农村科技发展报告(20122017)显示,近 5 年来,在耕地、淡水等 资源约束加剧的情况下, 科技对我国粮食单产水平提高的贡献不断加大, 粮食产量自 2013 年以来连续 5 年都稳定在 12000 亿斤以

11、上。在品种上,2012 年以来我国选育推广了超级 稻、节水抗旱小麦等一大批稳产高产新品种;在技术上,面向全国发布推广了粮食稳产 增产、农业防灾减灾、农机农艺融合、农产品储运保鲜等先进实用的技术;水稻、小麦、 玉米等主要农作物全生育期作业机械已基本形成规模。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由 2012 年的 53.5%提高到 2017 年的 57.5%。 数据显示, 20142017年, 全球农业领域论文总发文量排名前5的国家依次为美国、 中国、英国、巴西和印度。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所长孙坦指出,中国是 20142017 年全球农业发明专利申请量最多的国家,但授权率仅为 13.2%,在二十二个 国

12、家中排名第九。中国发明人主要申请地区仍在本国,国外专利布局量相对较低,技术 创新主体主要由高校和科研机构组成,农业企业表现极弱。 (摘编自杨舒专家解读)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2018 年我国粮食产量突破 13000 亿斤,国内粮食市场基本稳定。但我国人口众多、农业 资源人均占有水平低,粮食仍无法完全做到自给自足。 B.老百姓对粮食消费的需求不断升级,部分粮食出现了较大供求缺口,国际贸易是调剂 余缺,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 C.从 2013 年以来,我国粮食生产多年连续增产且稳定在 12000 亿斤以上,有力地稳定了 我国粮食市场,保障了我国的粮

13、食安全。 D.近几年来,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提升,对粮食生产的支撑作用不断加大,主要 表现在品种、技术和农业机械方面。 3 高三语文三模试卷 4 / 10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到 2020 年全国耕地保有量不少于 18.65 亿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少于 15.46 亿 亩,这是国家对耕地保护的要求。 B.“少占”意味着强化非农建设占用耕地的转用管控,“补足”则意在治理退化耕地,修复污 染耕地和统筹推进耕地休养生息。 C.我国耕地和淡水资源都不及全球的十分之一,人口却近全球五分之一。人多地少的基 本国情决定了任何时候都必须首先把耕地保

14、护好。 D.尽管我国农业发明专利申请量多,但质量方面仍有不足,农业技术创新主体结构需调 整,要提升企业自身的技术创新实力。 6.请结合上述材料分析如何才能保障我们这个人口大国的粮食安全。(6 分) (三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本题共 3 小题,小题,15 分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79 小题。小题。 红孩子 楸立 我叫陈延安,但我还有好多名字,比如王海、吴小洲、常京京、霍小武等等。这些 名字都是在我每次换新家后,爸妈起的。我不知道爸妈为什么这么做,但我清楚爸妈这 么做肯定有他们的道理。我说过我经常搬家,今天在上海,明天到常州,半年后又到了 南京。我和爸爸手里

15、那只褐色的老皮箱一起,无声地四处漂泊。爸妈的真实名字我不知 道。我叫王海时,爸爸叫老王,叫吴小洲时,他自然就随我姓吴了。妈妈长得很美,我 的记忆里妈妈很少说话,她总像爸爸的助手。 爸爸妈妈出去办事时,把我一个人锁在木屋里。白天从窗子上向外张望,马路上小 孩子们穿着花衣服,和他们的爸爸妈妈手牵手上幼稚园、去戏院,我心里就好羡慕。这 些对于我都是可望而不可即的,我不能和孩子们交朋友,不能和周围的人说话,甚至在 楼下的空地里晒太阳也是不允许的。 巷口有几个梳着麻花辫的小女孩,正在跳房子做游戏,我在窗子里向她们摆手,可 她们看不到我,能和她们一起玩该有多好呀!这时门开了,妈妈走进来,我急忙把手藏到 身

16、后。晚上,我蜷缩在被子里,屋子里静得可怕,屋檐上猫的叫声那么瘆人,角落里总 有个黑影张牙舞爪地准备吞噬我,我把被子蒙起来动也不动,耳朵里听到的全是自己的 心跳和喘息声。 不要认为我是个被遗弃和拐来的孩子,我是爸妈亲生的,他们很疼我、很爱我,一 家人在一起时,爸爸亲着我的小脸蛋说:“孩子,你长大了就知道这一切是为什么了。” 我爱做梦,梦中经常听到滴滴的声音,有一次问妈妈:“家里的表坏了吗?”妈妈说我 的耳朵出问题了。可我的耳朵好好的。 那年的冬天特别冷, 我们在这座城市换了三个地方, 爸妈分头出去的时间多了起来。 4 高三语文三模试卷 5 / 10 一天深夜,我在被子里听到妈妈和刚进门的爸爸小声谈话,好像什么人变坏了,中央让 赶快转移。 妈妈问:“什么时候走?”爸爸坐在床沿上低头吸口烟说:“明天你先走,我去把这次 的任务完成了!”我看到妈妈从老皮箱里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