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设计】2014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四部分 第十三单元 第一讲 地球和地图教师配选作业(含解析) 鲁教版.doc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36883315 上传时间:2020-07-0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6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维设计】2014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四部分 第十三单元 第一讲 地球和地图教师配选作业(含解析) 鲁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三维设计】2014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四部分 第十三单元 第一讲 地球和地图教师配选作业(含解析) 鲁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三维设计】2014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四部分 第十三单元 第一讲 地球和地图教师配选作业(含解析) 鲁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三维设计】2014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四部分 第十三单元 第一讲 地球和地图教师配选作业(含解析) 鲁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三维设计】2014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四部分 第十三单元 第一讲 地球和地图教师配选作业(含解析) 鲁教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维设计】2014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四部分 第十三单元 第一讲 地球和地图教师配选作业(含解析) 鲁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维设计】2014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四部分 第十三单元 第一讲 地球和地图教师配选作业(含解析) 鲁教版.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部分 第十三单元 第一讲 地球和地图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下图所示为以(38N,0)为极点的陆地相对集中的“陆半球”(另一半球为“水半球”)。读图回答12题。1“水半球”的极点位于()A北半球、东半球B北半球、西半球C南半球、东半球 D南半球、西半球2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水半球的极点离南极点的最近距离超过10 000千米B从我国某地(38N,120E)乘飞机到陆半球的极点,最近的走法是一直向西C陆半球的极点位于北京(40N,120E)的西南方向D水半球的极点位于南极点的东南方向下图为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所绘的“25N附近某小区域示意图”,为正确标注该图的指向标,同学们测得O

2、城6月7日日出、日落分别在X、Y方向。读图完成34题。3该图的指向标是()4河流XO段的流向为()A由东南流向西北 B由西南流向东北C由西北流向东南 D由东北流向西南5下图为“某地的人口密度图”,若将其中图A放大成图B,地图所表达的内容不变,则图B中可能出现的变化有:比例尺变为12 000 000;每点代表2 000人;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10千米;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50人。以上说法正确的有()A一项 B两项C三项 D四项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到野外考察。下图为考察区域地形图,虚线所示为考察线路。读图回答67题。6下列描述可能与实地情况相符的是()A地附近的河流从西南流向东北B地坡度最陡C地分

3、布有茶园D地是观赏瀑布的最佳位置7该考察线路的高差可能是()A450米 B500米C550米 D600米下图为我国东部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89题。8图中山峰与桥梁A的相对高度最有可能是()A450米 B650米C550米 D850米9对该地区的描述,正确的是()A乙村易受泥石流的影响B地势由北、南、东三面向西部倾斜CB地夏季降水量大于C地D河流的流向为自东北流向西南某校学生于台风过后,前往某山区实习,观测溪谷的变化情况。右图为学生实习地区的等高线地形图。据此完成1011题。10学生在实习中可以得知的是()A溪谷的坡度;溪谷的蒸发量B溪谷的蒸发量;溪流的水深和流速C溪谷的台风降雨量;堆积

4、物粒径大小D溪谷的坡度;堆积物粒径大小11学生在溪谷的观测点是()A甲、乙 B甲、丙C乙、丁 D乙、戊12下图为某地区的等高线地形图,图中经过甲、乙、丙、丁四地所绘制成的剖面图,最可能是哪一幅()二、综合题(共40分)13我国幅员辽阔,岛屿众多,下图为我国两岛屿略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20分)(1)甲、乙两图所示岛屿分别是_、_,其中_图所示岛屿面积较大,两岛屿甲位于乙的_方向。(4分)(2)甲、乙两图相比较比例尺较大的是_,描述的地理事物更详细的是_。(2分)(3)甲图中、两城市之间的距离约是(2分)()A230千米 B100千米C270千米 D200千米(4)图中两岛屿主要城市分布的共同

5、特点是_,原因是_。(6分)(5)两图中、是著名的盐场,其形成的共同原因是_。(6分)1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分)材料1:2011年7月23日至24日,山东省第一届全民健身运动会攀岩比赛暨第八届攀岩锦标赛在海阳市攀岩场地举行。攀岩运动是从登山运动中派生出来的一个竞技项目。近年来我国的攀岩运动发展迅速,华北某些城市就充分利用其有利的自然条件、优惠的开发政策、健全的人身保险机制和安全的防范措施,迅速发展起了野外攀岩运动,大大地推动了城市旅游的发展,提高了城市的品位和形象。材料2:下图为我国华北某城市及其周边地区的等高线(单位:米)分布图。(1)据图中信息判断a、b、c、d、e五条虚线中,

6、可能有河流分布的是_。(2分)(2)图中河流干流的流向是_。图中陡崖的相对高度不超过_米。(2分)(3)甲、乙两河段中,通航条件较好的是_,原因是_。(4分)(4)根据材料,说明图中丙城市形成和发展的有利区位条件。(6分)(5)近年来,图中丙城市攀岩旅游发展迅速,试说明该城市发展攀岩运动的有利条件。(6分)详解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判断地球上对称点及半球位置的能力。由于陆半球和水半球的极点关于地心对称,可知“水半球”的极点为(38S,180),再根据东西半球的界线是20W和160E经线、南北半球的界线是赤道,可知该极点位于南半球、西半球。答案:D2解析:

7、水半球的极点与南极点的纬度差为52,因此它离南极点的距离约有5 800千米;从我国某地乘飞机到陆半球的极点,一直向西飞并非最短线路,而应偏向高纬;南极点是地球上最南的点,其余各点都位于它的北方。答案:C3、4解析:第3题,在无特别说明的情况下,指向标的箭头一般指向北方。6月份,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日出东北方,日落西北方。因此X、Y连线的垂线方向大致为北方,所以选项C为正确答案。第4题,XO、YO两条河流在O点附近汇集一起,向南流动,因此选项D为正确答案。答案:3.C4.D5解析:主要考查比例尺的放大。若将图A放大成图B,图幅面积变为原来的4倍,即比例尺为原来的2倍,为1500 000,图上1

8、厘米代表实际距离5千米,每点还是代表1 000人,人口密度不会变。答案:A6、7解析:第6题,由图中信息可知,该区域为北半球亚热带低山、丘陵,有可能会有茶园分布,故C项正确。地附近河流流向为东北流向西南;处等高线最密集,坡度最陡;地为瀑布上游,不是观赏瀑布的最佳位置。故A、B、D三项错误。第7题,根据图中等高线可以判定该考察路线最低点为右下角居民点(100200米),最高点为处附近(500600米),计算可知高差为300500米。故A项正确。答案:6.C7.A8、9解析:第8题,图中山峰的海拔为1 0001 100米,桥梁A的海拔为300400米,两地相对高度为600800米,应选B项。第9题

9、,乙村位于山谷处河流附近,易受泥石流的影响;地势由北、西、南三面向东北方向倾斜;夏季盛行东南风,C地为迎风坡,降水大于B地;河流的流向为自西南流向东北。答案:8.B9.A10、11解析:第10题,通过观测可知的有溪谷的坡度、溪流的水深和流速、堆积物粒径大小等。而溪谷的蒸发量及台风降雨量在台风过后的实习中无法得知。第11题,由等高线地形图可知,甲、丙两地位于溪谷(山谷),乙、丁、戊三地位于山脊。答案:10.D11.B12解析:该题可用排除法。从等高线图中能看出甲乙之间应高于400米、小于600米,故C、D两图的描绘是错误的;从等高线图中还能看出丁的海拔为700米,丙海拔为200米,则A、B两图中

10、只有B图所绘正确。答案:B二、综合题(共40分)13解析:本题考查经纬网图的判读、应用及地形对地理事物分布的影响。第(1)题,通过经纬度及岛屿轮廓判断,甲图岛屿是台湾岛,乙图岛屿是海南岛,台湾岛是我国最大岛屿。第(2)题,由两岛屿图上面积可判断,甲图比例尺小,乙图比例尺大。第(3)题,、两城市距离约是图中两纬线间距离的一半多。第(4)题,由图可知两岛屿的城市大多分布在岛屿沿海地区,这与两岛屿地形有关。第(5)题,晒盐需要晴朗的天气与平坦的海滩,、盐场的分布与两地的地形和天气有关。答案:(1)台湾岛海南岛甲东北(2)乙乙(3)B(4)分布在岛屿沿海平原上两岛屿中部是山地,只有沿海地区有平原分布,

11、适合城市发展(5)处在山地背风坡,降水少,多晴朗天气;平坦的海滩有利于晒盐14解析:第(1)题,根据等高线的弯曲情况先确定哪处是山谷,山谷中可能有河流的分布。第(2)题,判断河流的流向要注意图中的指向标;根据陡崖相对高度的计算公式(n1)dH(n1)d可知,该陡崖相对高度介于4080米之间。第(3)题,通航条件与河流的流量、地势等因素密切相关,地势平坦、流量大的河段通航条件较好。第(4)题,丙城市位于两河流的交汇处,城市发展与水源、气候、交通、旅游等因素有关。第(5)题,攀岩运动的开展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地形条件、市场、防范措施和政策支持等。答案:(1)b、d(2)自东南向西北80(3)乙乙河段所处地区水流汇集面广,流量较大,地势平坦,水流平稳(4)地处河谷地带,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城市生活物质供应充足;地处河流沿岸,城市水源充足;地处河流交汇处,人流、物流量大,交通便利;地处华北地区,为暖温带,气候适宜;政府的优惠政策;攀岩旅游的开展促进城市的发展。(5)该市附近的岩壁陡峭,直立性好,高度适宜;岩壁地处开阔地带,能容纳较多的游客;攀岩岩壁距离城市较近,市场广阔;政府的大力支持和齐全的安全防范设施等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