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宿豫中学高三物理第一轮复习《第十八章 物理实验》教案.doc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36881898 上传时间:2020-07-03 格式:DOC 页数:46 大小:3.4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宿豫中学高三物理第一轮复习《第十八章 物理实验》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江苏省宿豫中学高三物理第一轮复习《第十八章 物理实验》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江苏省宿豫中学高三物理第一轮复习《第十八章 物理实验》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江苏省宿豫中学高三物理第一轮复习《第十八章 物理实验》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江苏省宿豫中学高三物理第一轮复习《第十八章 物理实验》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宿豫中学高三物理第一轮复习《第十八章 物理实验》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宿豫中学高三物理第一轮复习《第十八章 物理实验》教案.doc(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物理实验一、实验的主要思想方法中学物理实验中学涉及的主要思想方法有:1、等效法:等效方法是物理学的重要研究方法,也是物理实验中常用的方法。如碰撞中的动量守恒实验,用小球的水平位移代替小球的水平速度,画电场中等势线分布时用电流场模拟静电场,等等。2、累积法:把某些难以直接准确测量的微小量累积后测量,以提高测量的精确程序,如测单摆振动的周期,应测量单摆多次全振动的时间除以全振动次数,以减小偶然误差(如个人反应时间所造成的误差)。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的实验中,应取测n条明纹间距的方法,得到相邻两条明纹的距x,也是利用累积的思想,来达到减小误差、提交精度的目的。3、控制变量法:在存在多个变化因素的

2、实验中,可以先控制一些量不变,依次研究某一个因素的影响。如牛顿第二定律的演示实验中可以先保持质量一定,研究加速度和力的关系;再保持力一定,研究加速度和质量的关系。4、留迹法:把瞬息即逝的现象:(位置、轨迹、图象等)记录下来,如通过纸带上打出的点记录小车的位置,用描迹法画出平抛物体的运动轨迹,用沙摆显示振动的图象。二、实验的一般原则虽然各个物理实验的原理、方法、使用的器材都不相同,但实验仍有一些必须遵守的共同的原则,明确这些实验原则,对于掌握实验的设计思想和方法,提高实验能力均是大有好处的。在设计实验,选择仪器,进行实验操作时,一般要遵守以下的原则:1、可行性原则:要能够根据实验要求和客观条件选

3、用合适的仪器;使实验切实可行,能达到预期目标,如果测量某一个物理量时,就要根据要求的测量精度、已有的实验器材、自己的知识和能力,确定实验原理和方法,设计实验步骤,应做到实验方法简单可行。2、准确性原则:根据实验的需要,选用精度合适的测量器材和仪器,但对某个实验而言,精确程度够用即可,并不是实验仪器精度越高越好。如在“测定金属的电阻率”的实验中,为保证测量结果的有效数字位数合适(23位),测金属丝的直径要用螺旋测微器,而测金属丝的长度用毫米刻度尺即可。3、操作性原则:实验时调节方便、便于操作。如湍动变阻器的选择,既要考虑它的额定电流,又要考虑它的阻值范围,在二者都能满足实验要求的情况下,还要考虑

4、阻值大小对实验操作的方便性的影响,必须调节方便,阻值过大或过小都会造成调节上的困难,如很难把电流或电压调整到某一准确的值。三、实验数据的处理数据处理是对原始实验记录的科学加工。通过数据处理,可以从许多表面上难以察觉的、似乎毫无联系的数据中找出内在的规律,从而确定物理量之间的联系。中学物理中只要求掌握常用的较为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1、列表法在记录和处理数据时,常常将数据列成表格。把数据列成表格具有简单、直观的优点,可以方便地表示出有关物理量之间的联系,中学物理中只要求掌握常用的较为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列表的要求是:写明表的标题或加上必要的说明;必须明确指出表中各符号所表示的物理量的意义,并需写明

5、单位;表中的数据必须能正确反映测量结果的有效数字。2、作图法用作图法处理实验数据是物理实验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用作图法处理数据的优点是直观、简便、有取平均值的效果,可能以一目了然地看出物理量之间的规律。图线的斜率、截距、交点及包围面积往往具有特定的物理意义,是研究的重点,从中可以获得物理量之间的变化关系,找出相应的规律,如金属电阻的I-U图线(伏安特性曲线)在温度恒定时为一直线,其余斜率的倒数表示电阻值。作图的规则:作图一定要用坐标纸。坐标轴要标明名称和单位,要按有效数字位数的要求标明坐标合适的分度值。分度的结果应使图线充满图纸,不可使图线偏于图纸的一角;连线时要用直尺(直线、折线)或曲线尺(

6、光滑曲线),连线时不一定通过所有的数据点,但应使尽量多的点在连线上,不在线上的点应在线的两侧合理分布在直线的两侧;在图上求直线的斜率时,要选取线上相距较远的两点。不一定要取原来测的数据点,要求取不是测出的数据或是实验数据范围以外的数据时,可以利用“外推法”或“内插法”来获得;作图时应尽量使图线为一直线。常采用“化曲为直”的方法,即将坐标轴不用原来的物理量表示,而是通过一定的变换,使得到的图线为直线,这样可以直观地看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3、平均值法现行教材中只介绍算术平均值,即把测出的若干组数据相加求和,然后除以测量次数,必须注意,求取平均值时应该按原来测量仪器的准确度决定保留的位数。四、实验误

7、差的分析1、系统误差测量值总是有规律的朝着某一方向偏离真实值,即总是偏大或偏小,这样的误差称为系统误差,产生系统误差的主要原因有:实验原理、方法不够完善;仪器设备本身存在缺陷不够精确等,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不能减小系统误差,要减小系统误差,必须通过理论分析,完善实验原理;改进实验的方法;或是提高仪器的精度等,如在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中,电表的内阻对测量值的影响,在内接法中总使测量值偏大,在外接法中总是使测量值偏小,要提高精确度,则必须考虑电表的内阻。2、偶然误差由于偶然因素的影响,造成测量值无规则的起伏称为偶然误差。偶然误差是由于各种偶然因素对实验者、测量仪器、被测物理量的影响而产生的。例如,

8、用毫米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毫米以下的长度只能用眼睛来估计,各次测量的结果就不一致,有时偏大,有时偏小,多次测量偏大和偏小的机会相同。在读取电表的读数时也是如此。因此,多镒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偶然误差。五、设计性实验1、实验设计的思维方法:设计实验既有物理规律可依,也有思维方法可循。常用的思维方法能:等效替代法;累积法(测量微小量);控制变量法(厚在多个变时时);转换法(物理量不能直接测量时,可以转化为容易测量的物理量);还有平衡法、补偿法、共轭法等。2、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正确性原则:设计实验所依据的原理和方法要正确,简明易行;安全性原则:实验方案要安全可行,即要保证实验仪器、装置的安全不能

9、损坏,在选择仪器时要适当,这在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到。如电表量程的选择、滑线变阻器的使用、电源的选取等,安全使用是第一位的;方便性原则:在保证实验可正常进行的前提下,设计的操作步骤、数据的处理方法,均要简便易行。不要过于繁杂。准确性原则:所设计的实验,在原理和操作上,应当实验误差小,精确度高。这需要将实验原理、器材选择、误差分析综合考虑才行,涉及的知识面很广。分组实验复习实验1 长度的测量1、用游标卡尺(图18-1-1甲)测一根金属管的内径和外径时,卡尺上的游标位置分别如图乙和图丙所示。这根金属管的内径读数是 cm,外径读数是 cm,管壁厚是 cm。【答案】2.37,3.05,0.342、有一游标

10、卡尺,主尺的最小分度是1mm,游标上有20个小的等分刻度。用它测量一工件的长度,如图18-1-2所示,图示的讯数是 mm。【答案】104.053、有一种游标卡尺,主尺的最小分度是1mm,游标尺上有50个等分刻度,此游标尺的总长度为 mm,用这种游标尺测长度可以准确到 mm,用此卡尺测一木球直径时,游标尺零刻度是在3.2cm和3.3cm两刻度之间。若游标尺的第19条刻度线与主尺刻度线对齐,则此木球的直径为 mm。【答案】49,0.02,3.2384、在一些实验中需要较准确地测量物体转过的角度,为此人们在这样的仪器上设计了一个可转动的圆盘,在圆盘的边缘标有刻度(称为主尺),圆盘外侧有一个固定不动的

11、圆弧的游标尺,如图13-1-3所示(图中画出了圆盘的一部分和游标尺)。圆盘上刻出对应的圆心角,游标尺上的刻度对应的圆心角为19,等分为10个分格。试根据图中所示的情况读出此时游标上的“0”刻度线与圆盘的“0”刻度线之间所夹的角度为 。【答案】15.1实验2 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1、将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在A点,另一端拴上两根细绳,每根细绳分别连着一个量程为5N,最小分度为0.1N的弹簧测力计。沿着两个不同的方向拉弹簧测力计。当橡皮筋的活动端拉到O点时,两根细绳相互垂上,如图13-2-1所示,这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可从图中读出。(1)由图可读得两个相互垂直的拉力的大小分别为 N和 N;(只需读到0.

12、1N)(2)在本题的虚线方格纸上按作图法的要求画出这两个力及它们的合力。【答案】(1)左侧弹簧测力计读数为2.5N,右侧读数为4.0N;(2)略2、在该实验中,其中的三个实验步骤:(1)在水平放置的木板上垫一张白纸,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板上,另一端拴两根细线,通过细线同时用两个测力计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它与细线的结点到达某一位置O点,在白纸上记下O点和两测力计的读数F1和F2;(2)在纸上根据F1和F2的大小,应用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图求出合力F;(3)只用一只测力计通过细绳拉橡皮条,使它的伸长量与两测力计拉时相同,记下此时测力计的读数F和细绳的方向。以上三个步骤中均有错误或疏漏,请指出错在哪里

13、?【答案】(1)中是未记下细线的方向;(2)中是应根据F1和F2的大小和方向作图;(3)中是应将橡皮条与线的结点拉至原位置O点。3、在验证力的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主要步骤有:A.把木板放在水平面上,再用图钉把白纸固定在木板上;B.只用一只弹簧秤把橡皮条拉到O点,记下弹簧秤的读数和拉力的方向,并按比例作出F的图示;C.记下两只弹簧秤的读数和F1、F2的方向及O点的位置;D.比较F和F的大小和方向是否相同;E.在纸上按比例作出两个力F1、F2的图示,并以F1、F2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过O点作对角线,并作出合力F的图示;F.用两只弹簧秤互成角度拉橡皮条,使结点到达某一位置O;G.用图钉把橡

14、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板上的A点,橡皮条的另一端系上两个细绳套。按照实验步骤,合理的顺序是: 。【答案】A、G、F、C、E、B、D。4、在验证“互成角度的两个力的合成”的实验中,某小组得出如图18-2-2所示的图(F与A、O共线)。其中A为固定橡皮条的图钉,O为橡皮条与细绳套的结点。图中 是F1与F2的合成的理论值; 是F1与F2合力的实际值。在实验中,如果将两个细绳套换成两根橡皮条,那么实验结果是否变化?【答案】F;F;不变。实验3 探索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1、在在“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的实验中,关于操作步骤先后顺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先测量原长,后竖直悬挂B.先竖直悬挂,后测量原长

15、C.先后顺序对实验结果无影响D.先后顺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程度取决于弹簧的自重【答案】B、D2、竖直悬挂着的弹簧下端,挂一质量为m1的物体,弹簧长度为L1,当物体质量增为m2时,弹簧长度为L2(未超过弹性限度),则原长L0为 ;劲度系数k为 。【答案】3、某同学做“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实验,他先把弹簧平放在桌面上使其自然伸长,用直尺测出弹簧的原长L0,再把弹簧竖直悬挂起来,挂上砝码后测出弹簧伸长后的长度L,把LL0作为弹簧的伸长量x。这样操作,由于弹簧自身重力的影响,最后画出的图线可能是18-3-1所示图线的哪一个?( )【答案】C4、下表是某同学为探究弹簧的弹力和伸长的关系所测的几组数据。弹力F/N0.51.01.52.02.5伸长x/cm2.305.086.899.8012.40(1)请你在图18-3-2的坐标纸上作出F-x图线;(2)写出曲线所代表的函数式;(3)解释函数表达式中常量的物理意义;(4)若弹簧的原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