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生产与作业管理复习题.doc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36881742 上传时间:2020-07-03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1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年4月生产与作业管理复习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2011年4月生产与作业管理复习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2011年4月生产与作业管理复习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2011年4月生产与作业管理复习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2011年4月生产与作业管理复习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1年4月生产与作业管理复习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年4月生产与作业管理复习题.doc(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生产与作业管理考试大纲第一节 生产过程和生产管理的基本概念一、生产过程狭义的生产过程指产品生产过程,是对原材料进行加工,使之转化为成品的一系列生产活动的运行过程。广义的生产过程指企业生产过程和社会生产过程。企业生产过程包含,基本生产,辅助生产,生产技术准备和生产服务等企业范围内各种生产活动协调配合的运行过程。社会生产过程指从原材料开采到冶炼加工运输储存在全社会范围内各行各业分工协作制造产品的运行过程。二、生产系统生产系统式企业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是支撑企业生产过程运行的物质基础。生产系统由系统的软件和硬件两部分组成。硬件包括,生产场地,厂房,机器设备,工位器具,运输车辆以及各种生产设施,如

2、运输装置,通讯设备。它构成生产系统的物质形式。软件指的是生产组织形式,人员配备要求,工作制度,运作方式以及管理上的各种规章制度,它是安排和控制生产过程顺利进行的规范和手段。三、生产管理的目的与职能目标:1、为保证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组织生产过程按计划要求高效运行,全面完成产品品种、质量、产量、成本,交货期和环保安全等各项要求。2、有效利用企业的制造资源,不断降低物耗,降低生产成本,缩短生产周期,减少在制品,压缩占用的生产资金,以不断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竞争能力。3、为适应市场,环境的迅速变化,要努力提高生产系统的柔性,使企业能根据市场需求不断推出新产品,并使生产系统适应多品种生产,能够快速地调

3、整生产,进行品种更换。 职能:1、生产管理的首要职能是计划。2、合理组织生产过程是生产管理的主要职能。3、指挥与协调是组织计划实施的重要职能。4、监控与考核是促使生产过程严格按计划进行,保证计划实现的有力手段。一、生产过程运行的连续性、平行性、均衡性连续性:包括空间上的连续性和实践上的连续性。空间上的连续性指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在空间布置上紧凑合理,使加工对象所经历的物流路线顺畅,搬运工作量小,没有迂回往复的现象。时间上的连续性指生产对象在加工过程中各工序的安排紧密衔接,没有不该出现的停顿和等待现象。平行性:指加工对象在生产过程中实现平行交叉作业。均衡性:指企业的生产任务从投料到最后完工能够按预

4、定计划均衡地完成。所谓均衡是要求在相等的时间间隔内完成大体相等的生产工作量。二、生产系统构成的比例性指生产系统各环节的生产能力要保持适当的比例,使其与生产任务所需求的能力相匹配三、生产系统的柔性指同一组设备和工人,在生产组织形式基本不变的条件下,它具有适应加工不同产品的生产能力,并且能保持高生产率和良好的经济效益第三节 生产类型一、划分生产类型的主要分类标志主要有1、产品的形态,2、产品的使用特征,3、产品的工艺特征,4、产品生产的重复性和稳定性。二、几种典型生产类型的管理特征分析1、生产通用产品的流程生产类型。2、大量大批生产类型3、成批生产类型。4、单件小批生产类型。企业经营战略与生产战略

5、生产战略,根据企业所选定的目标市场和产品特点,在构造其生产系统时所遵循的指导原则,以及在这种指导原则下所作的一系列决策规划。它是企业整体经营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经营战略:是企业面对激烈变化、严峻挑战的环境,为求得长期生存和不断发展而进行的总体性谋划。它是企业战略思想的集中体现,是企业经营范围的科学规定,同时又是制定规划(计划)的基础。第一节、 企业外部环境对企业外部环境状况和内部自身条件的科学分子,对自己与竞争对手优势和劣势的客观评价是正确制定企业战略的基础。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前,生产的发展赶不上需求的增长,在世界范围内市场大体仍属卖方市场。企业采取扩大生产规模,推行大量生产,发挥规模

6、经济的作用,以低廉的产成本来取得竞争优势。70年代以后,随着生产和经济的发展,市场需求逐渐呈饱和趋势,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房市场。这时企业开始通过市场细分化,开发各种新产品以适应不同用户的不同要求,这样才能保持和扩大市场占有率。赢得竞争优势。80年代以来企业外部环境的特点,总的表现如下:1、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的消费水平,消费结构已发生巨大的变化,人们的消费观念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2、由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使技术陈旧,知识陈旧的速度大大加快,产品更新速度也相应加快,促使产品的生命周期大为缩短。3、随着跨国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兴起,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加速,企业无论在何处何地,所面对的都是国际市

7、场上的强手的竞争。第三节、新时代企业生产战略的特点一、产品战略 产品竞争战略通常有三种模式:1、成本领先。2、别具一格。3、集中一点。二、生产经营一体化战略。三、动态联盟战略。指当企业发现有市场机遇时,不要企图靠自己一个企业的力量,去开发新产品以赢得这样的机遇。而应通过社会协作,尽量利用社会上各方面的存量资产,进行有效配置,组成虚拟企业,利用合作的力量以快速响应市场的需求。在动态联盟中存在两类企业:1、盟主企业。2、盟员企业。(一)动态联盟的好处:1、对市场的机遇可以快速做出响应。2、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可以组成高水平的全明星队。3、较小的风险,很强的应变能力。(二)盟主企业应具备的条件。1、

8、具有强大的市场调研分析能力,善于发现潜在需求,捕捉市场机遇。2、具有强大的新产品研制开发能力。3、具有强大的市场开拓能力。第三章 生产能力规划与计算一、 生产能力的概念企业生产能力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在合理的,正常的技术组织条件下,所能生产的一定种类产品的最大数量。它反映企业生产的可能性的一种指标。需要作以下几点说明:1、企业的生产能力都是指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的能力。2、企业生产能力通常是指企业中各生产环节直接参与产品生产过程的固定资产所具有的加工产品的能力。3、应是在合理的正常生产条件下的生产能力。4、一般是以生产一定种类的产品的数量来表示的。5、一个企业各生产环节的生产能力不可能完全相等。

9、生产能力的种类:1、设计能力2、查定能力。3、计划能力。二、 生产能力计算1、设备组生产能力的计算公式:M= Fe * S / tpM 计划时期内某设备组的生产能力 台(产品)/年S该设备组内设备的数量 台(设备)Fe该类设备计划时期内的单台有效工作时间 小时/年、台(设备)tp单位产品该工种的台时定额 小时/台(产品)一条生产线的生产能力计算公式:M= Fe * PM 计划时期内某设备组的生产能力 台(产品)/年Fe该类设备计划时期内的单台有效工作时间 小时/年、台(设备)P该生产线生产某产品的班产定额 台(产品)/班工作设计的基本原理与方法一、工作设计是指如何有效安排生产劳动过程,其内容主

10、要包括,1、明确工作任务的作业过程。2、通过合理分工,确定各岗位的工作内容。3、明确每个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责,。4、通过采取一定的组织形式,规定分工后彼此的写作配合关系,以保证任务的完成。泰勒的管理思想及其方法。其基本思想是1、工作方法不能光凭经验,应当通过研究,制定科学的工作方法,并规定应达到的标准工作量。2、每项工作都可以通过下述步骤得到改进。即把工作内容分解为基本单元,观察和研究这些单元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方法,测定所需的时间,并找出合理有效的方法。3、对于经过培训,使用标准工作方法,并能达到标准工作量的人员,则应给与奖励。二、工作设计中的社会技术理论。这种理论认为,在工作设计中应该把技术因素

11、与人的行为,心理因素结合起来考虑。三、工作设计中的行为理论。主要研究人的工作动机。常用三种方法:1、工作扩大化2、工作职务轮换。3、工作内容丰富化。四、团队工作方式。一般围绕某一项任务,采用对象专业化原则,把有关的专业人员和所需的设备、工具等几种在一起组成一个工作小组,组内实行民主管理,小组成员对该项任务的完成共同负责,并对如何去完成这项任务授予必要的自主决策权。根据不同情况,团队可以采取不同形式:1、解决问题式团队。2、特定目标式团队。3、自我管理式团队。第三节、工作研究工作研究是方法研究和工作研究的总称。它运用系统分析方法,对现行生产过程和业务流程进行分析和改进,把流程中不合理,不协调和不

12、经济的作业因素排除,以期更合理地利用各种资源和提高系统的生产率。一、工作研究的程序和内容工作研究的程序通常有七个步骤:1、发掘问题,选择研究项目。2、选定具体的研究对象和制定工作计划。3、分析现行的作业过程和作业方法。4、制定新的工作方案。5、对新的工作方案进行评价。6、实施新方案。7、跟踪检查与再评价。二、过程分析。过程分析常用的图标技术:1、作业流程图。2、平面流程图。3、人-机联合程序图。4、双手操作程序图。第六章 新产品开发一、 新产品类型新产品有狭义和广义两种含义。协议理解是从技术方面来认定新产品,它是指在产品结构、性能、材质、技术特征等某一方面或几方面有显著改进、提高或有独创性的产

13、品。广义理解是从技术和市场两个方面来认定新产品,凡是能给顾客带来某种新的满足、新的利益的产品,都可称为新产品。二、 现代产品发展方向1、个性化的发展方向。2、美学化的发展方向。3、高效节能化的发展方向。4、提高产品质量的方向。5、绿色环保的发展方向。第二节、产品开发的策略和程序一、 产品开发的动力企业开发新产品的积极性是由多方面的因素共同推动的,既有外部环境因素又有内部环境因素。企业外部环境因素又可分为技术推动、市场牵引、同行竞争和政府政策激励。它们是形成产品开发的源泉。由于科学技术的重大发现和发明,促使一系列新产品的出现,例如电子产品、光学产品、合成材料、通讯产品和生物制品都是以基础科学的发

14、现和发明为基础的。重大的科技成果往往转化为全新产品,创造全新的市场需求。随着收入水平提高市场需求也在不断变化,企业通过市场调查,开发适应市场需要的产品。由市场需求引发的新产品投资风险小,收益高,给企业开发新产品带来更大的创新动力。在市场竞争环境中,竞争压力迫使企业比竞争对手更好、更快地进行产品开发,更快、更好地适应市场需要和创造市场需要。政府政策对企业开发新产品起着重要的激励作用。在某些产品领域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是有限的,需要政府政策的引导,具体表现为:一是政府的产业政策,鼓励某些部门产品的发展,限制某些部门产品的发展,调整产业结构;二是投资政策,国金在财政拨款和银行贷款投资方面鼓励急需发展的

15、部门产品;三是随手政策,对某些生产新产品的企业给予减免税收的优惠;还有专利知识产权保护政策、技术扩散和技术贸易政策、保护市场公平竞争的政策和法律措施等。企业的内在动力是进行新产品开发的根本动力,它来源于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主题地位和企业家的创新精神。随着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市场竞争主体和法人主体,在新产品投资、研制、投产后的利益分配上企业有充分的自主权,是产生机理的根本原因。企业的发展需要企业家的开拓、创新和敢冒风险的精神,用这种创新精神引导、带动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促使新产品开发成功的一个关键条件是开发者必须具备企业家的创新精神。二 新产品开发策略新产品开发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开发方式,每种开发方式各有其优缺点和不同的适用条件。新产品开发方式可以根据研制主体划分为自行开发、引进开发、引进和自行开发相结合三中类型。自行开发是指企业独立进行新产品的研制工作,需要具备较强的科技开发条件,有利于培育和增强企业自身的技术创新体系。引进开发是指从企业外部引进成熟的产品和制造工艺,这种方式开发周期短,风险小,迅速提高企业生产技术水平。但是过度依赖引进产品,不利于培育企业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印象和自行开发相结合的方式是指对引进的产品和相关生产技术进行消化、吸收,在此基础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