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版高考生物一轮精品复习 第2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单元复习)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doc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36880043 上传时间:2020-07-0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0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版高考生物一轮精品复习 第2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单元复习)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3版高考生物一轮精品复习 第2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单元复习)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3版高考生物一轮精品复习 第2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单元复习)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3版高考生物一轮精品复习 第2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单元复习)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3版高考生物一轮精品复习 第2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单元复习)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版高考生物一轮精品复习 第2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单元复习)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版高考生物一轮精品复习 第2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单元复习)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doc(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章节知识网络】【章节巩固与提高】一、选择题1、(2012杭州二中月考)如图是一个反射弧的部分结构图,甲、乙表示连接在神经纤维上的电流表。当在A点以一定的电流刺激,甲、乙电流表的指针发生的变化正确的是 ( )A.甲、乙都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B.甲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乙不偏转C.甲不偏转,乙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D.甲发生一次偏转,乙不偏转【解析】从图中突触结构来看,冲动只能从右向左传递,所以A点受刺激后,甲表左端发生电位变化,甲表右端和乙表两端均未发生电位变化,所以甲偏转一次,乙不偏转。【答案】D2、病例一:某种抗体与神经肌肉接头(相当于突触)的受体特异性

2、结合,使该受体失去功能;病例二:乙酰胆碱是一种能引起肌细胞兴奋的递质,某种药物可以阻止乙酰胆碱的分解。以上两种情况分别会导致()A刺激神经不能引起肌肉收缩;肌肉持续收缩B出现全身性过敏反应;肌肉持续舒张C肌肉对神经递质的反应性提高;肌肉持续收缩D刺激神经不能引起肌肉收缩;肌肉持续舒张【解析】受体失去功能后,递质不能与受体结合,刺激神经,肌肉不能接受到神经冲动,不能引起收缩。若某药物可阻止乙酰胆碱的分解,乙酰胆碱与受体结合后不分解,可使肌肉持续性收缩。【答案】C3、美国研究人员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肥胖可能与大脑中多巴胺的作用有关。多巴胺是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在兴奋传导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下列有关

3、兴奋传导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突触前神经元释放多巴胺与高尔基体、线粒体有关B突触小体可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C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后,将使突触后膜的电位逆转D兴奋只能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在多个神经元之间单向传递【解析】存在于突触小体中的神经递质(如多巴胺),以突触小泡形式被运输到突触前膜,再以胞吐形式运出细胞,在此过程中需要高尔基体和线粒体的参与;突触小体是轴突末端膨大的部分,只能实现“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后,将使突触后神经元发生兴奋或抑制,若发生抑制,则突触后膜不会出现电位逆转;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以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形式传递。【答案】A4、如图为人体某

4、反射弧的部分模式图,虚线框中代表神经中枢,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刺激a点不能引起c处电位变化Bb处的液体中可能含氧气、神经递质等Cc的末端可膨大形成突触小体Da、b、c任何一处的细胞膜外测得负电位,则表明其处于兴奋状态【解析】根据突触的结构,a端是传入神经,c端是传出神经,刺激a点,兴奋由a经b传向c,c处有电位变化。【答案】A5、贵州省新桥煤矿6月17日发生透水事故,有3人被困井下长达25天后奇迹生还,7月12日中午他们安全升井,生命体征平稳。下列认识错误的是 ( )A.矿工被困期间,体内生命活动所需能量来自葡萄糖氧化分解B.在较长时间没有进食的情况下,体内葡萄糖的减少要靠肝糖原的分解来补

5、充血糖,此时体内的胰岛素减少,而胰高血糖素增多C.神经纤维接受刺激产生的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单向传导D.矿工体内水分的调节应是神经体液调节【解析】生命活动的重要能源是葡萄糖,脂肪是储能物质。肝糖原可维持血糖平衡,血糖稳定是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是以电信号的形式双向传导,C项错误。【答案】C6、图甲是青蛙离体的神经肌肉标本示意图,图中ABBCCD,乙是突触放大模式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刺激C处,A、D点可同时检测到膜电位变化B刺激D处,肌肉和F内的线粒体活动均明显增强C的内容物释放到中主要借助生物膜的流动性D兴奋从E到F,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

6、转变【解析】由图甲可知,刺激C处可引起A、D处膜电位变化,但由于CD间有一突触,故A处的膜电位先变化,而D处后变化;图乙中F为轴突末端膨大部分,形成突触小体,为突触后膜,为突触间隙,为突触小泡,内含神经递质,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通过突触间隙向突触后膜传递;中的神经递质通过外排作用释放到 中。【答案】C7、以下关于艾滋病(AIDS)的叙述,错误的是 ( )AIDS患者出现病症的直接原因是其他病原体感染HIV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特别是B淋巴细胞HIV侵入人体后存在潜伏期,原因是潜伏期HIV复制能力较弱感染HIV的人称为AIDS患者,应尽快治疗目前还没有根治AIDS的特效药A. B. C. D.【解析】

7、HIV主要攻击人的T淋巴细胞。感染HIV的人并不都是AIDS患者,HIV进入人体后有一段时间的潜伏期,潜伏期HIV病毒快速繁殖,但是人的免疫系统不断地消灭HIV病毒,因此病毒的数量控制在较低的水平。随着大量T细胞的破坏,人的免疫系统崩溃,即进入了发病期,即成为AIDS患者。AIDS患者出现病症的直接原因是免疫系统的破坏,导致其他病原体的感染。目前还没有根治AIDS的特效药。【答案】C8、下图表示枪乌贼离体神经纤维在Na浓度不同的两种海水中受刺激后的膜电位变化情况。下列描述错误的是()A曲线a代表正常海水中膜电位的变化B两种海水中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相同C低Na海水中神经纤维静息时,膜内Na浓度高

8、于膜外D正常海水中神经纤维受刺激时,膜外Na浓度高于膜内【解析】未刺激时电位相同,所以两种海水中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相同。在两种海水中,静息和受刺激时均是膜外的Na浓度高于膜内。在受到刺激后,由于正常海水中膜外和膜内的Na浓度差较大,所以钠离子迅速内流引发较大的动作电位,对应于曲线a,所以曲线a代表正常海水中膜电位的变化。【答案】C9、(2012无锡调研)下图为人体内体温与水平衡调节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当受到寒冷刺激时,a、b、c、d激素的分泌均会增加B.c、d激素分泌增多,可促进骨骼肌与内脏代谢活动增强,产热量增加C.下丘脑是感觉体温变化的主要中枢,是形成冷觉、热觉的部位D.

9、激素e是下丘脑分泌的,可以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重吸收【解析】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大脑皮层是冷觉、热觉的感知部位,C项错误。a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b是促甲状腺激素、c是甲状腺激素、d是肾上腺素、e是抗利尿激素,其中e是下丘脑分泌的,由垂体后叶释放,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答案】C10、下图表示人体血糖平衡调节的部分过程,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激素Z的分泌受神经和体液的双重调节B靶细胞识别激素Z的物质是细胞膜上的脂蛋白C血糖平衡调节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D激素Z主要促进靶细胞加速合成肝糖原【解析】靶细胞细胞膜上的糖蛋白能识别激素。血糖平衡调节的神经中枢位于下丘脑。激素Z(胰高血糖素

10、)主要促进靶细胞(肝细胞)中的肝糖原分解。【答案】A11、(2012三明质检)人体免疫反应是机体识别“自己”排除“非己”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在如图的有关曲线中,不能正确反映这一变化过程中某些因素的变化情况的是 ( )【解析】抗原进入机体后,可促使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产生抗体,从而消灭抗原,同时一部分B细胞成为记忆细胞,由于机体中存在记忆细胞,再次受抗原刺激后,产生的抗体快而多,患病程度也比第一次弱,因此D项不正确。【答案】D12、下列有关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神经系统可以通过下丘脑分泌的促激素释放激素影响内分泌系统的功能B甲状腺激素可以促进神经系统的发

11、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C血液中较高浓度的CO2可以刺激呼吸中枢,使呼吸加深加快D垂体是联系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枢纽【答案】D13、(2012抚顺模拟)离体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适当刺激时,受刺激部位细胞膜两侧会出现暂时性的电位变化,产生神经冲动。图示为该部位受刺激前后,膜两侧电位差的变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中a线段表示静息电位,此时Na+内流B.神经冲动在离体神经纤维上以局部电流的方式双向传导C.在动物体内,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是单向的D.细胞膜内外K+、Na+分布不均匀是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的基础【解析】从图可以看出a线段表示未受刺激时的静息电位,此时由于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造成K+外

12、流,A项错误;在动物体内,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是单向的,C项正确。【答案】A14、动物学家为了确定下丘脑在体温调节中的作用,做了如下实验:刺激下丘脑的前部,发现实验动物有出汗现象,而刺激下丘脑后部,实验动物则出现寒颤现象。据此实验,以下推测正确的是()A下丘脑前部是散热中枢所在地,下丘脑后部是产热中枢所在地B下丘脑是调节体温相对稳定的惟一中枢C下丘脑前部是产热中枢所在地,下丘脑后部是散热中枢所在地D下丘脑和大脑皮层共同调节人体体温【解析】由此实验现象可知,刺激下丘脑前部会引起出汗,这与散热有关;而刺激下丘脑后部会引起寒颤,这与产热有关。【答案】A15、先后将抗原A和抗原A、B注射到小鼠体内,得到

13、的抗体含量曲线如下图所示。该曲线图表明 ()A小鼠对抗原A更敏感B抗原A的破坏性更大C二次免疫反应比初次反应更强D小鼠对抗原B反应较慢【解析】由坐标曲线纵轴“抗体浓度”可知,同一种抗原A再次进入机体产生的免疫反应比第一次更强。【答案】C16、美国的研究人员刚刚发现了3种以前未知的中和抗体,这些抗体能够与一组HIV1分离株中的90%以上的病毒株结合并中和它们。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以前科学家试图以抗体来防御HIV以失败告终的主要原因是,患者体内无法产生与HIV特异性结合的抗体B抗体的产生需要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的参与CHIV会引起人体患自身免疫病DHIV属于原核生物【解析】以前科学家试图以抗

14、体来防御HIV以失败告终,原因是HIV的遗传物质是RNA,易发生变异;抗体是分泌蛋白,产生过程需要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的参与;HIV会引起人体患免疫缺陷病;HIV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答案】B17、(2012烟台模拟)激素作为一种化学信使,能把某种调节的信息由内分泌细胞携带至靶细胞。下图表示影响血糖调节的因素及激素发挥作用的过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分泌的刺激X最可能是血糖含量升高刺激X下丘脑胰岛A细胞是体液调节激素可以使靶细胞原有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靶细胞接受激素刺激后,促使肝糖原分解及非糖物质转化为血糖ABC D【解析】分泌的刺激X最可能是血糖含量降低;刺激X下丘脑胰岛A细胞是神经体液调节;激素可以使靶细胞原有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靶细胞接受激素刺激后,促使肝糖原分解及非糖物质转化为血糖。【答案】B18、某同学虽然接受过B型肝炎疫苗注射,但是体内抗B型肝炎病毒的抗体数量却很低。检测该同学体内的白细胞包括淋巴细胞,数目皆正常,那么可能的原因是()AT淋巴细胞表面没有抗体BB型肝炎疫苗导致B型肝炎病毒大量繁殖CB淋巴细胞表面没有抗体DB淋巴细胞受抗原刺激后,无法正常发育【解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