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树德协进中学2011-2012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考试【会员独享】.doc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36880021 上传时间:2020-07-0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5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树德协进中学2011-2012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考试【会员独享】.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四川省树德协进中学2011-2012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考试【会员独享】.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四川省树德协进中学2011-2012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考试【会员独享】.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四川省树德协进中学2011-2012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考试【会员独享】.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四川省树德协进中学2011-2012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考试【会员独享】.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川省树德协进中学2011-2012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考试【会员独享】.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树德协进中学2011-2012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考试【会员独享】.doc(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川省树德协进中学2011-201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I卷(选择题,50分)一、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读图1,回答12题。1、我国沙漠化土地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人类对土地不合理的开发利用,使植被受到破坏所致 B人类发展工农业生产所致C是降水减少、蒸发加剧的结果 D是气候干旱、沙丘不断向农牧业地区推进的结果2、这些沙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我国的 A华南、华东和华北地区 B西北、西南和东北地区 C西北、东北和华北地区 D东北、华北和西南地区3、要及时获取沙漠化面积变化情况,最快捷的途

2、径是 ARS技术 BGPS技术 CGIS技术 D实地考察2007年8月31日,“川气东送”工程正式开工(如图2)。这是继“西气东输”工程之后,中国又一条通往中东部地区的天然气管道,据图回答4-6题。 4、“川气东送”工程主干线经过了我国哪两大地形区?A青藏高原,四川盆地 B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C云贵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D塔里木盆地,华北平原5、下列关于“川气东送”气源地发展农业生产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水热充足,雨热同期 B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C黑土广布,土壤肥沃 D地形平坦,耕地广阔6、以下关于“川气东送”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川气东送”属资源调配工程不是交通建设工程 B“川气东

3、送”的发电能源属可再生能源 C有利于促进沿线地区经济发展 D可加速改变东部地区的能源结构,取代煤炭成为最主要的能源读图3,回答7-9题。7、关于四个地区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A乙地处云贵高原,以畜牧业为主B甲、乙均是重要的粮棉产区C丙地粮食作物以春小麦为主D丁地区属于商品谷物农业8、对甲和丙两个地区农业发展均有限制的主要因素是 干旱 洪涝 水土流失 风沙危害A BC D9、对四个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正确的是 A甲地区要扩大灌溉面积,提高粮食产量 B乙地区要大量开垦荒地,提高人均耕地面积 C丙地区要重视对中低产田的改造,提高单产 D丁地区要大规模开发沼泽地,大力发展机械化生产 落实科学发展观,

4、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今后社会发展的总趋势。结合图4,回答1011题。10、下列关于世界能源消费构成的变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能源的消费地位能够体现一个时代的经济发展水平B20世纪世界能源消费构成的主体是煤炭C目前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主要是因为其储量小,开采量减小D未来在世界能源消费构成中不占主要地位是太阳能、核能、生物能等新能源11、针对我国能源利用现状,应采取的最根本措施是调整工业结构,控制高能耗企业的盲目发展 使用廉价、清洁燃料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开发利用新能源 关停高能耗企业,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A B C D读图5,回答1214题。12、该生态农业模式中、的含义依

5、次是A肥料、燃料、饲料、原料 B原料、肥料、燃料、饲料 C原料、饲料、燃料、肥料 D肥料、原料、饲料、燃料13、遵循因地制宜的布局原则,该类生态农业模式最适宜推广的地区是A青藏高原 B四川盆地 C东北平原 D华北平原14、该农业生态模式有利于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有效利用资源,避免资源浪费 减轻旱涝灾害的威胁 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 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合理布局A B C D读图6和图7,完成1516题。15、图6中,我国承接全球IT产业转移的路径是指 A珠江三角洲 B长江三角洲C环渤海地区 D闽南地区16、图7为IT全球化竞争的金字塔模型,c是指 A制造和研发环节 B品牌和核心技术C加工和组装环

6、节 D市场和运输环节图8是我国四个不同地区城市化的典型模式,据此完成1719题。17、图8中正确表示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发展的是A B C D18、四个地区城市化的发展过程说明了城市化的主要动力是A引进外资 B工业化 C人口迁移 D资源开发19、以上四个地区城市化过程中都会出现的问题是A资源短缺 B劳动力缺乏 C环境质量下降 D农产品供应不足读图9,回答20-21题。20、我国生态退耕减少耕地数量最多的一年是A. 1998年 B. 2000年 C.2002年 D. 2003年21、由于耕地数量的减少,为确保我国粮食生产安全,农业应重点做好A.增加农村人口数量 B.植树造林,保护生态 C.科学种

7、粮提高单产 D.强制青壮年劳动力留在农村请根据下表中提供的信息回答2223题。22、如果表中四个字母分别表示我国四类商品粮基地(西北干旱区、黄淮平原区、东北低产区和南方高产区),请判断B、C分别代表的是A黄淮平原区、东北低产区 B东北低产区、南方高产区 C西北干旱区、黄淮平原区 D西北干旱区、南方高产区 23、A地粮食商品率比D地高的主要原因是A. A地水热条件比D地好 B. A地地广人稀而D地人多地少 C. A地机械化程度比D地高得多 D. A地土壤比D地更肥沃桑蚕的适养温度为2030,生长周期约l个月。饲养桑蚕需要投入的劳动量较大。我国是世界重要的桑蚕丝生产及其产品出口国,太湖平原、四川盆

8、地和珠江三角洲是我国传统的桑蚕丝主产区。自20世纪末,我国桑蚕养殖业开始了空间转移。读图11回答24-25题。24、下列关于桑蚕养殖业发展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 各主产区均有增长,但全国总产量增长较慢 B. 东部原产量大,增长量也较大 C. 广东发展迅速,成为最大的桑蚕养殖省区 D.主产区由东部转移到西部 25、以下关于广西桑蚕业迅速发展的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纬度低,热量丰富 B. 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市场需求大 C. 劳动力丰富廉价 D. 距离珠三角较近,便于引进生产技术(经验)和销售产品.第卷(非选择题,共50分)26.(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改革开放初期,广东

9、经济高速发展。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经济发展的惯性让广东经济保持了一定的增长速度,并将经济总量牢牢地稳定在全国第一的位置。现在 优势弱化,竞争力加大,新的经济动力又不够强大,速度甚至落后在长三角之后,领跑了中国经济20多年的珠三角,现在正受到挑战。材料二:珠三角的低端产业在“搬家”。20多年前,珠三角承接了来自亚洲“四小龙”的产业转移,奠定了今日辉煌的基础;20多年后,新一轮的产业转移又不期而至。从繁华的珠三角放眼四顾,它周边还有大片经济欠发达地区。近年,这些欠发达地区的发展势头颇为迅猛,其背后有一场悄悄的企业“搬家”行动。 材料三:广东省产业转移工业园示意图(图19)。图19(1)企业将产

10、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的现象称为产业转移。早期我国台湾电子企业生产工厂大量西移至广东东莞等地,其考虑的主要因素是 , 。(2分)(2)材料一中提到广东的“优势弱化”,这里的“优势”具体指什么? , 。(2分)(3)从地理角度考虑,同长江三角洲相比,珠江三角洲的劣势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4分) (4)简述珠江三角洲的低端产业在“搬家”时所产生的影响。(5分) (5)20世纪80年代,发达国家或地区将一些工业转移到广东省,形成了下列三种生产模式。请写出影响下列模式的主导区位因素。(1分)27、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7分)材料一 就在人们为荒漠化忧心忡忡之时,石漠化的幽灵

11、又肆无忌惮地袭来,石漠化主要指亚热带湿润地区的岩溶地区,土壤遭受严重侵蚀,基岩大面积裸露,地表呈现出类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阻碍当地经济发展,成为当地贫困和多发灾害的根源,也逐渐演变成继荒漠化和水土流失之后的我国第三大生态问题。材料二 有关坡度与土壤厚度的实测数据坡度5o10o10o15o15o20o20o25o25o30o30o35o35o土壤厚度(cm)120818078714220有机层厚度(cm)282017151297(1)根据以上材料可以推知,石漠化主要发生在我国的_ _ 等省区(2分)。(2)分析造成该地区石漠化主要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5分)28、读图,完成下列要求。(9

12、分) (1)甲河下游经常断流,其主要原因可能是什么?(5分)(2)乙地区荒漠化较严重,试分析其主要原因。(2分)(3)图示地区文物古迹分布较广,但损毁较严重,试分析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自然原因。(2分)29(10分)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川气东送(图甲)被列为继三峡工程、西气东输、青藏铁路、南水北调之后的第五大工程,新方案中的线路设有宜昌至濮阳支线,还有几条支线分别到达南京、重庆和四川的各城市。2010年该工程达到年输送天然气l20亿立方米,是我国又一条能源大动脉。材料二:下图乙是2010年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目标图。 (1)依据甲图说明川气东送(普光至上海)与西气东输主干道(轮南上海)相比,有何优点。(3分)(2)简要叙述川气东送对环境的影响。(4分)(3)结合乙图说明2010年同2005年相比,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3分)30读图中的甲、乙两幅图,回答下列问题:(11分)(1)甲图区的松嫩平原和区的成都平原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产区,制约两地农业生产的自然因素分别是 (选择填空)。(1分)A热量、水分B地形、土壤C水分、地形D热量、光照 (2)下列关于甲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选择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