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经典诵读教案

上传人:go****e 文档编号:136880004 上传时间:2020-07-03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4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下经典诵读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二年级下经典诵读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二年级下经典诵读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二年级下经典诵读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二年级下经典诵读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二年级下经典诵读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下经典诵读教案(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台县国庆小学练习课教案二一四年二月二一四年度春学期经典诵读第四册课时安排计划周次日期单元内容课时12.25-2.28开学报到33.10-3.14三字经153.24-3.28三字经174.7-4.11一封鸡毛信194.21-4.25邱少云1115.5-5.9王二小1135.19-5.23渔歌子1156.2-6.6咏柳1176.16-6.20华山1内 容三字经(一)教学目标知识能力1能熟读背诵“为学者,必有初讲道德,说仁义”2简单了解所背内容的意思。3知道知识都是一点一滴积累的。重 难 点熟读背诵所学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所背内容的含义,并从中受到思想教育。教法讲解 指导教具课件课型新授课学具教

2、 学 活 动 过 程一、激趣导入师:三字经是古代小朋友上学的第一本书,是一本启蒙读物。一共有1000多个字,但是包含了很多的内容,也有很多有意思的故事。相传这本书的作者是一个叫王应麟的人,他是南宋的一个著名学者。这本书被很多人知道,因为它都是三个字一句,所以就叫它三字经。从那以后,大家把三字经作为小朋友上学学的第一门课程。我们从今天开始也要学习它,通过它我们将会了解很多的知识。板书课题:三字经齐读课题两遍。二、诵读句子1出示学习内容: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 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 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2自己根据拼音试读生字,要读准字音。3同桌相互读,互相纠正读音

3、。4请一个学生上台领读,大家一起诵读。5读通句子,和同桌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6读读议议。说一说:你读明白了什么?你能讲讲你的理解吗?三、讲解句子1老师范读句子,解释句意:(1)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解释】作为一个学者,求学的初期打好基础,把小学知识学透了,才可以读“四书”。 (2)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解释】论语这本书共有二十篇。是孔子的弟子们,以及弟子的弟子们,记载的有关孔子言论是一部书。(3)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解释】孟子这本书是孟轲所作,共分七篇。内容也是有关品行修养、发扬道德仁义等优良德行的言论。 2教师小结:作为一个学生,求学的初期打好基础,才能

4、学习更多更有用的知识。3带着对句子的理解熟读句子。4找小老师领读句子。5分小组赛读句子。6检查背诵情况。三、生谈感受1我们已经背诵了经典名句,谁来说说你从中受到了什么启示?2学生根据注释谈启示。四、总结所学、布置作业将今天所学内容背诵给家长听。板书设计:三字经为学者 必有初 小学终 至四书论语者 二十篇 群弟子 记善言 孟子者 七篇止 讲道德 说仁义内 容三字经(二)教学目标知识能力1能熟读背诵 “曰国风记其事”。2能理解所背内容的意思。 3. 能从中受到思想教育。重 难 点熟读背诵所学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所背内容的含义,并从中受到思想教育。教法朗读 指导教具课件课型新授课学具教 学 活 动

5、 过 程一、复习导课1指名背诵上节课所学内容。2全班齐背上节课所学内容。二、学习新课1出示学习内容:曰国风,曰雅颂,号四诗,当讽咏。 诗既亡,春秋作,寓褒贬,别善恶。 三传者,有公羊,有左氏,有谷梁。 经既明,方读子。撮其要,记其事。2自己根据拼音试读生字,要读准字音。3同桌相互读,互相纠正4请一个学生上台领读,大家一起诵读。5读通句子,和同桌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6读读议议。说一说:你读明白了什么?你能讲讲你的理解吗?三、讲解句子1老师范读句子,解释句意:(1)曰国风,曰雅颂。号四诗,当讽咏。【解释】国风、大雅、小雅、颂,合称为四诗,它是一种内容丰富、感情深切的诗歌,实在是值得我们去朗诵的。(

6、2)诗既亡,春秋作。寓褒贬,别善恶。【解释】后来由于周朝的衰落,诗经也就跟着被冷落了,所以孔子就作春秋,在这本书中隐含着对现实政治的褒贬以及对各国善恶行为的分辩。(3)三传者,有公羊。有左氏,有谷梁。【解释】三传就是羊高所著的公羊传,左丘明所著的左传和谷梁赤所著的谷梁传,它们都是解释春秋的书。(3)经既明,方读子。撮其要,记其事。【解释】经传都读熟了然后读子书。子书繁杂,必须选择比较重要的来读,并且要记住每件事的本末因果。 2带着对句子的理解熟读句子。3找小老师领读句子。4分小组赛读句子。5检查背诵情况。三、生谈感受1我们已经背诵了经典名句,谁来说说你从中受到了什么启示?2学生根据注释谈启示。

7、四、总结所学、布置作业将今天所学内容背诵给家长听。板书设计:三字经曰国风 曰颂雅 号四诗 当讽咏诗既亡 春秋作 欲褒贬 别善恶三传者 有公羊 有左氏 有谷梁经既明 方读子 撮其要 记其事内 容一封鸡毛信教学目标知识能力1.能快速、流利地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2.欣赏海娃的机智勇敢、不怕牺牲。3.能用自身的话转述这个故事。重 难 点1.了解课文大意,学习海娃的品质。教法小组学习教具课件课型指导学具图片教学活动过程一.初识小英雄1.从前边的课文中我们认识了很多大英雄,今天我们来了解一个小英雄的故事:板书课题。想知道鸡毛信是怎么一回事吗?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这篇课文,简单概括全文的内容。2.划分成几个

8、相对独立的小故事,并为故事拟定小标题:接受任务,巧妙藏信,深夜逃走,丢信找信,诱敌负伤,完成任务。3.指导学生分别朗读这六个故事。4?学习按事情发展经过写作的方法。二.细读小英雄1.课文最后写到张连长称誉海娃是小英雄。从哪些地方看出海娃是小英雄呢?选择自身感兴趣的小故事读读找找。2.全班交流。勾画出相关语句,有感情地朗读。3.抓住对海娃语言动作和表情的描写,体会海娃的心理。三.寻找抗日小英雄1937年到1945年,是中华民族危亡的时刻,日本鬼子在我们神圣的土地上,烧杀抢掠,肆无忌惮。你可知道,那时和我们相仿年纪的儿童们没有温饱,没有课堂,是飞机、坦克炸毁了他们幸福的童年。然而,他们在战争中没有

9、退缩、屈服,而是和父辈一起,用自身稚嫩的肩膀担起了繁重的抗争。像海娃这样的小英雄有很多很多,如:王二小、雨来、张嘎等。交流自身知道的小英雄故事。五.身边现代小英雄现在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我们生活在幸福与快乐之中,在我们周围也涌现出了一些小英雄,他们勤奋好学、艰苦朴素、乐于助人、敢于和坏人坏事作斗争你能找到吗?夸夸身边的现代小英雄。板书设计: 一封鸡毛信 聪明 海娃 机智 勇敢内 容邱少云教学目标知识能力1.认识5个生字,学会14个生字2. 理解课文,学习邱少云自觉严格守纪律而英勇献身的伟大精神和钢铁般的坚强意志重 难 点1.抓住课文重点,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2.体会课文是如何动运用心理活

10、动描写来表现英雄形象、突出中心的。教法讨论教具课件课型指导学具教学活动过程一导入新课课文哪局部最能突出反映邱少云不畏牺牲、严守纪律的高尚精神的中心呢?(第三段最能表达这一中心。)二.学习第三段1.指名读第三段。出示考虑题:(1)邱少云在烈火烧身时是怎样做的?他是怎样想的?(2)邱少云的思想活动是怎样体会到的?(3)组织学生讨论、推荐,教师点拨。(4)指导学生看图说说邱少云所处环境和烈火烧身时的表情、动作、展开联想说说邱少云的内心是怎么想的?(5)感情朗读,深化理解。三.学习第二段。1.指名读第六小节前两句考虑:为什么邱少云能扑灭身上的烈火而不扑,“我”就在他和近,能救邱少云而不去救?下面学习第

11、二段。2.指名读第二段。考虑:他们隐蔽在什么地方?要求是什么?“纹丝不动”是什么意思?(1)学生边读边勾画答案。(2)学生推荐,教师点拨。(3)小结:在生死关头,在个人与战友,个人与集体,个人与国家利益矛盾的时候,邱少云想到的是战友、集体、国家,这是多么伟大的战士呀!真是值得我们学习呀!四.以读代讲一、四段。五.总结中心思想六.再读课文,研讨表达特点。作者是怎样运用语言文字表达内容和中心的呢?1.学生边读边勾画、批注。2.小组研讨、准备推荐。3.学生推荐,教师点拨。学生先从哪方面说都可以。(1)本文采用第一人称写法。这种写法好像是作者在给大家讲故事,使读者感到亲切、真实,具有很强的感染力。(2

12、)本文结构严谨,层次清楚。开头、发展、高潮、结局这四局部是一般记叙文的构成局部。本文按事情发展顺序写,记事完整,叙述清楚,交待明白,层次分明。(3)本文景物描写和心理活动描写很突出。这是一篇以写“人物”为主的记叙文,主人公是邱少云。但全文没有直接描述邱少云的语言、动作的词句。因为邱少云所在部队在执行潜伏任务,不能说话,也不能动。作者就采用侧面描写的方法,景物描写、人物外表的描写和“我”的心理描写,突出邱少云为了战斗的胜利,为了战友的平安,那种高度的组织、纪律性,那种忍受痛苦的顽强毅力和勇于自我牺牲的高尚精神。(4)本文语言精练、生动。没有多余的句、段,而且段段紧扣中心。4.品读好词好句。板书设计: 邱少云 不畏牺牲、严守纪律内 容王二小教学目标知识能力1认识“王、助”等14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在读中领悟小英雄的行为,表达出对小英雄的崇敬之情。3学习王二小机智勇敢的好品质,体会今天幸福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