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大学生和谐校园人际关系的构建

上传人:王*** 文档编号:136875309 上传时间:2020-07-0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2.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探讨大学生和谐校园人际关系的构建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探讨大学生和谐校园人际关系的构建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探讨大学生和谐校园人际关系的构建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探讨大学生和谐校园人际关系的构建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探讨大学生和谐校园人际关系的构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探讨大学生和谐校园人际关系的构建(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探讨大学生和谐校园人际关系的构建摘要:大学阶段是个体心理发展成长的关键时期,人际关系是大学生学习与生活的基本条件和背景,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外在心理环境。同时,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也是大学生社会化的必要前提和准备,是展现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方面。美国心理学家Yalom曾指出,人际关系失调是所有心理障碍的根源所在。许多研究表明,在大学生心理咨询中,绝大多数都与人际关系问题有关。目前,人际关系困扰已成为影响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问题。关键词:大学生;和谐校园;人际关系;构建1大学生人际关系大学生是一个相对特殊的社会生活群体,负责社会主义现代化,代表着祖国的未来和人民的愿望。大学生正处于生活中的重要阶

2、段。优秀的人际关系不仅有助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而且对生活,学习,工作,成长和发展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从广义上讲,大学生的人际关系是大学生与参与其中的每个人之间的人际关系,包括大学生时空之间的人际关系,以及时空间的人际关系。大学生狭隘的人际关系是指学生与学生在校前后的关系,师生关系,学生与学生的关系,与其他人或其他社会群体的关系1。2当代大学生人际关系存在的问题2.1以自我为中心不少大学生在与人交往中,喜欢按照自己的标准、观点去评价周围人的一言一行,强调自己的感受,而不考虑别人,对别人期望过高,要求过严,而对自我要求过低。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人生处世态度,不可避免地给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沟通产生消

3、极影响,以至于他们面对大学环境和集体生活往往感到无所适从。2.2追求实惠、实用面对大学各种评优评奖的激烈竞争和就业市场的无形压力,不少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追求实惠、实用。把市场经济通行的“等价交换原则”用于人际交往,靠吃吃喝喝建立感情,靠吹吹拍拍实现个人目的,或“唯利是图”,对自己有用的人才去交朋友,没有用的不交,这样的交往观念严重地影响着大学生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2。2.3封闭自我世界有一些大学生因为受过挫折或者其他种种原因,不想让别人了解自己,对自己的真实想法、内心情感和心理需要故意加以掩盖,更有甚者将孤独作为一种“时尚”,持一种孤傲处世的态度,在心理上人为地建立屏障,故意把自我封闭起来,有的

4、虽然愿意与他人交往,但由于性格原因却无法让别人了解自己。这样的大学生性格内向孤僻,封闭自我,从而使自己在人际关系处于非常不利之地。2.4缺乏信心,甚至否定自我这类大学生在人际关系中自身心理压力大,与人相处缺乏自信,而且缺乏进取精神,做事畏首畏尾,表现较为自卑。这些有自卑心理的大学生在与他人交往中往往遇到一点困难、挫折便怨天尤人,甚至否定自我。具有这些心态的大学生在与人交往中常感到忐忑不安,因而很难突破狭小的社交范围。3影响大学生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原因3.1市场经济对大学生观念的影响市场经济是自主经济,讲究发挥人的自主性,市场经济讲究效益,追求利润最大化。这些特征反映在大学生中,表现为大学生自我

5、意识强,注重表现自我,关注自我价值与彼此之间利益关系。3.2教育环境对大学生人际交往产生潜移默化影响个人教育环境对自己的成长有着重要影响。我国中小学教育实行应试教育,存在激烈的升学竞争,学校、教师、家长往往不注意学生综合素质、健康人格的培养,导致大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存在先天不足。3.3文化背景差异不同的文化背景会使学生养成不同的学习、生活习惯和性格特征。例如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的学生因为文化背景不同,在学习、生活习惯方面往往有一定差异,甚至在性格上也有着明显不同,进而影响着他们日常生活和集体学习生活的和谐,甚至互不相容,同学之间也就难以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3.4认知不成熟主要表现为人际交往认知过

6、于理想化,交际过程中过于自我。当代大学生对人际交往的期望值高,过于理想化,经常用美好愿望的尺度来衡量现实。大学校园也是社会的一部分,不是真空地带,这样由于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大,他们在人际交往上产生了偏见,造成了对现实人际关系状况产生种种看法甚至不满,这种不满反过来又对他们的人际交往带来消极影响,产生人际交往障碍。同时,许多家长对独生子女过分溺爱,往往导致他们以自我为中心,注重自己的需求,自尊心强,敏感性高,喜欢争强好胜,集体观念淡薄,缺乏容忍、合作精神,不能正确处理与同学、老师关系3。3.5心理问题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嫉妒心理、自闭心理与自卑心理。4如何构建大学生和谐的人际关

7、系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不断运动、变化、发展的,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整个世界又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有机整体,每一个事物的运动都和它周围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着在事物发展的内外因关系上,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内外因的原理是一切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人的发展同样也不例外社会、家庭、学校等外部环境对大学生和谐人际关系的构建起着外因的重要作用,而大学生自身的内因作用更是不可忽视因此,要构建大学生和谐的人际关系,应当从社会、学校、家庭、大学生自身这四个方面齐抓共管.4.1优化社会文化环境文化环境对人们有微妙的影响。人们经常在不

8、知情的情况下遭受教化和感染。因此,应优化文化环境,使其对大学生更加积极。在文化建设中,我们必须始终坚持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是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以改革创新为核心,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和时代精神的民族精神,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始终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全面提高公民的整体素质。同时,要抓好文化市场建设,全社会共同努力,营造积极的社会文化环境,为大学生提供一种团结,友谊,活力/4.2贯彻落实责任教育重视大学生智育与德育、心理健康教育同步发展,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

9、,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普及心理科学知识,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疏导,及时了解并疏导大学生因人际关系问题引起的不良心理,防患于未然,以此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大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思想政治教育是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新型人际关系的根本措施。应不断丰富高校教师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理论知识,加强高校政工干部队伍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同时,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观念更新知识,用新的思想新的方法塑造新型人才,转变高校教师角色,高校教师应努力成为学生智慧的扩展者、潜能的发掘者、精神的关怀者、人生的引领者多与学生交流,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了解以学生为本,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高校师生关系4。4.3发挥家长表率作用家长应以身作则

10、,在生活、做人等方面为孩子树立起学习的榜样,培养孩子独立自强的精神,改变不良的家教方式,本着民主、平等、理解的原则,多与孩子沟通交流,倾听彼此心声。4.4提升学生自我教育能力作为一名大学生应该学会自我教育和塑造自己的良好个性。良好的人格素质有利于建立,维护和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例如,礼貌和礼貌会让人感到舒服,真诚的友谊和信心将赢得他人的信任。这些良好的个性品质将为人际关系增添色彩,为他人形象增添点,加强人际关系意识,树立正确的态度,尊重他人,用诚意对待人,学会控制自己与他人打交道的情感,擅长欣赏他人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前提。大学生应学会善于发现他人的优点和价值观,客观正确地评价他人,学会欣

11、赏他人,学习人际交往理论,注重人际交往能力。5结语现代社会是一个开放的社会,开放的社会需要开放、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对于大学生来说,人际交往是他们生活的基本内容之一,而现实生活中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种种问题应当引起社会各方面的高度重视我相信,只要社会、学校、家庭以及大学生自身一起努力,大学生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完全可以实现5。总而言之,大学生正处于一种渴求交往、渴求理解的心理发展时期,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他们心理正常发展、个性保持健康和具有安全感、归属感、幸福感的必然要求。大学阶段是大学生人格素质形成和发展的极其重要的阶段。如果大学生与班级,同学,老师,朋友和家人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并保持良好的人际关

12、系,他们会感到理解和接受,感到安全,温暖,有价值,这样心情会更舒服,个性会更加开朗,爱好会更加广泛,思维会更加活跃,逐渐形成良好的个性。在大学校园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团结,友好,充满活力的环境,有利于大学生形成和发展健康的人格素质,更有利于构建和谐校园。参考文献1王建华.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研究M.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4.2张婷婷,王一帆.当代大学生人际关系浅析J.绵阳师范学校学报.2016.3李宏翰,赵崇莲.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基于心理健康的分析J.广西师范大学报.2004.4唐小青.当代大学生人际关系问题及对策分析J.教育长廊.2009.5吴广宇.大学生人际关系浅析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