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教学论文 遵循规律 科学施教人教版.doc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36845735 上传时间:2020-07-0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物理教学论文 遵循规律 科学施教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中物理教学论文 遵循规律 科学施教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中物理教学论文 遵循规律 科学施教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高中物理教学论文 遵循规律 科学施教人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物理教学论文 遵循规律 科学施教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物理教学论文 遵循规律 科学施教人教版.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遵循规律 科学施教教学有法,法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活动中如何遵循教学规律、遵循认知规律呢?下面我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与大家交流并希望得到指正。一、立足教材,让学生学得会听得懂教学必须从实际出发,循序渐进,这是众所周知的道理。然而,也许正因为道理浅显而常被人们忽视。许多教师在教学中恰恰是反其道而行之,讲测量的初步知识,用刻度尺测量长度还没有完全掌握,较复杂的有效数字及误差问题就迫不及待地搬上来了;讲机械运动时,静止、运动、参照物还不熟悉,相对运动现象就争相登场。学生跟不上教师的速度,越学越没趣,教师埋怨学生素质差,越教越没劲。于是教学工作进入恶性循环状态。要使教学工作摆脱这种不良状态,必须调整

2、思想,去唤醒学生的自信心,激起他们的求知欲望。为此,严格依据课程标准以退为进,立足教材让学生听懂学会,成为教学工作中心。为实现这一目标,我是从以下三方面做的。1、了解学生,因材施教物理是一门科学性、系统性很强的学科,所以教师尤其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水平。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误区之一就是我们并未真正了解自己的学生已经知道些什么。下面以机械运动为例谈谈我的体会。这一内容教学效果的好坏,关键在于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时空概念。2008年下学期讲授这节内容时,做了一次对比实验。在给初二(3)班讲授时,讲完教材内容后,我就给出了不少带有灵活性的例子,结果把学生弄得糊糊涂涂,本来很简单的东西反而使用权学生觉得云天雾地

3、。在给初二(4)班讲授时,我请两个学生到讲台上并肩行走,让其他学生分别以讲台和其中一位学生为参照物,判断另一个学生的运动情况。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运动与静止。用学生熟悉的例子,一些不太难的题目训练学生,这样学生不但容易接受,而且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前者,我是站在自己的角度上,认为这点知识容易的很,无须花费那么多的时间,而不是考虑学生的物理时空概念如何。后者,我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敢于正视矛盾,先慢而后快,先易而后难,这种明退暗进的做法,符合认知规律,有利于学生学好物理入门课,为后面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2、降低起点,减小梯度学习就象上楼梯,太陡了,学生会望而生畏。例如透镜及其应用涉及面广,学生学起来

4、往往比较困难但是,如果我们减小梯度,不仅会使问题化难为易,而且能带动其它知识的学习与掌握。比如:通过复习折射规律,再次明确光的折射规律中“一个面”、“三条线”、“两个角”的关系。首先使学生在脑子里明确光线从一种透明物质进入另一种透明物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变化;通过让学生观察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实验,使学生明白凸透镜的焦点与焦距;通过做烛焰实验,使学生对凸透镜成像有明确的认识,从而了解到照相机、幻灯机、放大镜的基本原理。从基本物理知识开始、起点低、梯度小,学生都能接受,从而保证了课堂教学顺利进行。3、突出重点,各个击破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分散注意力,精力不集中,是很常见的问题。如果授课教师不注意

5、这一问题,往往讲得越详细,效果越差。以路程和时间的计算问题为例谈谈我的体会。我也曾考虑到学生刚开始做物理计算题,就认真分析,详细讲解,从基本公式v=,讲到t=,又对例题各数量关系列表分析。这样,20分钟过去了,学生注意力开始分散,思想开小差,教学效果不理想。后来,我再讲授这节内容时,放弃了原来的做法,而是突出重点,围绕v=,s=vt,t=授课。首先,我把速度和路程、时间的三个公式,一起写在黑板的适当位置。这不但便于学生利用这三个式子理解物理问题,而且还可以加深学生对机械运动的理解,例题也举得简单,难度也适当降低。在分析题目的物理过程时,我也给学生做出了示范。同时,明确解物理问题的方法和格式。物

6、理题目决不选无实际意义的综合题,避免人为地造成学生学习中困难,加重学生负担。二、以用促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大家都明白,物理课堂教学仅仅使学生听懂是远远不够的,重要的是会应用。只有会利用所学物理知识解决物理问题或实际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才完成了学习任务,学生才能真正体会到学习物理的重要,品偿到甜头,从而产生浓厚的兴趣。可惜的是,长期以来教师给学生动手、动脑的机会太少了,从而影响了教学效果。例如讲完路程和时间的计算后,我给学生布置这样的课外作业,测自己步行来学的速度。后来上课检查学生完成情况时,我发现学生用了多种测算方法,大开眼界。有的学生先测出自己步行时的平均步长,然后记录下家到学校的步数,

7、用平均步长步数算出家到学校的路程,用电子表的秒表功能测出所需时间,最后计算出步行的速度;有的学生利用路旁的电线杆估算出家到学校的路程,然后计算出步行的速度;有的学生让家长用摩托车的里程表测出家到学校的路程,从而计算出步行的速度。通过这一活动,学生对原来不太清楚的问题逐渐清晰了,对测量的初步知识与机械运动有了更深刻、更广泛的认识。布置一个课外作业,而收到如此在的效果,我非常吃惊。由此,我体会到学生中蕴藏着很大的潜能,问题是教师是否能把它挖掘出来。挖掘学生潜能的关键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真正成为教学中的主人。教师不再强塞给他们概念、定义而是引导和启发、发动学生去探索、去研究、去发现、去获

8、取,其结果使教学过程中的教与学控制在最佳状态,学生能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得到帮助、启发,同时充分发挥其积极性。三、感知教材,启迪思维习惯认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很难,培养创新思维只是对少数尖子学生而言,对在多数学生来说就是接受知识,教师的职责就是灌输。其实,这种观念是十分错误的,它忽视了物理概念的形成过程。这种观念指导下的物理课堂教学是教师一言堂与学生被动接受,教与学严重分离形成教学两张皮。物理教学应加强学生参与知识的获取过程,经常鼓励学生猜一猜、想一想,就是为了让学生把自己各问题拴在一起,把学生的思维集中到问题的探索和研究上来。这样,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每一环节,成为教学的主体,并渐渐地爱上物理,成

9、绩稳步上升。如何实现感知教材,启迪思维呢?德海纳德认为:“所有的活力思想,都有一个缓慢的过程,应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而向学生预示结果或解决办法都会阻碍学生去努力研究。”这就明确地告诉我们不要过早地给出定义、定律,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他们思考、探索。目前物理教材编写的很好,许多菰开头有一个在问号,问号后面通过故事、现象或实验提出问题,这些问题或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或者能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许多节后面有“想想议议”,如果能予以引导,让学生认真思考、讨论,将会使学生加深理解,活跃思维,并能提高学生的表述能力;许多节里安排了小字排印,并用花边框了起来的内容,巧加利用可以在学习方法上给学生以提示,或者给

10、学生提供些有益的或有趣的信息。如果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够充分发挥教材的作用,那势必把课堂教学搞成注入式,使学生丧失参与学习过程的机会,导致学生的死记硬背。久而久之,形成一种枯燥感,厌学情绪必然产生,影响教学效果,影响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以“研究液体的压强”为例,谈谈自己的做法。液体的压强概念比较枯燥、单调,又比较难学,学生学习时往往缺乏兴趣。教学中若能以学生熟悉的问题为基础,引入课题,就较容易激发起学生的未知愿望。首先,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我们洗澡时,当水齐胸时有憋闷的感觉,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液体的压强,从而引入课题。引入课题后,要针对学生对液体压强的规律缺乏感性认识这一实际情况,教学中应加强演示实验,通过对实验观察,来探索研究液体压强的规律。主要过程如下:提出问题:1:液体对容器壁有没有压强?2:液体内部有没有压强?液体的压强有何特点?这两个问题应由教师引导学生解决,因此要求学生必须认真观察实验,且在每个演示前都要求学生先进行猜想实验的结果,然后再演示、提问。这样做,课堂气氛生动、活泼,学生主体地位突出,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